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放射性核素钴-60(60Co)由于意外事故或其他原因排放而进入生态环境后,可以被植物富集,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形成内照射,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某些植物对放射性核素具有较强的吸附与富集能力,可利用这一特点寻找超富集植物,用其修复钴污染土壤。此外,60Co释放的γ射线照射植物能够改变其生长生理特性,由此分析不同植物对60Co γ射线的敏感性,以期获得敏感指标,为核事故发生进行预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调研,归纳和总结有关植物对60Co吸附与富集能力方面的研究,以及植物受到60Co γ射线照射后生理特性变化方面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植物对60Co的富集能力以及用植物修复60Co污染土壤的可行方法,为进一步植物修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晓  吴玉芬  李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4):1117-1118,1120
光动力疗法(PDT)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原理及生物效应理论为依据,对不同运转方式的激光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光动力效应、热效应以及生物刺激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激光作用时间不同和总能量的差异对疗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发展的角度讲,为使PDT达到最佳疗效,同时有益于新光源的开发和利用,PDT采用脉冲激光无疑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组织以及在不同剂量率照射下所产生的生物效应是不同的。Ellis和Kirk等提出了生物效应和治疗时间的相互关系,他们认为对所有组织的纠正因素是相似的。事实上,这是不符合现代临床放射生物学观点的。Barendson等最近提出根  相似文献   

4.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是影响化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MDR的特点是肿瘤细胞一旦对一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现象,对非同一类型的多种结构、作用方式也不同的抗肿痛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MDR型药物主要包括:直环类、长春碱类、鬼日毒素类及某些抗生素类流水化合物。肿瘤多药耐药的产生是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适应性改变,在耐药细胞中可观察到多种蛋白质的表达和/或酶活性的改变。肿瘤细胞通过这些蛋白质的改变保护自身免受抗肿痛药物的破坏。耐药产生的机理很多,可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1…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方某铀矿区内放射性核素铀在不同工位野生草本植物体中的富集特征,为进一步探讨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铀矿区进行土壤修复的可行性与核事故应急情况下食品安全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观察矿区野生植物生长状况,采集矿区不同工位常见野生草本植物样本,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ICP-MS)测定所采植物和土壤样品中放射性铀的含量,针对植物对铀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进行评估。并对矿区不同地点γ剂量率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经对采集的植物中铀含量检测发现植物的地下部分铀含量高于地上部分,铀主要集中在根部,植物各部位铀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根、叶、茎、花果。3号地的红蓼根部铀含量较高为64.10 μg/g,其根部富集系数高达2.29。在矿区外2 km处玉米地采集的玉米铀含量检测中,发现可食用部分玉米粒铀含量相对较少,其对铀的富集系数极低为0.000 9,而非食用部分玉米叶子含量相对较高,其富集系数为0.039。结论:所调查的北方某铀矿区内不同工位所采植物样品中铀含量基本是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铀主要富集于植物根部,植物各部位铀含量根 > 叶 > 茎 > 花果。利用植物的富集作用,一方面可应用于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应用于核事故应急状态下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进一步研究植物的富集作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植物对核素锶的吸附与富集作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锶是核事故最常见的放射性裂变产物,一旦进入环境就形成长期的放射性污染,难以消除,并易从土壤进入植物,再进入动物。无论植物、动物被人食用,均可以通过食物链的累积,进入人体沉积在骨骼对人产生放射性内照射。因此,开展植物尤其是可食用植物对锶的富集能力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开展的有关锶在高浓度的土壤胁迫下对植物的吸附和富集作用影响的研究,以及在低浓度锶处理的水培研究中植物的吸附和富集作用变化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对不同植物中锶的迁移、吸附与富集方面的研究方法以及对不同植物开展的研究进行总结和综述。一方面为减少锶向可食植物中迁移;另一方面利用植物对锶的富集能力,研究从环境中清出锶、修复核污染土壤的方法,为选择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终极目标是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7.
药物代谢酶参与许多常见化学致癌物和药物的代谢活化或解毒过程.由于存在基因多态性,药物代谢酶活性具有个体及种族差异.有关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对白血病治疗反应及预后影响的研究,目前正日益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分子水平研究基因的多态性与药物治疗效应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个体的基因多态性对药物治疗效应以及预后的影响,以此在治疗前可以提前预测疗效和预后,并指导合理用药.本文选择有关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白血病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有关的最近主要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检测方法为基础,建立一种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检测方法,并应用于生物抗氧化能力的评价及对环境污染物污染程度和毒性效应进行评级和分类。方法:选用斑马鱼作为试验生物,针对过氧自由基(ROO·)进行检测,以偶氮化合物2,2′-偶氮-双-(2-脒基丙烷)氯化二氢(AAPH)作为氧自由基来源,荧光素钠(FL)为荧光指示剂,并以维生素E类似物Trolox为定量标准,观察自由基与荧光素钠作用后荧光强度的衰减过程,检测各种物质加入反应体系后延缓荧光素钠荧光强度衰减的能力,以此评价反应体系中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并应用此法研究不同浓度的4种重金属(铜,镉,铬,铅)对斑马鱼抗氧化能力指数的影响。结果: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方法特异性强,精密度高,变异系数小于5%;准确度在97%~108%之间;重现性佳(变异系数是2.92%);定量检出限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03和1.00 μmol Trolox/mg,可接受相关系数(R2)≥0.99。依据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方法对斑马鱼ORAC生理正常值进行检测,正常值范围为0~50 μmol Trolox/mg,并根据上述4种重金属对斑马鱼ORAC的影响,对其污染程度和毒性效应进行了评级和分类。结论:此法适用于生物抗氧化能力的评价和环境污染程度和毒性效应分级,提高了试验数据互认程度,推动了抗氧化防御系统生物标志物在环境污染监测和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不同功能。放疗可通过放射生物效应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间接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协同产生局部或远处抗肿瘤免疫效应。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动物和临床试验证实其良好的应用前景,联合治疗时具体的放射治疗模式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量研究表明,自由基(FR)、活性氧(ROS)可对细胞具有调控作用。正常机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处于动态平衡中,外界环境中也存在多种形式的自由基和活性氧,其性质活泼,易与体内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同内源性自由基一起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及死亡过程。大量报告:活性氧使细胞内酶活性改变,cAMP、cGMP浓度升高影响细胞增殖分化;活性氧可直接作用于DNA;活性氧可影响离子通道和生物信息传导;活性氧的生物效应有剂量依赖性。为进一步研究ROS对细胞作用是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及作用机制,以H2O2为外源性活性氧,人类HL-60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浓度H2O2作用于HL-60细胞,观察对生长状况影响和形态学改变。本研究取对数生长期细胞,通过细胞低温同步化处理后,使细胞同时进入G1期,分别施加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浓度范围0.5 μmol*L-1至4.0×103 mmol*L-1,共分7组(终浓度为0、0.1、2.0、5.0、20.0、100.0、400.0 μmol*L-1)。37℃温育取处理后不同时间点(3 h,12 h,24 h,36 h,56 h,72 h,6 d)终止培养,4 g*L-1台盼蓝溶液染色,计数活细胞和细胞总数;同时进行噻唑盐(MTT)  相似文献   

11.
肿瘤患者全血化学发光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2例肿瘤患者全血化学发光和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全血化学发光水平升高和抗氧化酶活性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癌组全血发光较转移癌组显著增高(P<0.01)。抗氧化酶以SOD活性改变对细胞发光影响最大,提示活性氧代谢失衡和抗氧化酶防御系统功能低下在肿瘤病因学或病理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三丁基锡 (tributyltin,TBT)对小鼠脾、肝和脑组织蛋白磷酸酶2A (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TBT (0、10、20、60 mg/kg),分别以灌胃的方式对小鼠染毒24和96 h,检测脾、肝和脑组织PP2A酶活性的改变。结果:TBT染毒24和96 h,小鼠脾脏PP2A酶活性在20和60 mg/kg剂量组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肝脏PP2A酶活性仅在60 mg/kg时,较对照组明显被抑制 (P < 0.05);而脑PP2A酶活性在各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未发生明显改变 (P>0.05)。结论:PP2A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TBT产生免疫和肝毒性效应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3.
雌马酚是黄豆苷元的代谢产物,是大豆异黄酮及其代谢产物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一种,有 2 种对映异构体。 大豆 异黄酮的抗肿瘤效应取决于其代谢产物雌马酚。 但雌马酚及其对映异构体对各类肿瘤的预防效应尚不统一、其背后的机制 还不明确。 对雌马酚和肿瘤结局的观察性研究提示,饮食习惯(大豆的摄入量)、雌马酚表型和种族可能是影响结局异同的主 要原因。 获得足够量 S 型和 R 型雌马酚致癌作用的动物研究和直接解决雌马酚对映异构体对肿瘤风险中间生物标志物影响 的人类干预研究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确定雌马酚生产者的影响表型和雌马酚本身的作用机制。 但可以肯定的是,大豆异黄酮 的代谢产物雌马酚,具有比前体物更高的抗肿瘤活性、抗肿瘤靶点广、毒性低,在保护人类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有不容小觑的 作用。 后续的研究要进一步探索不同种族、雌马酚不同表型及不同剂量等因素对肿瘤发生风险的影响,为雌马酚的合理应用 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62例肿瘤患者全血化光和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全血化学发光水平升高和抗氧化酶活性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癌组全血发光较转移癌组显著增高(P〈0.01)。抗氧化酶SOD活性改变对细胞发光影响最大,提示活性氧代谢失衡和抗氧化酶防御系统功能低下在肿瘤病因学或病理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野蔷薇果含有多种成分,对它的抗诱变作用,已有人报道过;但对其抗癌性及其影响肿瘤生长机理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野蔷薇果原汁作为干扰因素,观察了它在乌拉坦诱发小鼠肿瘤过程中对免疫功能及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野蔷薇果的开发利用以及恶性肿瘤高发区和高发人群的膳食干预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放射源不同,放射剂量率有很宽的变化范围。Hall根据主要用途将其分为超高,高,低和极低剂量率四个数量级。随放射剂量率的改变,放射生物效应也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称之为“剂量率效应”(Dose Rate Effect)。具体指两种不同剂量率射线,照射产生相同的生物效应,所需要的等效剂量之比。文献中已有不少有关剂量率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土壤中的锶在辣椒不同器官中的富集与迁移规律,为核事故后可食植物、蔬菜等食品的放射性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稳定性核素锶-88替代放射性核素锶-90,在实验温室大棚内盆栽种植辣椒,以土壤锶本底159.33 mg/kg为对照,设置5个土壤锶浓度梯度,分别为对照的1.5、2、2.5、3和3.5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蔬菜辣椒和土壤中锶含量,计算辣椒茎、叶、果实对锶的迁移系数(TF)和根、茎、叶、果实对锶的富集系数(CR)。结果: 辣椒的各器官锶含量均随土壤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排序为C > C > C > C果实;辣椒CR值排序为:CR > CR > CR > CR果实,辣椒TF值排序为:TF > TF > TF果实结论: 辣椒可食用部分的锶含量最低,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辣椒果实相对安全;非食用部分辣椒根、叶具有较强富集能力,辣椒叶、茎具有较强迁移能力,因此,可考虑将其作为放射性核素污染修复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土壤中的锶在辣椒不同器官中的富集与迁移规律,为核事故后可食植物、蔬菜等食品的放射性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稳定性核素锶-88替代放射性核素锶-90,在实验温室大棚内盆栽种植辣椒,以土壤锶本底159.33 mg/kg为对照,设置5个土壤锶浓度梯度,分别为对照的1.5、2、2.5、3和3.5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蔬菜辣椒和土壤中锶含量,计算辣椒茎、叶、果实对锶的迁移系数(TF)和根、茎、叶、果实对锶的富集系数(CR)。结果: 辣椒的各器官锶含量均随土壤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排序为C > C > C > C果实;辣椒CR值排序为:CR > CR > CR > CR果实,辣椒TF值排序为:TF > TF > TF果实结论: 辣椒可食用部分的锶含量最低,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辣椒果实相对安全;非食用部分辣椒根、叶具有较强富集能力,辣椒叶、茎具有较强迁移能力,因此,可考虑将其作为放射性核素污染修复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19.
腺苷酸激酶存在于多种生物中,人类螺旋蛋白相关反应核ATP酶蛋白(human coilin-interacting nuclear ATPase protein,hCINAP),也称AK6,是一种非典型核酶,具有腺苷酸激酶和ATP酶结构特征,及持久的酶催化活性.hCINAP与Cajal体标志性螺旋蛋白反应,其表达水平和酶活性影响Cajal体数量.hCINAP过表达通过调节不同核功能降低Cajal表达水平.本文从编码腺苷酸激酶6基因的定位、腺苷酸激酶的功能及其肿瘤相关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全面深入了解腺苷酸激酶6的生物学特性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新线索.  相似文献   

20.
肿瘤的生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动宿主的天然防卫机制或给予机体天然产生的某些物质来取得抗肿瘤的效应。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治疗日趋重要,已经逐渐成为治疗肿瘤的第四手段。它的日益增加的临床应用是基于两方面的发展:其一是对抗肿瘤防卫机制基础理论的深入理解,其二是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临床上大规模运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成为可能。目前,生物治疗虽然仍是处于发展的婴儿期,但已有很多成功的病例足以激发人们将这一疗法继续向前推进。 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BRMs)的概念涉及范围较广,既包括一大类天然产生的生物物质,又包括能改变体内宿主和肿瘤平衡状态的方法和手段。虽然其作用机制多种多样,但不外乎两大方面,即通过干扰细胞生长、转化或转移的直接抗瘤作用或通过激活免疫系统的效应细胞来达到对肿瘤进行杀伤和抑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