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娜  温晶 《现代肿瘤医学》2022,(24):4528-4531
目的:观察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或Ⅱ级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76岁,随机分为2组: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组(TO组,n=30)和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组(O组,n=30)。TO组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注射0.25%罗哌卡因20 mL。TO组和O组均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配方为羟考酮50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0 mL,背景输注速率为0 mL/h,PCA剂量4 mL,锁定时间5 min。记录术后6、12、24、48 h静态、动态VAS评分,术后48 h羟考酮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O组比较,TO组术后12 h静态VAS评分、术后6、12、24 h动态VAS评分降低(P<0.05);与O组比较,TO组羟考酮用量降低,患者满意度评分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两组术后头晕、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可为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并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叶明琴  周激  胡先彬 《癌症进展》2019,17(13):1537-1539,1556
目的探讨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用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羟考酮组(术后采用羟考酮静脉镇痛)和舒芬太尼组(术后采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应激指标水平、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麻醉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4h,羟考酮组患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P﹤0.01)。术后4、12h,羟考酮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P﹤0.01),但两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舒芬太尼组,麻醉满意率高于舒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效果较好,可以减轻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或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机平面阻滞(TAP)在胃肠肿瘤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PCIA治疗,B组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吗啡PCIA治疗,C组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生理盐水(安慰剂) PCIA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术后2h、6h、12h、24h和48h静息和咳嗽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h补救镇痛率、48h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2h、6h、12h、24h和48h静息和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且B组患者不同状态下不同时间点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三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患者24h补救镇痛率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48h PCIA有效按压次数均少于A组和B组,且A组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三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A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PCIA应用于胃肠肿瘤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确切,且无明显用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羟考酮联合罗哌卡因程控间歇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2020年12月至2021年06月入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羟考酮+罗哌卡因组(实验组,n=30)和单独罗哌卡因组(对照组,n=30)。记录患者术后1 h、4 h、24 h和48 h时的疼痛NRS评分和镇痛泵按键次数,术后24 h、48 h的QoR15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 h、24 h、48 h,实验组NRS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更低(z=-1.982、-2.040、-1.980,P<0.05);术后4 h、24 h、48 h患者按键次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z=-2.012、-2.469、-2.105,P<0.05);术后24 h、48 h时的实验组QoR15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079、2.540,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20,P<0.05)。结论:在患者经历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时,与单用罗哌卡因相比,选用超声引导下羟考酮复合罗哌卡因程控间隙椎旁神经阻滞,可获得更理想的镇痛效果,使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受到更小影响,且术后不良反应更少,有助于患者手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预防性应用不同剂量羟考酮对妇科肿瘤剖腹手术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取妇科肿瘤全麻剖腹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30)和B组(n=30)。术毕前30 min给予预防性镇痛,A组羟考酮 0.10 mg/kg,B组羟考酮 0.15 mg/kg。分别记录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RSS躁动评分、Ramsay评分、术后1 h(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的静态NRS评分及术后24 h的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者与A组相比,RSS躁动评分和T1、T2的静态NRS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Ramsay评分和24 h内的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预防性应用0.15 mg/kg盐酸羟考酮注射液能够有效减轻妇科肿瘤剖腹手术术后急性疼痛的程度,且不影响患者术后苏醒,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四组罗哌卡因的浓度和剂量都相同,对照组(C组)加入生理盐水,实验组加入氢吗啡酮,分组为低剂量组(L组,0.25 mg氢吗啡酮)、中剂量组(M组,0.5 mg氢吗啡酮)、高剂量组(H组,1 mg氢吗啡酮)。全麻诱导后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各组手术及拔管时间;术中镇痛及镇静药物的总量,术后8 h、12 h、24 h的静息及下床运动时镇痛评分(VAS),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及48 h内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相比,M组和H组在术中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8 h、12 h、24 h的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均减少(P<0.05);且四组中M组术后拔管用时最短(P<0.05);M组和H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P<0.05);M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能有效减少术中镇痛镇静药用量,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0.5 mg的氢吗啡酮剂量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全身麻醉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循环、应激、炎症反应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80例于全身麻醉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横肌组和硬膜外组,各40例。腹横肌组给予全身麻醉+腹横肌平面阻滞,硬膜外组给予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刻[入室即刻(T1)、气管插管5 min(T2)、建立气腹5 min(T3)、术毕(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用量,术后不同时刻[麻醉复苏时(T5)、术后6 h(T6)、术后24 h(T7)、术后48 h(T8)]的疼痛和镇静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2、T3、T4时刻的MAP、HR、Cor、NE水平与本组T,时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横肌组T3、T4时刻的MAP、HR、Cor、NE水平均低于硬膜外组(P<0.05)。两组患者T4时刻的血清CRP、IL-6含量均高于本组T,时刻(P<0.05)。腹横肌组患者术中的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及术后24 h的舒芬太尼使用量均明显少于硬膜外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的Ramsay镇静评分(R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横肌组患者术后T5、T6、T7时刻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低于硬膜外组(P<0.05)。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硬膜外阻滞,其能保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对术中循环、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对术后舒适度的影响较小,且未增加术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 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开腹卵巢癌根治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全身麻醉下行开腹卵巢癌根治术患者分为QLB组(n=36)和TAPB组(n=36)。术毕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分别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和腹横肌平面阻滞。每组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和麻醉时间、切口长度; 观察神经阻滞操作时间、PACU停留时间、阻滞平面、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首次需额外镇痛时间及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分别于出PACU时、神经阻滞后2、6、12、24 h行静态和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和麻醉时间、切口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LB组感觉阻滞平面在T7~L1,TAPB组在T10~L1;与TAPB组比较,QLB组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术后首次需额外镇痛时间延长; QLB组术后12 h、24 h静态和动态 VAS 评分均较TAPB组低。结论与TAPB相比,超声引导下QLB提供更广泛的阻滞范围,为开腹卵巢癌根治术患者减少术后镇痛泵药物用量,延长首次需要额外镇痛时间,降低术后疼痛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商品名:奥施康定,oxycontin)直肠给药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胃癌术后镇痛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采用PCEA镇痛,B组采用PCEA+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塞肛镇痛,C组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塞肛镇痛,D组采用半量PCEA及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塞肛镇痛。观察记录各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肠鸣音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恶心、呕吐和便秘等不良反应。结果:4组镇痛效果满意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B、D两组镇痛效果满意度高于A、C两组;4组肛门排气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的肛门排气时间短于A、B两组,P<0.05。结论:半量的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PCEA用于胃癌术后镇痛效果可靠,且对肠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新  胡胜红  王胜斌  陈曦 《癌症进展》2020,(5):479-481,48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对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患侧ESP阻滞,观察组患者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诱导和维持,术中采用喉罩通气,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即刻及术后2、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药吗啡的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苏醒即刻及术后2、6、12、24、48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和吗啡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ESP阻滞可以缓解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急性疼痛,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范娜  郭新荣  黎丽  林巍  殷艳玲 《癌症进展》2016,14(6):575-577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和芬太尼透皮贴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效果,寻找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中重度癌痛患者8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组40例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组患者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芬太尼透皮贴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在治疗中重度癌痛中能达到和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相似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安全性较好,可作为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镇痛的疗效和不良事件.方法 80例ASAⅡ、Ⅲ级的行择期手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全麻条件下进行手术,术后均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40例方案为芬太尼8μg· kg-1+地佐辛0.4 mg· kg-1+盐酸托烷司琼10 mg,对照组40例方案为芬太尼16 μg· kg-+盐酸托烷司琼10 mg,2组PCIA药物均用质量分数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总液体量100 mL,镇痛泵维持剂量2mL·h-1,单次0.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4、8、12、24、36、48 h时VAS评分、Ramsay评分、生命体征以及按压次数、不良事件.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时点SBP、DBP、HR、SpO2、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术后48 hPCIA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12、24 h时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4、36、48 h时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用于胃肠道肿瘤的术后镇痛,效果好,且不良事件少.  相似文献   

13.
耿冲  林鹏辉  周纷  李慧 《癌症进展》2021,19(8):833-836,851
目的 探讨超声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8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TAP组和对照组,各40例.TAP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0)、术后1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的循环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前1天、术后3天的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患者自控镇痛(PCA)输注量、每24小时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AP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TAP组患者T1、T2时刻MAP、HR均低于对照组,T1、T2、T3、T4时刻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天,对照组患者QoR-40量表中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自理能力、疼痛维度的评分均低于TAP组患者(P﹤0.05).术后,TAP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PCA输注量、每24小时有效按压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1).TAP组患者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超声下TAP阻滞能够使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维持较稳定的血流状态,减少术后麻醉药物用量,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有利于术后平稳镇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年龄33~62岁,ASA Ⅰ或Ⅱ级,体重指数18~24 kg/m2。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45),术后给予不同静脉自控镇痛:F组,芬太尼25 μg/kg+阿扎司琼10 mg;H组,盐酸氢吗啡酮0.25 mg/kg+阿扎司琼10 mg。镇痛泵容量100 ml,背景输注速率1.5 ml/h,单次按压给药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数字评分量表法(NRS)评估术后1 h、4 h、12 h、24 h、48 h 时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48 h内不良反应情况、PCIA按压次数;评估术后2个月内慢性疼痛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1~48 h期间,两组NR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过度镇静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在术后2个月内,H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氢吗啡酮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能够达到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张超  王进全  陈杨 《癌症进展》2018,16(8):967-969,104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SP)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行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ESP阻滞、全凭静脉麻醉联合PCIA术后镇痛,对照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PCIA术后镇痛.两组患者术中维持相同的麻醉深度,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效果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MAP、HR、VAS测定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P﹤0.01);麻醉方法和时间变化对MAP、HR、VAS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1).观察组患者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PCIA按压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ESP阻滞联合PCIA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6.
刘晨阳  赵世林  杨婕  卫月  孙韬 《癌症进展》2021,19(6):570-574
目的 探讨梅花针叩刺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术后慢性疼痛的肺癌患者72例,采用区域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采用梅花针叩刺联合氨酚羟考酮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氨酚羟考酮口服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分、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评分、中医症状量化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NRS评分、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疼痛缓解率、KPS改善有效率、中医症候改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BPI中的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睡眠5项指标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状量化评分中的胸痛、心烦失眠、便秘、舌象、脉象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梅花针叩刺联合氨酚羟考酮可以有效缓解肺癌患者的术后慢性疼痛,减少疼痛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改善中医证候,整体调节患者术后气滞血瘀的病理状态,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盐酸哌替啶片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在癌痛镇痛中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43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与盐酸哌替啶片,观察2周,对比两种药物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羟考酮组患者疼痛缓解20例,有效率90.91%.哌替啶组患者疼痛缓解16例,有效率76.19%.两组缓解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比显示,盐酸哌替啶片的成瘾性强(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均未见差异(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在治疗癌痛时镇痛效果优于盐酸哌替啶片,患者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商品名:奥施康定,简称羟考酮)和硫酸吗啡缓释片(商品名:美施康定,简称吗啡)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重度疼痛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将204例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2例,分别接受羟考酮和吗啡镇痛治疗,每48 h进行 1次疼痛评估,根据疼痛缓解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用药后疼痛评分≤3分者为有效。对两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镇痛效果羟考酮组有效率79.4 %(81/102),吗啡组有效率75.5 %(77/1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5,P>0.05);对疼痛控制的起效时间羟考酮组比吗啡组更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16,P<0.05)。羟考酮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7 %(64/102),吗啡组为98.0 %(99/10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51,P<0.05)。结论 羟考酮和吗啡对重度癌痛控制效果相当,但羟考酮镇痛起效快,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林梅  黄春燕 《现代肿瘤医学》2020,(11):1930-1935
目的:探讨羟考酮预处理对妇科肿瘤手术中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罗库溴铵诱导体动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86例择期行妇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羟考酮组,各93例。羟考酮组于麻醉前予以盐酸羟考酮5 mg静脉注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后予以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注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情况及体动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4 h(T1)、术后8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观察患者,比较两组各时间点炎症因子水平及镇痛、免疫功能情况。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睫毛反射时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羟考酮组患者罗库溴铵诱导体动反应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T0、T2~4时RASS评分及VA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羟考酮组患者T1时RASS评分、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T0时TNF-α、IL-6、IL-10、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P均>0.05)。与T0时相比,两组TNF-α、IL-6、IL-10水平在T1~4明显上升(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羟考酮组IL-10升高更显著,TNF-α、IL-6变化幅度较小。与T0时相比,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在T1~3明显下降(P均<0.05),在T4时回升,羟考酮组T1~3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小。结论:羟考酮预处理能减少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罗库溴铵诱导体动反应,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及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并比较氨酚羟考酮片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38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接受氨酚羟考酮片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2周,评价两组的疼痛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治疗后NRS评分明显下降,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7和14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食欲、精神、睡眠、日常活动和人际交往5个因子都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除食欲外其他4个因子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和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酚羟考酮片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均能起到明显作用,但治疗慢性癌痛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的镇痛效果更佳,并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