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神经内科ICU患者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事件进行调查与控制,为临床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2月27日-2017年3月10日神经内科ICU 4例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环境生物学监测方法采集标本124份,其中空气21份,物体表面87份,医务人员手部6份、鼻腔6份、工作服4份,查找环境中的鲍氏不动杆菌,Eric(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患者分离的菌株与环境中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Eric-PCR和MLST结果显示4名患者的痰液标本中检出2种基因型鲍氏不动杆菌,分别为ST92型和ST75型,其中1床和12床患者临床菌株具有同源性,09床和19床患者临床菌株具有同源性;6份物体表面标本检出鲍氏不动杆菌,分别为鼻饲碗、床沿、护理人员工作服,其中12床鼻饲碗,09、19床床沿,护理人员工作服上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与12床患者痰液标本中的鲍氏不动杆菌属于同一基因型。结论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手卫生和隔离措施的缺失是此次多药耐药菌传播的环节,在多药耐药菌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应当重视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一起新生儿室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查找原因,以采取有效方法控制感染流行.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检测,对采集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结果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进一步采用肠杆菌基因组内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基因检测其同源性.结果 医院新生儿室2011年7月15-23日共收治患儿30例,连续发生4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例,感染率为13.33%;经对室内环境表面采样检测,在共用的喉镜镜片表面分离出与4例感染患儿痰标本耐药模式一致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经ERIC-PCR基因检测确定为同一基因型.结论 由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污染的喉镜镜片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3.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5):379-383
目的分析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3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分布情况及亲缘进化关系,明确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分型。方法收集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3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利用限制性内切酶ApaI酶切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反映菌株间的同源性分布情况;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反映菌株间的进化关系,经过数据共享及比较,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通过PFGE技术将30株(其中3株菌无PFGE结果)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为4个脉冲群,其中脉冲群A为主要流行克隆;经MLST分析,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流行克隆为ST208,且得到一个新的序列型。结论经PFGE和MLST分析,均得到了一个主要流行克隆。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主要流行株ST208与世界上的主要流行克隆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烧伤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与环境菌株的同源关系,为烧伤患者CRKP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前瞻性监测某院烧伤科重症监护病房(ICU)2020年6-12月的CRKP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标本与环境标本采样,通过Compact 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并检测毒力基因、荚膜血清型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共有4例烧伤患者发生CRKP感染,2株分离自创面分泌物,2株分离自血。采集环境标本152份,经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获得CRKP菌株共15株。通过PFGE分析,经聚类分析获得结果为A~G 7个聚类组,1号患者的血标本、2号患者的血标本及外环境标本及3号患者的创面分泌物及外环境标本具有同源性,为同一型别A型。将A~G型别的菌株进行MLST分析,结果分别得到A~G型为ST11、ST35、ST1、ST37、ST2929、ST23、ST17。对15株CRKP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5株K57型,ST型别为ST35、ST37和ST17。结论 烧伤患者环境CRKP检出率高,通过对环境标本追踪发现与临床标本分离菌株具有同源性,说明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有助于防控感染传播扩散。CRKP出现局部克隆株流行,可能合并高毒力,下一步应开展更大范围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短期出现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基因同源性,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4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标本系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患者,分离自2009年7月25日-8月7日;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4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明确其是否为同一菌株的克隆。结果 4株痰标本的鲍氏不动杆菌对包括碳青酶烯类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经DNA分型分别为A型和B型,非同一克隆株。结论调查结果显示,鲍氏不动杆菌为多药耐药菌株,不具同源性,排除相互传播的可能性;提醒要合理用药,加强标准预防,提高无菌操作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遗传特征。方法选取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选取的125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7个看家基因中6个等位基因数为1,gpi的等位基因数为3,可变位点数为3;125株菌MLST分析,3个ST型,其中ST 75型有82株,ST92型有20株,ST138型有23株,ST75、ST92与ST138属于同一克隆群。结论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相对进化较慢,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应严格消毒措施及无菌操作,减少由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减缓泛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绍兴市中心医院ICU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分型。方法收集2016年绍兴市中心医院ICU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60株。微量稀释法进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PFGE分型技术对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具有多药耐药性,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90%,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为62.4%,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PCR检出60株鲍氏不动杆菌均为OXA-23型和OXA-51型。PFGE分型均为同一型别。结论绍兴市中心医院ICU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为OXA-23型和OXA-51型,为同一来源,考虑为医院感染所致,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该耐药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基因分型同源性分析,以用于医院感染的追踪控制和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收集8个月内从医院分离的15株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提取DNA后进行RAPD分型,同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5株全耐药菌株被分为6个RAPD型,其中ICU1、ICU2分别存在两株克隆株,从ICU1转入外科病区的患者,同源件与其完全相同,全敏感菌株与全耐药菌株的同源性差异性很明显.结论 ICU存在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局部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基因型分布和传播途径,为有效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级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自住院患者痰标本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212株;采用PFGE和MLST方法对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149株获得PFGE可分析结果,184株获得MLST可分析性结果。结果经PFGE方法获得的结果显示,B型菌株为优势菌株,102株占68.46%,B型菌株中的67株分布在ICU;MLST分型结果显示,ST195占优势(32.6%),其次为ST208(23.4%)和ST643(17.9%),并发现15株新的ST克隆株型别(8.2%)。结论 PFGE是区域内分析细菌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中院内流行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ICU;MLST是全球范围内比对细菌克隆菌株差异的好工具,全球鲍氏不动杆菌的克隆菌株分布差异较大,新的克隆菌株不断出现,提示其变异和演变的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环境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的同源性,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9—12月某三甲医院ICU患者、环境中连续分离的CRKP菌株,进行耐药表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10株CRKP菌株,其中9株分离自5例患者的临床感染标本,1株分离自气压治疗仪面板。10株菌均携带产KPC酶基因;MLST分型均为ST11型;共有5种PFGE带型,其中5株带型完全一致,为流行菌株,1株菌株与流行菌株带型仅相差1条条带,其余4株菌带型相近,但与流行株带型差异较大。气压治疗仪面板分离的1株CRKP菌株与患者来源的4株CRKP菌株耐药表型、PFGE型别及ST型别完全一致,考虑为仪器共用造成的医院感染。分离自同一重症胰腺炎患者腹腔引流液、血标本的CRKP菌株PFGE带型完全一致,推测CRKP可能通过腹腔感染入血。结论 PFGE和MLST对明确医院感染细菌传播路径,个体细菌感染路径以及遗传变异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从切断感染途径方面入手指导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鲍氏不动杆菌快速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为预防控制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鲍氏不动杆菌recA基因和16S-23SrRNA基因间区序列为目的基因,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鲍氏不动杆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结果该方法对1株鲍氏不动杆菌标准株和12株临床株进行快速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用该方法直接对临床环境采样标本进行检测,能够检出鲍氏不动杆菌。结论建立鲍氏不动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为控制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同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目的调查当地省级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产AmpC酶情况,并对AmpC酶阳性的多重耐药菌株进行同源性研究.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采用AmpC酶表型筛选法结合PCR法检测AmpC酶,利用RAPD分型技术对AmpC阳性的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06株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11.1%,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特别是氨曲南和哌拉西林;对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也有一定的耐药性;共检测出25株AmpC酶阳性菌株,产AmpC酶阳性率占总菌株数的23.58%;通过聚类分析发现5、6、10、12、13、14、20、23号菌株分为同一聚类群;8、17、18号菌株分为同一聚类群.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对各类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AmpC酶表型筛选试验检测AmpC酶结果可靠,操作简便、快速,易于在临床实验室中推广使用;RAPD分型技术对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对于确定鲍氏不动杆菌菌株间的同源性,监控感染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K-B法对109株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07年标准判断结果,同时用标准菌株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对鲍氏不动杆菌敏感率最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77.1%),其次为亚胺培南(57.8%)和美罗培南(54.9%),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50.0%,耐药菌株存在较严重的交叉耐药现象,且ICU已检测出泛耐药菌株.结论 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现象非常严重,应继续加强对该菌的监测与控制,严防耐药菌株在ICU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3种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对比研究,了解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3种方法在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复合体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的优缺点和分辨率。方法收集某三级医院2011-2012年分离自痰标本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复合体212株,采用PFGE、MLST和MLVA方法对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运用Simpson相关系数(Simpson's index of diversity)和Wallace coefficient,对3种方法的分辨率和同质性进行比较。结果 21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复合体,其中149株获得PFGE可分析结果,200株获得MLST可分析结果,205株获得MLVA可分析性结果;PFGE结果显示,B型菌株为优势菌株(102株,占68.46%)。MLST分型结果显示,ST195占优势(60株,占30%),其次为ST208(43株,占21.5%)和ST643(33株,占16.5%)。MLVA分型结果显示,D型菌株占优势(151株,占73.66%),其次为N型菌株(8株,占3.9%),K、M、T、W型菌株并列第三(均为4株,各占1.95%)。优势菌株主要分布在ICU。PFGE、MLST、MLVA的Simpson相关系数(D值)分别为0.46、0.76、0.94。MLVA与MLST的Wallace coefficient值略高为0.76。结论 PFGE是区域内分析克隆时间和空间分布的重要工具,本研究中院内流行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ICU;MLST可全球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抵抗菌株,以及新变异菌株的流行病学研究;MLVA数据可用于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相互交换、整合与分析。MLVA的分辨率较高,MLVA与MLST的同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基因同源性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流行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耐药谱特征及其同源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MDR-AB分离自2007年5月,4株系住ICU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4株系病房物体表面;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8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明确其是否为同一菌株的克隆.结果 4株痰标本的鲍氏不动杆菌对包括碳青酶烯类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经DNA分型同为A型,另4株物体表面的鲍氏不动杆菌经DNA分型亦同为A型,8株有高度同源性,证实为同一克隆株.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为多药耐药株,同一克隆株在不同感染个体间的相互传播导致了ICU内感染的流行;1号株可能是交叉感染的源头,医护人员标准预防未到位,尤其是手卫生问题是可能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不同患者送检标本及环境中分离得到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同源性,为临床治疗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控制提供依据,切断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传播途径。方法应用西门子MicroScan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来自ICU患者及环境中的鲍氏不动杆菌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运用肠杆菌科基因组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3株鲍氏不动杆菌中有10株为多药耐药株,其中7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均耐药,有3株分离自ICU患者送检标本、4株分离自ICU环境;同源性分析显示,13株鲍氏不动杆菌共分为4型(AD),其中有10株为A型。结论 ICU鲍氏不动杆菌聚集暴发由A1亚型引起,含有鲍氏不动杆菌的气溶胶可能为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外排泵耐药基因adeA、adeB、adeC及其调控基因adeR、adeS分布与抗菌药物耐药的关系,为ICU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同源性有效应对医院感染。方法 2012年ICU检出鲍氏不动杆菌102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测定所有菌株的药物外排泵基因,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94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均为100.0%,对亚胺培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为75.8%和95.0%,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85.0%;102株鲍氏不动杆菌中adeA、adeB、adeC、adeR、adeS基因型的阳性株分别为78、79、76、77、74株;5种基因均以阴性为主;敏感株中调控基因adeR、adeS表达率较低分别为37.5%和25.0%。结论 ICU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中呈现严重的多药耐药,adeABC外排泵耐药基因相对于敏感株在耐药菌株中大量存在,外排泵基因的高表达与鲍氏不动杆菌的多药耐药存在相关性关系,而且其基因的播散主要通过克隆播散得以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同源性,为临床预防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地区多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非重复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113株,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使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REP-PCR)技术以及DiversiLab细菌同源性分析技术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13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1.5%、亚胺培南75.2%、美罗培南73.5%、头孢哌酮/舒巴坦69.0%,对其他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喏酮类等抗菌药物均显示出高水平的耐药,耐药率为80.0%~100.0%;REP-PCR将113株鲍氏不动杆菌分为4组基因型(A~D),其中A型62株,为主要的流行型别,分别为A1型31株、A2型12株、A3型10株、A4型9株;B型29株分别为B1型18株、B2型11株;C型19株分别为C1型11株、C2型8株;D型3株.结论 广州地区多药耐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且大多数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临床不同来源的鲍曼不动杆菌是否存在同源性,判断其是否存在耐药菌株的克隆播散,追踪其在医院交叉感染的可能途径,以便有效防控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中传播。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临床分离的7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7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经ERIC-PCR分型分为8个基因型,分别用A、B、C、D、E、F、G、H表示,其中A型31株,B型15株,C型12株,D型8株,E型3株,F型2株,G和H型各为1株。A型为主要的流行株,分布在多个不同的科室。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分离的菌株存在6个基因型;骨科系统病区存在4个基因型;急诊科有5个基因型;内科发现有6个基因型;外科发现3个基因型。ICU病房环境物体表面共分离出4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9号和10号菌株来自于不同患者的床旁,12号和13号来自于护理站电脑键盘。结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存在多个基因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时间和空间的聚集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监测2009年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性.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氏不动杆菌320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所有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药敏性,数据统计分析采用WHONET 5.4软件.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除对多黏菌素E全部敏感外,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62.5%;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52.8%和49.1%;对左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的敏感率分 别为45.3%和44.4%;不同科室分离株的耐药率不同,其中以ICU分离株耐药率最高,外科病房次之,内科病房耐药率最低;标本来源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占89.4%.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多数菌株往往呈多药耐药性;不同科室来源的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报告针对性地合理用药,以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并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