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乳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类疾病,而早期发现和治疗已被公认是提高乳腺癌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Tn期乳腺癌也称临床触不到肿块的乳腺癌,日益受到重视,它是发展为临床可触及肿块乳腺癌的前期阶段。近年来随着乳腺癌普查的开展以及辅助检查的提高,临床发现Tn期乳腺癌的病例在不断增加。现就我院2000年1月~2007年4月确诊的62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1992年6月~1997年6月,共收治乳腺癌450例,其中隐性乳腺癌4例(占0.9%),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女,36岁。左腋窝孤立肿块3个月,于1992年12月20日入院,左腋窝2cm×2cm×2cm肿块、质硬,乳房触诊未发现肿块。局部肿块切除,活检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手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片示左乳腺导管浸润癌,中分化,淋巴结转移2/4。术后放、化疗,随诊2年无复发。例2:女,52岁。左腋窝及锁骨下肿块6个月,于1994年6月8日入院。左腋窝3cm×3cm×4cm肿块,质…  相似文献   

3.
男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易铁男 《中国肿瘤临床》2003,30(10):734-734
男性乳腺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而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更为罕见,现报道1例。患者,男性,64岁,1994年5月发现左侧乳头上方一直径为1.5cm肿块,质硬,无疼痛及乳头溢液,以“男性乳腺增生症”给予对症治疗。3个月后再次就诊,发现左乳肿块较前增大为2cm×3cm×2.5cm,边界尚清楚,且发现右侧乳晕下可触及一2cm×1.5cm×2cm的肿块,均无乳腺皮肤改变,双侧腋窝、锁骨上窝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于1994年9月13日行双侧乳腺肿块切除并病理检查,证实为双侧乳腺癌,而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双侧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阴性,ER(+),PR(+)。该患者…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肉瘤一例解放军155医院栗安刚,王基清患者,女,48岁。半年前右侧乳腺发现一肿块,无疼痛,未引起注意。l月前局部破溃,来我院求治。体检发现右侧乳腺肿块8×6cm大小,质稍硬,不活动。临床诊断:右侧乳腺癌。行根治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大体见...  相似文献   

5.
沈镇宙 《抗癌》2014,(4):9-9
这几十年来在乳腺癌诊疗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发展最快。以前患者是等到肿块很明显了才来就诊,但现在我们可以诊断出很多触诊时摸不到肿块的微小乳腺癌。  相似文献   

6.
正男性副乳腺癌较为罕见,因临床医师和患者认识不足常延误诊治。副乳腺癌好发于腋下及腹股沟区域,其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标准尚不明确。副乳腺癌发病率低,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较少。笔者报道1例53岁男性副乳腺癌患者的诊疗情况,供临床医师参考。一、病例资料1.一般资料患者男,53岁,于2013年6月27日因"右腋窝肿块渐进性增大8年"至当地医院行右腋下肿块活组织检查。术后考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作者在1978年至1995年共收治乳腺癌300例,采取联会诊断方法。对不同病期、不同年龄乳腺癌选择不同术式,尤对Ⅱ、Ⅲ期乳腺癌仍以Halsted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为主要术式,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丰与远期生存率。现报告如下:1资料本组300例乳腺癌中男性2例,女性298例、年龄21~87岁.中位年龄57.2岁,好发年龄40~60岁,全部病例以乳房肿块,乳腺异感,增厚,乳头溢血就诊,其中2例首发症状为右腋窝肿块。发现肿块至就诊时间最早5天,最长6年、肿块以乳房外上象限居多(占77%)。确诊手段300例乳腺癌中有7例因…  相似文献   

8.
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发现早期乳腺癌的方法。方法 对 1997年至 1999年我院收治的 192例乳腺癌 ,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其中早期乳癌 10例 ,占同期收治乳癌总数的 5 .2 %( 10 /192 )。其中T0癌 4例 ,肿块 <0 .5cm的微小癌 6例 ,有乳腺癌易患因素者 5例 ,有乳头溢液者 3例 ,有乳房局灶增厚者 1例 ,伴乳腺增生症者 3例 ,3例是在例行健康检查时发现的。结论  ( 1)提高对早期乳腺癌的认识 ,“乳腺癌≠乳腺肿块” ;( 2 )普及防癌知识 ,提倡健康检查 ;( 3)重视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 ;( 4 )提倡多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 ,取长补短 ,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院曾收治双侧乳腺癌3例,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例1,女性,48岁,发现左乳房肿块、左腋下小肿块、右乳房小肿块2月入院。查体:左乳房外侧肿块3cm,较硬,与皮肤粘连,与深部肌肉无粘连,左腋下1cm淋巴结,活动。右乳房外下象限1.5cm肿块,略硬,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乳腺癌患者术后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contralateral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CAM)并不少见,但目前尚无明确指南指导诊断和治疗。笔者报道1例乳腺癌CA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乳腺癌CAM的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一、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0岁,已婚,2009年11月30日因"发现右乳肿块4个月余"就诊于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彩色超声检查:右乳低回声团块,BI-RADS 4级;乳腺X线摄影:右乳肿块,BI-RADS 4B级。患者遂于2009年12月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侧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大小为3.0 cm×2.0 cm×2.0 cm和2.0 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X线特征。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202例患者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情况将其分为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比较两组病例腺体分型、病灶是否单发、肿块情况及有无钙化。结果:202例乳腺癌TNBC有34例,NTNBC有168例。两组病例肿块边缘及有无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腺体分型、是否单发、肿块的大小、肿块的形态、肿块的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NBC有一定特征,大多为单发肿块,与NTNBC相比肿块边缘更易表现为清晰光滑,钙化相对少见的征象。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52岁,农民,已婚。2年多前,因被人发现左乳肿块,约3cm×3cm大,质硬.固定,无触痛,在外院行左乳腺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乳腺癌”。术后未行放疗或化疗,患者回家后照常务农。2月前,发现左腋下一肿块,来我院就诊。查体时在左腋窝们见一大小约2cm×3.5cm的肿块,质偏硬,活动度差,表面光滑,无触痛,左上肢无运动障碍。胸片、B超未见异常。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为淋巴结转移癌。诊断为左乳腺癌术后并左腋窝淋巴结转移。给予CTX、5-F。化疗一个疗程,尚健在。男性乳腺癌很少见,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占0.2%,占全…  相似文献   

13.
1956年9月~1986年5月我院共收治乳腺癌751例。其中男性乳腺癌11例,占全部乳癌总数的1.46%。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无家族史。病变部位左侧多于右侧。起病多在乳晕附近发现无痛性肿块,仅个别病例伴有疼痛。1例除有肿块外,乳头尚有溢液。本组8例作了根治手术,2例单纯乳腺切除,另1例已属晚期只作了肿块切除。11例中单纯癌4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现总结两医院外科1976~1996年经手术治疗后5~15年随访的临床期乳腺癌,结合文献对其诊断,治疗进行分析,比较。试图找出临床期乳腺癌的最佳诊疗方案。临床资料一、年龄与病程:27~64岁,其中35~45岁占66%,病程1天至1年,半年以内占75%。女性59例,男性1例。二、首次诊检:肿块为主诉49例占81%,无自觉症状在体检时发现肿块11例占19%。在首次诊检中能明显触及肿块57例占95%。均经病理证实。另3例未能触及明显肿块,但高度怀疑而行局部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肿块大小为1~3cm,肿块位于外上象限33例占55%…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10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癌钼靶片的血管影象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肿块周围有血管影象者79例,其出现机会仪次于高密度结节阴影(84例),而且出现血管影象仅与肿块性质有关,与肿块大小、部位、病理类型、患者年龄及淋巴转移等均无明显关系。说明肿块周围的血管影象在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诊断中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有乳腺癌症状的女性更可能患乳腺癌 根据一项计划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欧洲乳腺癌会议上发表的研究表明,在一个常规癌症筛查中,有乳腺癌症状的女性更可能患乳腺癌.研究发现,与无症状的女性相比,有乳腺肿块的女性在下次计划筛查的时间之前患乳腺癌的风险超过3倍;乳头溢液者在下次计划筛查的时间之前患乳腺癌的几率是没有症状女性的2倍;乳头内陷的人在下次计划筛查的时间之前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超过1.5倍.赫尔辛基芬兰癌症登记处的研究员辛夫说:“由于乳腺X线检查可能会漏报40%的乳腺肿瘤,所以有症状的女性,尤其是乳腺出现肿块者,应该增加检查次数.”  相似文献   

17.
隐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较少见的一种特殊类型,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2例,均有长期误诊情况,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性,59岁。26月前因发现右腋下肿块40天行肿块切除,病检为转移性鳞癌;18月后右腋窝再次出现一约4×3cm肿块,首次手术行右服淋巴结清扫术,病检为转移性低分化腺癌,后行全身系统检查,仍未发现原发灶;二次手术后8月出现右锁骨上肿块约1×1cm大小,肿块切除活俭为转移性低分化腺癌,查体发现右乳房外上象限有少许增厚,皮肤轻度水肿,始考虑原发灶可能在乳腺,随即行转移淋巴结雌激素、孕激素受体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乳腺癌发病、确诊与职业的关系 ,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随机对 190例经住院确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确诊早晚与职业有关 (早期确诊率 :干部为 35%、工人为 16 67%、农民为6 2 5% ,P <0 0 1)。发病以 4 0~ 59岁组占 74 2 1% ,39岁以下组为 16 32 %。发现肿块到确诊时间延迟 6个月以上者为 4 0 %。结论 :乳腺癌有早发趋势 ,乳腺癌病人的早诊意识不强是影响乳腺癌疗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的彩超声像图特点,探讨彩超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76例乳腺癌患者及73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总结乳腺癌患者的二维超声声像图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结果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特点较良性肿块具有自身特点,且乳腺癌肿块大部分可探及血流信号(93.4%),血流信号较良性肿块组更丰富,其血流峰值速度为(0.27±0.05)m/s,明显快于良性肿块组(0.16±0.06),且阻力指数为(0.67±0.18),均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组(0.33±0.11),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普勒超声对于判断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的组织发生,特别是多灶性或广野(Widefield)起源,尚少深入讨论。癌瘤可源自乳腺的全部导管上皮,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者,实际上可能存在更弥漫的病变。近年逐渐注意到“同时”或“先后”发生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因(一) 双侧乳腺癌的发现有增多趋势,如1960年时为3.3%(Hoffman),1977年为15.8%。(Urban)。(二) 乳腺癌患者对侧乳腺发生癌为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