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DRG收付费改革的实施对医疗机构的运营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医疗机构收付费方式由原来的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信息为核心进行收付费,变为以对患者的疾病诊断和诊疗行为及其对应资源消耗为核心进行收付费。文章重点阐述DRG收付费改革对医疗机构的影响,并从患者入院流程、医生诊疗流程以及医疗质量监管流程三个方面,分析DRG改革背景下医疗机构流程改造的要点,探讨医疗机构在以诊断和操作为核心的流程优化设计的思路与实践,供广大医疗机构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博弈理论分析DRG支付制度对我国现行按项目付费制度下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医疗机构的收入结构,构建并求解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的博弈模型,得到博弈模型的均衡解。结果:在按项目付费制度设计下,医疗机构会选择过度医疗的行为策略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在DRG支付下,医疗机构会从过度医疗的行为向缩减医疗的行为转化,最终选择缩减医疗的行为策略以获得更大的利润。结论:与按项目付费比较,DRG支付制度可以从根本上纠正医疗机构的过度诊疗行为,遏制医疗资源的浪费。但是缩减医疗会导致医疗服务不足,医保的监督重点必须放在防范医院减少必要的诊疗项目、降低医疗质量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博弈理论分析DRG支付制度下医院和医生层面诊疗行为的不同方法:通过理论分析DRG支付制度下医疗机构收入的费用结构和医生收入的费用结构,构建并求解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诊疗行为的博弈模型,得到博弈模型的均衡解。结果:在DRG支付下,医疗机构会从过度医疗向缩减医疗的行为转变,但在有药企激励时,医生可能执行过度医疗策略,也可能执行缩减医疗策略,在目前的绩效考核条件下,医生更容易执行缩减医疗策略。结论:DRG支付制度下,医院层面会率先与医保的支付目标达到一致,医生层面的医疗行为不一定与医保的支付目标一致,必须通过减少药企对医生的激励作用,提升医院对医生的绩效分配比例、增大医院成本和患者自付比例的差值、提高医保部门的治理能力等方法,才能破解医院和医生的激励不相容。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保付费制度下,DRG支付方式通过成本风险转移约束医疗服务行为并控制医疗费用上涨。但随着经济和医学技术的发展,DRG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行为同时产生正向和信息不对称及监督、交易成本过高等负向效应。未来需通过建立良好的激励相容机制,敦促医生主动参与支付方式改革,以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有效优化DRG支付方式,发挥其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正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梳理医院进行DRG付费体系下收费分类对照的实施方案(包括医院进行收费分类对照的目标和政策依据)的基础上,以综合医疗服务类项目、医技诊疗类项目、临床诊疗类项目和医疗服务收费分类对照为例,介绍了DRG付费体系下收费分类对照的实际操作,旨在供各地在付费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6.
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DRG付费模式下的绩效考核将推动建立基于价值的医疗服务体系。医院应建立相应的绩效分配体系,为其改善收入结构和优化病种结构提供有效的调节手段。文章以样本医院为例,通过探索绩效分配理念和方法,构建了基于RBRVS的DRG付费模式下积分效能绩效分配体系,该体系引导了临床科室兼顾效率与效益的诊疗行为,促进了临床诊疗与科室运营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在降低患者医疗负担的同时提高临床科室绩效。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国外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后产生的医疗质量问题,针对国内的现状,提出DRG付费所产生的潜在质量风险。总结了国外应对DRG付费医疗质量下降风险的相关策略以及国内医疗质量评价结果在DRG付费的应用情况。针对DRG付费后可能产生的结果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构质量问题,应将结果指标作为医师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影响过程质量的关键资源减少与医师绩效的关联;关注结构质量,依规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院实施DRG后对经济运营、医疗服务供给等方面的影响,为推进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策略建议。方法:以南京市DRG点数法付费为例,从医院DRG病组、中医DRG病组和科室病组3个层面与全市进行横向比较,从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医疗成本等维度与医院去年同期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医院实施点数法付费后,存在中医病种组数覆盖面相对不足,中医特色明显科室DRG亏损相对明显,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显著等问题。结论:医院能够快速适应DRG点数法付费改革,在总体运行情况较好的情况下,仍然要加强对中医医保政策和中医病种入组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推行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疗模式、统筹协调“绩效考核与医保支付”等措施,实现在DRG点数法付费下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按平均定额付费"方式对医生在为糖尿病足患者诊疗时诊疗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广州市医疗机构按医保定额水平分为A、B两类,问卷调查A、B两类医疗机构共104名参与糖尿病足诊治的执业医师,研究不同医保定额水平下医疗机构医生行为的差异。结果A、B两类医院医生在为糖尿病足医保患者诊疗时不容易发生诱导需求行为;A类医院仅有14.6%的医生愿意收治医保糖尿病足患者;"按平均定额付费"对糖尿病足患者诊疗效果限制程度A类医院较强。结论"按平均定额付费"能够有效地约束医生诱导需求行为,降低医疗费用,但对糖尿病足疾病的治疗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价值医疗的起源与内涵,论述了DRG付费制度如何助力价值医疗的实现.以价值医疗为导向,利用DRG付费制度可以促进医院运营.为此,还需做好病案质控审核、医院成本核算、缩短平均住院日、优化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流程等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方式作为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2021年上海市中医医院确定为试点医院。医院通过DRG数据PDSA质控环建设,提高上传数据质量;建立新的管理模式,迎接DRG支付挑战;立足于医联体建设,探索DRG支付应用等多方面的实践探索。医院2021年1月—2021年9月病史上报率达到100%,核心数据质控通过率达到100%,2021年1月—2021年8月稳定组DRG支付率为101.74%。医院病种支付补偿率明显提高,医院运营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制度下医院行为方式改变和对医院运营管理影响。方法基于价值医疗视角从医疗成本和医疗质量构建指标体系,选择2021年1—4月(实施后)和2019年1—4月(实施前)上海市某妇产科医院病案首页共44 238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医疗质量方面,DRG入组率达到了99.87%,全院病例组合指数增长了4.00%,达到了1.04,平均住院日由3.92天下降到3.65天,费用消耗指数由1.51下降到1.16,时间消耗指数由1.02下降到0.99,患者医疗纠纷投诉率由0.19%下降到0.07%。成本方面,DRG总权重增长了8.01%,DRG组数从140组增长到154组,药占比和耗占比保持相对稳定,次均费用由9 780元增长到12 037元。结论按DRG付费制度下试点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和效率同步提升,但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成本控制,提高精细化运营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DRG点数付费对县域医共体建设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金华市 4个县域医共体和6家市级医院为研究样本,收集医疗服务量、医疗费用负担、医疗收入结构方面的数据,通过指数平滑法预测各测量指标2018—2020年的预测值,运用“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法比较政策实施前后各级医院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2019年县级医院平均门急诊量差异度为13.75%,乡镇卫生院平均出院量的差异度为23.08%;2020年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差异度分别为-8.59%和-13.92%;2020年县级医院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差异度为-24.86%。结论:DRG点数付费增加了县域内患者的就诊量、降低了住院费用,并优化了县级医院的收入结构,但县域内患者“趋高就医”的问题依然突出、对市级医院的控费效果也不明显,且药品耗材占比仍然较高。建议后续持续完善DRG点数付费的不足之处,强化医保支付方式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的引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DRGs付费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先进和科学的付费方式,其强化了医保对医疗行为的引导、制约和监管作用,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自2018年沈阳市医保实施DRGs付费以来,某大型三级公立医院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结合医院自身特点,积极探索管理办法,采取多种措施,逐步适应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章将某医院DRGs管理办法、经验进行整理,旨在为公立医院更好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疗行为不当所致医疗损害的成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市2006-2016年167例法院公示的医疗损害责任案例,从司法视角探讨医疗行为不当所致医疗损害的成因、责任界定及赔付原因。结果三级医院出现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多于一、二级医院,外科出现的概率偏高;由医学会开展的医疗损害鉴定其确认医院有因果关系的比例(68.97%)低于司法鉴定者(95.6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外科操作不当、侵犯患方知情权、漏诊、病历质量缺陷、误诊误治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围术期并发症的防控,保护患方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防范误诊漏诊,持续加大院、科两级质控管理力度,健全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基于信息化平台织密医疗质量督查与医疗安全风险防控网,是降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制度改革中医务人员的可能诊疗行为进行分析,为推动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医务人员在DRG下的可能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提取了可能行为的公因子,分析了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并对人员群体进行了划分。结果医务人员的可能行为分为负向医疗行为和正向医疗行为2大类,其下包含28个二级指标。人口学特征中,男性医生更倾向于采用负向医疗行为,职务职级较高、对DRG支付制度熟悉的人员更倾向于正向医疗行为。人员群体可细分为适应型群体和逆反型群体。结论医务人员采取正向医疗行为的可能性大于采取负向医疗行为的可能性。应注意不同人口学特征对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影响。对不同的细分群体在改革中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重点使用适应型群体,引导并转变逆反型群体的思想行为。  相似文献   

17.
国家医疗保障局于2019年正式启动CHS-DRG付费改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作为CHS-DRG付费试点医院之一,通过组建DRG管理MDT团队,围绕CHS-DRG付费核心环节,联合开展CHS-DRG付费下的临床路径管理、药品和耗材治理、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监管病案首页质量、鼓励开展医疗新技术等,优化管理方案。经实践,医院CMI、平均住院日等指标持续改善,医疗新技术开展数量明显增加,改革取得较好成效。但仍需从医保部门合理补偿方面不断完善CHS-DRG付费方案,并积极关注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质量和医院发展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医院卫生技术评估(HB-HTA)是专门针对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评估的方法学工具,可辅助医院进行卫生技术管理与决策。HB-HTA与DRG均是医院管理的工具,二者价值理念相同、现实作用相近,可推动医院向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服务提供的发展方向迈进。在DRG改革中,HB-HTA可通过对卫生技术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评估,对同一病种的不同诊疗过程、技术和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分析和比较,帮助医院进行成本核算,优化"服务包"的安全有效性和成本效益,促进医院对DRG改革进行战略性回应。此外,HB-HTA还可覆盖到DRG短时间无法覆盖和不适宜以DRG支付的医疗服务,辅助医院对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进行整体性探索。未来,应在医院内部重点打造"HB-HTA+DRG"式医院精细化管理模式,同时要理顺组织体制、注重大数据开发和使用、加快HB-HTA试点工作并建立动态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实施DRG付费对患者住院费用及服务的影响,为医疗机构提出运行建议。方法利用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在全国东部、中部、西部3个地区的16个省(市)376家三级医院中选取患者1 064 314人次,通过双重差分法分析DRG付费实施对患者住院费用及服务的影响。结果DRG付费实施后,患者总费用降低了3.05%(β=1-e-0.03,P=0.01)、自付费用增长了28.11%(β=e0.33-1,P=0.02)、医疗费用降低了5.13%(β=1-e-0.05,P=0.04)、药品费用降低了5.13%(β=1-e-0.05,P=0.01)、平均住院日缩短了4.08%(β=1-e-0.04,P<0.01),而对患者住院检查费用、耗材费用、是否使用抗生素、31天是否再住院、是否手术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实施DRG付费能够合理控制患者住院费用增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议医疗机构进一步简化流程,提高床位周转率,关注高CMI值患者费用,优化临床路径,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