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00/10万之间。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新进展制定本指南。一、病原学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  相似文献   

2.
<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或粪—口传播,多发生于10岁以下的婴幼儿,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10d,以3~7d为常见,夏秋季多见。目前,国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EV71和CoxA16。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新型出疹性传染病。本文总结我院1993年6~7月份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7例,女11例。年龄6个月~2岁8例,3~5岁6例,6~8岁4例。发病时间集中在1993年6月3日~7月31日。其中4例有明显接触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对中国大陆地区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的影响,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手足口病数据库中中国大陆地区5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的月度数据,按年龄组(0岁~、1岁~、2岁~、3岁~、4岁~)整理,应用Stata/SE 15.0统计软件进行间断时间序列分析。结果干预前和干预后0岁~、1岁~、2岁~、3岁~、4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分别为122.54/10万和117.96/10万、350.03/10万和290.64/10万、239.99/10万和192.61/10万、213.53/10万和179.21/10万、119.49/10万和104.37/10万,干预前后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除0岁~组外,1岁~、2岁~、3岁~和4岁~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在干预前均呈上升趋势(均P 0.05),以3岁~组斜率最高。干预后手足口病月发病率瞬间水平下降最为明显的为1岁~组,瞬间水平下降了118.107/10万(P=0.044);其次为3岁~组,瞬间水平下降了101.135/10万(P=0.045);其他3组瞬间水平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后2岁~、3岁~和4岁~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均由干预前的增长趋势改变为下降趋势(均P 0.05),0岁~和1岁~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EV71疫苗接种可有效降低2~5岁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病率,但需要结合其他非疫苗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疫苗对2岁低龄儿童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多发传染病,以5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最常见.手足口病被国家卫计委定为丙类传染病,是一种常见病.由于目前并没有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因此,要防治手足口病必须注意清洁卫生和及时就医治疗. 手足口病前期无明显症状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手足口病没有明显先期症状,往往是突然发病,因此家长一定要时刻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尤其是3~5岁的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中,一旦有人染病就很容易相互传染. 因此专家提醒,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突然发烧、厌食,嘴唇起水泡或者四肢起疹子,不要盲目自诊为感冒或者湿疹、过敏,一定要立即就医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郑州及周边地区住院轻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对比情况,掌握其流行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住院轻症手足口病病例以5~7月份发病率最高,郑州市各县(市)区病例数占66.4%,以4岁以下发病率最高,男女比1.57∶1;住院重症病例以3~8月份发病率最高,男女比1.73∶1,郑州市各县(市)区病例数占71.4%,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PE和EV71混合阳性率最高为66.3%,占总阳性数的82.8%。住院手足口病病例1~2岁年龄组发病数最多为615例,占44.4%。结论住院重症病例发病高峰年龄较轻症患儿普遍小1岁左右,发病季节较轻症患儿较早,且持续时间长,男孩发病多于女孩,其中1~2岁年龄段是轻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共同发病高峰。住院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主要病原体是EV71型,且多与PE型病原体混合性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空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中麻城市2011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全市报告手足口病2030例,发病主要分布在6月、10~12月;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5.71%,男女比例为1.97;1;职业类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84.58%,实验室确诊病例152例中,以EV71感染为主,有149例,占98.0%.结论 2011年麻城市手足口病病例以0~3岁散居儿童为主,发病有明显季节特征,病毒基因分型以EV71为主,农村地区儿童依然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连云港市共报告手足口病9 962例,其中重症85例,死亡4例,年均发病率为69.18/10万,发病高峰为4~6月份,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儿童,其中2岁组发病最多;普通病例以CoxA16感染为主,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结论手足口病局部流行,5岁以下儿童是高危人群,预防EV71感染,早期发现和救治重症病例,降低病死率,是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荆州地区两种病毒所致儿童手足口病在年龄、性别及季节上的差异,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8年6月确诊为手足口病且肠道病毒71型(EV71)或/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V16)阳性的患儿资料,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5年7月-2018年6月确诊为手足口病且EV71或/和CAV16阳性患儿共222例,单独EV-71阳性为141例(63.51%),单独CAV16阳性为57例(25.68%),二者皆为阳性为24例(10.81%),两种病毒引起手足口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患儿124例,女性患儿98例,两种病毒在男女患儿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均以EV71病毒感染为主;常见发病季节为春季88例和夏季103例,两种病毒在春季和夏季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EV71病毒感染为主,而在秋季和冬季两种病毒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岁幼儿易患手足口病,两种病毒在0~3岁、≥5岁婴幼儿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EV71病毒感染为主,而在4岁幼儿两种病毒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州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EV71,2~3岁儿童易发病,春、夏季为好发季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田东县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1年田东县手足口病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 951例,男性5 958例,女性3 993例,男女比1.49:1。每年的4~7月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0~3岁散居儿童是发病重点人群,发病数占81.54%。结论手足口病防治的重点应放在每年的4~7月和0~3岁散居儿童。  相似文献   

11.
《首都公共卫生》2010,4(3):143-144
<正>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绍兴市越城区2008年—2011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该区手足口病科学合理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越城区2008年—2011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2011年手足口病新发发病率依次为87.6/10万、102.0/10万、226.9/10万、121.9/10万;发病高峰为4~7月;1~岁、2~岁、3~岁、4~岁四个年龄组发病例数共占79.2%;男女儿童比例1.6∶1;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为主要发病群体。结论绍兴市越城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春末夏初,加强对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流动人口聚居区散居儿童、托幼机构是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正>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手足肌肤、咽部疱疹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有较强的传染性。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率显著升高,并呈现季节性流行和全年散发趋势。本文就手足口病的中西药治疗优势作一分析,为更好地防治手足口病,减少患儿致残率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三明市手足口病监测结果,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1年三明市手足口病疫情及哨点医院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全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7 119例,年均发病率90.47/10万,重症35例(0.5%),其中死亡3例;发病主要集中在4~11月(83.9%),高峰为4~6月和9~11月;男女比例1.79∶1,以散居、幼托儿童和学生居多(99.2%);0~5岁占96.5%,其中≤3岁儿童占87.0%。共采集手足口病标本577份,核酸阳性率39.2%;重症及死亡病例以EV71为主(68.6%)。结论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做好以散居儿童为主的重点人群、以托幼机构为主的重点场所的防控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富阳市2010年5月-2011年6月对手足口病检测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对手足口病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116例手足口病患者肠道病毒阳性94例,阳性率81.0%;EV71型阳性48例,阳性率41.4%;CoxA16型阳性26例,阳性率22.4%。结论:我市手足口病发病年龄以0岁~3岁婴幼儿患病为主,其流行肠道病毒EV71型为主,CoxA16型为次是成为富阳市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6.
小儿手足口病是幼儿常见的传染病,多由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16病毒引发。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很有季节性。通常,以3岁以下的宝宝最多见,其次是3~5岁的宝宝,而大人们则很少患这种病。  相似文献   

17.
手足口病是一种区域分布广泛、多发于夏秋季,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该疾病以粪2口途径传播为主,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0~3岁的儿童,预防手足口病流行的重点在卫生条件的改善、保护易感人群;同时重视预防、消毒隔离措施,通过新的检测技术和手段早期发现病人,并给予及时的治疗,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手足口病又叫发疹性口腔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部位疱疹为特点的传染病。该病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我国1981年在上海、浙江、北京等地也有发生,近年全国各地都有报道。本病以5岁以下的小儿为主,手足口病潜伏期约2~7天,传染源是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及健康带毒者。病人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的时间较长,约3~5周,疱疹液  相似文献   

19.
宋海清 《现代预防医学》2018,(18):3285-3288
目的 分析铜川市2008 - 2017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铜川市2008 - 2017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8 - 2017年年平均发病率为69.29 /10万,重症率为1.39%,病死率为0.07%。2008 - 2015年发病率逐年上升, 2016 - 2017年报告发病率、重症率明显下降。发病高峰出现在5 - 7月,占病例总数的60.58%, 10 - 11月份出现次高峰。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耀州区(83.14/10万),其次是宜君县(78.15/10万)。男性多于女性,0~5岁年龄组发病最多,以散居儿童为主,死亡病例集中在0~2岁年龄组。病原学构成以其他肠道病毒(占43.55%)和EV71(占39.04%)为主,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病原学构成以EV71为主,分别占57.50%和100%。结论 铜川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重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需加强手足口病监测,普及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高发季节做好0~5岁散居儿童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闫雪 《首都公共卫生》2013,7(4):172-173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手足口病监测,并对部分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2年全年均有发病,病原以CoxA16型病毒感染为主,时间分布以5~7月为主,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以托幼儿童为主。结论怀柔区手足口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今后的防控重点应放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要加强对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督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