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估利妥昔单抗联合福莫司汀、培美曲塞、地塞米松方案(R-FPD)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初步探索生物标志物在PCNSL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单臂Ⅱ期临床试验。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初治PCNSL患者。全组患者均接受R-FPD方案一线化疗。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次要研究终点为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R)。   结果   共12例患者纳入此研究,4个周期治疗后疗效评估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6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1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3例。ORR为66.7%,DCR为7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为7个月(95% CI:4.4~9.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S,mOS)为10.5个月(95% CI:6.1~14.9个月)。R-FPD化疗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Ⅲ~Ⅳ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分别为16.7%和25.0%。c-myc蛋白高表达(>40%)可能与预后无关。   结论   R-FPD对于初治的PCNSL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案。c-myc高表达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复发/难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患者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6年10月至2015年8月确诊的64例复发/难治PCNSL患者的病例资料、治疗方案、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  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of first time,PFS1)≤1年、Karnofsky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 < 70分为影响复发/难治PCNS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FS1≥1年患者中位第二次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of second time,mPFS2)和中位第二次总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 of second time,mOS2)分别为19个月和21个月,而PFS1 < 1年患者mPFS2和mOS2分别为10个月和14个月。复发/难治时KPS评分≥70分患者与KPS评分 < 70分患者mPFS2分别为40个月和10个月,mOS2分别为43个月和12个月。另外,单因素分析首次复发/难治PCNSL患者选用含有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化疗方案的mPFS2为18个月,而选用不含HD-MTX化疗方案的mPFS2为1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挽救方案为影响患者PFS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挽救方案含有HD-MTX与不含有HD-MTX组的mOS2分别为23个月和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样本量较小有关。  结论  PFS1≤1年、KPS评分 < 70分是影响复发/难治PCNS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复发/难治PCNSL患者挽救治疗继续给予HD-MTX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能会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检查在复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38例行中期PET-CT检查的复发性DLBCL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基线数据采用t、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比较。生存数据应用寿命表、Kaplan-Meier法、Cox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全组患者中,中期PET-CT评价为有效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和无效组[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on of disease,PD)]患者分别为30例和8例。全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77.69和8.44个月。有效组和无效组的mOS分别为77.93和16.37个月(P=0.017);有效组和无效组的中位PFS(median PFS,mPFS)分别为9.86个月和1.80个月(P=0.001)。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中期PET-CT评价为有效的患者获得更长的OS与PFS(P=0.006,P=0.001)。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11.05的患者获得更长的PFS和OS,ΔSUVmax>8和最大标准摄取值变化率(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 %,ΔSUVmax%)>54.5%的患者仅表现出更长的PFS,OS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依照中期PET-CT结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按照临界值将SUVmax分组对复发性DLBCL患者的OS和PFS均有良好的预测作用,而按照临界值将ΔSUVmax、ΔSUVmax%分组能很好地预测复发性DLBCL患者的PFS。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为49(21~77)岁,均接受化疗,其中17例接受CHOP方案,4例接受EPOCH方案。8例接受化疗序贯放疗,13例接受单纯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21例患者无痛性肿块为主要表现。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e-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74%和66%。EPOCH方案与CHOP方案之间在复发或进展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3)。行预防性鞘内注射的患者无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未行鞘内注射患者有2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β2微球蛋白(HR=0.431,95%CI为0.432~ 0.967,P=0.044)和放疗(HR=0.495,95%CI为1.073~2.508,P=0.002)与PB-DLBCL的OS均相关。  结论  PB-DLBCL好发于女性,多累及单侧乳腺,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β2微球蛋白水平为不良的预后因素。化疗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鞘内注射对于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复发可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活化的血小板参与肿瘤发生和进展,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是血小板活化的早期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患者术前PDW对判断胃癌预后的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OC曲线确定PDW临界值,分为低PDW组和高PDW组。采用单因素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评估PDW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  结果  两组患者在肿瘤分化程度、血小板计数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降低的PDW与胃癌的PFS和OS缩短有关。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高PDW组的患者与低PDW组的患者相比,疾病进展风险下降(HR:0.562;95%CI:0.184~0.926;P=0.012),死亡风险下降(HR:0.468;95%CI:0.263~0.834;P=0.010)。  结论  术前降低的PDW是胃癌预后不良的因素,可能成为胃癌预后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20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81例成人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以总生存期为预后指标进行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  81例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62.9%,疾病控制率为80.2%,90.1%的患者生存质量状况(KPS)评分和神经症状有改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和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分别为4.4个月(95%CI:4.0~4.8)和7.8个月(95%CI:6.8~8.8)。单因素分析显示用药时机(首次或≥2次复发时用药)、剂量(5 mg/kg,6~9 mg/kg,10 mg/kg)和是否联合化疗对mOS无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是影响m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不良事件主要为1~2级。  结论  贝伐珠单抗可以改善成人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耐受性好。KPS评分和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是影响mOS的独立预后因素,贝伐珠单抗在复发后的用药时机、剂量、是否联合化疗对mOS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A2aR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组织和CD8+T细胞上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初治的72例DLBC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A2aR、CD8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资料分析。  结果  DLBCL组织中A2aR总表达阳性率为41.7%(30/72),与患者分期、IPI评分、Ki-67、β2-MG、B症状相关(P < 0.05);A2aR+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A2aR-组差(P < 0.05)。DLBCL组织中CD8+T细胞上A2aR表达阳性率为22.2%(16/58),与患者分期、IPI评分、Ki-67、β2-MG、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结外受累数目、B症状相关(P < 0.05);A2aR+CD8+组患者OS较A2aR-CD8+组显著更差(P < 0.001)。  结论  A2aR总表达及CD8+T细胞上A2aR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检测CD8+T细胞上A2aR表达可更好地评价DLBCL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杨笋  张明智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10):485-489
  目的  分析CD30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lymphoma T cell lymphoma, unspecified, PTCL-U)中的表达情况,研究CD30与临床生存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治的56例PTCL-U患者的病例资料,男女比例为1.7:1,中位年龄60(16~76)岁。分类变量行Chi-square检验,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istic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进行生存资料分析。  结果  56例患者3、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率分别为42.2%和20.4%, 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率分别为32.1%和17.8%, 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S, mOS)为31个月,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FS, mPFS)为11个月。CD30在PTCL-U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7%, CD30阳性表达在晚期患者、LDH水平升高、结外病变数目≥2个部位、中-高危患者中更为多见, 阳性患者初治效果不佳(P < 0.05)。56例患者化疗采用CHOP与GDPT方案, 两种方案对OS及PFS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0阳性组与阴性组的3年OS分别为16.5%与54.9%(P=0.001); 3年PFS分别为11.2%与44.5%(P=0.016)。单因素分析显示CD30阳性晚期患者、CD30阳性、IPI/aaIPI评分中-高危及PIT中-高危为预后不利因素, 多因素分析显示分期、PIT评分与生存期相关。  结论  CD30在PTCL-U中的表达率偏低,阳性表达组生存预后差;CD30阳性在晚期患者、LDH水平升高、中-高危组表达更多,阳性组更易累及结外、客观缓解率较低;分期、CD30、IPI/aaIPI评分和PIT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首发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例首发伴AIHA的侵袭性NH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发病情况、疾病进展、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  结果  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初发侵袭性NHL 155例,起病伴AIHA为6例(3.9%),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67(62~74)岁。首发症状包括: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5例、发热3例、多发骨破坏并骨痛1例,均表现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6例患者病理类型分别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3例,其中1例Bcl-2(+)Bcl-6(+)c-myc(+)三表达,1例CD5阳性;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CL)。色素原位杂交(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法检测石蜡组织EB病毒基因(Epstein-Barr virus-mRNA,EBV-mRNA)(EBER)的表达:所检测5例均阳性。6例ECOG评分3~4分,Ann-Arbor分期均为Ⅲ~Ⅳ期,IPI评分4~5分,均为高危组。淋巴瘤病理确诊时中位血红蛋白56(34~79)g/L、中位网织红细胞比例6.7(0.2~21.0)%;6例患者Coombs试验均阳性:6例抗C3阳性(1:64~1:2048)、4例抗IgG阳性(±~1:16);检测3例血浆EBV-DNA拷贝数均增高。6例患者中:1例AITCL确诊后放弃治疗;其余5例应用CHOP样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2~8个疗程(4例化疗间歇期加强的松治疗),其中2例DLBCL持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20、14个月,另1例DLBCL及1例PTCL-NOS经2个疗程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继发严重肺部感染、心功能衰竭死亡,OS分别为1.5、2个月,1例AITCL化疗4个疗程后疾病快速进展死亡,OS为4.5个月。  结论  侵袭性NHL首发伴AIHA多见于老年患者,EBV感染率高,溶血进展快、程度严重,化疗耐受性差,总体预后差,早期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有效化疗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未明确病理诊断肺癌患者能否行抗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45例肺癌患者资料,记录不良反应及疗效。  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24.1%和82.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 sion free survivl,mPFS)和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分别为5.7和15.9个月,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ORR和DCR分别为48.0%和88.0%,中位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5.8和16.5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性别及血神经无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抗癌治疗后190例(77.6%)获得症状缓解,164例(66.9%)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中断治疗14例(5.7%)。  结论  此类患者抗癌治疗后PFS短于文献报道的标准治疗后PFS,但近期症状缓解明显、生存质量改善,生存时间亦未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用于晚期肠癌三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44例采用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三线肠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记录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数据。  结果  全组44例患者中位无进展时间(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mPFS)为3.93(2.72~5.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 time,mOS)为7.77(5.36~10.18)个月。左半结肠及直肠癌患者mPFS为4.94个月,右半结肠癌患者mPFS为3.8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左半结肠及直肠癌患者mOS为12.5个月,右半结肠癌患者mOS为7.4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性别、既往是否使用过贝伐单抗以及是否存在肝转移对于mPFS及mOS无显著影响;初始治疗时ECOG评分0~1分及2分的患者mPFS分别为4.48个月及1.10个月(P < 0.001),mOS分别为9.67个月及2.9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最普遍的为乏力(52.3%),其次为高血压(45%)、手足综合征(22.7%)、蛋白尿(15.9%)、白细胞下降(15.9%)、血小板下降(22.7%)、转氨酶升高(13.6%)、腹泻(15.9%)。  结论  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用于肠癌的三线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方面安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间110例接受索拉非治疗的进展期HCC患者,评价其疗效、不良反应,以总生存期和无肿瘤进展生存期为预后指标进行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  110例患者随访中位时间9(2~18)个月,服用索拉非尼中位时间6.5(2~18)个月。14例(12.7%)获得完全缓解(CR),16例(14.5%)部分缓解(PR),40例(36.4%)病情稳定(SD),总有效率为70例(63.6%)。中位生存期和无肿瘤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0.5个月(95%CI:8.7~12.3)和5.0个月(95%CI:3.7~6.3)。多因素分析显示:联合局部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或氩氦刀)、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活动状态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 score,ECOG PS)和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无肿瘤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而联合局部治疗、ECOG PS评分和AFP(alfa-fetopro? tein)水平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显示:在肝癌进展组患者中继续服用索拉非尼其总生存期明显长于终止索拉非尼治疗者(11个月vs. 7.5个月,P < 0.001)。  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期HCC,ECOG PS评分是影响生存期的一个重要因素,联合局部治疗有益于改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李盼盼  张卓 《中国癌症杂志》2021,31(12):1194-1201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发生在脑、脊髓、脑膜或眼的罕见侵袭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无CNS之外的部位累及。PCNSL与其他类型淋巴瘤相比,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且复发率高,未经治疗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3个月。近年来研究发现C-MYC、BCL-2、BCL-6、Ki-67等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PCNSL患者预后。因此,通过分析PCNSL相关蛋白表达、治疗方式及其他临床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希望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进一步积累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6月—2021年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42例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灶数量、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病灶是否累及深部脑组织、治疗方案、病理学Hans分型及C-MYC、BCL-2、BCL-6、Ki-67等生物标志物,结合随访调查,了解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状况,应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预后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42例PCNS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1岁,男女比例为1.33∶1.00,颅脑增强MRI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所有患者均接受含有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方案化疗,治疗后评价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0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5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11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6例。中位PFS为21个月,中位OS为34个月,1年PFS率为63.7%,2年PFS率为47.0%;1年OS率为70.8%,2年OS率为55.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PFS的因素是HD-MTX多药联合化疗、鞘内化疗及联合利妥昔单抗。影响OS的因素是ECOG评分≥2、C-MYC(+)、BCL-2及C-MYC双表达、HD-MTX多药联合化疗、鞘内化疗及联合利妥昔单抗。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利妥昔单抗治疗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0),ECOG评分、利妥昔单抗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7;P=0.046)。与未接受巩固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巩固治疗患者的中位PFS及OS较高;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组的中位PFS及OS较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ation therapy,WBRT)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NSL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影像学缺乏特异性。ECOG评分≥2与PCNSL患者较差的OS相关。C-MYC(+)、BCL-2及C-MYC双表达可作为指导危险分层的预后标志物。以HD-MTX为基础的多药联合化疗已经成为PCNSL的首选治疗手段,利妥昔单抗的应用可延长生存期。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局部鞘内化疗可以改善预后。进一步的巩固治疗主要包括ASCT及WBRT,可延长PFS及OS,ASCT可以取得与WBRT相似的疗效,且可避免WBRT的晚期神经毒性,但本研究中因样本量及随访时间的限制,未得出明确的统计学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低级别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在各年龄段人群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治的82例低级别FL患者的病例资料,男女比为1:1.05,中位年龄52(19~84)岁。分类变量行Chi-square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Logistic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进行生存资料分析。  结果  82例患者分为年龄 < 40岁、40~59岁和≥60岁3个组。随着年龄段的上升,患者多见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增快、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升高、Bcl-2表达呈阳性的患者比例升高、ECOG评分和FLIPI-2评分升高,且初治效果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比例降低(P < 0.05)。随访的73例患者2、5年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分别为97.2%和74.1%,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91.5%和88.8%。73例患者在年龄 < 40岁、40~59岁和≥60岁3个组中,5年OS分别为100%、73.8%和46.5%(P=0.014)。比较各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根据化疗方案分析,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用化疗组,5年OS分别为85.7%和69.3%(P=0.004),5年PFS分别为96.8%和56.3%(P < 0.001)。单用化疗组中3个年龄组3年OS分别为100%、75.0%和71.4%(P=0.048),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中各年龄组的3年OS无显著性差异(P=0.050)。根据Ann Arbor分期分析,晚期组(Ⅲ+Ⅳ期)中3个年龄组的5年OS分别为100%、88.9%和47.7%(P=0.046),早期组(Ⅰ+Ⅱ期)各年龄组的5年OS无显著性差异(P=0.414)。  结论  低级别FL患者预后随年龄段的上升变差,男性为预后不良因素,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TKI耐药后晚期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真实世界中化疗、化疗联合抗血管和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最佳免疫治疗联合方案和探讨优势人群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收治229例TKI耐药后晚期EGFR突变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本研究将纳入的患者分为非ICI治疗组(化疗和化疗联合抗血管)122例,ICI治疗组(含免疫治疗)107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与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结果  纳入患者非ICI治疗组和ICI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5.2个月和5.2个月(P=0.129),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8.2个月和14.1个月(P=0.026)。进一步分析107例ICI治疗组,使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化疗联合抗血管联合免疫治疗和免疫单药或抗血管联合免疫治疗的中位PFS分别为5.6、6.7和2.3个月(P=0.074),中位OS分别为15.5、18.6和8个月(P=0.165)。PD-L1表达≥50%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较PD-L1表达<50%患者明显延长(中位PFS:5.6个月vs. 5.0个月,P=0.040;中位OS:19.2个月vs. 12.6个月,P=0.046)。  结论  晚期EGFR突变型NSCLC患者TKI耐药后四药联合免疫治疗似乎呈现出更好的生存获益趋势,PD-L1表达是预测该人群免疫治疗获益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EGFR-TKI治疗曾经有效的NSCLC患者, 在TKI治疗失败后再次选用TKI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可再次临床获益。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验征再服T KI的疗效, 并力图发现与再服TKI疗效有关的临床因素, 以及两次TKI治疗的间隔期是否影响再服TKI的疗效。  方法  2003年3月~2012年3月经治的40例初始TKI治疗失败后再服TKI的NSCLC患者, 分析其临床因素与再服TKI治疗PFS的相关性。  结果  全组患者自初始TKI治疗起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95%CI:21.67~36.33), 自再次TKI治疗起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95%CI:8.65~17.35)全组再服TKI治疗的中位PFS为2个月(1~2个月), 疾病控制率为50%。两次TKI治疗间歇期长于1、2、3个月组再服TKI治疗的PFS相比相应的不足1、2、3个月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间歇期进行化疗组再服TKI的中位PFS短于未化疗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vs.4个月, P=0.650)。  结论  初始TKI治疗有效的患者, 再次使用TKI类药物仍有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获益再次使用TKI治疗的疗效与两次T KI治疗间的间歇期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17.
张鑫鑫  李帅  吴晨  侯新芳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3):1208-1214
  目的  探讨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gastric/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GEJ)腺癌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单抗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PD-1单抗治疗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  结果  收集123例(5例失访)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6个月。118例患者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为22.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为51.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为5.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为8.9个月。一线 vs. 二线 vs. 三线及以上ORR为(37.0% vs. 20.5% vs. 14.9%,P=0.002),DCR为(81.5% vs. 54.5% vs. 29.8%,P<0.001),中位PFS为(9.9个月 vs. 4.8个月 vs. 3.2个月),中位OS为(19.0 个月vs. 7.8个月 vs. 7.3个月)。PD-1单抗联合化疗 vs. 抗血管 vs. 化疗及抗血管治疗中位PFS为(5.8个月 vs. 4.4个月 vs. 5.0个月)及中位OS为(11.4个月 vs. 8.2个月 vs. 8.2个月)。免疫联合化疗一线(22例)vs.二线(20例)中位PFS为(9.0个月 vs. 4.7个月,P=0.003),中位OS为(NR vs. 7.8个月,P=0.007)。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表达(CPS≥1% vs. CPS<1%)中ORR为(37.1% vs. 13.3%),DCR为(65.7% vs. 46.7%),中位PFS为(5.8个月 vs. 4.7个月),中位OS为(11.3个月 vs. 9.3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ECOG评分、转移灶数目、腹膜转移及免疫治疗线数是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年龄为保护性因素(HR=0.498,95%CI:0.255~0.974)。  结论  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早期采用PD-1单抗联合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PFS及OS。PD-1单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治疗均有一定优势,但具体时机尚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