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内镜下形态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对286例胃部内镜下开矿2、病理组织分型了浸润深度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胃癌病变大小超过3cm者占9.1%,肿瘤浸润达肌层后超过3cm者占36.4%(P〈0.05)。早期胃癌1型、2a型及2b型以粘厝内癌为主占63.6%,2e型及3型以粘膜下层癌为主占90.9%(P〈0.01)。进展期胃癌内镜下形态与浸润深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内镜下形态对判断早期胃  相似文献   

2.
早期胃癌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早期胃癌126例,占同期收治胃癌患者的4.87%。其中小胃癌10例,微小胃癌7例,一点癌3例,男与女之比为2.5:1。平均年龄为51岁。平均病程为12.2个月。胃窦小弯病变多见,有78例(61.9%)。有1例呈双病灶。管状腺癌多见,有50例(39.7%),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细胞癌49例(36.5%)。结果均行规范性R2根治术。淋巴结转移率为19.04%(24/126)。手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9.18%和96.57%。预后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结论提高胃癌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胃肠X线造影检查与胃镜相互配合,对溃疡可疑的病灶作多方位活检、刷片,并在短期内复查,可发现更多的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及内镜特征,以提高EGC的早诊率。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近20年42例EGC的临床及内镜特征的资料。结果早期胃癌42例,占同期手术胃癌的5.0%,其中一点癌1例(2.4%),小胃癌6例(14.3%)。隆起型6例(14.3%),凹陷型24例(57.1%),平坦型2例(4.8%,即Ⅱb型),混合型10例(23.8%)。病理显示粘膜层癌(M癌)11例(26.1%),粘膜下层癌(SM)31例(73.8%)。全部病例均有上腹部不适等临床表现,但症状无特异性,40岁以上者占83.3%。结论凡在临床上遇有上腹不适的40岁以上病人,应尽可能行胃镜检查,胃镜遇有粘膜色泽改变,特殊边缘的凹陷或表面不平隆起的病变,均应加强活检。  相似文献   

4.
自1985年12月至2000年12月行全胃切除治疗胃癌56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48例,女性8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62.3岁),65岁以上占67.9%(38/56)。合并心肺疾患占66.1%(37/56)。全组均经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胃癌。1.2肿瘤类型病变部位:全胃癌(占3个分区)8例;残胃癌7例;胃上部癌23例,其中贲门癌13例,贲门癌侵犯胃底或胃体(占2个分区)10例;胃体癌11例;胃下部癌7例,其中胃窦癌2例,胃窦癌侵犯胃角或胃体(占2个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残胃癌患者脉管癌栓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20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手术)的20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肿瘤是否有脉管癌栓,分为脉管癌栓组(118例)及无脉管癌栓组(9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及淋巴结清扫情况及生存预后的差异。  结果  两组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分型、神经浸润及Borrmann分型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神经浸润、脉管癌栓、肿瘤大小、TNM分期、联合脏器切除是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淋巴结转移数目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45.6%,其中脉管癌栓组与无脉管癌栓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8.8%和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5 cm、TNM Ⅱ期和TNM Ⅲ期的脉管癌栓组和无脉管癌栓组残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20.2% vs. 59.6%、44.1% vs. 82.2%和19.9% vs. 4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脉管癌栓是判断残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有脉管癌栓的残胃癌术后患者,尤其是肿瘤大小≥5 cm、TNM Ⅱ期或TNM Ⅲ期的更需要积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CD44V6表达与人胃癌生长方式、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S-P法,对103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及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对其中60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为7~67个月。结果 (1)CD44V6在正常胃粘膜不表达,而胃癌中60.1%表达;(2)CD44V6表达与Borrmann分型、周围淋巴结转移程度、TNNM分期及脉管存在癌栓与否有关(P〈0.05)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中晚期宫颈癌组织中Langerhans细胞(LC)、T-淋巴细胞(T-cel)的浸润与组织学分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13例宫颈组织,其中鳞癌93例,腺癌12例,正常宫颈组织8例。随访存活10a以上55例,1a内死亡50例。结果S-100蛋白阳性的LC突起沿着癌组织之间的间隙伸入与癌组织紧密连接。宫颈鳞癌1、2级LC浸润阳性率44%,Ⅲ级阳性率23.3%,(P<0.05),T-cel与腺癌组织学分级关系不明显(P<0.05),T-cel浸润与腺癌组织学分级关系不明显(P>0.05)。患者存活10a以上LC浸润阳性率45.5%明显高于1a内死亡的24%。(P<0.01)·T-淋巴细胞浸润存活10a以上阳性率85.5%高于1a内死亡60%(P<0.01)。提示LC和T-cel浸润与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105例ANN乳腺癌的研究,发现癌组织及癌旁脉管内癌栓检出率为31.4%,用UEA-1及CD34显示脉管密度,在有癌栓组平均每200倍视野为143.2±48.7个,在无癌栓组为97.5±37.6个,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ath-D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为64.8%,其阳性表达在有癌栓组显著高于无癌栓组(P<0.05)。而间质细胞Cath-D阳性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按预后好坏的组织学类型及脉管内癌栓等病理组织学指标均有显著相关性。结果提示,乳腺癌细胞及间质细胞Cath-D阳性表达代表了肿瘤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其中间质细胞Cath-D阳性表达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院对5例盲肠癌、21例升结肠癌、8例横结肠癌、8例降结肠癌、10例乙状结肠癌实施了扩大根治术。其中有第1站淋巴结转移者16例(16/52)占30.8%,有第2站淋巴结转移者1、0例(10/52)占19.2%,有第3站淋巴移者3例(3/52)占5.8%,有3站以远淋巴结转移者1例(1/52)占1.9%。遵从手术治疗肿瘤的“安全性、根治性、功能性”三原则,我们认为绝大多数浸润性结肠癌,还是实施以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EGC)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335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7.9%,其中黏膜内癌(M癌)和黏膜下层癌(SM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5%、25.6%,直径≤2.0cm和>2.0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0%和25.8%,脉管瘤栓阳性和脉管瘤栓阴性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0.0%和16.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瘤栓与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2cm、黏膜下层浸润和脉管瘤栓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2cm、黏膜内癌、无脉管瘤栓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小。  相似文献   

11.
1958年~1974年对宫颈癌40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至1980年底其中105例死亡。按FiGO分期:Ⅰb、Ⅱa、Ⅱb期分别为54、34、17例。平均年龄47.01岁。术后死亡时间:0~3年57例(54.29%),4~5年20例(19.04%),>5年28例(26.67%);死于癌者76例,占72.38%,其中死于宫颈癌者占81.58%(62/76);死于非癌29例,占27.62%。对淋巴结转移部位与淋巴结有1或多处转移术后的死亡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本文对盆淋巴结转移的治疗,宫颈癌合并肿瘤的诊断处理进行了讨论。有淋巴结转移者应给以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关于早期胃癌病理诊断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早期胃癌病理诊断的几点意见沈铭昌(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0032)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长期以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第一、二位。胃癌手术后的预后较差,早期胃癌占手术治疗患者的5%~10%。据上海市三个区调查结果[1],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3.
老年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ET-1和NO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 1935年Davy发现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1988年Yanagisawa等发现内皮素(endthelin,ET)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有研究表明,它们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前瞻性,检测老年肺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ET-1和NO水平、以评价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 肺癌患者40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其中鳞癌23例,腺癌9例,小细胞癌6例,大细胞癌2例。 TNM分期: Ⅱ期 8例,Ⅲa期 17例,Ⅲb期 12…  相似文献   

14.
日本Tsujitani等回顾性研究了1968年至1992年期间接受标准胃切除术的890例早期胃癌患者(其中441例是粘膜癌,449例是粘膜下癌),对肿瘤侵犯深度、大体表现和肿瘤最大直径进行了分析,以确定缩小淋巴结清除范围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缩小胃切除范围的手术与标准胃切除术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了广泛的淋巴结清扫术没有提高早期胃癌患者的10年生存率。直径小于1cm的凹陷型胃癌和直径小于2cm的隆起型胃癌可施行内窥镜下粘膜切除。直径2cm~3cm的隆起型胃癌可施行胃楔形切除、胃节段切…  相似文献   

15.
邹亦庐  郑秀 《肿瘤学杂志》2008,14(9):715-718
[目的]探讨年龄≤35岁年轻宫颈癌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病理特点等。[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7年年龄≤35岁年轻宫颈癌患者58例,并与〉35岁中老年组269例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轻宫颈癌组中临床分期原位癌占17.24%,I期占53.45%,两者共占70.69%。年轻组中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阴道出血(63.79%,37/58)。发现脉管内癌栓者占34.78%(16/46),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者占32.61%(15/46),与中老年宫颈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O.05)。年轻组和中老年组在组织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宫颈形态、癌灶大小及宫颈肌层浸润深度方面无差异。[结论]年轻宫颈癌临床分期以早期癌为主,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和脉管浸润程度高于中老年宫颈癌组。应重视宫颈癌疾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及年轻女性的宫颈筛查。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青年人发病较少。我院1980~1996年共收治30岁以下胃癌3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病理显示以未分化癌和低分化腺癌为主,前者10例(10/25),后者13例(13/25),随访的23例中,无1例生存5年,说明青年人胃癌发病隐匿、病程短、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1975年-1985年间共治疗I期乳腺癌97例,其中肿瘤长径≤1cm者39例,1-2cm者58例。行改良式根治术者28例,行Halsted根治术69术。临床N者约1/5腋淋巴结阳性,N1a者约1/3腋淋巴结阳性。97例的5年健在率为80.4%,10年健在率为69%。特殊类型癌的10年健在率为87%,明显高于非特殊类型癌(65%)(P〈0.01)。本组资料显示:I期乳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对10年健在率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黏膜内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胃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接受根治性D2切除术的212例黏膜内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黏膜内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212例黏膜内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3%(7/212),其中肿瘤最大径≤2cm和>2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8%和7.5%;分化型与和分化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和7.1%;有脉管瘤栓和无脉管瘤栓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0.0%和2.4%。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2cm、未分化型腺癌和脉管瘤栓是黏膜内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直径≤2cm、分化型腺癌和无脉管瘤栓的黏膜内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小,可作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脉管癌栓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CD34标记血管癌栓,D2-40标记淋巴管癌栓,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脉管癌栓组患者和无脉管癌栓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比较淋巴管癌栓组和血管癌栓组患者生存率差异。结果:不同病理分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化疗情况和脉管癌栓均会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预后(P<0.05);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均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脉管癌栓组生存期显著低于无脉管癌栓组(P<0.01);血管癌栓组生存率显著低于淋巴管癌栓组(P<0.05);血管癌栓组VEGF高表达比率显著高于淋巴管癌栓组(P<0.01)。结论:脉管癌栓是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血管癌栓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1975年~1985年间共治疗Ⅰ期乳腺癌97例,其中肿瘤长径≤1cm者39例,1~2cm者58例。行改良式根治术者28例,行Halsted根治术69术。临床N_0者约1/5腋淋巴结阳性,N_(1a)者约1/3腋淋巴结阳性。97例的5年健在率为80.4%,10年健在率为69%。特殊类型癌的10年健在率为87%,明显高于非特殊类型癌(65%)(P<0.01)。97例中有69例ER阳性,ER阳性患者中10年健在率为86%,高于ER阴性者(36%)(P<0.01)。本组资料显示:Ⅰ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对10年健在率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但癌的病理类型及ER阳性或阴性,对10年健在率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