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94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Fn及Ⅷ R·Ag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血浆Fn升高,而食管癌、胃癌、肝癌则显著降低,并且各型肿瘤患者血浆Ⅷ R·Ag水平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肝癌的改变最为明显。同时还发现这两种蛋白的变化与病人的临床一般状态差异显著。因此,我们认为测定恶性肿瘤患者血浆Fn和Ⅷ R·Ag水平可能在估计病情的严重性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InstitutoSidusS.A.生物公司生产的若美斯(rhG CSF)对防治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34例患者分为AB组和BA组。AB组第一周期(A周期)化疗48h后加用G CSF ,第二周期为空白对照周期(B周期) ,仅单独使用化疗 ;BA组与上相反。rhG CSF在化疗药物末次给药后48h起 ,5μg/kg,皮下注射 ,每日1次。同时观察患者血中白细胞(WBC)值及中性粒细胞(ANC)值变化。[结果]运用rhG CSF支持后的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 ,化疗后WBC值<1×109/L,2×109/L,3×109/L ,4×109/L的持续平均天数明显减少(P<0.05,P<0.01)。ANC值<0.5×109/L,1.0×109/L,1.5×109/L ,2.0×109/L的持续平均天数也明显减少(P<0.05,P<0.01) ,并能减少感染和运用其他抗生素的几率 ,用药后白细胞值及中性粒细胞值在d2 出现第1个高峰、d8 出现第2个高峰。rhG CSF对血小板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表现为 :30%的病人出现轻中度的骨骼肌疼痛 ,6%出现轻度乏力 ,6%出现轻度局部注射痛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易于耐受。[结论]rhG CSF可以促进化疗病人WBC和ANC的恢复 ,安全性好 ,可作为化疗提高剂量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化疗后所致血小板低下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 化疗后血小板低于50×109/L的恶性肿瘤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IL-11 25 μg/(kg·d)皮下注射,连用7 d;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以用药1周和14 d后外周血血小板的值进行对照.结果 用药1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小板的均值分别为(91.26±21.54)×109/L和(70.34±19.72)×109/L,14 d后血小板的均值分别为(145.67±88.92)×109/L和(87.39±13.56)×109/L,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小板>100×109/L者16例(76.2%),对照组3例(14.3%,P<0.01).治疗组1例患者输注血小板,对照组3例患者输注血小板.主要不良反应为关节肌肉酸痛、乏力、水肿等,其他不良反应少见.结论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可治疗化疗后血小板低下,缩短血小板下降的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的输注次数,而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口服营养补充复配蛋白组件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为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10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在饮食基础上应用复配蛋白组件,对其进行自身对照观察,收集口服营养补充复配蛋白组件前后的总蛋白、白蛋白、运铁蛋白、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结果,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应用口服营养补充复配蛋白组件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总蛋白[(56.59±8.74)g/L VS(63.55±7.03)g/L,t=-9.313,P<0.05)]、白蛋白[(31.86±4.74)g/L VS(36.16±4.94)g/L,t=-9.919,P<0.05)]、运铁蛋白[(0.15±0.05±4.74)g/L VS(0.21±0.11)g/L,t=-5.163,P<0.05)]、淋巴细胞[(1.41±1.08)×109/L VS(1.99±2.95)×109/L ,t=-2.433,P<0.05)]、白细胞[(8.36±3.85)×109/L VS(7.41±3.16)×109/L ,t=3.007,P<0.05)]、中性粒细胞水平[(6.52±3.91)×109/L VS(5.41±3.08)×109/L,t=3.476,P<0.05)],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营养补充复配蛋白组件能够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惠尔血)对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用rhG-CSF治疗10例恶性肿瘤化疗所致Ⅳ度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小于1.9×10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小于0.9×109/L时开始用rhG-CSF150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等白细胞回升5.0×109/L以上或ANC大于2.5×109/L时停药.结果rhG-CSF能使化疗后Ⅳ度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白细胞回升至正常范围,平均时间为6.8天,感染发生率为60%(6/10).结论rhG-CSF可有效治疗化疗所致的Ⅳ度白细胞减少症,减少感染机会,有利于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预防和治疗血小板降低的临床研究报告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Sun XF  Guan ZZ  Huang H  Zhou QH  Yi C  Zhang LJ  Zhu J  Li R  Zhou J  Zhang M  Guo Y 《癌症》2002,21(8):892-895
背景与目的:肿瘤化疗可引起血小板下降,有必要研制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本文主要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毒性。方法: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观察rhIL-11能否预防化疗引起的血小板下降。109例癌症患者进入对照研究组,随机分AB和BA两组,每例患者均化疗2个疗程。A疗程化疗后加rhIL-11,B疗程化疗后不用rhIL-11治疗。rhIL-11剂量为:50μg·(kg·d)-1于化疗结束后24h开始,臀部皮下注射,连用14天或直到血小板从最低点恢复至>400×109/L。第二部分主要观察rhIL-11能否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下降。41例化疗后血小板<50×109/L的患者直接进入开放研究组,IL-1150μg·(kg·d)-1,连用14天或至血小板>400×109/L。结果:对照研究组107例患者可评价疗效,A疗程化疗后全组血小板平均数量为(246.49±88.64)×109/L;B疗程化疗后全组血小板平均数量为(180.24±83.34)×109/L(P=0.000)。A疗程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6.5%(7/107),B疗程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4%(15/107)(P=0.04)。A疗程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值:(136.46±74.64)×109/L,B疗程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值为(107.77±61.33)×109/L(P=0.000)。A疗程化疗后血小板最高值(381.28±150.39)×109/L,B疗程化疗后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sLD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骨髓涂片有核细胞中原始幼稚细胞比例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速率法和放免法测定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β2-MG、sLDH水平,与骨髓涂片有核细胞中原始幼稚细胞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β2-MG[(5.257±3.055)mg/L]、sLDH[(971.867±909.104)U/L]、骨髓中原始幼稚细胞比例(0.675±0.199)、外周血白细胞水平[(94.250±88.830)×109/L]与治疗后β2-MG[(1.432±0.432)mg/L]、sLDH[(172.816±25.017)U/L]、骨髓中原始幼稚细胞比例(0.022±0.012)、外周血白细胞水平[(4.208±1.791)×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治白血病组与正常对照组β2-MG[(1.771±0.448)mg/L]、sLDH[(145.870±37.520)U/L]、外周血白细胞水平[(5.422±1.301)×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β2-MG、sLDH水平与临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0岁,因“左上腹部闷痛伴间歇性黑便2月余”于2005年7月10日入院。查体:腹平软,中上腹轻度压痛,全腹未触及明显包块,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本省某县医院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体低分化腺癌。我院B超检查显示:①腹腔偏低回声区,考虑肿大淋巴结;②肝、胆、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4.5×109/L,血红蛋白85.0 g/L,血小板计数256×109/L;血沉28.0 mm/h;粪OB(+);生化系列检查示:白蛋白33 g/L,余指标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正常。入院诊断:胃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全胃切…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72岁,主因间断发热一年余,乏力盗汗一个月于2005年12月15日入院。查体:T37.5℃,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查体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 BC2.1×109/L,H b66g/L,RBC2.31×1012/L,Plt183×109/L,Ret0.002;免疫球蛋白:IgG27.2g/L,IgA6.15g/L,IgM0.44g/L,C3、C4正常;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强阳性,分型为IgG型;EB病毒抗体阳性;肝功能示ALB30.0g/L,G38.4g/L,余项正常;C反应蛋白(CRP)2.20m g/dl;PPD试验阴性;尿常规、自身抗体、肾功能均正常;超声检查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其与血砷浓度的关系.方法 40例MDS患者给予复方青黄散治疗,于治疗后6、9个月分析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与血砷浓度的关系.结果 治疗6个月时,血液学进步率32.5%(13/40),总有效率87.5%(35/40).21例患者治疗前依赖输血,治疗后6例(28.5%)完全脱离输血,6例(28.5%)输血量减少50%以上;中性粒细胞由治疗前的(0.50±0.13)×109/L上升到(0.93±0.33)×109/L(t=4.130,P=0.0008),血红蛋白由(71.06±14.82)g/L上升到(80.41±27.35)g/L(t=2.233,P=0.0321),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个月时,76.2%(16/40)的患者摆脱输血或输血量减少50%以上;血小板计数由治疗前的(45.04±24.38)×109/L上升到(60.65±29.46)×109/L(t=2.241,P=0.0335).40例患者治疗1、3、6个月时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5/40)、10.0%(4/40)、5.0%(2/40),均为轻度.12例治疗前肝功能异常患者中,6例治疗后恢复正常,6例明显减轻,无新增肝功能异常病例.10例治疗前心肌酶增高患者中,1例治疗后恢复正常,9例明显减轻,无新增心肌酶增高病例.治疗前后均未见肾功能指标异常病例.患者治疗前血砷浓度(7.71±5.65)μg/L,低于治疗1、3、6个月时血砷浓度[(29.27±9.07)μg/L、(27.79±10.18)μg/L、(31.98±12.55)μg/L,均P<0.0001],治疗1、3、6个月时血砷浓度维持稳定(P>0.05).治疗有效组血砷浓度[(33.48±12.56)μg/L]高于无效组[(21.46±6.00)μg/L](t=2.089,P=0.035).治疗第1个月时有12.5%(5/40)的患者发生轻度消化道不良反应,血砷浓度[(16.93±1.80)μg/L]低于未发生不良反应者[(31.78±1.39)μg/L](P<0.0001);治疗3、6个月时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降低,血砷浓度逐渐提高.结论 复方青黄散治疗MDS疗效显著,消化道不良反应轻微,无需停药,对心、肝、肾脏器功能无损伤.减轻消化道不良反应及维持有效血砷浓度是复方青黄散治疗MDS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