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NCPAP治疗,观察组则采用PS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HMD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PS联合NCPAP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沐舒坦不同给药方式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01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分为4组:静脉组29例,经静脉给予沐舒坦7.5mg·kg-1·次-1,每6小时1次,疗程为3~5天;雾化组29例,经口鼻超声雾化吸入沐舒坦7.5mg·kg-1·次-1,每6小时1次,疗程为3~5天;气管内给药组15例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沐舒坦7.5mg·kg-1·次-1,每6小时1次,后用气囊正压通气5分钟至肺部吸收,疗程为3~5天;对照组28例给予一般综合治疗,观察治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差异.结果 静脉组、雾化组、气管内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3组均可降低早产肺透明膜病患儿死亡率(χ2=9.02,P<0.05),还可降低部分并发症(肺炎、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改善早产肺透明膜病患儿的预后,但3种不同给药方式之间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出生后3小时内静推、超声雾化吸入、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沐舒坦均可较好地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同时减少部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董德敏 《现代养生》2014,(20):82-8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NCPAP治疗,观察组则采用PS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HMD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PS联合NCPAP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严重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先用常规呼吸机治疗,病情好转后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28例,有创机械通气至撤机,直接过渡到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以及再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严重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的发生和再插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刘艳云 《现代保健》2009,(35):41-43
目的将传统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可变流量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VF—NCPAP)相比较,探讨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与两种无创通气相结合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收集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共53例,分为治疗组(VF—NCPAP+PS)、对照组A(NCPAP+PS)和对照组B(VF—NCPAP),应用外源牲肺表丽活性物质,选用德国Infmlt Flow Advance系统,检测和记录治疗后0(应用时刻)、2、8、24、48、72h的FiO2、PaO2、PaCO2数据,了解氧合和CO2排出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各项指标比较,治疗8h后和24h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的FiO2、PaO2较对照组B变化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A和对照组B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概率明显降低。结论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和VF—NCPAP有机组合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能够较快的升高PaO2降低PaCO2,早期改善肺换气功能和通气功能,并能够降低气管捕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住的5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在生后6~24h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照组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通过用药后20h(或约生后24h)X线片的表现与上呼吸机时间、并发症的比较分析,评价PS预防和治疗HMD的疗效。结果两组病例在使用呼吸机天数、住院天数和死亡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S应用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可以积极预防HMD的发生,减少并发症,降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李英明 《现代保健》2010,(18):32-3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早期给药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的观察。方法对19例患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并同时进行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给药后24hPO2/FiO2较用药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呼吸机参数(除PEEP外)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极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早期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明显改善近期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生儿流量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新生儿流量CPAP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平均氧疗时间、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儿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生儿流量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效果比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更好,可以缩短患儿的临床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PS)疗效的因素。方法分治愈组及死亡组总结分析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25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情况。结果使用PS前两组血pH、PCO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孕周、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史、PS剂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缓慢给药病例与快速给药病例肺出血、脑出血、动脉导管重新开放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足量使用PS,使用前注意改善通气、纠正酸中毒,PS注入速度应缓慢,以不少于15min为宜。  相似文献   

10.
许虢荡  吴月治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093-3094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加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对22例生后6h内患HMDⅡ~Ⅲ级的早产儿,在CPAP治疗的基础上,气管内注入PS治疗,与同期22例只用CPAP治疗的患儿比较,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转用机械通气的情况。结果:CPAP加用PS治疗组患儿的肺功能、胸片、合并症及转用机械通气病例、住院时间,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PS加CPAP治疗早产儿HMD比单用CPAP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1年在本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1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加热湿化器联合开放吸痰。两组患者均给予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纠正内环境紊乱、抗感染、每日2次口腔护理和床头抬高30。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病率、28d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的VAP发病率2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5%,且28d死亡率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湿交换细菌过滤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可以降低VAP发病率、28d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ICU住院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8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双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洗必泰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用0.9%氯化钠溶液法进行口腔护理。两组口腔护理操作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在口臭、口腔溃疡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口臭、口腔溃疡和VAP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洗必泰优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内滴注利多卡因对急性肺损伤(ALI)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合并有ALI的气管切开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0.5%利多卡因在吸痰前气管滴入2-3ml,并每间隔1h再次滴入;或采用生理盐水500m1+5%碳酸氢钠80ml+2%利多卡因20ml持续气管内滴人,3-5滴/min。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在吸痰前气管滴入2-3ml,并每间隔1h再次滴人;或采用生理盐水500m1+5%碳酸氢钠80ml持续气管内滴人,3-5滴/min。观察记录两组血氧饱和度(SaO2)及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两组Sa02、PaO2/FiO2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5);治疗组6hSa0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a02/Fi02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利多卡因气管内滴人对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疗效确切,可改善氧合,终止其发展为ARDS。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方式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丽燕 《现代医院》2009,9(1):24-26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30例高危早产儿作为对照组(Ⅰ组),气管内直接滴注PS100mg/kg,,30例同期住院的高危早产儿作为改良组(Ⅱ组),予改良方式注入PS100mg/kg防治NRDS,作临床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两组用药后机械通气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血气结果和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早产儿RDS机械通气发生率为40.0%(12/30),改良组机械通气发生率为26.67%(8/30)。两组药物外喷、脱管、感染、气胸、颅内出血发病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6h改良组PaO2和pH值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较用药前显著性降低。改良组用药后氧疗时间为11d(2~21d),其中8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4d(3~11d);对照组30例氧疗时间为15d(4~30d),其中12例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5d(3~18d),两组间氧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方法应用PS可降低早产儿RDS发生率,减轻RDS的程度,改善血气,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且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黄肆娥 《现代保健》2014,(29):80-82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例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穿刺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血管和光线,充分准备皮肤,采用最新穿刺手法,牢固固定针头等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结果:两组穿刺方法比较,观察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儿回血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穿刺操作的满意度为99.0%,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能有效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保证患儿抢救与治疗计划的顺利进行,同时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在预防非计划性脱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后对照方法,比较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干预前后的胃管、尿管、深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引流管的非计划性脱管发生率,以及护士对管道维护的掌握程度。结果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干预后深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引流管的非计划性脱管发生率有所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管、尿管的非计划性脱管率无明显差异(P>0.05);护士对管道的固定方法、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及健康宣教的掌握程度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症护理小组在预防非计划性脱管中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粗管径硅胶管结合滑石粉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使用粗管径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则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相关时间,并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时间短于对照组(P〈O.05),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快于对照组(P〈O.05),且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O.05),出现继发性气胸、脱管及肺水肿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出现胸痛、导管堵塞及3年内复发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粗硅胶管结合滑石粉治疗及预防自发性气胸相对于细管径的中心静脉导管,其治疗效果更确切,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对序贯性机械通气三种切换时点进行比较,以探索序贯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最优切换点。方法:选择本院ICU住院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90例,治疗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改良GCS评分组以改良GCS评分达到15分并稳定2 h以上为切换点、感染控制窗组以达到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自主呼吸试验组以自主呼吸试验成功为切换点。观察并记录三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1)改良GCS评分组及感染控制窗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均低于自主呼吸试验组(P〈0.05);(2)改良GCS评分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低于感染控制窗组(P〈0.05),但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间再插管率、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尚无证据证明三种不同的切换时机可降低死亡率,但改良GCS评分可全面反映患者的整体病情变化和机体状态,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且应用简便、安全,是值得在临床推广的序贯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杰  蒋迅  刘娟娟 《现代保健》2014,(24):31-33
目的:观察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吸入七氟醚对患者循环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35例(Q组)和对照组35例(D组)。Q组在麻醉诱导和体外循环过程中吸入1%~3%的七氟醚,D组在麻醉诱导和体外循环中不使用七氟醚,使用异丙酚。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气管导管带管时间、术后ICU留置时间等。结果:与D组比较,Q组在麻醉诱导及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压波动较小,更平稳(P〈0.05);气管导管带管时间和术后在ICU留置的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吸入七氟醚麻醉能使循环功能更稳定,心、肺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经ProSeal喉罩(PLMA)吸入七氟醚的临床麻醉和通气效果。方法 4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气管导管组(ET组)和PLMA组(PL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依次静注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2.5mg/kg、阿曲库铵0.6mg/kg。分别置入气管导管(ET组)或PLMA(PL组),行容量控制呼吸。麻醉维持为吸入七氟醚0.9~1.2MAC,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间注阿曲库铵0.25mg/kg。结果两组患者全麻诱导期SBP、DBP及HR均下降(P<0.01);在气管插管或置入PLMA后,ET组SBP、DBP、HR均明显较PL组高(P<0.05或P<0.01);PL组Cp在机械通气期间显著高于ET组(P<0.01);PL组术后咽喉痛、声嘶患者少于ET组。结论 PLMA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全麻中通气,相比于气管插管,本方法可减少气管插管常并发的气管、咽喉损伤,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苏醒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