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单次全身照射(single total body irradiation,STBI)8Gy和分次全身照射(fractionated total body irradiation,FTBI)12Gy两种不同的全身照射模式,探讨合适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04-05-2010-07-10确诊的1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移植前TBI预处理,70例患者进行STBI 8Gy照射,90例患者行FTBI 12Gy照射,2次/d,2Gy/次,连续照射3d,2次间隔6h,比较不同方案的急性期毒副作用、造血重建时间、移植存活率、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IP)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 host disease,aGVHD)的发生情况。结果 STBI 8Gy照射组和FTBI 12Gy照射组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1.4%(43/70)和40.0%(36/90),χ2=7.223,P=0.006;口腔黏膜炎分别为71.4%(50/70)和45.6%(41/90),χ2=10.746,P=0.001;腮腺炎分别为64.3%(45/70)和48.9%(44/90),χ2=3.782,P=0.037。两组上述毒副作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BI 8Gy组中性粒细胞造血重建时间、血小板造血重建时间、移植存活率和Ⅲ~Ⅳ度a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13.84±3.84、16.69±4.70、95.7%(67/70)和14.3%(10/70),FTBI12Gy组分别为14.31±3.79、17.43±5.26、95.6%(86/90)和16.7%(15/9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发生率FTBI 12Gy照射组为4.4%(4/90),STBI 8Gy照射组为14.3%(10/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P的发生与照射方案和剂量率有关,与性别、年龄、干细胞来源和腮腺炎无关。结论 FTBI 12Gy方案与STBI 8Gy方案相比可减轻急性期毒副作用,减轻肺部放射损伤,而造血重建时间、移植存活率和aGVHD的发生两种方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FTBI 12Gy方案,吸收剂量率控制在4~6cGy/min,肺中位剂量控制在<8Gy,对比STBI 8Gy方案是安全、有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和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采用全身照射治疗所产生的近期和晚期毒副反应。方法 自1999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对31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了全身照射。采用60Coγ射线照射,患者取侧卧体位,腹脐处中心平面剂量率控制在4~6cGy/min,平均(5.2±1.13)cGy/min,总剂量7~12Gy,分1~3次照射,每天照射1次,照射期间制作个体化的肺挡铅进行肺屏蔽。结果 在全身照射后,患者近期出现了Ⅰ ~Ⅱ级的发热、胃肠道反应、口腔炎及出血性膀胱炎,均可耐受,无需特殊处理。间质性肺炎发生率为9.9%,造血系统重建和干细胞植活率达70%以上,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结论 采用剂量率5cGy/min照射,总照射剂量控制在7~12Gy,肺中位剂量不超过7.5Gy,1次/天,共照射1~3次的剂量分割模式,是有效和安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处理中实施分次全身调强适形放疗技术的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探讨其作为移植前预处理方案的优势。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在南京明基医院行全身放疗技术(TBI)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15例。TBI采用分割放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 使用EclipseTM治疗系统制定放疗计划,其中临床靶区CTV为全身骨骼、主要淋巴链、睾丸及脾脏。计划靶区PTV定义为CTV外扩3 mm。放射剂量为:单次剂量2 Gy,每天2次,每次间隔6~8 h,连续3天,总剂量12 Gy。结果 1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30个月,中位时间为17个月。其中13例患者移植后第9~32天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5×109/L,移植后第12~37天的血小板计数≥20×109/L,并且PCR检测提示染色体核型转为供体型,表明移植成功。除1例出现3级放射性肠炎外,其余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能够耐受的口腔黏膜损伤及轻度腹泻。结论 分次全身调强适形放疗在HSCT预处理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单次和分次照射对移植患者肾功能的损伤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我院以全身放射(TBI)为基础方案预处理后7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BI方案不同,分为单次照射组(A组,8 Gy)、分次照射组(B组,12 Gy分6次照射)。根据血清肌酐水平分别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基线水平及TBI后1、4、12、18和24个月的eGFR变化,肾功能损伤定义为eGFR较基线水平下降≥30%,采用t检验及Kaplan-meier方法对病例随访资料进行肾存活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两种TBI方式对肾功能的损伤。采用逐步逻辑回归方法分析年龄、TBI剂量率、环孢素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因素对肾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TBI后1和4个月时A组肾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2.20%和34.15%,B组分别为9.37%和21.88%;且肾损伤程度〔(各观察时间点eGFR-基线水平eGFR)/基线水平eGFR〕A组大于B组,4个月时A组为-0.25±0.20,B组-0.1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18和24个月时A组慢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34.15%、48.78%和48.78%,B组分别为28.13%、43.75%和46.88%,A组肾损伤的发生率高于B组,但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肾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肾存活生存曲线显示,两组的肾存活函数均趋于下降,但B组肾存活率高于A组。逐步逻辑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干细胞移植后肾功能的损伤与年龄密切相关,而与照射剂量、环孢素应用及GvHD无关。结论:单次及分次全身照射均能够造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急、慢性肾损伤,但单次照射的早期肾损伤较为明显,分次照射对肾功能的远期影响更小。年龄与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肾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自1991年6月至2000年4月,用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32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3例,霍奇金病(HD)9例;行自体骨髓移植(ABMT)12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20例.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法均采用常规化疗(CE或CHOP)加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GM-CSF;或G-CSF+GMCSF)10μg*kg-1*d-1.预处理方案为BEAM方案和MEL140mg/m2(或+Vp-16200mg)+单次全身照射(TBI)8Gy.结果全部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随访至2000年5月30日,中位随访1020d.处于无病生存者24例(75.0%),1,2年无病生存分别为78.1%(25/32)和46.9%(15/32),最长存活8年.8例(25.0%)复发.全组患者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AHSCT联合大剂量放化疗对预后不良复发或敏感的恶性淋巴瘤疗效佳,优于常规化疗.APBSCT造血恢复比ABMT快.预处理方案中含TBI的放疗组与单用联合化疗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含放疗组副作用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照射急性放射性反应与照射不同总剂量及分次剂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石家庄平安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接受6 MV X线全身照射预处理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射总剂量分为8 Gy组(12例)、10 Gy组(31例)和12 Gy组(5例),按分次照射剂量分为4 Gy/次组(17例)和5 Gy/次组(31例),总结比较各组患者放疗后的口腔黏膜、咽部、涎腺、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及肺的急性放射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照射总剂量8 Gy组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0级11例(91.7%),1级1例(8.3%);10 Gy组0级10例(32.3%),1级13例(41.9%),2级4例(12.9%),3级3例(9.7%),4级1例(3.2%);12 Gy组0级2例(40.0%),1级、2级、3级各1例(20.0%);照射总剂量8 Gy组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较10 Gy组和12 Gy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8,P=0.003);其他部位急性放射性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次照射剂量4 Gy/次组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0级13例(76.5%),1级2例(11.8%),2级、3级各1例(5.9%);5 Gy/次组0级10例(32.3%),1级13例(41.9%),2级4例(12.9%),3级3例(9.7%),4级1例(3.2%);分次照射剂量4 Gy/次组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较5 Gy/次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6,P=0.009);其他部位急性放射性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照射总剂量8 Gy及分次剂量4 Gy/次能减轻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肺腺癌5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肺腺癌的疗效.方法将56例肺腺癌,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及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先行常规分割放疗至靶区部剂量40Gy,缩野后行加速超分割放疗至靶区部剂量为72~75Gy,常规分割放疗组采用常规分割放疗至肺癌部剂量亦为72~75Gy.结果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及常规分割放疗组的3年实际生存率分别约为39%(11/28)、14.3(4/28)三年无瘤生存率分别约为25%(7/28)及7.1%(2/28)(P<0.05),3年局部区域无复发发生率分别为32%(9/28)及14.3%(4/28).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提高了3年实际生存率,3年局部区域无复发发生率及3年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含全身照射(TBI)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含TBI预处理方案的allo-HSCT治疗20例难治性白血病患者,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预处理方案包括阿糖胞苷、氟达拉滨及TBI等,全身照射采用6MV-X照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经典环孢菌素A(CSA)和氨甲蝶呤(MTX)及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CD25单克隆抗体,移植后观察并发症和患者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植入证据检测证实100%为完全供者造血。TBI后患者有轻度恶心、呕吐、腮腺肿胀等症状,无1例发生间质性肺炎。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6~36个月),共8例发生GVHD,死亡2例;因感染死亡2例、复发死亡6例,其余10例患者仍无病生存,2年无病生存率为50%。结论含全身照射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难治性白血病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作为挽救治疗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种预处理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Zhang GC  Zheng D  Guan XX  Luo SK  Li J  Peng AH  Tong XZ  Lai FZ  Tan EX  Hong WD 《癌症》2003,22(6):620-623
背景与目的:预处理方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两种预处理方案治疗白血病的优缺点。方法:21例采用白消安(busulfan,BU)16mg/kg加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120mg/kg方案(BU/CY组);23例采用全身照射(totalbodyirradiation,TBI)7.5~8.5Gy加CY120mg/kg方案(TBI/CY组)。结果:BU/CY组和TBI/CY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5%与64.7%,复发率分别为23.8%与26.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BU/CY组肝脏毒性发生率高于TBI/CY组,分别为80.9%与54.3%(P<0.05),均无发生肝静脉闭塞病。BU/CY组口腔和胃肠道毒性发生率(33.3%与42.9%)则明显低于TBI/CY组(78.2%与78.2%)(P<0.05);膀胱和肺毒性的发生率两组相似,前者为23.8%与26.0%,后者为14.3%与13.0%(P>0.05),但TBI/CY组发生1例致死性的Ⅳ级肺毒性。两组均未发生心脏、肾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论:BU/CY组疗效与TBI/CY组相当。BU/CY组预处理方案易于实施,患者耐受好,髓外毒性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同期加量适形放疗和常规分割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分布。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例,每例患者均设计2个放疗计划。1)常规分割适形放疗计划(conven-tional fractionation radiotherapy,CFR):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照射剂量60Gy/30次;2)同期加量适形放疗计划(SIB-CR):PTV处方剂量50.4Gy/28次,临床靶体积(clinic target volume,CTV)处方剂量64.4Gy/28次。比较2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及肺、食管、脊髓和心脏等危及器官受量。结果:SIB-CR组较CFR组的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D90、GTV D95分别增加了(1.777 0±0.200 5)Gy(P=0.005)、(1.757 0±0.135 9)Gy(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IB-CR组肺平均剂量、V5、V8、V10、V13、V20、V30、V40、V50和V55均小于CFR组,其中肺平均剂量、V8、V10、V13、V20、V30、V40和V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B-CR组脊髓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40及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NTCP)均小于CFR组,其中脊髓最大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SIB-CR组的食管最大剂量、平均剂量、食管V45、食管全周受照45Gy长度(LETT45)均小于CFR组,其中平均剂量、V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和0.003。SIB-CR组的心脏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40均小于CF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B-CR较CFR能获得更高的肿瘤剂量,且能降低肺、脊髓、食管和心脏等危及器官受量,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