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TNF,IL—1和IL—6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有关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炎症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为代表的细胞因子(cytokine,CK)在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初步的研究表明[1~3],AP时伴有血中某些CK的升高,其中部分指标可作为判断AP病情轻重、估计预后的依据。AP时大量CK的释放与胰腺局部炎症的恶化和胰外器官损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它们在AP患者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与病情演变的关系尚无详细报道。本研究筛选了发病时…  相似文献   

2.
不饱和脂肪酸在抗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饱和脂肪酸(UFAs)在炎症反应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应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炎症反应模型,研究UFAs对动物细胞膜的影响。结果UFAs明显降低炎症动物磷脂酶A2(PLA2)的活力(P<0.05),恢复膜磷脂(PL)成分和花生四烯酸(AA)含量(P<0.01),降低膜脂相变温度(T),增加膜脂流动性(P<0.01)。UFAs减少炎症动物血浆及细胞培养液中的炎性介质(P<0.01),减轻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伤(P<0.05)。结论术前给炎症大鼠口服鱼油能减轻动物的炎症反应,表明UFAs对炎症反应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促炎症及抗炎症细胞因子在脓毒症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盲肠结扎穿孔(CLP)造成小鼠脓毒症模型,假手术(sham)组接受同样手术操作且不行CLP。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脓毒症小鼠肝组织中多种细胞因子(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抗炎症细胞因子IL-4)mRNA的表达,同时还测定了肝组织含水量及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结果 与sham组相比,CLP小鼠在3h后TNFα、IL-1β基因表达即明显增高(P<0.01),至12h仍然高于sham组(P<0.01),但较3h有所降低;IL-6基因在CLP后3h也明显增高(P<0.01),并且在CLP后12h仍继续增高(P<0.01);与之不同的是IL-4基因,在CLP后3h IL-4基因表达与sham组差异无显著意义,至CLP后12h才明显高于sham组(P<0.01)。CLP后3h肝组织含水量与肝微血管通透性即开始有所升高但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至CLP后12h进一步增高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含水量P<0.05,微血管通透性P<0.01)。结论 促炎症细胞因子与抗炎症细胞因子之间力量对比的失衡可能是脓毒症并发肝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细菌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诱导的间皮细胞(MCs)粘附分子表达及其对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间皮细胞在腹膜抗菌防御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以细菌脂多糖(LPS)、TNF-α或IL-1β刺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间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采用细胞瑞氏染色方法,在普通光镜下计数腹腔巨噬细胞的粘附率。结果人腹膜间皮细胞表达ICAM-1,用LPS、TNF-α或IL-1β刺激间皮细胞后培养6小时,ICAM-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刺激组腹腔巨噬细胞的粘附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间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与腹腔巨噬细胞的粘附率呈正相关(r=0.918)。结论炎症介质和促炎症细胞因子通过刺激腹膜间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增加,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粘附和吞噬,在腹膜抗菌防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在重症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及其平衡与重症胰腺炎(SAP)的关系。方法 26例SAP病人分为血液滤过组和对照组。测定血清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sIL-2R及抗炎细胞因子IL-2、IL-10的含量,观测APACHEⅡ评分、CT积分和体液细菌培养及临床症状的变化,以观察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与疾病严重度、胰腺坏死、机体免疫力及腹痛的关系。结果 APACHEⅡ及CT积分显著降低和腹痛(P〈0.05)时间显著缩短;体液细菌培养时间显著延迟和阳性率降低(P〈0.005)。血滤组的促炎细胞因子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抗炎细胞因子却显著升高(P〈0.05)。结论 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与重症胰腺炎的病理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且两者的相对变化较两者的绝对变化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大鼠失血性休克(4kPa,180分钟)模型上,观察了重组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对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mRNA表达及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并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炎症细胞因子诱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失血性休克可导致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肺组织TNF、IL-6mRNA表达分别在复苏后2、8小时明显增多(P<0.05~0.01);给予BPI治疗则完全中和休克所致内毒素血症,并不同程度地抑制肺组织TNF、IL-6mRNA的表达(P<0.05~0.01);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与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明显降低。作者认为,BPI可有效防止失血性休克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所介导的局部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程度急性胰腺炎大鼠早期TNF,LPS及酶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胰管内逆行注入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造成程度不同的大鼠急性胰腺炎(AP)的模型,观察不同程度AP大鼠早期肿瘤坏死因子(TNF)、内毒素(LPS)及酶学的改变,结果表明轻、重胰腺炎(AEP、ANP)组LPS水平造模后24小时后明显升高,升高的程度以重型组最剧。轻、重胰腺炎组血中TNF水平造模术后均急剧升高,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变化。各组血中淀粉酶的水平术后12小时达到高峰。说明在AP的早期,胰酶的活化,细胞因子的诱生参与机体超强的炎症反应过程,是造成AP早期病理损害的主要原因。而来自肠源性细菌的严重感染和内毒素血症导致了后期病理生理的恶性循环,形成急性胰腺炎病损变化的第二个“高峰”。  相似文献   

8.
奥曲肽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认为奥曲肽(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显著疗效常与抑制胰酶、消化液分泌有关,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期常伴有急剧的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过度表达可引起急性胰腺炎组织损伤,诱生型一氧化氮的过量产生可明显引起细胞毒性作用以及脏器血供的低灌注。本研究探讨奥曲肽缓解急性胰腺炎的病情,是否还通过抑制过量产生的一氧化氮(NO)。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在腹腔炎症和抗感染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用体外分离法培养了HPMC,并对细胞纯度进行了光镜下细胞形态、电镜下超微结构及一系列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继而用HPMC培养上清分析细胞因子的表达。检测结果发现,HPMC能自发地分泌白介素1(IL-1),在有细菌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下IL-1分泌量均明显增高,其中细菌毒素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TNF-α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种细菌毒素组间比较也无明显差异。HPMC不分泌IL-2.上述资料提示,腹膜不仅是超滤和分子转运的屏障,在CAPD并发性腹膜炎时,它可能被细菌产物诱导分泌炎症细胞因子,直接参与了腹膜的炎症反应及抗感染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10.
膜攻击复合物(MAC)形成是补体激活造成肾脏损害的主要途径。在体内,MAC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调节,从而保护自身无辜细胞免受损害。MAC形成可通过细胞溶解、促进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释放、协同细胞因子作用、促进胶原Ⅳ合成等多种途径参与介导多种肾脏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