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据港媒报道,香港平均每4名市民便有1人患脂肪肝。除了增加患肝癌、肝硬化等疾病的风险,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研究也证实,脂肪肝是大肠癌的风险因素之一。研究指出,35%的脂肪肝患者同时有良性大肠息肉;另有19%的脂肪肝患者有严重肠息肉,比率较健康人群高约2倍,增加演变为大肠癌的风险。研究证明,过  相似文献   

2.
便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之分.而大肠息肉与大肠息肉病是属于非感染性肠道疾病.二者不是一种疾病,可是临床上常常被一些人把二者相混淆.表面看来二者外表形态都是肠粘膜向大肠腔内隆起,然而二者皆然不是一种疾病.前者指粘膜向大肠腔内局限性隆起或大肠粘膜局限性增殖突出肠腔病变.而大肠息肉病,又称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大肠内有弥漫性息肉、多发生在大肠的远端,是一种癌前病变,癌变危险性很高.如果不治疗,在一定时间内,几乎都会变腺癌.癌变的平均年龄在39岁,比一般大肠癌(老年多见)的开始发病年龄提前1 5~20年左右.除大肠有癌变的病灶外,还可伴发肠外癌症.如下:软组织癌、骨癌、壶腹癌、胃癌、小肠癌、子宫癌等,还可伴有面部黑斑及视网膜色素斑.此特症可在大肠癌出现之前表现出来,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诊疗技术的发展,大肠息肉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人说,大肠息肉不及时切除,日后会发展成大肠癌;还有人说,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没有关系,不必恐慌。那么,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有没有关系?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吗?哪些大肠息肉必须早期切除呢?  相似文献   

4.
大肠息肉与大肠癌腺瘤息肉与大肠癌青岛市人民医院(266001)池肇春,方江过去认为,几乎全部大肠癌来自大肠腺瘤的癌变,但近几年来有一些不同意见。西泽等从息肉切除标本观察到的平坦型早期大肠癌提出是从正常的粘膜产生癌变。中村也认为,腺瘤向大肠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大肠的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日本血吸虫病)、大肠的息肉和腺瘤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大肠息肉症与肠癌,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因素。此外,还有食物的致癌性,如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较易产生大肠癌,因为这些食物刺激胆汁的分泌。经常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的人,肠中厌氧菌较多,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是常见的癌症之一。据统计,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应重视大肠癌的早期防治。大肠癌的病因:临床发现大肠癌与消化道的疾病有一定关系。如日本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肠息肉(即大肠腺瘤)等。有高脂肪饮食习惯者大肠癌的发病率较高。这是因为高脂肪饮食可使粪便中的胆酸、胆固醇代谢产物及厌氧菌含量明显增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80%以上大肠癌与肠息肉有直接关联。肠息肉被公认为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且十分容易复发。因此.一旦检查息有肠息肉,病人切不要掉以轻心,即使摘除了,也需要定期到医院随访.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肠癌。临床上根据息肉的特征,将息肉分为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样息肉以及家族性息肉病。  相似文献   

8.
杨锋 《自我保健》2007,(4):60-60
大肠息肉,就是肠黏膜表面上的一个或多年隆起性的肉疙瘩,好像是长在肠管内的“蘑菇”。早在1982年,我国大肠癌协作组将大肠息肉分为新生物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化生性、其他五类。  相似文献   

9.
便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很多,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之分。其中大肠息肉与大肠息肉病是属于非感染性肠道疾病。表面看来,二者的外表形态都是肠黏膜向大肠腔内隆起,临床上常常有一些人把二者相混淆。但大肠息肉指黏膜向大肠腔内局限性隆起或大肠黏膜局限性增殖的病变;而大肠息肉病又称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大肠内有弥漫性息肉,多发生在大肠远端,是一种癌前病变。如果不治疗,在一定时间内几乎都会变成腺癌。癌变的平均年龄在39岁,除大肠有癌变的病灶外,还可伴发肠外癌症,如软组织癌、骨癌、壶腹癌、胃癌、小肠癌、子宫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廊坊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大肠息肉的发病情况、内镜特征,并提出预防方法。 方法 将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行结肠镜体检的1 817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大肠息肉检出的情况、发生的年龄、常见部位、病理类型以及临床特征等。 结果 1 817例健康体检人群中, 有484人检出大肠息肉,检出率26.64%,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χ2=4.30,P<0.05),随着年龄增加,大肠息肉检出率也增加(χ2=84.94,P<0.05)。大肠息肉发生部位以乙状结肠、直肠最为常见,在484例息肉患者共发现的936个息肉中乙状结肠、直肠占45.73%。腺瘤性息肉比例最高占57.59%。有大便习惯、性状改变及腹部手术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息肉发病率高于正常人(χ2=48.56,P<0.05)。 结论 临床上发现大肠息肉后应仔细观察息肉的形态、大小、部位, 并进行病理活检; 如果条件允许, 应该摘除息肉, 避免发生大肠癌变。同时要对有大肠癌家族史及大便性状改变及腹部手术史的人群及时行结肠镜筛查,预防大肠息肉癌变,并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调整肠功能等措施,减少大肠息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大肠息肉是指结肠粘膜的各种局限性隆起病变,大肠息肉是癌前病变之一,尤其是腺瘤型息肉与大肠癌发生有密切关系,过去由于检测手段不够,往往不能早期发现,以至许多病例并发癌变、出血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自内镜问世以来,提高了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使其得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避免了癌变、出血等并发症。研究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和临床及内镜特征,早期发现大肠息肉恶变,对改善大肠癌的预后,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均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市大肠癌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大肠腺瘤是最重要的大肠癌癌前病变,据估计约50%-70%的大肠癌是由腺瘤演变而来。为了解大肠息肉的发病特点和规律,我们总结分析了我院5年共724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肠息肉与结直肠癌发病关系队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肠息肉与结直肠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989年5月~1990年4月,参加浙江省嘉善县大肠癌筛查的10个乡镇30岁及以上人口为研究队列,按是否具有肠息肉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从1990年5月~2000年1月进行随访,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结直肠癌发病率进行分析,并作相对危险度(RR)估计.结果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控制年龄因素后,肠息肉史仅在男性结肠癌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有肠息肉史者结肠癌的发病风险较无肠息肉史者高10余倍,RR为10.79,95%可信限为3.802~30.605.结论肠息肉史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关,肠息肉史是结肠癌的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5年来某地区大肠疾病构成情况和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196例患者大肠镜的诊断资料。结果:共完成大肠镜检查2104例,未见异常669例,其余镜检出10种大肠疾病,其中急慢性结肠炎1094例(49.8%),大肠息肉218例(9.9%),大肠癌137例(6.2%),溃疡性结肠炎55例(2.5%),大肠黑病变9例(0.4%),其它少见病14例(0.6%)。结论:大肠息肉、大肠癌已成为大肠的主要疾病,对有下消化道症状者应常规行大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大肠肿瘤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大肠癌的针对性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03例大肠肿瘤患者为病例组,根据年龄和性别配比选取相同数量的对照,采用上海市金山区统一的筛查表收集资料,通过统计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判定。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肠息肉史、一级亲属肠癌史、吸烟史可导致大肠肿瘤的发病增加(P0.05)。肠息肉史OR=13.57,95%CI:1.53~119.98;一级亲属肠癌史OR=1.23,95%CI:1.23~21.45;吸烟史OR=2.01,95%CI:1.18~3.42。结论大肠肿瘤的发生与肠息肉史、一级亲属肠癌史、吸烟史密切相关,对此应重点加强监督防控。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血清TSGF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血清肿瘤相关物质 (TSGF)检测 ,对大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健康人、大肠息肉病人血清TSGF检测 ,与大肠癌病人血清TSGF检测对照结果的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肠癌病人组血清中TSGF含量水平 ,高于大肠息肉对照组 (P <0 0 5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血清TSGF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是一种简单、敏感、有效的相关指标 ,对大肠癌病人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什么叫大肠息肉?人体大肠黏膜表面见有大小不等、形似小球状物凸入腔内,少者可呈扁平状隆起,这均称为大肠息肉。大肠息肉多数有蒂,少者无蒂(见图)。按病理之不同肠息肉分为哪两种?一种是炎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黏膜慢性增生引起,可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患者。炎性息肉常为多发,息肉较小。另一种是腺瘤,在肠镜下看到的大小不一的息肉,其病理特点有细胞分裂增快,未成熟细胞增多等。研究证实,炎性息肉可渐变成腺瘤,若腺瘤未被及时发现并切除,则会变成癌。所以说息肉是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44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28例大肠息肉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ICAM-1水平进行检测,并检测大肠癌及大肠息肉患者组织中该项指标的水平.结果 大肠癌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693.22±276.25)mg/L]明显高于大肠息肉患者[(61.99±27.39)mg/L]和健康体检者[(59.28±27.55)mg/L](P均<0.01).大肠癌组织中sICAM-1水平[(706.92±286.09)mg/L]明显高于大肠息肉组织[(63.06±27.07)mg/L](P<0.01).大肠癌Dukes C~D期血清和组织中sICAM-1水平明显高于Dukes A~B期(P<0.01).大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1个月sICAM-1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姑息性切除患者虽有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观察血清和组织中sICAM-1的变化可作为大肠癌的诊断、切除方法的选择、疗效评价及预后监测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金华市所辖兰溪市社区居民大肠息肉患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兰溪市某社区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8~80岁常住居民935人,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结肠镜检查收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肠息肉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效调查880人,检出大肠息肉167例,患病率为18.98%,标化率为13.28%。男性大肠息肉患病率为28.70%,高于女性的12.9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1.038,95%CI:1.018~1.057)、男性(OR=1.919,95%CI:1.303~2.826)、中学/中专文化程度(OR=2.443,95%CI:1.507~3.961)和中医体质为阴虚质(OR=0.203,95%CI:0.057~0.720)是居民患大肠息肉的影响因素。在男性人群中,高血压(OR=1.721,95%CI:1.018~2.908)是患大肠息肉的危险因素;在女性人群中,年龄大(OR=1.076,95%CI:1.042~1.111)、BMI高(OR=1.099,95%CI:1.001~1.207)、中学/中专文化程度(OR=3.507,95%CI:1.794~6.856)和中医体质为阴虚质(OR=0.160,95%CI:0.033~0.770)是患大肠息肉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阴虚体质与大肠息肉患病风险有关;高血压与男性大肠息肉患病风险有关;年龄、BMI、文化程度、阴虚体质与女性大肠息肉患病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20.
便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原因很多,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大肠息肉与大肠息肉病是属于非感染性肠道疾病。但二者不是一种疾病,可是临床上常常被一些人混淆。虽然二者表面看来都是肠黏膜向大肠腔内隆起。前者是黏膜向大肠腔内局限性隆起或大’肠黏膜局限性增殖突出肠腔病变。而大肠息肉病,又称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大肠内有弥漫性息肉、多发生在大肠的远端,是一种癌前病变,癌变危险性很高。如果不治疗,在一定时间内,就会癌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