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p16INK4A和bcl-2在宫颈上皮内瘤(CIN)和宫颈鳞癌的表达状态及其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9例CIN、24例浸润性宫颈鳞癌和20例正常官颈组织进行p16INK4A和bck2检测。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不表达p16INK4A,CINⅠ阳性表达率很低并为局灶表达,但几乎所有的CINⅡ/Ⅲ和浸润性宫颈鳞癌均弥漫大量表达p16INK4A。正常宫颈组织只有基底细胞层表达bcl-2蛋白,CINⅢ和Ⅰ~Ⅱ期浸润癌bcl-2阳性细胞弥漫分布,阳性袁达率分别为53.8%和57.1%。Ⅲ~Ⅳ期浸润癌bcl-2阳性率下降,阳性细胞局限。结论 p16INK4A过表达与宫颈鳞癌恶性特性密切相关,检测p16INK4A有助于及时发现高级别CIN和宫颈鳞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宫颈癌和肺癌中p16INK4a和p14ARF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宫颈癌和127例肺癌组织中p16INK4a和p14ARF蛋白表达。[结果]50例宫颈癌中,p16INK4a和p14ARF蛋白全部阳性表达;127例肺癌中,p16INK4a和p14AR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42%和30.79%;宫颈癌和肺癌中p16INK4a和p14ARF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p16INK4a和p14ARF蛋白在宫颈癌中过表达,而在肺癌中缺失表达。提示p16INK4a和p14ARF蛋白在宫颈癌和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p14ARF、p16INK4a和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情况,对它们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4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的p14AHF、p16INK4a和p5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14ARF、p16INK4a和p53蛋白总阳性率分别是72.5%,50.0%和52 5%,与癌旁正常组织(分别是95.0%,92.5%,2.5%)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小细胞肺癌中p14ARF和p53蛋白表达异常与肿瘤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显著相关性;p16INK4a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但与肿瘤分期、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14ARF和p53蛋白在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2=-0.475(P<0.0),而p14ARF和p16INK4a蛋白表达无关;p14ARF蛋白在Ⅰ期病例中强阳性( )占阳性比例为41.7%,在Ⅲ期中强阳性( )比例为10.0%.结论:p14ARF、p16INK4a和p53三个基因在NSCLC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特别在肿瘤早期可能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p14ARF和p53基因在同一调节通路上;p14ARF、p16INK4a和p53蛋白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早期生物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14ARF、P16INK4a的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P14ARF、P16INK4a蛋白基因检测,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30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HPVDNA。结果宫颈鳞癌组中P14ARF、P16INK4a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0.0%(130/130)和96.9%(126/130);在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中其表达率分别为85.0%(51/60)、81.7%(49/60);在20例正常宫颈组中其表达率分别为10.0%(2/20)、15.0%(3/20),宫颈鳞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宫颈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P16INK4A和P14ARF的表达呈显著差异(P〈0.05)。HPV16/18在130例宫颈鳞癌中86例(66.2%)表达阳性;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39例(65.0%)表达阳性;P14ARF、P16INK4a阳性率HPVI)NA阳性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与HPVDNA阴性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14ARF、P16INK4a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UCC)、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炎中p16INK4a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6例宫颈病变(UCC 50例、CIN 57例和宫颈炎19例)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及统计学检验.[结果]50例UCC中,p16INK4a全部阳性表达;57例CIN中,p16INK4a阳性表达41例.阳性表达率为71.93%,其中CINⅠ,CINⅡ CINⅢ p16INK4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84%(7/19)、81.82%(18/22)、100.00%(16/16),且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9例宫颈炎组织中,p16INK4a阳性表达8例,阳性表达率为42.11%.p16INK4a蛋自在宫颈炎、CIN和UCC组织中表达水平依次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UCC及癌前病变中p16INK4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16INK4a在UCC及癌前病变中过表达,提示其在U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UCC)、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炎中p16^INK4a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6例宫颈病变(UCC50例、CIN57例和宫颈炎19例)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及统计学检验。[结果]50例UCC中,p16^INK4a全部阳性表达;57例CIN中,p16^INK4a阳性表达41例,阳性表达率为71.93%,其中CIN Ⅰ,CINⅡ,CINⅢ p16^INK4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84%(7/19)、81.82%(18/22)、100.00%(16/16),且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9例宫颈炎组织中,p16^INK4a阳性表达8例,阳性表达率为42.11%。p16^INK4a蛋白在宫颈炎、CIN和UCC组织中表达水平依次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UCC及癌前病变中p16^INK4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16^INK4a在UCC及癌前病变中过表达,提示其在U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6^INK4a在宫颈病变中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UCC)、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炎中p16^INK4a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6例宫颈病变(UCC50例、CIN57例和宫颈炎19例)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及统计学检验。[结果]50例UCC中,p16^INK4a全部阳性表达;57例CIN中,p16^INK4a阳性表达41例,阳性表达率为71.93%,其中CIN Ⅰ,CINⅡ,CINⅢ p16^INK4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84%(7/19)、81.82%(18/22)、100.00%(16/16),且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9例宫颈炎组织中,p16^INK4a阳性表达8例,阳性表达率为42.11%。p16^INK4a蛋白在宫颈炎、CIN和UCC组织中表达水平依次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UCC及癌前病变中p16^INK4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16^INK4a在UCC及癌前病变中过表达,提示其在U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乳头瘤病毒衣壳蛋白(HPVL1)及p16INK4A基因在子宫颈病变患者中的表达与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检测210例HPV阳性液基细胞学标本及组织中HPV L1蛋白及p16INK4A的表达。结果 在各级液基细胞学标本中,HPVL1蛋白阳性率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0、P<0.005),其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最高[68 %(34/50)];p16INK4A表达阳性率随着病变级别的增高逐渐增高(13 %、28 %、52 %、100 %、100 %),在子宫颈癌(SCC)组最高[100 %(30/30)]。HPVL1+p16INK4A -率在LSIL组中最高[32 %(16/50)];HPVL1-p16INK4A +率在SCC组最高[100 %(30/30)]。在各级别病理组织中,HPVL1蛋白表达阳性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7、P<0.005),其中,CINⅠ级中最高[60.4 %(32/53)];p16INK4A表达阳性率随着病变级别的增高逐渐增高,在子宫颈癌组最高[100 %(28/28)]。HPVL1+p16-率在CINⅠ级中最高[45.3 %(24/53)];HPVL1-p16+率在子宫颈癌中最高[100 %(28/28)]。结论 HPVL1蛋白与p16INK4A联合检测可以区分不同的子宫颈病变,将有潜在发展与有自愈可能的病例分开,避免漏诊与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au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4例胃癌标本中Tau蛋白的表达。结果 Tau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3.63%(28/44),其中(+++)表达率为11.36%(5/44),(++)表达率为52.27%(23/44);(+)表达率为36.36%(16/44)。Tau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均无关。结论 Tau蛋白在胃癌中有较高表达,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INK4a/ARF基因是重要的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其表达产物p16INK4a和p14ARF蛋白分别在Rb和p53通路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将野生型INK4a/ARF基因同时转染到该基因位点缺失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研究其对该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含有人全长野生型INK4a/ARF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p16INK4a和pcDNA3-p14ARF同时导入A549细胞系中,确定所编码蛋白p16INK4a和p14ARF稳定表达;在设立空白组和空质粒转染组的情况下,进行了转染前后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周期分布、凋亡指数等指标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转染INK4a/ARF基因后的细胞G0/G1期比例为59.9%,与未转染(51.2%)及空质粒转染(50.3%)细胞相比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43和0.025),同时S期和G2/M期的比例下降;转染后细胞克隆形成率为63%,未转染细胞和空质粒转染细胞分别为85%和87%(P值均〈0.01),凋亡指数明显增加,转染INK4a/ARF基因后的细胞凋亡率为8.0%,另两种细胞均为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阳离子脂质体可以有效地将INK4a/ARF基因导入A549细胞,并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促进凋亡作用的增强,为将来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120例HCC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以上组织中的HMGA2表达情况,分析HMGA2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肝门淋巴结转移、癌灶数量、肿瘤大小和肝内转移)的关系,根据随访资料分析不同HMGA2表达HCC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HMGA2阳性表达在细胞核中呈棕黄色或棕褐色。HCC组织中HMGA2阳性率为6417%(77/120),高于癌旁组织的834%(10/120)和正常组织的417%(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HMGA2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GA2表达与HCC分化程度、TNM分期、肝门淋巴结转移、癌灶数量、肿瘤大小和肝内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和年龄均无关(P>005)。HMGA2阳性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35个月,阴性者的中位OS>600个月,HMGA2阴性者的中位OS长于阳性者(P<005);HMGA2表达、TNM分期、肝内转移、肝门淋巴结转移、癌灶数量、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与HCC患者的OS有关(P<005)。经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HMGA2阳性表达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516,95%CI:1643~3855)。 结论HCC组织内HMGA2蛋白表达升高,且参与HCC的发生发展,HMGA2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差,该蛋白可能作为一个评估HCC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120例HCC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以上组织中的HMGA2表达情况,分析HMGA2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肝门淋巴结转移、癌灶数量、肿瘤大小和肝内转移)的关系,根据随访资料分析不同HMGA2表达HCC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HMGA2阳性表达在细胞核中呈棕黄色或棕褐色。HCC组织中HMGA2阳性率为6417%(77/120),高于癌旁组织的834%(10/120)和正常组织的417%(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HMGA2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GA2表达与HCC分化程度、TNM分期、肝门淋巴结转移、癌灶数量、肿瘤大小和肝内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和年龄均无关(P>005)。HMGA2阳性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35个月,阴性者的中位OS>600个月,HMGA2阴性者的中位OS长于阳性者(P<005);HMGA2表达、TNM分期、肝内转移、肝门淋巴结转移、癌灶数量、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与HCC患者的OS有关(P<005)。经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HMGA2阳性表达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516,95%CI:1643~3855)。 结论HCC组织内HMGA2蛋白表达升高,且参与HCC的发生发展,HMGA2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差,该蛋白可能作为一个评估HCC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域5(HMGN5)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眉山市人民医院2005年4月至2010年10月手术切除的176例结直肠癌组织和78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以上组织中HMGN5的表达水平,比较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HMGN5阳性表达率,分析结直肠癌组织HMGN5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分级、TNM分期和肿瘤大小)的关系,根据随访资料分析不同HMGN5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的HMGN5阳性表达率为6875%(121/176),高于癌旁组织的2692%(2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HMGN5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病理分级和肿瘤大小均无关,与TNM分期有关,其中Ⅲ、Ⅳ期组织的HMGN5阳性表达率为8105%(77/95),高于Ⅰ、Ⅱ期的5432%(4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N5阴性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60个月,长于阳性表达者的370个月(P<005)。 结论HMGN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且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差、TNM分期较晚,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在结直肠癌诊断及病情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R 375与胃肠间质瘤细胞对伊马替尼敏感性的关系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存档的石蜡包埋45例胃肠间质瘤(GIST)组织标本和对应的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向GIST T1细胞中分别转染miR 375 mimics(转染组)或空质粒(阴性对照组),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法(QPCR)分别检测GIST组织中miR 375水平和GIST T1细胞中miR 375、p VEGFR2、p Akt、PTEN表达水平。 结果GIST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miR 375 水平分别为0673±0078和1000±0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GIST组织中miR 375表达呈阳性,阳性表达率为289%。经不同浓度伊马替尼(2、5、10 μmol/L)处理后,转染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分别为(2451±210)%、(5239±423)%、(8457±464)%和(1795±366)%、(3542±357)%、(6347±324)%,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613 μmol/L伊马替尼作用后,GIST T1细胞miR 375表达量为2439±0056,显著高于未经伊马替尼处理的1000±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miR 375 mimics转染后,GIST T1细胞中p VEGFR2和p Akt表达水平分别为212±007、182±009,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而PTEN mRNA表达水平为045±012,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 375与p VEGFR2、p Akt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689,0465, P<005),与PTEN mRNA呈负相关性(r=-0523, P<005)。 结论上调miR 375可增加VEGFR 2和Akt磷酸化水平,从而提高GIST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16INK4A、Brn-3a及C-myc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40例,检测宫颈癌组织中P16INK4A、Brn-3a、C-myc的表达情况及端粒酶活性水平。同时选取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和28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组织中P16INK4A、Brn-3a、原癌基因C-myc及端粒酶活性水平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P16INK4A、Brn-3a和C-my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5.0%和100.0%,均高于正常宫颈和CIN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 Ⅱ和CIN Ⅲ组织的P16INK4A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和CINⅠ组织(P<0.05);正常宫颈组织中Brn-3a和C-myc阳性表达率均为7.14%,明显低于其他组织(P<0.05);宫颈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为(44.38±3.82)U/g,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n-3a、C-myc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z>0.8,且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80.0%以上,而P16INK4A及端粒酶活性水平的诊断效能相对较低,但4个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获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83.4%,曲线下面积Az为0.879。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P16INK4A、Brn-3a、C-myc表达水平和端粒酶活性异常,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宫颈癌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D133和Ki-67在骨巨细胞瘤(GCTB)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及评估预后提供有力的证据。方法 采用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33和Ki-67蛋白在80例GCTB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2种蛋白的表达与GCTB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GCTB组织中CD133阳性表达率为43.8% (35/80),Ki-67阳性表达率为57.5%(46/80)。CD133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复发、Jaffe分级、Campanacci分期及手术方式有关(P<0.05);Ki-67表达与肿瘤直径、Jaffe分级和Campanacci分期有关(P<0.05)。全组GCTB患者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0%、88.0%和80.0%。CD133阳性和阴性表达者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9.0%、83.0%、75.0%和99.0%、91.0%、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和阴性表达者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9.0%、75.0%、68.0%和 97.0%、93.0%、9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33和Ki-67表达与GCTB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评估其恶性程度以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 探讨泛素连接酶Hrd1与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LA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反转录酶 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62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Hrd1和LAT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2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rd1、LAT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8%(34/62)和56.4%(35/62),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5.0%(5/20)和20.0%(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仅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LAT1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关(P<0.05)。RT-PCR检测显示,胃癌组织中Hrd1与LAT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22±0.83和5.80±1.72,高于癌旁组织的1.14±0.39和1.32±0.77(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胃癌组织中Hrd1和LAT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55±0.153和0.896±0.148,高于癌旁组织的0.357±0.178和0.439±0.136(P<0.05)。Hrd1与LAT1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20,P<0.001)。结论 Hrd1与LA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提示两者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ULK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145例胃癌组织和50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ULK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LK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116/145)和16%(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LK1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侵犯、TNM分期和复发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脉管侵犯、HER 2和p53无关(P>0.05)。ULK1无表达、低表达和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4.8个月(95%CI:40.5~49.2个月)、427个月(95%CI:39.9~45.6个月)和37.7个月(95%CI:33.0~4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癌CT灌注参数变化对放疗敏感性的评估价值。 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宫颈癌患者120例,均进行CT灌注扫描并计算相关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同时给予调强放疗,盆腔照射每次18~20 Gy,每周5~6次,总照射剂量40~45 Gy。放疗4周后评价疗效。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放疗敏感性的因素。 结果120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放疗,获完全缓解34例,部分缓解46例,稳定20例和进展20例,放疗敏感率为667%(80/120)。敏感组年龄、体重指数、肿块直径、病理类型、FIGO分期和分化程度与不敏感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组BF低于不敏感组[(5922±1630)ml/(min·100 g) vs.(7204±1294)ml/(min·100 g)],而BV[(1214±281)ml/100 g vs.(568±193)ml/100 g]、PS[(2056±852)ml/(min·100 g) vs.(910±184)ml/(min·100 g)]与MTT[(1172±448)s vs.(1034±622)s]高于不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BV为影响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宫颈癌CT灌注参数能反映和评估调强放疗的敏感性,BV为影响放疗敏感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癌CT灌注参数变化对放疗敏感性的评估价值。 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宫颈癌患者120例,均进行CT灌注扫描并计算相关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同时给予调强放疗,盆腔照射每次18~20 Gy,每周5~6次,总照射剂量40~45 Gy。放疗4周后评价疗效。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放疗敏感性的因素。 结果120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放疗,获完全缓解34例,部分缓解46例,稳定20例和进展20例,放疗敏感率为667%(80/120)。敏感组年龄、体重指数、肿块直径、病理类型、FIGO分期和分化程度与不敏感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组BF低于不敏感组[(5922±1630)ml/(min·100 g) vs.(7204±1294)ml/(min·100 g)],而BV[(1214±281)ml/100 g vs.(568±193)ml/100 g]、PS[(2056±852)ml/(min·100 g) vs.(910±184)ml/(min·100 g)]与MTT[(1172±448)s vs.(1034±622)s]高于不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BV为影响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宫颈癌CT灌注参数能反映和评估调强放疗的敏感性,BV为影响放疗敏感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