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血管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表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血管和淋巴管密度及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中VEGF-C、CD-31及淋巴管内皮标记物VEGFR-3,计算VEGF-C表达的阳性率及肿瘤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 结果淋巴结阳性组中VEGF-C阳性率(70%)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30%), P<0.05;与VEGF-C阴性组(24.4±2.1)比较,VEGF-C阳性组淋巴管密度(29.6±3.0)明显增高,P<0.05,而微血管密度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淋巴结阴性组比较,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淋巴管密度(31.6±2.1)、微血管密度(40.2±2.3)均有显著提高,P<0.05. 结论 VEGF-C主要通过调节胃癌组织微淋巴管的生成而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微淋巴管密度与微血管密度均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p5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0例胃癌组织进行p53、VEGF表达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结果 MVD以及p53和VEGF的表达与胃癌病灶的大小(P<0.05)、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1)和TNM分期(P<0.01)密切相关。p53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显著相关(χ  相似文献   

3.
肾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生成与肾癌发展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6例肿瘤组织中的VEGF。 结果 46例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28例 (60.8%)、微血管密度(MVD)为63.64±33.20,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VEGF、MVD与肿瘤的组织类型无关(P>0.05),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VEGF阳性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MVD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阳性组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 结论 VEGF与肾癌的血管生成有关,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膀胱癌手术标本中VEGF和MVD。结果:VEGF阳性表达率为63%,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组织中的MVD明显高于阴性者(P<0.01);VEGF表达和MVD与肿瘤的浸润生长、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关系(P<0.05,P<0.01);VEGF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阴性者差;多因素分析表明,VEGF和MVD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新因素。结论:VEGF表达和MVD与膀胱癌的恶性进程和不良预后有关,测定VEGF和MVD可能是判断膀胱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相关因子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胰腺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相关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胰腺癌中PEDF和VEGF平衡关系的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胰腺癌标本,观察PEDF和VEGF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以及相应的微血管密度(MVD),并和肿瘤血管密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血管侵犯、肿瘤病理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作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PEDF/VEGF与MVD之间明显关系(P<0.01),PEDF/VEGF值大小与肿瘤病理TNM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1)、远处转移(P<0.05)有密切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51例患者根据PEDF/VEGF值是否大于0.5分为两组,其中PEDF/VEGF≥0.5组生存曲线明显高于PEDF/VEGF<0.5组(log-rank test,P<0.01).PEDF/VEGF比值(风险系数0.390;P<0.05)、淋巴结转移(风险系数3.38;P<0.01)、远处转移(风险系数3.447;P<0.01)是胰腺癌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 PEDF/VEGF比值可较好反映胰腺癌中的血管增生;它与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是胰腺癌重要的预后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组织及转移瘤的微血管计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与转移瘤的血管生成情况及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15例有淋巴结和肝转移的大肠癌、20例无转移的大肠癌和正常结肠粘膜的石蜡包埋组织的微血管计数。结果平均血管密度(MVD)值大肠癌组织(56.17±8.31)和肝转移瘤(94.26±10.46)明显高于正常粘膜(21.36±5.20)(P均<0.01),发生转移的大肠癌组织的MVD值(90.27±7.16)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的大肠癌组织(56.17±8.31)(P<0.01)。结论大肠癌的MVD值可以作为判断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表皮生长因子C(VEGF C)表达与血管和淋巴管密度及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6 8例胃癌组织中VEGF C、CD 31及淋巴管内皮标记物VEGFR 3,计算VEGF C表达的阳性率及肿瘤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密度。结果淋巴结阳性组中VEGF C阳性率 (70 % )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 (30 % ) ,P <0 0 5 ;与VEGF C阴性组 (2 4 4±2 1 )比较 ,VEGF C阳性组淋巴管密度 (2 9 6± 3 0 )明显增高 ,P <0 0 5 ,而微血管密度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与淋巴结阴性组比较 ,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淋巴管密度 (31 6± 2 1 )、微血管密度 (4 0 2± 2 3)均有显著提高 ,P <0 0 5。结论VEGF C主要通过调节胃癌组织微淋巴管的生成而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 ;微淋巴管密度与微血管密度均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胰腺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相关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胰腺癌中PEDF和VEGF平衡关系的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胰腺癌标本,观察PEDF和VEGF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以及相应的微血管密度(MVD),并和肿瘤血管密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血管侵犯、肿瘤病理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作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PEDF/VEGF与MVD之间明显关系(P<0.01),PEDF/VEGF值大小与肿瘤病理TNM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1)、远处转移(P<0.05)有密切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51例患者根据PEDF/VEGF值是否大于0.5分为两组,其中PEDF/VEGF≥0.5组生存曲线明显高于PEDF/VEGF<0.5组(log-rank test,P<0.01).PEDF/VEGF比值(风险系数0.390;P<0.05)、淋巴结转移(风险系数3.38;P<0.01)、远处转移(风险系数3.447;P<0.01)是胰腺癌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 PEDF/VEGF比值可较好反映胰腺癌中的血管增生;它与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是胰腺癌重要的预后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胰腺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相关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胰腺癌中PEDF和VEGF平衡关系的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胰腺癌标本,观察PEDF和VEGF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以及相应的微血管密度(MVD),并和肿瘤血管密度、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血管侵犯、肿瘤病理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作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PEDF/VEGF与MVD之间明显关系(P<0.01),PEDF/VEGF值大小与肿瘤病理TNM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1)、远处转移(P<0.05)有密切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51例患者根据PEDF/VEGF值是否大于0.5分为两组,其中PEDF/VEGF≥0.5组生存曲线明显高于PEDF/VEGF<0.5组(log-rank test,P<0.01).PEDF/VEGF比值(风险系数0.390;P<0.05)、淋巴结转移(风险系数3.38;P<0.01)、远处转移(风险系数3.447;P<0.01)是胰腺癌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 PEDF/VEGF比值可较好反映胰腺癌中的血管增生;它与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是胰腺癌重要的预后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微血管生成和血管侵犯之间的联系,以及其临床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6例胰腺癌切除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C)的表达;通过CD34染色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合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分析MVD、VEGF、VEGF-C表达与病人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的MVD为44.04±12.80,VEGF阳性组MVD(49.95±9.57)显著高于阴性组(30.6±18.24)。VEGF的阳性率为69.4%(25/36),发生胰外侵犯组的阳性率为83.3%(20/24),UICC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的阳性率为92.9%(13/14)。VEGF-C的阳性率为55.6%(20/36),淋巴转移组的VEGF-C阳性率为83.3%(10/12),UICC临床分期Ⅲ~Ⅳ组阳性率为85.7%(12/1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VEGF、VEGF-C阳性组的预后较差(P<0.05)。结论:胰腺癌的MVD显著升高,VEGF在胰腺癌中的高表达可反映肿瘤微血管生成状况,与胰腺癌的胰外侵犯及UICC临床分期之间有显著意义,故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依据;VEGF-C与淋巴转移和UICC临床分期相关,也是判断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CD105和VEGF在大肠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CD 10 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在大肠癌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鼠抗人CD10 5和免疫人VEGF单克隆抗体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 48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 48例远癌大肠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VD)及VEGF进行检测。结果 以CD10 5标记的大肠癌组织MVD及VEGF的表达与远癌组织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大肠癌组织中MVD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大肠癌组织MVD及VEGF的表达均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 (P <0 .0 1)。结论 CD10 5和VEGF在大肠癌组织新生血管中均有良好表达 ,可作为大肠癌新生血管有价值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胃癌的局部免疫细胞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胃癌局部免疫反应细胞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107例有3-8年随访资料的胃癌根治性切除标本作局部免疫细胞反应程度的观察。淋巴-浆细胞反应和嗜酸性白细胞反应用图像分析系统作定量测定,肥大细胞在光镜下以下/nm^2作定量计数,然后以均数作界值分为高反应组和低反应组,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患者存活时间、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构情况在胃癌局部免疫细胞反应的高反应组和低反应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胃癌局部免疫细胞反应是宿主重要的抗瘤免疫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3.
肿瘤血管生成与大肠癌肝转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Xie Z  Huang X  Li J  Zhou L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6):336-337,I021
目的分析大肠癌肿瘤血管生成与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1例大肠癌手术标本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MVD计数为(270±84)、VEGF表达为(5975±1236)%,二者与肝、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1、P<005)。MVD计数与术后生存率明显相关(P<001)。结论MVD计数与大肠癌肝转移、生存率明显相关,可作为一个新的具有参考意义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xpressions of p15,p16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gastric carcinoma(GC). Methods: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s of p15, p16 and VEGF In archival wax-embedded specimens of 80 GC and 20 gastric benign disease (GBD).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PER) of p15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C than in GBD (43.75% VS. 69.23%, P<0.05). No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PER of p15 and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 PER of p16 was 20% in GC, 55% in GBD (P<0.01). PER of p16 wasn'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gross types, histological types, with or without distant metastasis and pTNM stages. PER of p16 was 71.43% in invasive mucosa or submucosa group, 17.24% in invasive muscle group and 13.64% in invasive serosa group (P<0.01); 12.96% in GC with lymph nodes metastasis, 34.62% in GC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P<0.05). PER of VEGF in GC was 75.00%, in GBD 7.69% (P<0.001), in ul-cerative type of GC and infiltrating ty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在浆膜浸润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浆膜浸润胃癌组织中SPI、VEGF和CD34[以微血管密度(MVD)值表示]的表达。结果SP1和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0%和52.9%。VEGF阳性率在SP1表达阳性的胃癌组织中为73.5%,在SP1阴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则为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7,P=0.01)。SP1和VEGF表达水平与MVD值显著相关(P〈0.01);SP1表达与肿瘤大小和肿瘤生长方式显著相关(P=0.01);VEGF表达和MVD值与肿瘤分化程度、Bomnan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方式显著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SP1、VEGF、MVD值、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方式与S1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SP1、MVD值和肿瘤生长方式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P1、VEGF和MVD值对于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价值,SP1和MVD值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卵白素-辣根过氧化物酶(LSAB)法对30例PHCC和20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后的石蜡标本组织中的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结果 VEGF表达,MVD在PHCC组织中比癌旁组织明显增高,在PHCC中,有转移者及包膜不完整者VEGF表达,MVD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包膜完整者,VEGF表达,MVD在大肿瘤(直径>5厘米)与小肿瘤(直径小于等于5厘米)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VEGF的表达与MVD相关,结论:PHCC组织中的VEGF表达,MVD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判定PHCC发生,转移及预后的指标,为监测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及探讨其与早期胃癌血管增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7例早期胃癌VEGF家族的表达及肿瘤血管计数,并将其家族表达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VEGF家族的表达与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VEGF-A和C的表达与胃壁静脉浸润、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浸润阳性或淋巴结转移阳性肿瘤中,VEGF-A和C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VEGF-C表达阳性肿瘤多位于黏膜下(P<0.05)。VEGF-A、B、C与微血管计数有关,阳性表达肿瘤内血管计数明显增多(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VEGF-C表达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前对肿瘤组织进行VEGF-C的检测有助早期胃癌术式的选择及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