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目的 调查宁夏地区回族正常人群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建立宁夏地区回族人群各年龄组的骨密度正常值范围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384名回族健康人群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试受试者的右侧桡骨远端的骨密度(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10岁作为1个年龄段.结果 ①男女性BMD峰值均出现于30~39岁组,且BMD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进入50~59岁组,女性的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50岁后OP患病率(WHO),男性为28.8%,女性为41.9%;②未见礼拜对BMD的影响;③男女性身高与BMD呈正相关;男性体重与BMD呈正相关.结论 ①BMD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②礼拜不是影响BMD的重要因素;③身高、体重是BMD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海口地区常住居民各年龄段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变化情况,并调查分析中老年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海口地区常住居民2 176名,采用双能X线检测腰椎正位BMD、左髋部BMD,并根据性别、年龄分组对骨质疏松患病率进行分析,统计中老年(年龄≥46岁)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 BMD值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51岁以上男性BMD值同年龄段内女性,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66~70岁年龄段BMD明显增加,其中L1~4最明显;女性51~55岁年龄段内BMD值下降最明显。海口地区城市女性Ward’s、Troch的BMD高于农村女性(P0.05)。海口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为58.17%,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相同年龄段内,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低于女性,男性在66~70岁、76~80岁两个年龄段内骨质疏松发生率略下降。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年龄段内男性骨折发生率低于女性,女性76~80岁年龄段内骨折发生率最高;脊柱骨折发生率最高,81岁及以上年龄骨折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海口地区常住居民BMD随年龄增加下降,中老年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且随年龄增加上升,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因此应加强中老年群体干预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兰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GE-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1212例20~85岁受试者的L1-4及股骨上段(包括股骨颈,Wards区,及粗隆部位)的骨密度(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10岁为1个年龄段。结果男女性骨密度峰值均出现于30~39岁组,且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渐降低,进入50~69岁组,女性的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尤以Wards区明显,50岁后骨质疏松发病率,男性为12.1%,女性为46.7%。结论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同年龄组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湖北十堰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十堰地区正常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情况,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居住在湖北十堰地区的居民3026例(男性1468例,女性1558例),用DTX-200骨密度仪(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生产)测量非优势手尺桡骨远端1/3的BMD。结果男女性BMD均在30~39岁达到骨峰值,各年龄段男性的BMD均高于女性。女性从40~49岁开始(男性组从50~59岁开始),BMD开始明显下降(P0.05),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同龄组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比男性高(P0.05)。结论十堰地区正常人群BMD随年龄增长而降低,OP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OP患病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中老年人骨量减少(Osteopenia)及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病率的变化规律,为防治O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居住广州市内及郊区农村20年以上的40岁以上人群进行整群随机抽样,样本共1160人,准确记录其性别和年龄后,用美国Lunar公司的DEXA测试受试者L2-4和髋部的骨密度(BMD),然后进行统计、比较与分析。结果:40岁组女性L2-4及Ward‘s区BMD高于男性,该组骨量减少患病率男女性都超过样本数的1/3,50岁以男性高于女性,男性70岁组L2-4下降才明显,女性L2-4及髋部BMD从50岁起加速下降,L2-4BMD70岁以后减慢,男性60岁以后髋部BMD下降明显,不论男、女性髋部BMD下降直到80岁以上都较显著,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50岁组起变化开始明显,60岁组OP患病率85%,并一起以重度OP占多数,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男性在70岁组起OP患病率显著上升,结论:广州地区中老年人骨量减少及OP患病率与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区近似,老年女性以重度OP占多数,50岁以上男性OP患病率达到30%,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量兰州地区成年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获得该地区成年人骨密度状况及骨质疏松(Osteoprosis,OP)患病率,为预防和诊断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长期居住在本地区2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随机抽样,抽取样本996人,准确记录其性别和年龄,使用德国Siemens公司Somatom,AR.C型CT机及相应QCT标准软件测量受试L1-L4的BMD,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年龄增加男女两性别BMD均逐渐下降,同龄男性BMD高于女性BMD。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尤以50岁组女性增加最明显。兰州地区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北京等地。结论:兰州地处西部高原,人群牛奶平均摄入量较低,骨质疏松知识缺乏,需加强营养(特别是牛奶的摄入量)和锻炼,增加户外活动以及普及骨质疏松知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浙北地区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方法 使用美国进口的Dove3000骨密度仪对浙北地区20~93岁的居民6330人进行跟骨BMD测定,然后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性骨峰值在30—39岁年龄段,峰值后随年龄增长BMD逐渐下降,女性在50岁后可见明显的骨质丢失加速,而男性丢失是逐渐和缓慢的。浙北地区50~7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男性为35.8%,女性为67.3%。结论 骨质疏松研究的重点在中老年妇女,但对于男性也不能忽视;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青少年开始。  相似文献   

8.
1166例正常人髋部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正常人髋部骨密度变化,为建立北京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美国Norland 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北京地区20-92岁正常人进行髋部骨密度测量,男性449人,女性717人,按5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性股骨颈,大粗隆,Ward's三角的峰值骨密度在30-34岁,男性峰值骨密度在20-24岁;股骨颈,大粗隆,Ward's三角的骨密度男性峰值骨量比女性高;随年龄增长男性女性骨密度值逐渐降低,女性55岁以及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结论 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随之增加,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因此女性骨质公的预防治疗应及早入手。  相似文献   

9.
武汉地区1359例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武汉地区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方法 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武汉地区2-91岁的居民1359人进行L1-4和髋部BMD测定,然后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腰椎骨峰值在30-34岁年龄段,女性在35-39岁;男、女性髋部骨峰值均在30-34岁。峰值后随年龄增长BMD逐渐下降,女性在50岁后可见明显的骨质丢失加速,而男性丢失是逐渐和缓慢的。武汉地区50-7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男性为37.8%,女性为67.3%。结论 骨质疏松研究的重点在中老年妇女,但对于男性也不可忽视;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青少年开始。  相似文献   

10.
济南市1116例中老年人跟骨骨密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济南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为老年病工作者和老年人群的骨保健提供资料。方法对1116例中老年人健康查体者应用单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的右跟骨骨密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了骨密度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结果①在男性和女性45岁以上的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大,T值和BMD均逐渐降低,女性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男性(P〈0.05)。②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在60岁以上男性中占60%,75岁以上占70%;骨质疏松患病率男性65岁~69岁组约占5%,70岁~74岁组约占10%,大于75岁组在20%以上。45岁~49岁的女性有30%的骨量减少;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在女性50岁~54岁约占45%,55岁~59岁约占80%,60岁~69岁约占90%,70岁以上者高达99%。骨质疏松患病率在女性50岁~54岁近10%,55岁~59岁近30%,60岁~64岁近40%,65岁~69岁50%以上,70岁以上在70%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③骨密度测定结果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也显示,T值和BMD与年龄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在女性其相关性更强。④以年龄为自变量,以T值和BMD为应变量,进行曲线拟合也看出,无论在男性还是在女性,T值和BMD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变小,在女性曲线更陡。结论在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大,骨密度逐渐降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尤其在女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南京地区5 168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3  
目的 探索南京地区正常人骨密度(BMD)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地区20-89岁人群中5168人,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4)、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的骨密度,按5年为一年龄组,将其分成14组。结果 (1)女性骨峰值出现于30-34岁,男性出现于25-29岁。(2)女性40岁时Ward's区骨量已有明显丢失,50-59岁各部位骨量丢失加速,80岁时再加速(BMD平均年丢失率均>1%)。男性骨量丢失是逐渐、缓慢的,但在65以后也有一较快骨量丢失过程,其主要部位是Neck、Ward's、Troch。结论 (1)40岁后应检测BMD变化,监测部位以股骨上端Ward's最敏感。(2)OP的防治重点在女性,老年男性同样要重视。  相似文献   

12.
资阳地区定量超声跟骨骨量测定的流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四川资阳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资阳地区人群亚群抽样1976例,应用日本FURUNO公司生产的超声骨量测定仪CM100测试受试者的右跟骨的超声速度(SOS)值。结果男女骨量峰值(PBM)均出现在20~39岁组,随年龄增加骨量逐渐下降。女性50岁以后骨量丢失明显加快,60~69岁年龄组骨量丢失最快;男性70岁以后骨量丢失明显加快。80岁以前各年龄组女性骨量丢失明显高于男性,80岁以后男性骨量丢失高于女性,但累计骨量丢失女性仍明显高于男性。结论骨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女性骨量丢失明显高于男性,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也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3.
昆明女性髋部骨密度及骨质疏松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昆明成年女性髋部骨密度 (BMD)变化 ,对骨质疏松 (OP)进行筛查研究。方法 用双能X线骨吸收仪 (DEXA)测量健康女性 330名 ,左股骨颈 (Neck)、沃氏三角 (Ward s)和大转子(Troch) 3区的BMD值。结果 髋部 3区BMD峰值年龄均在 2 0~ 2 9岁 ,峰值水平Neck >Ward s >Troch ;BMD值 30岁后随年龄下降 ,绝经后 (5 0~ 5 9岁组 )失骨率显著升高 ,分别为 2 0 2 % /年 (W )、1 .32 % /年 (N)、1 0 7% /年 (T) ,70~ 79岁再次失骨加速 ,>80岁组累计失骨率 5 2 83% (W)、4 0 95 %(N)、39 97% (T)。OP筛查 :以 2 5s为标准 ,<5 0岁无OP ,之后随年龄上升 ,以Ward s三角最敏感 ;≥5 0岁患病率为 30 %~ 5 0 %。结论  30岁前达BMD峰值 ,绝经后骨丢失加快 ,存在老年第二失骨加速期 ,提示绝经和年龄先后起决定性作用 ,5 0岁后骨质疏松开始出现。筛查OP的敏感性依次为Ward s>Neck >Troch。  相似文献   

14.
1600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及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28,自引:1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本地区正常人腰椎、髋部各部位骨密度( B M 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骨质疏松症( O P) B M D 诊断标准探讨。方法 采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测量1600例正常人腰椎前后位、腰3侧位、股骨近段各部位 B M D 值,其中女性1072例,男528例,年龄范围30~89岁,按10岁一个年龄组分为6组统计分析,同时分别以同性别、同部位峰值减低20及其25 S D 作为 O P诊断标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男女两性 B M D 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性各部位 B M D下降趋势较男性明显,其中50~59岁和60~69岁两年龄组骨量呈快速丢失阶段。两性骨丢失速度70岁之前 W ard's> L2 L4 > Neck > Troch,70岁之后 W ard's Neck> Troch> L2 L4。在减低20 S D 患病男性有288% ,女性有351% 的人已发生骨折。结论 为本地区不同性别、各年龄段 B M D 值及变化特点积累了数据和资料,同时提出为避免部分 O P患者误诊、漏诊,鉴于国情, O P诊断标准以减低20 S D 更合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河南电业基层36 个单位316 名从事脑力劳动者腰椎的骨矿含量。方法 应用美国HOLOGIC公司双能X 线4500W 型骨密度仪,行腰椎前后位和侧位骨矿含量检测,重点分析了腰椎侧位感兴趣区BMD。结果 在被检测的316 名脑力劳动者中,腰椎前后位和侧位BMD 男女组均于30~39 岁达峰值,以后随年龄增长BMD 呈下降趋势,腰椎侧位感兴趣区BMD 显著低于腰椎侧位BMD,经统计学处理P< 0.001;轻度骨质疏松34 例(占10.75% );中度骨质疏松64 例(占20.25% );重度骨质疏松25 例(占7.91% );总计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9.91% 。结论 腰椎侧位感兴趣区骨矿含量检测能早期反映BMD 的变化;分析脑力劳动者骨质疏松原因之一是户外活动和体力劳动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9103例体检人群骨密度,探讨本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3月-7月在我院体检的9103例汉族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年龄16~93岁,采用韩国osteosys公司生产的ExA-30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1/3处骨密度,建立信息采集表,记录体检人群骨密度、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等情况,将检测结果以每10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分析每组骨密度、t、z评分、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地区男性、女性峰值骨量均发生在30~39岁年龄段,骨峰值分别为0.528±0.072、0.451±0.067,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增高;男性、女性30岁以前骨密度分别为0.47±0.107、0.436±0.060,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21.88%、1.33%;30~39岁骨密度分别为0.528±0.072、0.451±0.067,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7.31%、1.71%;40~49岁骨密度分别为0.52±0.071、0.445±0.065,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9.88%、2.3%;50~59骨密度分别为0.49±0.076、0.396±0.082,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20.83%、18.94%;60~69岁骨密度分别为0.463±0.085、0.328±0.071,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35.49%、52.21%;70~79岁骨密度分别为0.416±0.086、0.268±0.072,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57.31%、77.59%;80岁以上骨密度分别为0.384±0.091、0.222±0.059,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分别为71.37%、95.24%。低BMI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和高BMI人群,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峰值骨量过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显著上升,且女性绝经后骨量丢失明显加快,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较同龄男性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关注的是,30岁以前的年轻男性骨密度状况也并不理想,可能跟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缺乏锻炼,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关。因此,将骨密度检测作为中老年人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早期发现,积极干预,同时加强年轻人群的健康宣教,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峰值骨量,对于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上海市健康女性骨密度 (BMD)参考值数据库 ,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防治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健康女性 2 111例 ,为上海市区的居民 ,汉族 ,年龄 2 0~ 84岁 ,分为13组。研究对象均详细填写健康调查表格 ,排除因继发性骨病或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 ,以及一些特殊职业者。用双能X线吸收仪 (HologicQDR - 2 0 0 0型 )测定所有对象的腰椎 (L1 - 4)、股骨颈 (Neck)、大转子 (Troch)、粗隆间 (Inter)及Ward’s三角区部位的BMD值。结果 峰值骨量 (PBM)出现的年龄段如下 :腰椎为 30~ 34岁 ,股骨近端为 2 0~ 2 4岁。此后 ,随年龄增长而BMD值下降 ,但在 4 0~ 4 4岁时BMD值均有较明显回升 (但低于各部位峰值 ) ,呈“沟壑状”。绝经后妇女在绝经后头 10年及 2 6~30年时有两个骨量快速丢失期 ,前者见于腰椎和股骨上端 ,年丢失率为 1 4 %~ 3 2 % ,后者仅见于股骨上端 ,年丢失率为 1 1%~ 1 4 %。腰椎部位BMD值在 75~ 79岁组略有回升。各部位骨量累积丢失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到 80岁时 ,各部位的骨量累积丢失为 2 8%~ 5 8% (比PBM)。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在腰椎和Ward’s两部位最高 ,在 6 0~ 6 4岁组分别达 4 8%和 4 3% (以WHO诊断标准 ,T score<2 5SD)。 75岁以后 ,Ward’s部位检出率达 83%。结论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中老年人骨密度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福建省正常中老年人骨密度的水平和特点,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福建省福州、泉州、龙岩3个地区共计2643例中老年人腰椎及股骨近端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各部位的BMD逐渐下降,女性更为明显,尤其是50岁左右绝经后妇女更加突出,50岁以后女性BND低于男性。结论 OP的防治重点应放在50岁女性;测定的腰椎BMD与临床情况不相符时,应参考股骨近端的BMD进行诊断;福建省中老年人应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维持骨密度,抑制骨丢失,预防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