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人腰椎正位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目的 了解正常人腰椎正位骨密度变化,为建立北京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Norland 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北京地区20-89岁正常人进行腰椎正位骨密度测定,按5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2-L4峰值分布在男性25-29岁,女性30-34岁,男女之间峰值差异无显性(P>0.05)。55岁以后同年龄组两性间BMD差异显(P<0.01)。女性从45-50岁组,男性从60-64岁组开始骨量丢失明显加快,男性在70-84岁BMD保持稳定,并有上升趋势。结论 妇女绝经前4-5年椎骨骨量就已出现明显的丢失;在临床扫描分析时,对异常高密区加以删除,可对腰椎骨密度状况得出更真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易患人群髋部骨密度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DXA)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易患人群进行髋部骨密度测定,进行回顾性调查,筛选出常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危险因子,并探讨其与骨质疏松发病的关系。方法用DXA对542名受检者进行左髋部骨密度(BMD)检查测定,所有的受检人员均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状况、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药物治疗等情况。将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机编码输入SPSS数据库统计软件中作多因素分析,根据WHO的标准将结果分为两类,即非骨质疏松(T〉-2.5)和骨质疏松(r≤-2.5),男性的危险因子为年龄,体重身高比,长期饮酒,吸烟,不锻炼。女性的危险因子为年龄,体重身高比,初潮年龄,已绝经时间,首胎年龄,分娩次数,不锻炼。结果在542人中,男女性髋部的BMD在55岁以上就开始有显著性差异。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性别髋部BMD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男性髋部、女性髋部的平均BMD值与年龄分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1、-0.548,可见女性的髋部BMD与年龄的相关性更高一些。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男性髋部为年龄,在女性髋部为已绝经时间。结论高龄为老年男性髋部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子,较长的绝经后时间为老年女性髋部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鄂西北正常人骨密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使用 DTX-200骨密度仪进行前臂尺桡骨骨密度人群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获得鄂西北地区本地人群的骨密度(BMD)正常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并对资料的年龄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美国 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的 DTX-200骨密度仪,对鄂西北地区的本地籍人群1957人(男性959人,女性998人)进行前臂尺桡骨远端的BMD检查,按年龄组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根据30~39岁年龄组计算男女骨峰值.结果 ①男性前臂远端骨峰值为(0.572±0.037) g/cm2;女性为(0.502±0.041) g/cm2.男女BMD均在30~39岁组达到高峰.②各年龄组均值显示:女性 15~19岁组 BMD达到峰值的93%,而男性15~19岁组只达到79%;女性60~69岁组 BMD降到峰值的76%,而男性降到88%;20岁以前,男女 BMD差别较小;在达到峰值的年龄组,男女 BMD差别较大.结论 ①按30~39岁年龄组统计计算骨峰值比较合理.②20岁以前女性比男性BMD增加的快一些;而中老年以后女性 BMD降低得也更早、更快.③骨密度达到峰值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OP)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同年龄组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部分人群骨密度,为建立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数据提供资料.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西安地区1478例受检对象进行骨密度检测,分析各年龄组骨密度值,以及骨量丢失率及患病率,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西安地区女性和男性骨密度峰值(PBM)分别出现在20~24岁和30~34岁年龄组, 随后呈下降趋势,但女性在30~34岁和50岁左右,其BMD值各形成一个波形向上小峰,男性BMD于40岁左右和60~64岁呈现相同波形.各部位BMD均下降,其中以沃氏三角降低幅度最大.同年龄段和同一测量部位的男性BMD均高于女性.女性在50岁以后、男性在55岁以后骨密度值明显降低,骨量丢失率增加,OP发生率升高.结论 骨质疏松发生率与增龄呈明显正相关, 女性在50岁以后、男性在55岁以后,OP的发生几率增大,应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5.
沈阳地区537例正常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结果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随机对沈阳地区20~89岁人群中537人进行了不同部位的双能x线骨密度(BMD)的调查,结果显示:腰椎骨峰值男性见于20~29岁,女性见于30~39岁,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骨峰值男、女均见于20~29岁,同年龄组比较,BMD的累积丢失率女性高于男性,且女性50岁后可见骨量丢失加速,而男性呈缓慢丢失。不论男性、女性,各部位的丢失速度以股骨Ward's段显著。本组的研究结果为本地区、甚至东北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诊断标准,通过骨矿含量及累积丢失率的观察,了解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骨骼的生长发育及衰老的基本规律,为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群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DEX200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析中老年人周围骨骨密度的测量结果。方法所选对象为哈尔滨地区及附近农村、郊区的中老年人,共3432例。年龄范围为40~79岁,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4组。诊断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批准的诊断标准:T值≤-2.5标准差(SD)诊断为骨质疏松症;T值≥-1.0SD为骨量正常,-2.5SD相似文献   

7.
贵阳地区1123例健康成人骨密度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本地区成年人群腰椎、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情况,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Prodigy系列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123例成年人群腰椎、非优势(左)股骨近端各部位(股骨颈、大粗隆及Wards三角)BMD值,按5岁1个年龄组分11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贵阳地区成年女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含量出现在25-29岁组,成年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含量出现在30-35岁组,且腰椎及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值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在50-59岁后骨量呈快速丢失现象。结论骨质疏松患病率与增龄有关,女性50岁以后、男性60岁以后患病几率增大,应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莆田地区部分人群骨密度,建立莆田地区正常人群各年龄组的骨密度正常值范围,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337例(男466,女871)莆田地区健康人群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的DTX-200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前臂尺挠骨远端的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统计.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莆田地区男性女性骨密度峰值(PBM)均出现在30-39岁,分别为0.62±0.06和0.52±0.07,随后成下降趋势,同年龄段和同一测量部位的男性BMD均高于女性,女性在50岁以后,男性在70岁以后骨密度值明显下降.结论 骨质疏松发生率与增龄呈明显正相关,女性在50岁以后,男性在70岁以后,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应尽早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503例正常骨密度分析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索广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广州地区503名20-49岁居民进行腰椎2-4和髋部骨密度测量。结果 男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20-岁,男性髋部骨密度峰值均在25-岁。女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30-岁,女性髋部骨密度峰值在25-岁。峰值后随年龄增加而骨密度下降,女性在50-岁出现明显加速,男性没有加速下降现象。结论 我国男性骨密度峰值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显性(P>0.05),男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年龄略早于女性。  相似文献   

10.
青岛地区1206例骨密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青岛地区部分人群骨密度,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数据提供资料,为青岛乃至全国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青岛地区1206例受检对象进行骨密度检测,得出各年龄组骨密度值,计算骨量丢失率及患病率,用SPSS10.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各年龄组间差异比较。结果青岛地区男、女骨密度峰值均在25~29岁年龄组,女性50岁、男性60岁以后骨密度值明显降低,骨量丢失率增加,患病率升高。结论骨质疏松患病率与增龄呈明显正相关,女性50岁以后、男性60岁以后患病几率增大,应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莆田地区部分人群骨密度,建立莆田地区正常人群各年龄组的骨密度正常值范围,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337例(男466,女871)莆田地区健康人群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的DTX-200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前臂尺挠骨远端的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10岁为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辽宁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辽宁地区一般人群随机抽样2300例,应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受试的L2-4及股骨上段(包括股骨颈,Ward's区及粗隆部位)的BMD值。结果 各检测组的BMD峰值均出现于20-29岁组,且BMD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进入50-59岁组,女性的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尤以Ward's区明显。60-69岁年龄组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27%,女性为46.8%。结论 BMD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3.
广东粤西地区正常人双能X线骨密度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中国粤西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提高沿海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本文采用法国SOPHOSL-XRA骨密度仪,对301例正常人的前臂、髋骨及腰椎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男、女性前臂和腰椎峰值骨量均为30~39岁,股骨颈、Ward’s区峰值骨量男、女性均为20~29岁。男、女性腰椎和髋骨的骨密度累积下降率均在50岁后加快,尤以女性为明显。男女组的前臂骨密度测定值均低于文献报道。通过本组正常人骨密度的检测,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和疗效随访的金标准,特别是髋部骨密度的测量对于骨折的预测尤其测定部位本身骨折的预测作用较大.由于脊柱部位的骨密度测量值易受到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改变如退行性侧凸、骨赘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下降.因而近年来欧美国家临床试验也好或者骨质疏松诊疗也好,大都以股骨近端的BMD测定为标准.本文就股骨近端解剖特点、骨密度测量的意义、方法以及测量的注意点作一个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医生或技术员全面评估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人体双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分布规律,为选择髋部感兴趣区提供依据.方法 用GE Lunar 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受检者双髋BMD,感兴趣区选择股骨颈和全髋部.结果 共检测301例,其中男性135例,左右侧股骨颈BMD差值为(0.004±0.048)g/cm~2,左右侧全髋部BMD差值为(0.006±0.042)g/c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低侧股骨颈BMD差值为(0.038±0.029)g/cm~2[95%CI(0.034,0.043)],高低侧全髋部BMD差值为(0.035±0.025)g/cm~2[95%CI(0.030,0.039)].女性166例,左右侧股骨颈BMD差值为(0.006±0.040)g/cm~2,左右侧全髋部BMD差值为(0.003±0.036)g/c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低侧股骨颈BMD差值为(0.032±0.025)g/cm~2[95%CI(0.028,0.036)],高低侧全髋部BMD差值为(0.030±0.021)g/cm~2[95%CI(0.027,0.033)].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髋部股骨颈BMD与全髋部BMD呈正相关.结论 人体左右侧髋部感兴趣区BMD总体分布基本一致,但个体髋部存在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建议测量双侧髋部BMD,并报告较低的一侧.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腰椎正位及髓部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老年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变化,并探讨不同部们测量点结果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影响。方法 用法国产Lc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对辽宁地区45-89岁老人腰椎正位及髋部骨密度测定,按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腰椎正位及髋部本组两性问BMD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女性50-59岁骨量丢失较快,男性骨量丢失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且男性在75-89组腰椎BMD值保持稳定,并稍有升高趋势。各组腰椎BMD值明显高于髋部BMD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腰椎BMD值诊断敏感性明显低于髋部BMD值。结论 在诊断骨质疏松症中髋部BMD值较腰椎正位BMD值更精确,且腰椎BMD值受影响因素较多,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骨折畸形等。轻者应对异常高密区加以删除后分析,重者应避免应用压缩骨折明显或侧弯,前后凸明显,较重的腰椎增生性骨关节的腰椎前后位BMD值进行临床分析。这样才能保证诊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骨密度在髋部脆性骨折风险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创伤骨科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2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41例;对照组选择同期我院骨外科门诊老年体检者63例。使用DXA方法测量患者腰椎和健侧髋部(全髋部、转子间、股骨颈、Ward’s区)的骨密度;对照组测量腰椎和左侧髋部骨密度,统计分析测量结果。结果①骨折组腰椎、髋部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转子间骨折组和股骨颈骨折组在腰椎和髋部区域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骨折组与对照组在转子间区的T值降低比例最大为122.1%,腰椎降低幅度最小为31.3%,余髋部的T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④骨折后髋部和腰椎T值比存在倒置现象;⑤对照组和骨折组髋部骨质疏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腰椎骨质疏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均显著低于体检者,提示骨密度与髋部骨折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与髋部骨折类型无关;②在髋部骨折风险评估中,髋部骨密度相比腰椎更有价值;③当髋部与腰椎T值比出现倒置时,将不可避免发生髋部骨折;④骨量正常的部分患者发生了脆性骨折,而骨质疏松的部分患者却未发生骨折,表明影响骨折发生的因素除了骨密度外,可能和骨骼的微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我国河南地区正常人骨密度的数据,作者应用美国 Hologic 生产的双能 X 线4500 W型骨密度仪,对417例正常人进行了全身和腰椎正、侧位(包括侧位区域值)检测,现就四肢和骨盆骨密度的测试结果加以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均在30~39岁达峰值,峰值后随年龄增长骨密度均逐渐降低,但女性下降幅度明显高于男性;不管任何年龄段女性骨密度均小于男性;左上肢骨密度小于右上肢;而双下肢骨密度无显著差异。本组检测为该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群体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选取2003年1月~200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32例,研究其骨骼X线片表现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本组剔除因伴发疾病和服药可导致BMD改变者,共32例,其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55~82岁,平均(61·4±8·6)岁。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地区1208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中国辽宁省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提高辽宁省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本文采用美国LUNAR公司骨密度仪对1208例正常人的腰椎、髋骨及全身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腰椎峰值骨量女性在20~29岁。男性骨峰值在30~39岁。股骨颈Ward氏三角区、大粗隆的峰值骨量女性均为20~29。男、女全身骨峰值均为30~39岁,男性全身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腰椎、髋部和全身骨密度累积下降率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尤以女性为明显。通过本组正常人骨密度的检测,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