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显示恶性肿瘤患者CD4、CD16阳性细胞比例在早期(Ⅰ+Ⅱ期)患者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D4/CD8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疾病进展(Ⅲ、Ⅳ期)CD4、CD4/CD8、CD16阳性细胞比例减低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期CD8、CD19、CD3与对照组接近(P>0.05).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比例健康对照组CD4+CD25+T细胞水平为(14.49±4.69)%,恶性肿瘤53例CD4+CD25+T细胞比例为(19.61±8.17)%,统计学有差异(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随疾病进展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升高,在肿瘤进展期(Ⅳ期)尤其明显,统计学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的升高,与恶性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去除这群细胞可有效诱导肿瘤免疫,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免疫水平的变化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56例喉癌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分组的喉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手术后患者CD19+显著性下降(P<0.05),而NK细胞显著上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NK细胞上升,CD4+下降,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分期中Ⅲ~Ⅳ期的患者比Ⅰ~Ⅱ期表现出CD19+显著性下降(P<0.05),CD4+则显著上升(P<0.05).在术后随访18个月中,有复发或转移的患者比无转移且无复发患者CD4+下降,而NK细胞和CD19+上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喉癌患者免疫状态和病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探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T细胞亚群在CRC和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对51例健康人(对照组)、46例结直肠腺瘤(腺瘤组)、100例CRC(癌症组)和15例CRC术后(癌术后组)患者进行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① 对照组、腺瘤组及癌症组3组中CD4+T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是90.00%、43.75%及32.65%,CD8+T淋巴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是30.00%、56.25%及75.51%,CD28+T淋巴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是42.86%、30.00%及20.00%。② 对照组、腺瘤组及癌症组3组中CD4+、CD4+/CD8+、CD28+、CD8+CD28+和CD8CD28+逐渐降低,CD8+、CD8+CD28逐渐增加(P<0.05);癌术前术后T细胞亚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 CRC微环境T细胞亚群中CD4+、CD4+/CD8+、CD28+、CD8+CD28+和CD8CD28+呈递减趋势,CD8+、CD8+CD28呈递增趋势,且在癌前病变腺瘤中已逐步出现上述趋势变化。② CRC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其T细胞亚群有所恢复,故在一定程度上,CRC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早期预测结直肠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手术切除及术后化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易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本研究观察胰腺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前、术后、化疗前及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化疗患者在使用脾多肽后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3例2012年3月—2014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35例),采用吉西他滨(健择)单药化疗方案;用药组(B组38例),在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基础上联合脾多肽治疗。观察2组间手术前、后及化疗过程中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NK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胰腺癌患者术前细胞免疫功能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术后较术前则更显著降低,外周血CD3+、CD8+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 0 . 0 5 ) , C D 4 +淋巴细胞百分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 0 5 ) , C D 4 +/ C D 8 +比值明显上升(P<0.05),NK细胞百分率反而明显升高(P<0.05);化疗前上述指标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化疗过程中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再次受到抑制,CD3+、CD8+淋巴细胞百分率下降,CD4+/CD8+比值升高,4个疗程后逐渐恢复,而脾多肽用药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未见明显抑制过程。结论:胰腺癌患者在手术、化疗等治疗过程中,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脾多肽可作为胰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辅助用药,纠正免疫功能紊乱,改善并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免疫功能和CD38)+细胞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了25例M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38)+细胞的含量,同时检测了18例正常献血员的细胞免疫功能和CD38)+细胞。结果:MM患者CD3+细胞、CD4+细胞、CD4+/CD8+比值下降,CD8+细胞比值增高(P均<0.05);MM患者外周血CD38)+细胞明显增多,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MM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并表现为外周血中CD38)+细胞显著增高,与诊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结肠癌患者化疗/热化疗前后CD4+CD25+T细胞和CTL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背景与目的:化疗是内科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法之一,热化疗改善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观察结肠癌患者化疗/热化疗前后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结肠癌Ⅲ期术后患者60例,其中热化疗组30例,以单纯化疗组3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并检测患者CTL细胞杀伤功能.结果:(1)结肠癌患者单纯化疗组化疗前CD4+CD25+Treg细胞表达为19±9,化疗后为1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26,P>0.05);热化疗组化疗前CD4+CD25+Treg细胞表达为19±5,化疗后为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98,P<0.05);(2)结肠癌患者单纯化疗组化疗前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为10±3,化疗后为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801,P<0.05);热化疗组化疗前CTL为12±3,化疗后CTL为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097,P<0.05).即化疗组治疗前后CD4+CD25+Treg细胞变化不明显,而化疗联合热疗组治疗后CD4+CD25+Treg细胞水平显著降低.两组结肠癌患者治疗后CTL细胞杀伤功能均明显增强,以热化疗组增强更明显.结论:热化疗可明显改善结肠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强患者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功能.化疗联合热疗可提高患者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盖晓东  赵丽微  历春 《肿瘤防治研究》2010,37(12):1397-1399
 目的 分析CD4+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与CD4+T、CD8+T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 CRC)组织中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42例CRC新鲜手术标本,应用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OXP3+、CD4+T和CD8+T阳性细胞数。结果 CRC患者肿瘤组织中FOXP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低分化组Treg细胞数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Treg细胞数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癌巢内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值显著低于间质(P<0.01);Ⅲ+Ⅳ期、淋巴结转移组癌巢内CD4+/CD8+比值显著低于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RC中Treg数量与癌巢内CD4+/CD8+比值显著负相关(r=-0.605, P<0.01)。结论 CR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其癌组织局部微环境中Treg数量变化相关,肿瘤局部Treg数量的增多与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可能成为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化疗对晚期肺癌、大肠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8+CD28+T细胞亚群(CTL)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 义。方法晚期肺癌、乳腺癌、大肠癌患者各20例,随机分为热化疗与化疗两组,每组肺癌、乳腺癌、大肠癌患者各 10例,热化疗组每周期化疗予以同步全身热疗,至少完成两个周期治疗,正常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用流 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CD8+CD28+T细胞亚群。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4+ 、 CD8+及CD4+/CD8+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CD28+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热化疗组患者治疗后 T细胞CD8+CD28+表达上调,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CD8+CD28 +的 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化疗组患者的有效率、生存质量优于化疗组患者(P<0.05), 两组治疗 的Ⅲ~Ⅳ度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CD8+CD28+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无关 。结论晚期肿瘤患者T细胞存在共刺激分子CD28表达的低下及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热化疗能上调T细胞CD8+CD28+ 的表达,增强肿瘤患者的免疫监视功能,在疗效与预后上较化疗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根治性手术对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8例胃癌患者根治术前和术后7d及1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CD25+ Treg细胞比例,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对照者与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1.1±0.4)%和(1.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术后CD4+ CD25+Treg细胞比例为(1.9±0.8)%,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患者免疫功能较健康人低下,手术治疗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的进一步低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斑蝥酸钠对体外培养肺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20例,体外进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作用下淋巴细胞的增殖影响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斑蝥酸钠对CD4+ CD25+T细胞、CD25+ FOXP3+T细胞、CD4+和CD8+T细胞的影响.结果 当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浓度<10 μg/ml时,浓度升高能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斑蝥酸钠维生素B6浓度>lOμg/ml,随着浓度的升高,斑蝥酸钠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减弱.当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浓度<10 μg/ml时,随着实验组浓度的升高,与对照组相比,CD4 +/CD8+比值明显升高(t=2.171,P=0.032;t=2.103,P=0.041;t=3.662,P =0.002;t =3.201,P=0.003;t =3.233,P =0.003),CD4+ CD25 +/CD4+和CD25+ FOXP3+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当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浓度高于10 μg/ml时,斑蝥酸钠10、15、20 μg/ml组CD4 +/CD8+比值、CD4+ CD25 +/CD4+和CD25+ FOXP3+T变化均不大.结论 斑蝥酸钠维生素B6在一定范围内能促进体外培养肺癌患者淋巴细胞的增殖,并提高其细胞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一线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住我科49例初治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前与化疗后均空腹静脉采血,采用酶法检测Hcy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链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糖链抗原242(carbohydrate antigen 242,CA242)水平。化疗方案为“紫杉醇+奥沙利铂”或“替吉奥+奥沙利铂”。经过2周期化疗后按照NCI-RECIST 1.0 版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稳定或无变化(stable or unchanged disease,SD)、进展(progress disease,PD)。化疗有效为CR+PR+SD,化疗无效为PD。依据疗效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应用Youden指数计算血清Hcy最佳界限值,分为高低两组分别计算化疗的近期疗效,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血清Hcy对胃癌化疗疗效的检测性能。结果:所有患者化疗前Hcy、CEA、CA724、CA242水平[(14.88±4.45)μmol/L、(32.0±18.37)μg/L、(29.3±12.71)U/mL、(40.0±21.25)U/mL]与化疗后Hcy、CEA、CA724、CA242水平[(12.78±4.0)μmol/L、(22.0±14.10)μg/L、(19.7±15.35)U/mL、(25.7±17.34)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化疗后Hcy、CEA、CA724、CA242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0.687、0.716、0.884。高Hcy组(Hcy>10.92 μmol/L)和低Hcy组(Hcy≤10.92 μmol/L)在年龄、性别、远处转移和化疗方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烟酒嗜好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Hcy组的有效率(66.67%)高于高Hcy组的有效率(9.68%)(P=0.000)。以Hcy、CEA、CA724、CA242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该模型的Nagelkerke R2 为0.758,准确率为86.7%,Hcy的回归系数B为-0.664,P=0.01,提示血清Hcy对胃癌化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Hcy、CEA、CA724、CA242水平在化疗过程中有相应的改变,其中血清Hcy可能是预测疗效的外周血参数指标,在临床实践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对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住院的胃恶性肿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1∶1随机分成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治疗组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予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炎症指标、免疫指标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白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的CD4+、CD8+和CD4+/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是治疗组治疗后的CD4+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后伤口感染和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早期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和营养状态,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uman epididymal secretory protein 4,HE4)、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恶性组,同期81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作为良性组,114例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HE4、CA125变化情况,用ROC曲线对HE4、CA125子宫内膜癌最佳诊断切点实施分析,评价两种指标单独检验与联合测定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结果:HE4诊断子宫内膜癌相比CA125具有明显优势(P<0.05);各组患者HE4、CA125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HE4、CA125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P<0.05)。HE4诊断子宫内膜癌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等均高于CA125,单独检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测定HE4、CA125这两种指标诊断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度,HE4诊断子宫内膜癌效果优于CA125,HE4与CA125联合检验具有互补作用,可以避免单独检验发生的误诊漏诊,提高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研究直肠癌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发生术后感染的情况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入住我院的68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已确认需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开腹组:选择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组:选择使用腹腔镜手术)。根据所采用的术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患者各34例,在术后对所有患者的恢复情况、感染情况以及免疫功能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要短于开腹组,而且其术中出血较少,肛门开始排气时间也较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实验中,手术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发生,开腹组的总感染率为32.35%,腹腔镜组的总感染率为11.76%,开腹组感染率明显要高于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7 d腹腔镜组的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干扰素-γ、白介素-2水平明显要高于开腹组,而白介素-10水平要比开腹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较于开腹手术方式具有较低的术后感染率,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也较小,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乌苯美司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1月01日至2018年01月01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晚期胃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化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乌苯美司口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以及观察组的疗效与CD1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的数量和NK细胞活性增高,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7.50%和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6.6月和5.7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期(OS)分别为11.9月和11.6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分析观察组患者OS与CD13的高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乌苯美司联合化疗能提高晚期胃腺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安全性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评价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记录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并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结果:观察组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CYFRA21-1、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贫血、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急性肾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2~18个月,观察组中位OS和中位PF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治疗NSCLC疗效明显,可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其机制或与其下调CEA、CYFRA21-1、CA125肿瘤标志物水平而诱导癌细胞凋亡有关,且该方案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使患者取得明显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7.
成昌盛  黄萍 《现代肿瘤医学》2021,(13):2292-2296
目的:探讨Septin9甲基化与膳食因素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收集CRC病例60例,根据年龄进行1∶1匹配收集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比较病例和对照组的基本特征、膳食和Septin9甲基化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的Septin9基因甲基化和膳食对CRC发病的影响。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民族、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和一级亲属肿瘤史,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中Septin9基因甲基化阳性24例(4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每日蔬菜摄入量和家畜肉类摄入量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所有变量,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逻辑回归中,最后确定CRC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Septin9甲基化(OR=1.88,95%CI:1.56~2.27)和平均家畜肉摄入量≥300 g/d(OR=1.30,95%CI:1.24~1.37);以Septin9甲基化阳性且平均蔬菜摄入量<400 g/d(OR=4.650,95%CI:1.393~15.518)为参照组,Septin9甲基化阳性且平均蔬菜摄入量≥400 g/d显著降低CRC的发病风险(OR=4.650,95%CI:1.393~15.518);以Septin9甲基化阳性且平均家畜肉摄入量<300 g/d(OR=4.500,95%CI:1.463~13.843)为参照组,Septin9甲基化阳性且平均家畜肉摄入量≥300 g/d显著增加CRC的发病风险(OR=7.333,95%CI:2.195~24.501)。结论:Septin9甲基化阳性人群蔬菜摄入量≥400 g/d降低CRC的发病风险,Septin9甲基化阳性且平均家畜肉摄入量≥300 g/d显著增加CRC的发病风险,对此人群减少脂肪肉类摄入并增加蔬菜摄入量具有降低CRC发病风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肾癌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其预后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肾癌患者,再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术前以及术后2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肾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术后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肾癌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外周血CD3+、CD4+以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肾癌组术后2周外周血CD3+、CD4+以及CD4+/CD8+水平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CD3+>48%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CD3+≤48%患者(P<0.05)。CD4+>30%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CD4+≤30%患者(P<0.05)。CD8+>25%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与CD8+≤25%患者生存情况无差异(P>0.05)。CD4+/CD8+>1.0肾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显著优于CD4+/CD8+≤1.0患者(P<0.05)。结论:老年肾癌患者存在广泛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现象,手术治疗后能够有效去除瘤负荷而从一定程度上逆转免疫功能,术后免疫功能指标可反映患者预后情况,免疫功能状态越差的患生存情况越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妇科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观察机体免疫功能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式等因素的关系。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对151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进行检测。结果:与良性组比较,恶性肿瘤组CD3+下降 、CD4+下降极显著(P<0.01), CD4+/CD8+下降显著(P<0.05),CD8+则略有升高;恶性肿瘤组CD4+、CD4+/CD8+表现出随临床分期提高逐渐降低的趋势,CD8+则反之。其中Ⅲ-Ⅳ期CD8+、CD4+/CD8+较I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未转移组比较,已转移组CD3+下降、CD4+下降显著(P<0.05),CD4+/CD8+下降极显著(P<0.01),CD8+升高;术后组CD3+、CD4+、CD4+/CD8+较未治疗组升高,CD8+下降,并且CD4+/CD8+升高显著(P<0.05);术后组CD4+、CD4+/CD8+较放化疗组升高、CD8+下降,差异均极显著(P<0.01);放化疗组CD4+、CD8+、CD4+/CD8+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这种抑制与患者年龄、病情进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肿瘤治疗中解除瘤负荷和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输注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CD14+肺泡巨噬细胞、局部及全身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行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80例,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各40例。乌司他丁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20 KU乌司他丁,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 h外周静脉中血白介素-2(IL-2)和免疫细胞,并检测术中单肺通气1 h后非通气侧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CD14+巨噬细胞、IL-2、免疫细胞。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差异。术后2 h乌司他丁组患者外周血中IL-2、CD14+单核细胞增高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活化的T细胞亚群增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外周血IL-2、CD14+单核细胞及主要免疫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组患者单肺通气1 h后非通气侧肺BALF中IL-2和CD14+巨噬细胞增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T细胞、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的T细胞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醉前给予乌司他丁能减少食管癌术中单肺通气时全身及肺部的炎性反应,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