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碰撞瘤     
陈丽 《中国癌症杂志》1999,9(4):349-349
碰撞瘤是指两种成分独立起源的原发性肿瘤相互碰撞或相互浸润[1]。食管碰撞瘤临床上十分罕见,而且多以癌肉瘤的形式出现,食管鳞状细胞癌与食管平滑肌瘤相互碰撞,浸润形成的碰撞瘤更少见。邵氏报道[2]在食管癌切除的1533例中发现合并平滑肌瘤的仅4例,现介绍我们工作中遇到的1例。临床资料 患者男61岁,以“吞咽困难三个月”为主诉于1992年3月2日入院。体检:颈部及腋下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肝脾未触及。食管钡餐检查示:食管下段壁僵硬,粘膜皱壁中断,不规则充盈缺损内出现癌性龛影。胃镜检查示:食管距门齿35~4…  相似文献   

2.
脑转移瘤瘤周水肿指脑转移肿瘤周围脑实质内水分的异常增多,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发生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水通道蛋白-4、金属基质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6、乏氧诱导因子及其他分子生物学因素有关,上述分子生物学因素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瘤周水肿的防治、监测、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瘤周水肿的治疗除传统的脱水治疗外,相关分子生物学因素的运用可以为其提供新的途径和方向,其中水通道蛋白-4激动剂或拮抗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已逐步在临床中得到初步应用。本文就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相关分子生物学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食管平滑肌瘤12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收集了国内近30年来文献报告的食管平滑肌瘤114例,连同本院10例共124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2.9:1。约80%小于40岁。间歇性吞咽困难占56%,胸骨后疼痛占38%,上腹疼、胃灼热占21.8%。肿瘤以中段居多(60.7%)。单发117例,多发7例。本文分析了肿瘤的生长方式,描述了X线钡餐和内镜检查时的诊断要点和注意事项。粘膜外肿瘤摘除加肌层修补术是目前简便、安全、创伤小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彭绍华  谢平平  厉浩  邓虹  冯德云 《中国肿瘤》2007,16(12):1018-1020
[目的]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喉乳头状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及PCR检测60例喉乳头状瘤、15例喉鳞状非典型增生上皮和10例正常喉黏膜上皮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E6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在正常喉黏膜、非典型增生上皮及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10)、33.3%(5/15)和80.0%(48/60);瘤组织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喉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P<0.05)。原位杂交显示在正常喉黏膜、非典型增生上皮及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18E6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10)、40.0%(6/15)和83.3%(50/60);瘤组织中HPV16/18E6D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喉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18E6DNA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P<0.05)。PCR显示在正常喉黏膜、非典型增生上皮及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10)、46.7%(7/15)和86.7%(52/60);瘤组织中HPV1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喉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P<0.05)。[结论]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可能在喉乳头状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Hao J  Song Y  Gao H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3):200-202
目的研究颅底粘液瘤和脊索瘤的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和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例粘液瘤和13例脊索瘤行神经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1)临床表现:粘液瘤以动眼神经损害及眼球突出为主,脊索瘤多表现为后组颅神经的损害。(2)头颅X线平片:粘液瘤组为病变局部有不规则点状钙化和骨质破坏,脊索瘤组可见斜坡骨质破坏,钙化呈菜花状。(3)CT及MRI:可以清晰的显示粘液瘤和脊索瘤发生部位,侵犯方向及肿瘤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4)病理特点:粘液瘤为细胞呈星芒状排列,脊索瘤的特征为细胞呈囊泡状。结论颅底粘液瘤与脊索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及组织学的对比分析,对临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指导手术方式及入路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病案摘要 患者女性,46岁。因月经周期缩短伴经量增多1年入院。妇科检查,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增大如孕50天大小,表面略呈结节状,无压痛。B超检查:后位子宫,子宫大小约12.5cm×10.5cm×8.0cm,形态不规则,子宫底前壁肌层内可见一约6.0cmx5.0cm×3.5cm的实质性高回声区,形态欠规则,边界清晰,子宫后壁见两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边界清晰,大者约3.5cm×2.0cm×1.6cm,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回声。超声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遂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增大,子宫前壁见一枚结节状肿块,双侧附件未见异常。病理大体检查:子宫大小10.5cm×8.5cm×6.0cm,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8岁,因右侧胸痛伴刺激性干咳10天,于2006年4月12日人住我院肿瘤化疗科。体检: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无畸形,右下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胸部CT:前上中纵隔大小约7.5cm×7.5cm×7.5cm肿块影,内见多发片状钙化影,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右侧少量胸腔积液。CT定位下经皮纵隔肿物穿刺活检病理:镜下见小圆形细胞弥漫或巢状浸润,细胞核不规则,染色质细、均质状,未见核分裂及坏死;  相似文献   

8.
腺瘤样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20例腺瘤样瘤。巨检似平滑肌瘤。镜下分3型:1.典型型11例,良性;2.不典型型3例,有完整包膜,由实性瘤细胞巢构成,胞浆空泡化明显,腺管和脉管样结构很少,可能为良性;3.恶性型6例,皆见典型形态和腺癌样恶性成分,两者形态上过渡,后者占优势。诊断恶性的要点,乃是细胞异型和核分裂相。该瘤的诊断,要注意解剖部位和镜下形态的独特性,才能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在肿瘤基因治疗领域,具有自我复制、能选择性杀伤肿瘤的溶瘤病毒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有效武器之一。其中溶瘤麻疹病毒因其拥有极好的安全记录和优秀的抗瘤效果目前已经进入多项临床试验阶段。但是仍存在一些因素会影响溶瘤麻疹病毒成功治疗肿瘤,研究者们正在努力寻找对策以期破解这些瓶颈,使溶瘤麻疹病毒更好的发挥溶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P3是用人T细胞与小鼠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人鼠T-B细胞杂交瘤,其表面具有人T细胞E玫瑰花受体标志,我们将P3作为肿瘤疫苗进行了初步的抗肿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3细胞在BALB/c小鼠体内失去了成瘤性。P3肿瘤疫苗有较好的治疗肿瘤的作用,实验组瘤重747±182mg,显著轻于对照组瘤重2725±952mg,P<0.0001。在肿瘤预防实验中,P3瘤苗存活期为:31.6±6.8天,显著长于对照组的24.0±2.1天,P<0.0001。用BCG和IL-2可强化P3瘤苗的抗肿瘤效应,表现为P3+BCG+IL-2组小鼠存活期显著延长,并有2/8的小鼠存活期大于60天,且无瘤生长。  相似文献   

11.
骨转移瘤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怀罡  李峻岭 《癌症进展》2011,9(3):259-261
正骨转移瘤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引起骨转移的常见肿瘤依次为乳腺癌(65%~75%)、前列腺癌(65%~75%)、甲状腺癌(60%)、膀胱癌(40%)、肺癌(30%~40%)、肾癌(20%~25%)和恶性黑色素瘤(14%~45%)等。转移瘤  相似文献   

12.
骨的“棕色瘤”是由于甲状旁腺肿瘤或增生 ,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 ,动员骨钙进入血循环 ,从而引起骨质吸收、疏松、反应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所形成的骨骼的假瘤性病变[1] 。 2 0 0 0年 2月我们收治 1例巨大甲状旁腺腺瘤的病人 ,其所引起的骨病变 (棕色瘤 )曾被误诊为多发骨转移瘤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 ,女 ,5 4岁 ,农民。因左前臂、右股骨疼痛 3个月、加重 1月余收住院。病人在 3个月前开始出现左前臂及右股骨疼痛并逐渐加重 ,按“骨膜炎”治疗无效 ;入院前去某军区医院拍X片发现左尺骨、右股骨虫蛀样骨质破坏 ,尺骨后缘有骨…  相似文献   

13.
肾平滑肌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3岁.右腰部胀痛不适5月,于1998年10月19日入院.一个月前,B超检查发现右肾上极低回声区;CT扫描显示右肾中上极占位,向肾盂内突出,肿物CT值平扫58Hu,增强71Hu.发病以来无发热、血尿、乏力、消瘦等现象.体检无阳性体征.血生化检查未见异常.IVU显示右肾影增大,右肾盂、上盏压迫变形,左肾正常.术前诊断为右侧肾癌.予行肾癌根治术,术中见右肾上极与周围组织粘连,中上极质地较硬,可见一5cm×4cm×4cm肿块,则行右肾切除并清除肾周脂肪,肾蒂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无肿大.病理检查右肾大小为11.5cm×6.3cm×6.2cm,表面粗糙,结节状.切面有6个结节,境界尚清楚,大者直径3.5cm,向肾益内压迫,小者如蚕豆,切面灰白或灰黄,部分包膜完整,肿瘤位于肾实质.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梭形,部分细胞肥胖,核分裂象不多见,胞浆伊红色,瘤组织结构杂乱,可见漩涡状结构,间质内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嗜酸细胞浸润.局部瘤组织与肾组织结构不清(见附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Desmin( ),α-AT(-),LYSO(-),S_100(-),PCNA(-).病理诊断(右)肾平滑肌瘤,有交界低度恶性.随访3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4.
15.
报告1993年11月~1994年11月期间应用干扰能瘤内(A组)及瘤外(B组)注射,治疗骨软组织恶性实体瘤及转移癌14例。A组共12例均显效,B组2例无效。提出干扰能瘤内注射治疗恶性实体瘤效果强于其它用药方式,可用于术前、术中或配合化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Askin瘤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kin瘤是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胸肺部的恶性小圆细胞肿瘤,有特定的发生部位,有别于其它小圆细胞肿瘤。其恶性程度甚高,临床上十分罕见。现就我所收治的一例Askin瘤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1岁。因左胸痛20余日伴左面皮肤麻木于1998年4月8日入院。查体:桶状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音有力,心律齐。心尖区可闻及Ⅱ度舒张期杂音,其余各瓣膜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检查示:室早二联律。超声心动检查:主动脉内径26mm,左房径44mm,室间壁10mm,与左室后壁呈逆向运动。左室舒张末径59mm,左室后壁8mm。左房内团块状异常光团,基底部较窄,附着在左房前壁,随心动周期往返于二尖瓣和左心房。提示为左心房粘液瘤,左心房轻度扩张,伴二尖瓣轻度返流。入院后于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我科1993.11~1994.11期间应用干扰能(α-2b干扰素)瘤内注射(A组)及瘤外注射(B组)治疗13例肿瘤患者,其中恶性黑色素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3例,横纹肌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软骨瘤及骨肉瘤各1例,转移低分化腺癌1例,乳癌骨转移1例。隔日注射一次,共3~4周,每次剂量依瘤体大小而定,A组共11例均显效。  相似文献   

19.
Hokari等[1]首次报道椎管内可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病变,然而在排除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的椎管内碰撞瘤仅报道有2例[2]。现对1例排除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被诊断为非典型脊膜瘤和神经纤维瘤碰撞瘤进行报道,旨在提高神经肿瘤外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并进行相应的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20.
脑转移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