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目的 探讨ⅡB期宫颈癌全盆盒式放疗与不同射野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并比较临床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10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每例患者均设计全盆盒式放疗计划和3种不同设野的IMRT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7例ⅡB期宫颈癌初诊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盒式放疗组(n=33)及IMRT组(n=44),分别采用盒式放疗(46~50Gy)或9野IMRT(56Gy/28f)结合后装腔内放疗并同步顺铂(25mg/m2静滴,每周1次,共5~6次)化疗,比较近期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结果 3种不同射野IMRT计划中计划靶区体积(PTV)的靶区均匀性(HI)和适形性(CI)均优于盒式放疗计划(P<0.05),膀胱V30、V40、小肠V20、V30、V40、Dmean、D50及直肠V30、V40、Dmean、D50均低于盒式放疗计划(P<0.05);3种IMRT之间PTV的HI及C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照射野的增多,膀胱V30、V40、Dmean、D50及直肠V20、V30、V40、Dmean、D50逐渐下降,其中膀胱V30、V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盒式放疗组与IMRT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4.8%及88.6%(P>0.05)。IMRT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低于盒式放疗组(P<0.05),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骨髓抑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计划在剂量学上显示了保护危及器官的优势,在临床疗效上9野IMRT与盒式放疗的近期疗效相当,但能明显降低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推荐ⅡB期宫颈癌患者外照射行9野IMRT。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中晚期宫颈癌放疗中分别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和5野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陕西省肿瘤医院首程收治112例中晚期子宫颈癌(诊断为Ⅱb-Ⅳa期)患者,随机分为VMAT和IMRT 2组,同步给予铂类增敏化疗及后装治疗,观察2种治疗方法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相当,1年总体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放射性肠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及骨髓抑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不良反应(放射性膀胱炎及肠炎),VMAT明显优于IMRT。结论:两种放疗方法对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相同,但从长远意义上讲VMAT能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有效降低放射损伤,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骨盆骨髓剂量限定调强放疗(PBMS-IMRT)和调强放疗(IMRT)治疗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的剂量学参数及血液不良反应.方法 将40例ⅡA~ⅣB期盆腹淋巴结阳性宫颈癌初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BMS-IMRT组和IMRT组,每组20例,对PBMS-IMRT组患者进行骨盆剂量限制,IMRT组不进行骨盆剂量限制,两组放疗后均进行同步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靶区剂量学参数、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骨盆剂量学参数及血液不良反应.结果 PBMS-IMRT组患者计划肿瘤体积(PTV)靶区剂量中不均匀指数(HI)与适形指数(CI)均高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S-IMRT组患者膀胱平均剂量(Dmean)低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S-IMRT组患者骨盆最大剂量(Dmax)、Dmean、最小剂量(Dmin)及V5、V10、V20、V30、V40、V50均低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S-IMRT组患者血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MS-IMRT同步化疗治疗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能有效提高靶区的适形度,且对其他危及器官的受量无明显影响,通过进行骨盆剂量限制,明显降低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对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5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单独放疗组(行放疗)37例和联合治疗组(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肿瘤直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独放疗组患者(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肿瘤直径明显短于单独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截至随访结束,单独放疗组患者的复发率高于联合治疗组患者,生存率低于联合治疗组患者(P﹤0.05).单独放疗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均高于联合治疗组患者(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可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7例行IMRT方法治疗的患者作为IMRT组,将47例行普通放疗方法治疗的患者作为普通放疗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近期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和3年的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IMRT组盆腔淋巴结完全消失和缩小消退的比例均高于普通放疗组(P﹤0.05).IMRT组3年死亡29例,累积生存率为38.3%,普通放疗组3年死亡34例,累积生存率为27.7%,IMRT组和普通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9(23~35)个月和13(7~20)个月,IMRT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普通放疗组(P﹤0.05).IMRT组消化系统和骨髓抑制等急性不良反应均较普通放疗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IMRT组均未出现3级不良反应.结论 I MRT不仅可以提高瘤体组织的放射剂量,还可以提高治疗的疗效,减少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延长患者治疗后3年的中位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调强适形放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治疗小细胞肺癌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SVCS)的急性不良反应及耐受性。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48例小细胞肺癌合并SVCS患者分为IMRT组(n=23)和VMAT组(n=25),两组患者均行两阶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8例小细胞肺癌合并SVCS患者中,未出现因急性不良反应而中断放疗的患者,且主要发生1~3级急性不良反应,其中食欲下降、白细胞减少、放射性皮炎、乏力、放射性肺损伤、恶心、贫血、食管黏膜损伤等较为常见。VMAT组患者1~3级食管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IMRT组(P﹤0.05);VMAT组和IMRT组患者的其他1~3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合并SVCS患者采用IMRT和VMAT治疗的总体耐受性均较好,IMRT和VMAT均可作为常规放疗手段在小细胞肺癌合并SVCS的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同步放化疗已成为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标准治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确实提高了疗效,但同时也增加了血液学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比较对骨髓进行限量的调强放疗(bone marrow-spar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BMS-IMRT)与未对骨髓进行限量的调强放疗(conventional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 conformalradiation therapy,3D-CRT)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靶体积覆盖及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保护方面的差异,确定BMS-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对1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分别设计出3D-CRT(四野盒式)、IMRT和BMS-IMRT的3种治疗计划并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靶区处方剂量均为45 Gy,危及器官包括骨髓、小肠、膀胱、直肠和股骨头。所有计划在Pinnacle3(Version 9.2 f)治疗计划系统上完成,最终的剂量计算采用串筒卷积迭加算法进行。结果:3组的靶区覆盖率相似(P>0.05)。BMS-IMRT组的骨髓V5、V10、V20、V30及V40均低于3D-CRT组(P<0.05),且V20、V30、V40低于IMRT组(P<0.05),而BMS-IMRT组与IMRT组小肠、膀胱、直肠的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BMS-IMRT计划在降低骨髓剂量方面优于IMRT和3D-CRT。宫颈癌术后放疗计划设计中增加骨髓的限量有助于降低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无症状淋巴囊肿(pelvic lymphocyst,PL)患者进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术后具有放疗指征的患者共92例,根据模拟定位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时是否发现PL分为实验组(有PL且PL直径≤6cm,46例)和对照组(无PL,46例)。实验组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勾画将全部PL包括在内,两组均采用同样的IMRT技术制定治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及放疗期间周围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小肠、直肠、膀胱的急性反应分析PL对IMRT的影响,并观察实验组PL在放疗结束时及放疗结束后3月的转归情况。〖HTH〗结果:〖HTSS〗实验组CTV体积明显大于无P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MRT放疗方式中,两组小肠、直肠、膀胱受照剂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肠、直肠、膀胱的急性放射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L放疗结束时有效率达60.61%,放疗后3个月达89.32%。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无症状PL患者及时给予术后IMRT不增加放疗期间小肠、直肠、膀胱的急性放射性反应,同时可以治愈PL。  相似文献   

9.
李霞  孔为民  陈娇  刘瑶  商若天  宋丹  焦思萌 《癌症进展》2016,14(12):1264-1267
目的:比较两种同步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同步顺铂(DDP)化疗+放疗组(75例),B组为同步DDP+5-氟尿嘧啶(5-Fu)化疗+放疗组(63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5年生存率。结果 A、B两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9.3%和9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2.7%和6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降低等3级及以上骨髓抑制不良反应A组较B组严重,恶心、呕吐等3级及以上胃肠道不良反应B组较A组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P与DDP+5-Fu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相近,但DDP化疗+放疗骨髓抑制严重,DDP+5-Fu化疗+放疗胃肠道不良反应严重。  相似文献   

10.
王卉  王爱华 《癌症进展》2017,15(11):1345-1347
目的 评价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组(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组,每组40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28/40),高于单纯放疗组的45.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95.0%(38/40)、50.0%(20/40)、52.5%(21/40)、92.5%(37/40),高于单纯放疗组的72.5%(29/40)、27.5%(11/40)、30.0%(12/40)、72.5%(2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较单纯放疗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中急性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 RE)的发生发展与临床因素、剂量-体积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接受盆腔局部放疗的宫颈癌患者50例,根据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 5.0)统计患者IMRT相关性急性放射性肠炎。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标准计划下患者的危及器官受照剂量体积。分析小肠V20、小肠V30、小肠V40、结肠V40、直肠V40预测急性RE及严重急性RE的可行性。结果 50例宫颈癌患者IMRT主要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毒性,所有不良反应为1~3级,未出现3级以上不良反应。放疗开始后第2周,腹泻、腹痛、结肠炎、肛门坠胀、便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8%、22%、8%、20%、6%,第4周时发生率为56%、36%、16%、26%、18%,外照射结束时分别为74%、42%、24%、34%及30%。发生SARE的宫颈癌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IMRT在老年宫颈癌初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宫颈癌患者60例,其中常规放疗(CRT)组30例,IMRT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放疗并发症。结果IMRT组和CRT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6.7%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7%、73.3%,CRT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较CRT组小肠、直肠、膀胱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近期胃肠道及泌尿系放疗反应IMRT组发生率明显低于CRT组(P<0.05);远期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技术与常规放疗方法相比对老年宫颈癌初治患者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近期疗效满意,放疗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邓茂芳  冯思思  张娟娟 《癌症进展》2021,19(15):1557-1560
目的 分析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宫颈癌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39例(IMRT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及B组32例(常规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癌症治疗功能总体评价量表(FACT-G)评分均升高,且于治疗后2年达到峰值,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及治疗后2年A组患者FACT-G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及术后3年,A组患者生存率均高于B组,复发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Ⅰ°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MRT联合同步化疗治疗可提高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模式对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112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及身体状况,分为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组(36例)、调强放疗(IMRT)治疗组(38例)及螺旋断层放疗(HT)治疗组(38例)。放疗前后采用放射肿瘤学协作组(RTOG)/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标准,对各组患者的直肠和膀胱放疗反应的急性期及晚期反应进行评价与比较。采用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测评量表(FACT-CX)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与3D-CRT治疗组比较,IMRT治疗组和HT治疗组患者的直肠和膀胱1级急性、晚期放疗反应发生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MRT治疗组比较,HT治疗组患者的直肠和膀胱1级急性放疗反应发生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3D-CRT治疗组比较,IMRT治疗组和HT治疗组患者的直肠和膀胱晚期放疗反应发生率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3D-CRT治疗组比较,IMRT治疗组和HT治疗组放疗2年后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T和IMRT治疗均减少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放疗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但HT在降低急性放疗反应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6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均制定IMRT和3DCRT两种放疗计划,随机分为IMRT组和3DCRT组进行放疗, IMRT组行5野6MV X射线放疗, 3DCRT组行4野6MV-X射线盒式照射,处方剂量均为95%计划靶区体积(PTV)为45 Gy/25 f/5 W。评价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分布特点;随访两组OAR的急慢性放射性损伤,计算两组3年生存率。结果IMRT组PTV的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0.80±0.03、1.10±0.01,3DCRT组分别为0.58±0.19、1.09±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膀胱前壁的V10、V20、V30、V40和V45均低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直肠后壁的V20、V30、V40和V45均低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直肠和膀胱的急性和慢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低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3年生存率为83.3%,3DCRT组为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PTV的CI、HI及保护OAR如膀胱前壁、直肠后壁上,IMRT优于3DCRT。  相似文献   

16.
张坤  刘颖  杨健 《现代肿瘤医学》2021,(17):3074-3079
目的:探究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04月至2016年05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纳排研究标准的79例接受放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治疗期选取放疗方式不同,将43例行常规普通放疗的患者纳为常规放疗组,将36例行调强放疗的患者纳为IMRT组。观察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放疗毒性反应及预后复发生存情况。结果:常规放疗组近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2.79% vs 83.33%)低于IMRT组(P=0.042)。IMRT组急性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毒性反应总发生率及晚期放射性直肠、放射性膀胱炎总发生率低于常规放疗组(P均<0.05)。Ⅲa-b期IMRT组患者预后3年OS(82.4% vs 47.6%)、DFS(88.2% vs 57.1%)及PFS(70.6% vs 4.8%)显著优于常规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b及Ⅳa期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可有效提高晚期宫颈癌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放疗毒性反应,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疗(IMRT)联合TP方案(紫杉醇加顺铂)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68例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IMRT+TP组(34例)和普通放疗+TP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放疗中和治疗后的血清SCCA水平。结果 IMRT+TP组和普通放疗+TP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TP组患者的皮肤反应、直肠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普通放疗+TP组(均P<0.05)。全盆外照射30 Gy后,两组患者的SCC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IMRT+TP组患者的SCCA水平均低于普通放疗+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CA水平均低于全盆外照射30 Gy后(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间SCC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联合TP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可降低放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肖艳  成慧君  王莉  杨柳  于晓 《癌症进展》2020,(5):496-499
目的探讨后装腔内插植放疗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将21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106例)和B组(106例)。在体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后装腔内插植放疗,B组采用三维后装腔内放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差异。结果B组患者高危临床靶区D100、D90和中危临床靶区D100、D90均明显低于A组,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D2cm3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装腔内插植放疗能够在提升肿瘤组织受照剂量的同时,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提升近期缓解率、控制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不同根治性放疗技术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根治性放疗技术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放疗靶区及危险器官剂量学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剂量学参考.方法:选取10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拟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制订常规盆腔4野盒式照射+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适形照射计划(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疗计划(IMRT组),比较两者靶区及危险器官受量.结果:IMRT计划PTV适形度优于常规放疗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计划相比,IMRT计划的膀胱Ds0下降11%,直肠D50下降13%,小肠D50下降20%,脊髓D1cc受照剂量下降16%.结论:对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来说,IMRT计划较常规盆腔4野照射+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5野适形照射计划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20.
宫颈癌术后放疗行限定骨盆IMRT计划剂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放疗行限定骨盆IMRT计划(BM-sparing IMRT)对靶区剂量、OAR以及血液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10例接受术后放疗的宫颈癌患者,通过瓦里安TPS对同一图像分别行BM-sparing IMRT和常规IMRT,比较2种计划中骨盆受量差异、靶区剂量分布以及其他OAR受量差异。选取30例既往接受术后放疗的宫颈癌患者,Pearson法分析骨盆受量与骨盆冠状轴、矢状轴、垂直轴长度与体积相关性。选取41例接受术后放疗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疗前行BM-sparing IMRT计划并按要求限定骨盆受量,对照组行常规IMRT;Logistic回归分析2个组患者≥2级血液不良反应发生与骨盆受量相关性。结果 BM-sparing IMRT与IMRT均能达到CTV剂量要求,OAR受量相近(P均>0.05)。BM-sparing IMRT骨盆的Dmean、V10、V20、V40、V50均低于IMRT (P=0.003~0.045)。Pearson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盆的Dmean、V20、V30、V40、V50与骨盆冠状轴长呈负相关(P=0.008~0.038)。观察组患者的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液不良反应发生与骨盆V20相关(OR=1.191,P=0.042)。结论 宫颈癌术后放疗行BM-sparing IMRT能降低骨盆受量和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骨盆受量与骨盆冠状轴长呈负相关,血液不良反应发生与骨盆V20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