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血凝酶与1∶10000肾上腺素用于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扁平息肉摘除术的预防出血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4~11月在我院内镜中心因食管、胃、结肠局部病变行内镜下EMR者60例,随机分为血凝酶组和肾上腺素组,每组30例。于病变基底部注射血凝酶或肾上腺素液体垫至病变抬起,行EMR或分次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pie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切除后观察切缘残端有无出血。操作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记录不良反应(心悸、头晕、疼痛、恶心等)。结果即刻出血血凝酶组1例(1/30,3%),肾上腺素组6例(6/30,20%),2组差异无显著性(χ2=2.588,P=0.108),24小时2组均无出血病例。血凝酶组和肾上腺素组液体垫注射剂量分别为(11.0±6.0)ml(5~30ml)和(11.9±7.0)ml(5~28ml),差异无显著性(t=-0.535,P=0.595)。肾上腺素组注射液体垫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较注射前明显升高[平均动脉压:注射前(96.9±7.9)mmHg,注射后(99.9±8.1)mmHg,t=-3.005,P=0.005;心率:注射前(79.8±7.9)次/min,注射后(84.3±8.1)次/min,t=-3.585,P=0.001],血凝酶组无显著性变化。注射后肾上腺素组5例出现一过性头晕伴心悸,2例食管病变患者出现注射部位明显疼痛,血凝酶组患者无明显不适。结论血凝酶作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扁平息肉摘除的液体垫成分,预防出血效果与肾上腺素相同而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19例结肠镜下治疗无蒂大息肉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注射l:10000肾上腺素盐水摘除无蒂大息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先在病变的基底部黏膜下层分点注射l:10000肾上腺素盐水,使病变部位隆起,然后在肠镜下应用圈套行高频电切除。结果 应用本法治疗无蒂大息肉19例,直径在2~3cm15例,3.1~4.0cm3例,4.5cml例,术后病理示17例为腺瘤,2例癌变,本治疗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结肠镜下注射l:10000肾上腺盐水,高频电摘除无蒂大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直肠息肉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直肠息肉患者共54枚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或联合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及随访.结果:本组26例45枚息肉直径<5mm者,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一次性治疗消除;6例9枚息肉直径>5mm者,根据不同形态及有无蒂采用粘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高频电切除术,对残端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处理,效果满意,且无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直肠息肉患者,安全有效,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将130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65例。对照组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月经周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月经量显著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和异常子宫出血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创伤小,出血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基层医院常规电子大肠镜下黏膜染色联合黏膜下切除术治疗无蒂型大肠腺瘤的可行性,对26例符合条件的大肠扁平隆起、平坦、凹陷型及广基浅表性病变患者用0.4%靛胭脂直接喷洒行黏膜染色;染色后于肠镜下观察病灶腺窝开口类型;按鹤田分类法判断浅表性大肠腺瘤小凹形状;局部黏膜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或其中加入少许美蓝、甘油果糖;根据黏膜“隆起征”判断是否行黏膜切除术;观察切除率及并发症。结果显示,26例患者中一次性切除22例,分次切除4例。1例内镜治疗后便血,行急诊大肠镜检查电灼后止血。2例黏膜层癌变,其中1例患者内镜治疗后仍要求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癌残留及淋巴结转移;另1例长期内镜随访24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及转移。所有患者均无治疗后肠穿孔、感染。结果表明,使用普通电子内镜染色也可使病灶范围显示清楚,同时观察腺管开口,判断是否黏膜下切除肿瘤,其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内镜下分段切除术及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巨大肠息肉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巨大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内镜下分段切除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指标、复发再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禁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再手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分段切除巨大肠息肉不但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而且还能降低术后息肉复发率及再手术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内镜下电凝电切胃肠息内的治疗经验;方法:我院消化科于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在胃肠镜下电凝电切胃肠息肉110例,切除息内165颗,总有效率100%;结果:本组110例均1次除息肉,术中圈套切除息肉后,残基创面少许渗血5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液后血止,1例乙状结肠息肉切除后拒绝住院,回家出现解黑便,经静滴垂体后叶素血止,其他104例无需处理均自行止血,所有病例无穿孔;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是胃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金属夹结扎在高频电切除消化道息肉中的应用及其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内镜金属夹结扎胃肠大息肉再行高频电切除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28例直径>2.0cm的有蒂或亚蒂胃肠大息肉在高频电切术前辅以金属夹结扎(观察组)。对50例直径0.5~2.0cm、蒂径<1.0cm的胃肠息肉予单纯高频电切除术(对照组)。结果78例均获成功,成功率100%;观察组无1例发生出血;随访12例,3个月后行胃肠镜检查,创面肉芽形成或瘢痕改变,金属夹经肠道排除。对照组术中、术后出血6例,经对症处理痊愈。结论内镜金属夹结扎后电凝切除胃肠大息肉疗效确切,能有效预防术中、术后出血。术前周密的准备、熟练的操作技巧、术后正确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血凝酶在体外循环后的止血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注射用血凝酶(巴曲亭)于体外循环结束后应用的止血效果.方法174名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体外循环结束后分别予不同止血药物:实验组57例应用巴曲亭,空白对照组62例不应用任何止血药物,立止血组55例应用立止血.定时记录各组的血细胞分析指标(RBC、Hb、PLT、WBC)和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记录术后引流量、需要输血的患者数目、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结果巴曲亭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给药前的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功能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给药后的血细胞分析(除WBC外)和凝血功能有显著差别(P<0.05).巴曲亭组和立止血组相比,给药前后的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功能、术后12、24、36 h的引流量、术后需要输血的人数均无显著差别.巴曲亭组和对照组及立止血组相比,在不良反应方面均无显著差别.结论巴曲亭的应用可以减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丢失,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增强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引流及输血的需要.巴曲亭和立止血的临床效果相似,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巴曲亭在体外循环后应用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2002年1月~2004年7月,我院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3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和40例子宫内膜息肉,其中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myoma,TCRM)31例,TCRM联合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the endometium,TCRE )7例,经宫颈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 TCRP)35例,TCRP联合TCRE 5例. 结果 78例均一次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400 ml 2例,水中毒1例,无子宫穿孔及术后感染.术后1、3、6、12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时进行手术效果评定,闭经8例 (10.3%),点滴月经12例 (15.4%),少量月经33例 (42.3%),正常月经量22例(28.2%),无改善3例(3.8%). 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普通圈套器电切、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类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6月病理符合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普通圈套器电切治疗(普通圈套器电切组,12例)、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EMR组,47例)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ESD组,39例)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6~36个月观察其疗效。 结果内镜治疗消化道类癌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为78.57%(77/98)。普通圈套器电切组的组织完全切除率为66.67% (8/12),EMR组为82.98% (39/47),ESD组为76.92% (30/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463)。仅1例ESD治疗后发生穿孔,其他患者未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均未复发。 结论内镜治疗对病变未超过黏膜下层的小的消化道类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注射巴曲亭抢救骨盆骨折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骨盆骨折并低血容量休克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例,采用经髂内动脉导管注射巴曲亭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静脉注射止血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血压平稳上升,术后24h输血量平均为1773.6±492.5ml,输液量平均为3485.0±647.6,休克纠正时间平均为4.3±1.1h,死亡率为7.7%,对照组分别为2758.4±337.4ml,5041.9±892.1ml,10.8±2.4h和51.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排除骨盆动脉中、小口径分支损伤出血,介入性动脉注射巴曲亭抢救骨盆骨折大出血快速安全、简单有效,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巴曲亭的三种不同用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止血作用的差异。方法:将9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全身用药组及冲洗液用药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运用三种方法使用巴曲亭,通过比较三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总出血量的多少及膀胱冲洗时间的长短来对比三种方法的止血疗效差异,并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凝数据来确定该药的安全性。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术中、术后出血量及鹧出血量均较其余两组明显减少,且并未影响患者的凝血状态。结论:联合运用巴曲亭能明显减少经尿道前列腺患者的手术出血,疗效肯定,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宫腔镜直视下息肉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疗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经过临床诊断和术中诊断均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刮宫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直视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分析患者术后的疗效比较,并计算总有效率。观察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半年内的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和子宫内膜厚度。观察统计不良反应:包括感染、尿潴留、阴道出血和宫腔粘连。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短,并且复发率更低,上述差异均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共计8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术后共计17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直视下息肉电切术用于子宫内息肉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技术治疗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并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2个内镜中心行1562例EST的病例资料,45例(2. 9%)发生EST相关出血,其中即刻出血43例(95. 6%),迟发出血2例(4. 4%);渗血42例(93. 3%),搏动性出血3例(6. 7%);少量出血44例(97. 8%),中等量出血1例(2. 2%),无大量出血病例。均采用内镜下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技术止血。结果内镜下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均止血成功,无需要血管栓塞或手术止血,无死亡。结论内镜下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EST并发出血效果显著,并且操作简单,成本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用于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实验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比较包括两组手术时间、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在内的手术指标。比较血清学指标包括术前和术后的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比较术后并发症的统计包括迟发性出血、肠穿孔和切口感染。并观察所有患者半年内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两组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C反应蛋白和去甲肾上腺素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对照组肠穿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迟发性出血和切口感染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均能达到理想效果,但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机体炎症反应刺激较小,手术更为简单,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I-NENs)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1年5月~2016年5月采用ESD治疗GI-NENs 40例(食管1例,胃2例,十二指肠1例,阑尾1例,结肠2例,直肠33例),先在内镜下对病灶边缘进行环形标记,然后用甘油果糖靛胭脂肾上腺素稀释液黏膜下注射后环周切开,最后沿固有肌完整剥离切除肿物。结果 40例术前超声内镜检查病变均局限于黏膜层至黏膜下层,术后病理示1例侵及肌层,超声内镜术前判断病变累及层次的正确率为97.5%(39/40)。术中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病理完整切除率为97.5%(39/40),G1级34例,G2级6例。33例随访平均30.4月(2~56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GI-NENs好发于直肠,以G1和G2级常见。ESD是治疗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瘤安全有效的方法,超声内镜能有效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金属钛夹应用于大肠息肉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结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大肠息肉患者采用电凝电切、金属钛夹央闭创面的治疗,分别接受1~3枚钛夹钳夹治疗,术中及术后观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78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一例出现术中或术后出血及穿孔,共使用金属钛夹147枚。结论内镜下电切大肠息肉治疗,选择合适的病例配合熟练的操作,金属钛夹可以起到迅速止血和预防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作用,金属钛夹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1995~2004年,我院将119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病人随机分为4组,比较内镜下止血与保守治疗的效果,同时比较内镜下注射不同止血药物的止血效果。将内镜明确诊断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病例随机分为4组。前3组均在急诊内镜下分别注射立止血(立止血组,32例)、1∶10000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胃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及内镜下治疗的方法、效果。方法 对食管、胃切除术后引起大出血的患者行急症内镜检查,用冰冻生理盐水lOOml+去甲肾上腺素8mg反复冲洗,暴露出血部位后在病灶周围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及高渗盐水,无出血后,退镜前于出血部位喷洒云南白药及凝血酶,防止再次出血。结果 20例中只有1例因出血时间较多,约lO天,胃内凝血块过多无法清除,无法找到出血灶转外科手术治疗,余19例均首次止血成功。结论黏膜下注射治疗消化道出血控制出血迅速有效,合并镜下喷洒云南白药、凝血酶防止再次出血,避免外科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