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施行直肠癌前切除手术的738例连续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7cm)、非结直肠专科术者和放置肛管与吻合口漏发生率相关.低位直肠癌的吻合口漏发生率显著高于高位直肠癌(5.9%vs.0.9%.P=0.003).结直肠专科术者手术吻合口漏发生率显著低于非专科术者(3.9%vs.11.3%.P=0.031).结直肠专科术者手术的患者中低位直肠癌比例也明显高于非专科术者(72.1%vs.52.8%,P=0.003).放置肛管组的吻合口漏发生率反而明显高于未放置组(14.5%vs.3.6%.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除低位直肠癌、非结直肠专科术者和放置肛管外,糖尿病(P=0.027)、远端切缘肿瘤距离<1 cm(P=0.009)和预防性造口(P=0.031)也与吻合口漏的发生相关.在522例低位直肠癌中进一步分析发现,预防性造口组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造口组(2.9%vs.8.5%,P=0.007);而由于保护作用较差及选择偏倚存在,肛管放置组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仍显著高于未放置组(15.1%vs.4.9%,P=0.008).结论 低位直肠癌、非结直肠专科术者以及糖尿病是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而预防性造口能有效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Dixon术后吻合口瘘与直肠癌位置的关系。方法 2011-01—2016-01,共使用双吻合器行Dixon手术12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7例。根据直肠癌的位置将患者分为3组。中高位组:45例,距齿状线7 cm。低位组:40例,距齿状线5~7 cm。超低位组:35例,距齿状线≤5 cm。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低位组吻合口瘘发生率25.71%,低位组为17.50%,中高位组为2.22%。超低位组显著高于低位组,中高位组显著低于超低位组和低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吻合器Dixon术后,吻合口的发生率与直肠癌的位置有密切关系,瘤体下缘距齿状线越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愈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须再手术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两大型结直肠外科中心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直肠癌经腹前切除的946例临床数据。对须再手术的吻合口漏及其可能的15个相关因素(包括病人因素和手术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非专科术者、预防性造口、放置肛管、远切缘距离和肿瘤TNM分期与须再手术的吻合口漏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术前放疗(P=0.002)、非专科术者(P=0.006)、肛管放置(P=0.001)、远切缘距离1 cm(P=0.003)被视为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预防性造口则被视为保护因素(P=0.004)。而肿瘤TNM分期在多因素分析中剔除于方程外(P=0.109)。须再手术的吻合口漏在术前放疗组(9.8%vs.2.0%)和远切缘距离1 cm组(11.1%vs.2.1%)中的发生率明显更高。结直肠专科术者须再手术的吻合口漏发生率显著低于非专科术者组(1.9%vs.7.5%)。结直肠专科术者和非专科术者的年均直肠癌前切除手术量分别为43例/年和2例/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值得注意的是,专科术者组的低位直肠癌病例要高于非专科组(60.6%vs.44.2%,P=0.020)。预防性造口未能明显消除吻合口漏的发生(2.8%vs.5.3%,P=0.108),但却能减轻其影响,降低再手术率(0.3%vs.3.3%)。预防性造口组的低位直肠癌病例也同样要高于非造口组(93.7%vs.42.7%,P0.001)。而放置肛管组的须再手术漏发生率反而明显高于未放置组(10.0%vs.1.6%)。肿瘤距肛缘距离并未显示与须再手术漏存在相关性(P=0.211)。结论(1)结直肠专科术者以及新辅助放疗增加了直肠癌术后须再手术的吻合口漏的发生风险。(2)预防性造口仍使得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显著降低了须再手术的吻合口漏发生风险。(3)放置肛管无益于预防吻合口漏。(4)建议非专科术者行直肠癌手术时无论肿瘤位置高低均须行预防性造口。  相似文献   

4.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相关愈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74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根据不同性别、肿瘤大小、位置、Dukes分期、手术时机和方法对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主要临床症状和处理方法。结果:674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共发生吻合口漏39例(5.8%),95%可信限区间(CI)为4.02%-7.54%,其中肿瘤下缘距肛缘〈6cm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为6.2%,≥6cm者吻合口漏发生率5.5%。肿瘤直径≥3cm者吻合口漏发生率5.9%,〈3cm者吻合口漏发生率5.5%。Dukes B、C和D期肿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分别为2.4%、7.9%和7_4%。择期和急症手术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5.3%和26.7%。吻合口漏发生于术后7d或7d内为71.1%,发生于术后7d后为28.9%。经引流管局部冲洗引流及全胃肠外营养(TPN)治愈率为63.2%,横结肠失功性造瘘治愈率为36.8%。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肿瘤大小(P=0.962)和距肛门距离(P=0.798)无关,急症手术与择期手术吻合口漏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03),不同Dukes分期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8)。间歇性或持续性发热、麻痹性肠梗阻、引流管中有粪质样液体是吻合口漏的主要表现,经引流管局部冲洗引流辅以TPN和横结肠失功性造漏是治疗吻合口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并行Dixons手术的56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吻合口漏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46%(14/568),经统计分析,吻合口漏与肿瘤位置、Dukes分期密切相关。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操作,通畅引流是预防吻合口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低位直肠癌TME并双吻合器吻合术后吻合口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经全系膜切除(TME)并双吻合器吻合术后吻合口的局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4年3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治的142例行TME并双吻合器吻合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操作均顺利,术中无死亡.术后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6.3%(9/142).术后24个月时局部复发率为7.6%(8/105).结论 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只要合理选择病例、严格规范术中操作、术后积极观察处理,TME并双吻合器吻合术可以有效降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9年6月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7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3例(7.26%)。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吻合口距肛门距离(<3 cm,P=0.043)、术前存在低蛋白血症(P=0.001)、不全性肠梗阻(P=0.004)、糖尿病(P=0.003)、术后使用解痉药物(P=0.003)及术后腹泻(P=0.002)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BMI,肿瘤Dukes分期,病理类型,吸烟、饮酒史,术前合并症(高血压、心脏病),术前是否存在贫血,手术方式,是否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是否肛管减压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低蛋白、不全性肠梗阻、糖尿病史、术后未使用解痉药物及腹泻是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术前纠正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平稳,术后予解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低位直肠癌病人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行腹腔镜LAR的155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后肠道菌群失调和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结果 155例病人中有34例(21.9%)术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20例(12.9%)术后发生吻合口漏,肠道菌群失调与吻合口漏同时发生者为18例(11.6%)。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肠道菌群失调(c2=25.674,OR=90.398,P<0.05)、肿瘤直径增加(c2=6.644,OR=3.915,P<0.05)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保护性肠造口有助于减少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c2=4.040,OR=0.024,P<0.05)。肿瘤直径 、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 、新辅助治疗、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肠道准备用药量、保护性肠造口、术前癌胚抗原水平、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早期诊断更多依赖于病人的临床表现,术后肠道菌群失调、肿瘤直径增加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术中行保护性肠造口有助于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3月,行开放(504例)或腹腔镜(65例)直肠癌前切除术56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9例,发生率为6.8%(39/569)。33例(84.6%)经保守治疗,6例行横结肠造瘘术。对不同医院,术者,患者年龄(≥55岁或〈55岁)、性别、吻合方式(手工或吻合器)、手术方式(腹腔镜或开放)、是否近端肠管预防性造瘘、肿瘤位置(腹膜反折以下或以上)、Duke分期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9例吻合口漏均治愈。肿瘤位置、Duke分期与吻合口漏的发生密切相关。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以下的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率(8.9%,28/313)是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以上者(4.3%,11/256)的2.1倍(OR=2.38,95%CI=1.13~7.12,P=0.004)。Duke分期A期吻合口漏发生率2.9%(3/104),B期6.2%(17/274),C期11.6%(16/138),D期21.4%(3/14)(OR=2.54,95%CI=1.08~6.68,P=0.011)。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肿瘤分期及肿瘤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支撑捆扎法在腹腔镜下对低位直肠癌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的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超声刀在腹腔镜下对11例低位直肠癌患实施TME原则的根治性切除,用支撑捆扎法完成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11例患术中直肠系膜切除完整。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成功,吻合时间15—30min;吻合口距齿状线小于2cm8例。结肠与齿状线处肛管吻合的3例。术后恢复顺利。肛门括约肌功能、排尿功能良好,未发生吻合口瘘与吻合口狭窄。结论 腹腔镜结合支撑捆扎法可以对低位直肠癌行TME切除后进行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