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抗PD-1/PD-L1免疫治疗的出现为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临床实践发现大约只有10%~30%的HCC患者才能从抗PD-1/PD-L1的治疗中获益。因此,精确筛选出抗PD-1/PD-L1治疗的获益人群成为目前的一大难题。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以及精准诊疗生物标志物的迅速发展,为HCC患者抗PD-1/PD-L1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有力帮助。生物标志物是免疫治疗的重大突破,不仅可以筛选出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还能够避免毒副反应。本文中,笔者主要阐述HCC患者抗PD-1/PD-L1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TAMs又主要分为抗肿瘤作用的M1型和促肿瘤作用的M2型,而肿瘤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主要以M2-TAMs为主。近年的研究进展主要为PD-1/PD-L1轴抑制TAMs的抗肿瘤作用,TAMs分泌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外泌体等参与调节PD-1/PD-L1的表达等方面。笔者就PD-1/PD-L1与TAMs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同时也对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归纳,探讨靶向调控TAMs的功能对PD-1/PD-L1单抗治疗肿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析直肠间质瘤PD-1/PD-L1表达与患者的预后转归的相关性。随访直肠间质瘤患者100例,分析PD-1/PD-L1在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PD-L1蛋白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期间的关系,通过多因素分析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PD-L1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患者肿瘤切除部位和分化程度细胞PD-L1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PD-L1蛋白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期间的关系存在差异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直肠间质肿瘤组织中PD-1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存在相关性。结果表明,直肠间质瘤PD-1/PD-L1表达与患者的预后转归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索有关PD-1/PD-L1抑制剂在进展期胃癌中应用的最新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PD-1/PD-L1抑制剂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生物标志物及耐药情况方面均有相应的临床试验研究,其单药或它联合化学药物或(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期胃癌或胃食管交界癌,有部分患者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从PD-1/PD-L1抑制剂获益的患者可能是具有特定分子特征的群体,但在治疗过程中耐药性的出现影响了其疗效。结论 从本综述了解的进展看,PD-1/PD-L1抑制剂治疗能使部分进展期胃癌患者获益,但仍需寻找更多用于可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以优化用药方案,同时还需深入研究其耐药机制以解决耐药问题。  相似文献   

5.
PD-1/PD-L1主要通过调控T细胞的活性,产生免疫逃避,在T细胞增殖、凋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的研究发现PD-1/PD-L1在肾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述程序性死亡受体蛋白-1(PD-1)及其配体-1(PD-L1)抑制剂在胃癌中的研究现状,了解PD-1/PD-L1抑制剂存在的关键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复习经典及最新有关免疫治疗,尤其是PD-1/PD-L1抑制剂的文献并综述之。结果PD-1/PD-L1抑制剂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的热点,派姆单抗及纳武单抗在临床免疫抑制剂治疗研究中较常用,继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恶性黑色素瘤中展示出良好疗效后,二者在胃癌临床研究中也取得了较大成功。在一些临床研究中,PD-1/PD-L1抑制剂治疗患者相较常规化疗患者总生存期延长,尤其是在PD-1阳性患者中的疗效更为显著,但是其研究仍存在无法精确预测受益人群、肿瘤免疫超进展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可喜的是,目前肿瘤免疫基础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为解决这些问题在理论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结论PD-1/PD-L1抑制剂等肿瘤免疫抑制剂疗法为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尽管其在临床研究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PD-1/PD-L1抑制剂必将成为晚期胃癌患者治疗的利器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预后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2月22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Egger’s和Begg’s检验评价发表偏倚,采用Stata 15.1软件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3 378例食管鳞癌患者。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评价指标(MINORS)评分均为12分及以上。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肿瘤细胞中,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8%(190/504)和41.7%(1 407/3 378)。PD-L1在肿瘤免疫浸润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7%(412/987)。肿瘤细胞PD-L1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OS)低于低表达组[HR=1.30,95%CI(1.01,1.69),P=0.04]。肿瘤免疫浸润细胞PD-L1高表达组的OS明显高于低表达组[HR=0.65,95%CI(0.53,0.80),P<0.000 1]。结论肿瘤细胞和肿瘤免疫浸润细胞PD-L1在食管鳞癌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是食管鳞癌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使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过50%,但是,合并复发或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预后仍较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PD-1/PD-L1)的免疫治疗已在多种人类肿瘤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随着肿瘤免疫研究的不断深入,包括PD-1/PD-L1抑制剂在内的免疫治疗在骨肉瘤综合治疗中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骨肉瘤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希望为骨肉瘤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程序性死亡-1(PD-1)为负性调控共刺激分子,系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Ⅰ型跨膜糖蛋白,在T、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激发后呈诱导性表达.PD-1与其2个配体PD-L1和PD-L2结合,在免疫应答中起着负性调控作用.目前,人们愈加关注PD-1/PD-L信号通路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如移植后排斥反应、哮喘、1型糖尿病等~([1]).本文对PD-1/PD-L信号通路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及程序性死亡-1(PD-1)的表达及其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当肾移植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并经病理检查确认时,采取移植肾组织,以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法,观察肾组织中PD-L1和PD-1的表达,分析PD-L1阳性强度与肾小管-间质PD-1阳性细胞数、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以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结果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的PD-L1及PD-1的表达较正常组织增多、增强(P<0.01);肾小管PD-L1阳性强度与肾间质PD-1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负相关。结论急性排斥反应时,PD-L1及PD-1的表达增强,它们可能在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及其联合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并为结直肠癌提供新的治疗方向。方法收集近年来PD-1/PD-L1抑制剂在结直肠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针对PD-1/PD-L1通路的抗体在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高频微卫星不稳定患者中效果更佳,多种抗体联合治疗以及其与化疗、靶向治疗联合应用方案具有更好的生存获益。结论 PD-1/PD-L1抑制剂在高频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生存获益方面具有一定疗效,尤其是联合方案显示出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药物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错配修复缺陷治疗中的成功使得该疾病的免疫治疗得以重视。然而,失配修复缺陷的结直肠癌患者仅占结肠癌患者的一部分。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将免疫治疗应用到疾病的早期阶段,包括辅助一线治疗,以及检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然而,哪些患者能够从该免疫治疗中获益仍是值得商榷的问题,因为这类药物具有自身免疫毒性。PD-1的配体之一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作为一种检测生物标记物,其检测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来实现。但其免疫组化的检测存在一些混杂因素,包括应用不同的检测抗体、不同的免疫组化临界值、肿瘤组织的采集准备方式不同、处理过程的不同、原发与继发的活检标本、肿瘤源性或诱导的PD-L1表达,以及肿瘤与免疫细胞的染色等。目前的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检测肿瘤过表达PD-L1的患者在接受抗PD-L1治疗时临床效果更理想,而有些低表达的肿瘤也对该治疗有所缓解,这使PD-L1的分析中存在复杂性。阐明宿主免疫系统与肿瘤微环境的机制则能够更好地解释针对PD-L1药物是否让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免疫治疗给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但研究者却发现并非所有的结直肠癌患者都能从抗PD-1/PD-L1的免疫治疗中获益。因此, 精准筛选出结直肠癌患者抗PD-1/PD-L1治疗的获益人群成为当前重大难题。随着精准诊疗理念的迅速发展以及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 为筛选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提供了有力帮助。通过人体生物标志物的差异来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成为当下热点。生物标志物是免疫治疗的重大突破, 不仅可以筛选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 还能够避免无效治疗以及不良反应。本文通过回顾近期文献, 阐述结直肠癌患者抗PD-1/PD-L1治疗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局部进展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患者在铂类化疗失败后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尤其是针对一线化疗失败后的病例显得尤为重要。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免疫抑制剂在包括尿路上皮癌在内的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与常规化疗相比,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患者总生存获益明显。Atezolizumab、Avelumab、Durvalumab、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为5个获批用于治疗尿路上皮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将重新定义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标准,然而相当比例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对PD-1/PD-L1通路抑制剂无应答,蛋白水平表达的PD-L1在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疗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对抗PD-1/PD-L1免疫治疗在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免疫调节功能的干细胞,能够从骨髓、脂肪、脐血等组织中分离得到。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信号通路在免疫反应的负性调控和维持外周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PD-1/PD-L1信号通路在MSCs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PD-1/PD-L1通路在不同组织来源MSCs中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特殊的肿瘤微环境不利于免疫治疗,而纳米刀消融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免疫抑制,使其成为目前唯一适用于胰腺癌的消融治疗方法。动物研究结果证实,纳米刀消融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治疗胰腺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本文对纳米刀消融联合PD-1/PD-L1治疗胰腺癌及其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为主体的化疗方案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数据库建库起至2021年12月9日。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接受治疗的TNBC患者,试验组方案为PD-1/PD-L1抑制剂联合以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对照组方案为安慰剂联合以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采用RevMan 5.4.1软件分析相关数据。通过异质性检验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通过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性。 结果PD-1/PD-L1抑制剂联合以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试验组,其总生存率(OS)显著长于安慰剂联合化疗的对照组(P<0.05);在无进展生存期(PFS)及客观缓解率(ORR)方面,试验组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患者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PD-L1受体阳性的TNBC患者中,在OS及PFS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为基础的TNBC化疗患者OS、PFS、ORR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芳香烃受体(AhR)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不同的配体介导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作用。AhR配体种类以及来源多样,可以在细胞周期、机体生长发育、免疫细胞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在肿瘤免疫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尤为突出。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其通过与配体1(PD-L1)结合启动PD-1/PD-L1信号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器官移植排斥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不同作用。AhR通过与配体结合调节淋巴细胞向不同方向分化,影响PD-1/PD-L1表达,从而调节免疫系统。本文对AhR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移植等所发挥的免疫学作用进行综述,并对AhR和PD-1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进行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人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表达水平与活性明显高于其他乳腺癌亚型。多项临床试验表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在非转移性TNBC新辅助治疗阶段取得出色的治疗结果。此外,新辅助治疗阶段降低化疗强度联合免疫治疗或去化疗的双免疫治疗有较好的治疗前景,可能是未来发展趋势。不同于转移性TNBC,PD-L1在非转移性TNBC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特异度与敏感度较低,未来需结合其他免疫标记物,细化TNBC分型,有针对性地选择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进一步提高PD-1和(或)PD-L1抑制剂的疗效价值,从而实现TNBC的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主要配体(programmed death-1ligand,PD-L1)表达与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不同临床类型慢性HBV感染者137例,含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02例,活动性肝硬化(LC)患者25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10例。其中,102例CHB患者中有22例行肝组织活检,炎症分级为G1~G4,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健康对照10例。取新鲜血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s表面PD-1和PD-L1阳性细胞比例以及人白细胞抗原(HLA)型别;对HLA-A2阳性者的PBMCs加入重组HBcAg体外培养7d,加入PE标记的HBV抗原表位肽-五聚体复合体(含HBV抗原表位肽为HB-cAg18-27),流式细胞仪计数CD8+T细胞数以及CD8和PD-1双阳性细胞。ELISA检测PBMCs培养上清液中IFN-γ。比较CHB、LC、ACLF三组间以及不同肝组织病变程度患者间PD-1、PD-L1、CD8+细胞数量和PD-1表达水平、IFN-γ水平的差异。结果在CHB、LC和ACLF组PD-1在PBMCs表面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4±16.5)%、(54.3±21.9)%、(45.5±26.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0、0.001、0.071;三组PD-L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7±17.7)%、(33.4±17.9)%、(26.6±11.8)%,和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6、0.252、0.854。62例HLA-A2阳性患者的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1.6±1.0)%、(3.1±1.6)%和(3.3±1.7)%,LC组和ACLF组明显高于CHB组(P0.05);PD-1阳性细胞占CD8+T细胞的比例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三组PBMCs培养上清液中IFN-γ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CHB患者间PD-1、PD-L1表达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PD-L1在炎症G1和纤维化S0的患者中的表达较其他组患者高。结论慢性HBV感染者PD-1和PD-L1表达明显上调。肝脏病变程度与PD-1表达水平无关,但与HBV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及PD-L1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