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如何保障患者的知情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患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应由民事法律规范进行调整。知情权是患者的一种基本权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充分尊重和保障患者实现这一权利,依法履行告知义务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宋华  黄涛  陈文敏 《中国医师杂志》2003,5(10):1433-1434
“告知”对医疗主体是法定责任 ,鉴于其在医疗与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 ,结合医疗主体所处的特定地位 ,本文就临床医疗行为中履行告知义务涉及的知情同意权法定内涵、告知标准、告知范围、告知主体、告知要求等问题进行探讨 ,旨在提高医疗主体对此问题的明晰认识 ,促进告知义务与知情同意的更有效履行。1 目前我国关于知情同意权的法定内涵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4条规定 民事活动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第 5 5条规定 :意思表示真实为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的条件之一。 5 8、5 9、61条规定 :一方以欺诈 ,胁迫…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医疗主体履行告知义务模式,提高告知义务的操作性,实现告知义务的确定性和医患关系调整的有效性。方法:理论考证法、实践借鉴法。结果:建立了医疗行为中医疗主体履行告知义务系统的五结构模式。结论:该模式对医疗主体落实告知义务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成都市公立医院语言性沟通(简称沟通)情况,评价医患关系现状。方法: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沟通数量、质量以及知情同意,调查对象为社区居民、住院病人和医务人员(简称三方),数据由SPSS16.0及PPM s1.5处理.。结果:三方认知沟通质量及知情告知良好的同时存在差异,社会方评价最低,其次为患方和医方。此外,沟通数量不足,存在零告知、零自主权认知。结论:正向评价共识是三方沟通认知的主体。沟通认知差异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主观因素;沟通数量不足,零告知、零自主权认知则为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5.
符小燕 《现代医院》2006,6(5):111-112
目的探讨告知制度在血液透析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68位血透患者实施系列告知措施;对告知制度的落实实行岗位责任制管理;加强对医护人员法律法规学习和告知能力的培训;对告知效果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告知重要性的认识和工作责任感,增进了医患沟通,提高了血透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切实有效的告知制度是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体现尊重血透患者知情同意权、创建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明确规定:凡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需行手术治疗、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实验性临床医燎和医疗美容的患者,应对其履行告知义务,并详尽填写同意书。这样做在于尊重患者的权利,遵循科学的原则,体现医患关系的平等,是补充和规范医疗服务合同的重要手段。应当重视和履行告知义务,减少医疗争议,既保护患者利益又维护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陈胜利  杨建伟  任宏伟 《职业与健康》2008,24(24):2724-2726
医护人员告知义务与受种者的知情权是对应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我国从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的规定告知义务,同时赋予了受种对象的知情同意权。该文主要论述告知义务包括预防接种政策的告知和疫苗针对疾病与疫苗相关知识的告知、一般接种禁忌证的告知,疫苗接种程序的、疫苗效果和费用的、疫苗接种后注意事项的及疫苗接种反应处理的告知等。护士履行告知义务要利用多种形式和契机随时随地地进行,并及时记录告知内容,以保障受种对象的知情同意权。取得受种监护人(家长)的积极配合,有利于提高疫苗接种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建立相互信任、互相理解的医患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医患关系、人文医学、医学伦理等问题,从医患沟通与知情选择的法律规定,依法行医的法规内涵,从医学人文视角来学习领会《侵权责任法》的相关内容,探讨了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医疗过错损害责任在法学上的因果关系,以及医生在医患沟通关系中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
刘哲  李冰玉  洪敏 《现代保健》2012,(12):71-72
目的:通过对操作前护理告知的意义及应用进行探讨,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范意识,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并对各项操作的告知内容及流程制度化,保证护理人员规范执行。结果:临床护理人员能充分认识到操作前告知的重要性,在执行各项操作前能够认真、正确履行告知义务。结论:通过护理人员操作前告知的执行,保证了治疗有效、安全地实施,同时改善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摘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防范医疗纠纷,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但医护人员是主导。本文着重从转变、更新医护人员的服务思想,把握沟通精髓及实质,尊重患者权益和自觉履行告知义务的角度,分析和提出了防范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些新思路及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免疫预防中的医患纠纷问题,为探讨避免和防范免疫预防纠纷的方法.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将知情同意这一医学伦理准则引入和运用到狂犬病防治工作实践中.通过充分尊重免疫对象的知情同意权,预防医生向免疫对象实行事先告知,充分告知其相关的信息、防治方案.让免疫对象或其亲属作出自主选择,同时签署记录单.并严格落实医患双方签字制度。这样较好地协调和改善了医患关系,有效地防止和杜绝了狂犬病免疫纠纷。  相似文献   

12.
知情同意原则是指导医学人体试验开展的基本原则,而医方告知义务是保障这一原则实现的主要手段。在理论与立法方面,有关医学人体试验中医方告知义务的主体与对象,内容与标准等存在较大争议和混乱,需要重新加以厘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医患关系的不断紧张,告知制度在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显得越发重要,告知制度让患者享有了知情同意权,充分尊重了患方的权利。护理告知存在于日常所有的护理活动中,而及时、全面、有效的护理告知不仅增加了护患之间的透明度,获得病人更多的信任,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同时,大大的提高了护理效果。笔者就围手术期护理告知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浅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论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中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中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问题是卫生法制建设的一个基本课题。本文认为,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是实际负责向全民提供医疗保障的部门。医患关系不具备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间的横向经济关系的三大特征,不是民事法律关系,而是行政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5.
医患关系法律属性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在处理医患纠纷司法实践上的困惑。从本质上来说,医患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确定其民事法律属性,有利于合理解决医患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对医患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患关系法律属性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在处理医患纠纷司法实践上的困惑。从本质上来说,医患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确定其民事法律属性,有利于合理解决医患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转型经济条件下医患法律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李涛 《现代医院》2004,4(10):100-102
医患法律关系对于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及医疗赔偿等问题的司法实践都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针对在我国转型经济条件下政府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同时 ,对医患法律关系的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 ,得出结论 :医患法律关系主要是一种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 ,即无名合同的关系 ;医患关系定位为消费关系仍然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8.
“告知”——医方面临的新课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叶小平 《现代医院》2005,5(2):76-78
“告知”属于医患交流的范畴 ,是医方的法定义务。指出告知的内容应当包括病情、预后、诊疗、风险、费用及卫生常识等等 ,使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和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 ,并对诊疗给予认可和配合。分析影响医患交流从而影响告知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患者的知识、阅历、情绪、性格、地位和自我感觉 ,以及医生的资历、学识、性格、习惯、交流方法和告知技巧。因而提出 ,医生必须从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不良习惯、关心患者、灵活施告等方面着手来保证告知效果 ,并且要注意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在尊重患者权益的同时又切实保护好自己不受无端伤害。  相似文献   

19.
重视知情同意 减少医疗纠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医务人员对不同患者、不同病种应告知的内容、事项、告知方式等问题。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应履行告知义务,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只有重视知情同意,执行和落实知情同意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才能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因知情同意告知不全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医患关系法律性质的准确界定是医患纠纷妥善解决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关于医患关系法律性质的四种主流观点往往把医患关系归属于某种法律关系,这样的做法都显得会以偏概全或牵强附会。医患关系的基本法律属性是民事法律关系,但具有区别于一般法律关系的特征,是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在医患纠纷阶段,是民事侵权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