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致死性疾病.以往的肝癌治疗主要针对癌细胞本身,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尤其是肿瘤微环境对于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瞄准肝癌发生过程中免疫调控这一研究热点,对肿瘤微环境中的淋巴细胞、炎症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关键要素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调控作用进行初步探讨,尝试从分子和细胞水平阐述免疫系统对于肝癌发生、发展的双向调控作用,并对这些关键因子的抗肿瘤作用和潜在的药物开发前景进行评价,希望为肝癌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肝癌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STA1基因在肝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5例AFB1诱发的树鼩肝癌、癌旁和癌前组织,以及35例人肝癌和癌组织中的GSTA1mRNA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以上组织的GSTA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树鼩肝癌组织的GSTA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癌旁及癌前组织;人肝癌组织的GSTA1mRNA表达水平、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表达综合得分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分别为P<0.001、P<0.05和P<0.001)。结论GSTA1可能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相关基因之一;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动态观察相关基因在肝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有助于阐释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肝癌的发病机制较复杂  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和饮食因素  其中饮食因素对肝癌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搭配都有可能通过改变代谢途径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此外  手术放化疗局部消融被认为是肝癌最有效的治疗途径  但营养不良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限制了其临床疗效。营养干预对肿瘤放化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膳食营养及部分天然食物活性成分可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  具有增效减毒的效果。因此  膳食营养干预不仅能有效预防肝癌的发生  也可提高治疗耐受性和治疗效果。研究膳食因素和营养因素与肝癌关系有利于了解食物营养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本文对近年来膳食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以及部分微量营养素对肝癌影响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并从膳食营养素的角度综合分析肝癌的饮食营养干预策略。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1,8(2):205-210
肝癌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和饮食因素,其中饮食因素对肝癌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搭配都有可能通过改变代谢途径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此外,手术、放化疗、局部消融被认为是肝癌最 有效的治疗途径,但营养不良、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限制了其临床疗效。营养干预对肿瘤放化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膳食营养 及部分天然食物活性成分可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具有增效减毒的效果。因此,膳食营养干预不仅能有效预防肝癌的发生,也可提高 治疗耐受性和治疗效果。研究膳食因素和营养因素与肝癌关系有利于了解食物营养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膳食脂 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以及部分微量营养素对肝癌影响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从膳食营养素的角度综合分析肝癌的饮 食营养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肝癌精准医疗与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热消融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不仅可以直接杀灭肝癌细胞,还能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发生,为肝癌治疗提供新途径。但热消融诱导的低水平免疫反应,往往不足以阻止肿瘤的进展。热消融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为肝癌特别是晚期肝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热消融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与机体免疫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免疫治疗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诱导特异性肿瘤免疫,达到治疗肝癌、减少肝癌复发和转移的目的,已成为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原发性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与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建松  乔友林 《中国肿瘤》2008,17(4):293-296
肝癌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B1是发生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已在一些地区取得较好的预防肝癌的效果,应当继续推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同时加紧丙肝疫苗的研制。药物预防和饮食因素对肝癌的预防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特别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原发性肝癌,在欧洲正在不断地增加。在西班牙肝癌的尸检发现率为2.37%,在希腊也有类似的比例数。在法国和瑞士肝癌同样也在增加。在所有肝硬化尸检病例中,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从9.0%直到44.2%不等。肝癌发病率升高的原因尚不清楚。尽管原发性肝癌病人HB 抗原的检出率比正常人群要高,但乙型肝炎似不是大多数肝癌的致病原因。肝硬化较长时期的存在与酒精的作用一样,可能对原发性肝癌的发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彪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10):946-950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和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miRNA是一系列调控基因转录后表达的非编码小RNA。研究发现,miRNA具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有证据表明,原发性肝癌中存在一些异常表达的miRNA,它们多靶向于肝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从而广泛调节肝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侵袭和转移等重要的涉及癌细胞发生演变的病理过程。异常表达的miRNA及其功能靶标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肝癌的发病机制,也为探索新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可能; miRNA表达谱还与肝癌病理类型、恶性程度、分期、分级等临床病理过程密切相关,提示miRNA不仅可能用于肝癌诊断及个体化治疗,也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工具。本文就肝癌发生、发展、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miRNA及其作用靶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的36例胃癌伴肝转移的观察结果,分析提示胃癌即使发生了肝转移也不要轻易放弃手术,在姑息性切除的同时处理肝转移灶,再配合其它综合措施,同样能起到缓解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作用。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同样适用于转移性肝癌。  相似文献   

10.
端粒酶在85%以上的肝癌细胞中激活并维持细胞无限增殖的能力,是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端粒酶活性的表达随肝癌的发生发展而升高,并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运用于肝癌早期诊断和术后观察,具备肝癌靶向治疗的物质基础,有望为肝癌综合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谢金玲  卓少元 《中国肿瘤》2017,26(2):130-134
摘 要:Vimentin(波形蛋白)是主要存在于间充质细胞中的一种中间纤维蛋白,近年研究表明Vimentin在肝癌等众多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Vimentin可能是肝癌细胞内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可通过与肝癌致病因子直接相互作用、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和抑制NLRP3/Caspase-1炎症信号而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Vimentin还参与Caspase介导的肝癌细胞凋亡。因此,进行Vimentin的研究和干预对肝癌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文就Vimentin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及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端粒酶与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端粒酶在85%以上的肝癌细胞中激活并维持细胞无限增殖的能力,是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端粒酶活性的表达随肝癌的发生发展而升高,并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运用于肝癌早期诊断和术后观察,具备肝癌靶向治疗的物质基础,有望为肝癌综合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死亡率居第2位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HCC)为主,占95%以上。肝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外科切除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发展迅速,在肝癌综合治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环状RNA是一类通过特殊成环机制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环状RNA在众多病 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肿瘤发生和死亡中均居前列,探索环 状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作用将丰富对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防治的了解。有不少研究表明环状RNA参与原发性肝癌的发 生发展及预后,本文就环状RNA的产生及功能,及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预后预测及治 疗靶点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默  刀永祥  王君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18):961-964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肠道菌群可以通过LPS-TLR4途径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而病毒性肝炎(如HBV感染)、肥胖和肠道菌群失调等多因素作用下可进一步加剧肝癌的病情,菌群失调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恶性循环的过程。益生菌是一类对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以改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情,加强肝肠固有免疫,降低毒物致癌性,从而预防肝癌的发生;还可以通过刺激消炎物质分泌、抑制肿瘤内Th17细胞水平和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来发挥抗癌作用,为肝癌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法。本研究对肠道菌群与肝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00年全球因肝癌死亡者达54.86万人。全球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53%发生在我国,肝癌是我国第2位肿瘤死亡原因,在部分肝癌高发区已跃居第一位。目前一致认为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治疗PLC的首选方法和最有效的措施。但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微创技术的开展和肝移植技术的普及,肝癌的治疗强调个性化和综合性,形成以外科为首选的治疗方法,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为补充手段的外科综合治疗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MicroRNA(miRNA)广泛参与机体各项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且研究进展迅速。肝癌尤其是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是我国的重大疾病,miRNA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肝癌发生、肿瘤进展、预后判断和生物治疗等方面,miRNA均能通过调控其靶基因的表达参与其中。由于大规模平行测序等miRNA组学研究的新技术进展迅速,肝脏与肝癌miRNA组的研究进一步加深了科研工作者对肝癌相关miRNA的理解。在肝脏中富集表达的miRNA在肝癌组织中均出现表达失调,这些表达失调的重要miRNA已被证明是肝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此外,肝癌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游离miRNA被证实是肝癌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笔者简要阐述肝癌相关miRNA的表达和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肝癌诊断和干预中的潜在意义与价值,并对miRNA给肝癌诊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8.
张宏龙  严俊  李汛 《中国肿瘤》2020,29(8):621-628
摘 要:线粒体自噬是机体通过特异性清除自身异常线粒体以促进细胞生存的一种保护性机制。目前大量研究证明,线粒体自噬通过维持细胞稳态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肝癌的治疗效果,这为研究肝癌的分子机制及探索新的靶点与治疗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对线粒体自噬在肝癌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深入了解线粒体自噬在肝癌中的重大影响和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是一种转录因子,在肝损伤期间被诱导,调控细胞增殖、肝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并且Egr1缺乏会延迟肝再生过程。最近的研究强调了Egr1在肝癌发生发展及治疗方面的双重作用。本文综述了Egr1在肝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可能的作用,并详细分析了Egr1参与的复杂信号途径,为临床疗效预测和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一种细胞膜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HSPG),GPC3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正常肝组织不表达,有可能是目前发现在AFP阴性肝癌中表达率最高的基因.GPC3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作用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GPC3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