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局部地区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SARS,临床确诊病例进行调查。分析SARS病例在广东省的流行过程、地区、时间、人群分布及聚集性等特征。结果 截止2003年6月6日,广东省21个地级市有15个市报告SARS病例1511例,发病率为1.98/10万,病死率为3.77%。发病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到2月下旬(2月上旬达到高峰),占病例总数的54.00%,。首例发病时间为2002年11月16日,末例发病时间为2003年2003年5月9日。病例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江门、中山、佛山5个市,占96.03%,其中广州占86.04%。20~49岁发病占病例总数的65.45%;医务人员发病较多,占病例总数的22.90%;聚集性病例占31.97%(483/1511)。潜伏期1~12d,中位数4d。结论 广东省SARS疫情波及面广,发病相对集中,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现象;传播途径主要为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 1月 2日 ,广东省河源市报告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WHO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经回顾性调查发现 ,2 0 0 2年 1 1月 1 6日我省佛山市也发生同类病例。至 2 0 0 3年 6月 5日 ,全省共有 1 5个市报告SARS病例 1 5 1 1例 ,死亡 5  相似文献   

3.
我国暂时命名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被WHO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SARS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传染性极强 ,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短距离飞沫传播和接触病人分泌物传播是主要感染方式。个人防护措施稍为不严格就容易造成医院内感染、暴发流行和社区流行。  广东省于 2 0 0 3年 1月 2日首次报告发现SARS病例 ,2月份发病 (71 8例 )达高峰。经采取强有力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后 ,发病数逐月下降 ,广东省抗击SARS的措施和效果得到WHO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而且WHO已经解除对广东省的旅游警告。广…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 ,与以往的非典型肺炎不同 ,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现象 ,且在短短几个月内蔓延至全球 2 9个国家和地区。从目前的情况看 ,绝大多数的病例是通过近距离接触病人咳嗽或打喷嚏时排出飞沫而受感染的。要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人类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措施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光 《实用预防医学》2004,11(2):U001-U003
1.1传染源现有资料表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处于症状明显期患者的传染性较强,特别是病情严重或是临床症状迅速恶化的病人,通常在发病的第二周,被认为最具传播力。尚无证据表明潜伏期具有传染性,但极少数病人前驱期具有传染性。目前在已治愈出院的病人中,未发现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广东省部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例的SARS冠状病毒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初步建立SARS冠状病毒PCR检测方法。方法 采集临床诊断为SARS病例的咽漱液标本,进行多种细胞分离培养,对出现病变的细胞分离物采用冠状病毒特异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进行扩增,并对部分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软件分析比较oN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ELISA法检测上述患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Igc抗体。结果 对21例SARS患的细胞分离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均阳性,其中12份患咽漱液标本PCR扩增结果也阳性,序列测定及基因分析表明,广东省SARS病例的病毒分离株为冠状病毒,其基因序列与WHO公布的SARS基因序列一致,氨基酸序列与目前已知的冠状病毒同源性为58%~76%。时对21例患进行血清学检测,其中IFA检测有9例阳性,ELISA检测有12例阳性。结论 从广东省部分SARS病例标本中分离的病毒株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PCR检测具有早期、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57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 ,为降低SARS的病死率 ,控制SARS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 2 0 0 3年 1月 2日至 5月 30日广东省各市SARS死亡病例进行调查 ,分析其三间分布特点、基础病情况和死亡原因。结果 截止 5月 30日全省累计报告SARS病例 1 5 1 1例 ,死亡 5 7例 ,病死率为 3 77%。死亡病例以广州为多 ,占 78 9%。 1月上旬病死率最高 ,为 1 1 1 % (4 / 36 ) ,2月份后病死率下降 ,4月 1 6日以后无死亡病例。病死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 (χ2 =1 84 2 ,P <0 0 1 ) ,以 7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 ,为 1 3 5 % (1 2 / 89) ,6 0~ 6 9岁年龄组次之 ,为 9 91 % ;死亡病例以离退休及家务待业为多 ,占 31 5 8%。农民的病死率最高 ,为 1 5 6 3% (5 / 32 )。死亡病例中 1 7例 (2 9 8% )患有严重的基础性慢性疾病。聚集性病例病死率为4 5 9% (2 4 / 5 2 3) ,散发病例病死率为 3 34% (33/ 988)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1 4 6 9,P >0 0 5 ) ;社区聚集性病例病死率为 1 0 1 1 % (1 9/ 1 88) ,医院聚集性病例病死率为 1 4 9% (5 / 335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2 0 4 0 7,P <0 0 1 )。采用多因素分析死亡的可能因素 ,社区  相似文献   

8.
自世界卫生组织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定义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以来,中国、德国、加拿大、法国、美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一流实验室首先在病原学研究方面开展合作并很快取得进展,为人类有效预防SARS和成功救治患者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文从SARS病毒的基因测序、全基因组序列比较、蛋白质组序列分析、以及病毒分离与鉴定、抵抗力和稳定性实验等方面介绍国内外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正>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是基层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其数量多,涉及面广,在预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1 164例社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社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SAR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摸清社区SARS病例的发病规律、流行特征,为当前更有效地减少社区发病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1164例社区SARS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其三间分布特点。结果 截止2002年5月12日,广东省共报告1:164例社区SARS病例,病例分布在15个地级市,以珠江三角洲一带人口流动大的经济发达地区为主,其中广州病例最多,高达86.43%。发病的高峰在2月上、中旬,占病例总数的38.75%,并由2月上旬日均30.8例下降至5月上旬日均0.7例。社区病例以20~59岁年龄段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0.96%。社区病例病死率为4.30%,农民病死率最高,达12.50%。80.7%的社区病例无明确同类病例接触史。结论 广东省社区SARS病例以散发为主,且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引起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并分析各市首发病例、死亡病例、各个阶段病例的检测情况,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年1~5月份采自广州、肇庆、江门、汕头、中山、河源、珠海等地的SARS病例的咽拭子、咽漱液等标本,用Vero—E6、Vero、MDCK、Hep—2、传代人胚肺5种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使用电镜、间接免疫荧光(IFA)、PCR及基因序列测定等方法对分离物进行鉴定,应用ELISA、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分别对各个阶段SARS病例的血清及咽拭子等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5种细胞接种上述病人咽拭子标本后,均有部分出现细胞病变,电镜观察可找到冠状病毒样颗粒。分离物扩增出冠状病毒特异基因片断。分离物与病人恢复期血清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1~5月的病例标本SARS冠状病毒PCR阳性率分别为100.00%(2/2)、76.19%(16/21)、71.74%(33/46)、20.00%(18/90)、6.36%(11/173);SARS冠状病毒抗体IgG阳性率分别为100.00%(2/2)、78.57%(11/14)、58.33%(14/24)、30.3%(10/33)、12.50%(9/72)。河源、佛山、肇庆、中山、东莞、珠海六市首发病例均检测出SARS冠状病毒I弗抗体。10个死亡病例中8例检测出SARS冠状病毒基因或相关抗体。结论 SARS冠状病毒是引起本次广东省SARS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不同时期SARS冠状病毒特异基因片断和抗体的检出率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全国抗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情况下,对上海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作一总结.方法阐述传染病的感染和传播的基本模式,分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理和策略.并对上海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结果、流调程序、流调与临床的衔接等问题进行了介绍.结果上海市非典的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2003年3月至7月20日,全市19个区县报告临床诊断病例8例、疑似病例82例.留院观察病例1269例.共开展流行病学调查4165次,参加25888人次,平均对每例临床诊断病人进行流调9.88次,每次参与的流调人员为12人次;疑似和留观病人参加流调数为5.51次数和2.80次数,每次分别为8.10人次和5.87人次.追踪密切接触者33 000余人,其中确诊病人密切接触者333人,疑似和留观病人密切接触者分别为3237人和29 645人.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和留观病人与密切接触者之比为1:41.6、1:39.5、1:23.4.上海市SARS病人发病至初诊的平均时间为1.3 d,初诊至隔离的平均时间为1.5 d.SARS病例诊断与卫生部诊断标准的基本符合.参考实验室辅助诊断结果,排除SARS的疑似病例中60.98%为确诊肺炎,其次为上感10.98%.留观病人排除后,主要鉴别诊断为肺炎(66.51%),其次为上感(10.90%).支气管炎、军团菌和支原体肺炎感染也占一定比例.结论笔者对SARS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及疫点消毒处置等时效性进行了分析,对今后的防SARS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广东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例SARS CoV抗体检出情况。方法 分别对 2 92份广东省SARS临床确诊病例、39份疑似病例和 30 3份健康体检人员 (一般人群 )血清标本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 SARS临床确诊病例的SARS CoVIgG抗体阳性率为 5 8 90 % (1 72 / 2 92 ) ,高于疑似病例及一般人群抗体阳性率 (分别为 1 8 0 0 %、2 31 % )(P <0 0 1 )。分析 2 92份临床确诊病例血清标本 ,结果显示有明确接触史者抗体阳性率 (72 6 7% )高于无明确接触史者 (4 1 98% ) (P <0 0 1 )。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4 0~ 5 9岁年龄组最高 (P <0 0 1 )。流行早期病例抗体阳性率 (6 7 4 3% )高于后期(31 94 % )。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在发病 1 0d后能较可靠检出且能维持较长时间。结论 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存在一定差异 ,IgG抗体检测是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 ,但不能用于早期诊断。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接触史是SARS病例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野生动物销售人员SARS冠状病毒抗体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目的 比较野生动物销售人员和健康人群感染SARS冠状病毒的情况 ,为探索验证SARS冠状病毒源于动物的假设提供依据。方法 于 2 0 0 3年 5月选择广州市 3个野生动物市场销售人员、2家医院的医务人员、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及某门诊健康体检人员等无SARS临床症状的健康人群为调查对象 ,采集调查对象的血清 ,用间接ELISA法检测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结果 共检测销售野生动物人员血清 5 0 8份 ,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 3 0 2 % (6 6 / 5 0 8) ,其中以主要销售果子狸人员的阳性率最高 ,为 72 7% (1 6 / 2 2 ) ,其次销售山猪人员为 5 7 1 % (1 6 / 2 8) ,销售黄犭京人员为 5 6 3% (9/ 1 6 ) ,销售兔人员为 4 6 2 % (6 / 1 3) ,销售山鸡人员为 33 3% (3/ 9) ,另在猫、鸟和蛇等其他 1 2种野生动物的销售人员中均不同程度检出SARS冠状病毒抗体。其他健康人群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为 2 1 1 %(6 / 2 84 ) ,其中医院医务人员为 2 92 % (4 / 1 37) ,疾病控制人员为 1 5 9% (1 / 6 3) ,社区健康人员为 1 1 9% (1 / 84 )。销售野生动物人员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与其他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2 6 0 89,P <0 0 1 )。结论 野生动物销售人员的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15.
检测SARS患者血清中抗-SARS-CoV IgG的四种试剂盒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4种试剂盒检测SARS患者血清中抗-SARS-CoX Ig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A)和2种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试剂盒分别检测18例SARS患者的99份系列血清及123份阴性参比血清标本中抗-SARS-CoV IgG。结果在患者发病第1周,4种试剂盒均未检出抗-SARS-CoX IgG;自发病第2周,除EIA甲未能检出外,EIA乙和2种IFA均从血清中检出抗-SARS-CoV IgG,其阳性率分别为57.1%(4/7)、57.1%(4/7)和42.9%(3/7)。4种试剂盒最早检出时间分别为发病后第16、12、13和9天。于发病后第3周该4种试剂盒的检出率分别为52.6%(10/19)、94.7%(18/19)、78.9%(15/19)和84.2%(16/19)。但自发病第4周后,该4种试剂盒的检出率相同。检测123份阴性参比血清表明,除EIA乙的特异度为94.9%外,其余3种试剂盒的特异度均为100%。结论2种IF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2种EIA高;2种国产EIA试剂盒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 19)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两种传染病,为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报道,比较分析两种传染病在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上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结果 两种传染病均是由β冠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新型人类呼吸系统疾病,在全球多个国家出现,与SARS比较,COVID - 19传染源除了患者之外,隐性感染者也是COVID - 19的主要传染源。此外,COVID - 19的传染性更强,但病情严重程度不及SARS。结论 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手段。结合SARS疫情的防控经验,完善疫情信息监测、提高病毒检测技术及加强联防联控是优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疾控人员SARS防治知识刊授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SARS防治知识刊授效果。方法 选取地级市、县级市(县)、镇三级的疾控人员,利用统一测试问卷,采用匿名封闭式自填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进行SARS防治知识及相关态度调查,并利用《华南预防医学》杂志进行SARS防治知识培训(刊授)及其效果观察。结果 培训前后分别调查374、378名疾控人员,培训前后疾控人员的SARS防治知识平均分分别为41.8、60.7分(t=126.1,P<0.01),总合格率从培训前的5.1%上升至培训后的52.6%(χ^2=206.6,P<0.01);培训后地级市、县级、镇级的人员合格率及平均分比培训前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均P<0.01)。培训前86.6%的人员认为基本掌握SARS疫情的预警、上报和处理方法,50.0%人员不担心在处理SARS疫情时被感染;培训后两项正确回答率分别为94.5%、60.5%,均高于培训前(均P<0.01)。培训前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所学专业、从事专业的人员平均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培训后学历高、所学公共卫生专业、从事流行病学业务的人员的平均分均高于其他人群(均P<0.01)。61.4%(199/324)人员认为该次刊授效果好。结论 利用医学杂志对疾控人员进行SARS防治知识培训的方法(刊授)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