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腓骨截骨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87例(105膝)膝骨性关节炎内侧间隙疼痛病人,采用单纯腓骨截骨术治疗,其中男23例(29膝),女64例(76膝),平均年龄为63.4岁。手术前后对病人进行相应影像学评估,观察膝关节内外侧间隙高度变化;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the American Knee Society, AKS)综合评分系统(包含膝评分和功能评分两大部分)评估膝关节的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于术后2 d下床活动,原有膝关节内侧间隙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3例病人术后出现一过性腓浅神经损伤,5例发生腓骨小头后侧疼痛;术后3 d、3个月、6个月的VAS、HSS评分及AKS膝评分、AKS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除了术后3 d的AKS功能评分外,其余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复查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与术前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对比,均可见膝关节内侧间隙有不同程度的增宽。结论 腓骨截骨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风险低等优势,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内侧疼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关节液中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X-Ⅱ)含量与滑膜炎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膝关节液中CTX-Ⅱ含量进行检测,并在关节镜下利用Ayral滑膜炎评分法和Outerbridge软骨损伤评分法对滑膜炎程度和软骨损伤程度进行评价。结果骨性关节炎关节液中CTX-Ⅱ含量高于非骨性关节炎OA组(t=-7.558,P<0.05);在Ayral滑膜炎评分≥60分组的关节液中CTX-Ⅱ含量高于Ayral滑膜炎评分<60分组(t=-5.113,P<0.05)。将71例膝关节疾病CTX-Ⅱ含量与Ayral滑膜炎评分呈正相关(r=0.706,P<0.05)。结论膝关节液CTX-Ⅱ含量可作为生物标记物反映关节软骨损伤累计程度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关节滑膜炎程度;膝关节液CTX-Ⅱ含量升高提示滑膜炎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腓骨上段截骨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5-05—2016-11共诊治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分为手术组与手术熏洗组,手术组单纯采用腓骨上段截骨手术,手术熏洗组采用腓骨上段截骨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比较手术前、后KSS评分,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手术熏洗组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均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腓骨上段截骨配合中药熏洗能更好解决膝部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加快腓骨截骨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操作简单、微创,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腓骨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近期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腓骨截骨手术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5年1月起,收治以内侧间隙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例(15膝);均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1.3岁。均采用腓骨截骨手术,对其膝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术后早期下地适当进行关节活动,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相应影像学评估,测量膝关节内外间室高度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2 d、术后2个月VAS、KSS、HSS评分,分析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患者住院天数(6.0±2.4)d;单侧手术时间(33.3±8.4)min,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延迟愈合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于术后1 d下地行走,主诉原有膝关节内侧间隙疼痛明显好转或消失。患者手术后2 d与术前相比,VAS、HSS及KSS临床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手术后2个月与术前相比,VAS、HSS、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术后2 d复查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与术前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比较,均出现不同程度膝关节内侧间隙增高。结论:腓骨截骨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疼痛减轻明显,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骨性关节炎膝内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关节镜微骨折术联合腓骨截骨对内翻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02—2017-05收治的内翻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关节镜微骨折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微骨折术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分析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术前IL-1β、IL-6、TNF-α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时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疼痛VAS评分、胫股关节间隙角(JS角)、股骨胫骨角(FT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个月后HSS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及JS角、FT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微骨折术联合腓骨截骨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降低关节液内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膝关节周围骨挫伤后膝关节液中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X-Ⅱ)含量的变化。方法收集自2006-05—2012-05由MRI确诊单纯骨挫伤69例(骨挫伤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1例(关节炎组)、下肢骨折髓内钉内固定45例(正常组)的膝关节液,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膝关节液中CTX-Ⅱ含量进行检测,评估骨挫伤后膝关节软骨代谢变化。结果骨挫伤组关节液中CTX-Ⅱ的含量为(69 492.67±101.87)ng/ml,关节炎组关节液中CTX-Ⅱ的含量为(61 484.00±301.60)ng/ml,正常组关节液中CTX-Ⅱ的含量为(45 169.42±105.32)ng/ml。骨挫伤组关节液中CTX-Ⅱ含量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6,P0.001);但和关节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28,P=0.315)。结论骨挫伤后膝关节液CTX-Ⅱ含量升高,可能与骨软骨急性损伤后出现降解有关,需要及时制动,避免进一步损伤造成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后方复合松解对膝关节功能中期随访的效果。方法:观察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试验组男21例,女39例,平均年龄(62.2±10.9)岁;对照组男25例,女35例,平均年龄(64.9±11.4)岁。均取膝关节前方正中切口,术中在截骨完成后,试验组进行关节后方复合松解,包括后髁的修饰性截骨和后关节囊的贴骨松解以及必要的增生物清理,释放后方空间;对照组仅行常规的后髁增生骨的清理。安装的假体均采用同品牌后稳定型假体。通过门诊回访,对比两组术后中期随访时美国膝关节协会 (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评分情况,包含膝关节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评分,对比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门诊中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排除失访或无效患者,最终试验组49例,对照组54例获随访。膝关节KSS功能评分:试验组91.3±3.4,优于对照组86.4±3.9;而KSS临床评分试验组86.9±4.6,与对照组85.7±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动屈膝活动度:试验组(133.2±5.9)°,优于对照组(126.9±7.4)°主动伸膝活动度试验组(0.5±1.1)°,与对照组(0.3±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后方复合松解改善膝关节功能和屈曲活动度中期效果显着,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8.
固定平台与旋转平台假体用于外翻膝的早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昆鹏  张雪冰  张国栋  杨光  齐欣 《中国骨伤》2015,28(10):897-902
目的:比较外翻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旋转平台和固定平台两型假体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由同一医师进行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的17例(23膝)进行回顾性随访研究,其中男2例,女15例;年龄48~75岁,平均61.5岁。术前诊断为骨性关节炎14例(19膝),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4膝),所有膝关节有外翻畸形。其中9例(12膝)使用固定平台型假体(PFC Sigma),8例(11膝)使用旋转平台型假体(PFC Sigma RP).术前和术后随访行KSS、HSS、WOMAC评分,测量关节活动度、胫股角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5个月。两组患者膝外翻畸形均得到矫正,术后末次随访的KSS、HSS、WOMAC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胫股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其中固定平台组和旋转平台组在术后KSS、HSS、WOMAC评分以及胫骨角、膝关节活范围改善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末次随访膝关活动范围固定平台组(101.8±8.8)°与旋转平台组(108.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平台组没有发现垫片脱位,两组术后均无感染、腓总神经麻痹、脱位、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X线检查未见假体骨溶解及松动发生。结论:外翻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使用旋转平台和固定平台型假体均能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效果,两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检查、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笔者自2014-01—2016-01采用膝关节镜检查、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22例(26膝)KOA,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及KSS评分。结果 22例(26膝)均获随访6~24(16.26±5.23)个月。末次随访KSS评分、VAS评分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疗效按照KSS评分评定:优9例,良10例,可4例。结论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KOA手术操作简便、安全,临床效果肯定,并发症少,住院院时间短,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腓骨近端截骨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南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3例,其中采用腓骨近端截骨联合关节镜下清理31例(腓骨截骨+关节镜清理组),行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中药塌渍治疗12例(药物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的变化,并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5.6±1.2)个月,其中腓骨截骨+关节镜清理组满意度(77.4%)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977,P=0.001)。治疗前腓骨截骨+关节镜清理组与药物治疗组的VAS、HSS及K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腓骨截骨+关节镜清理组患者的VAS评分(2.6±1.2)分低于药物治疗组(3.6±0.9)分,HSS(70±7)分及KSS评分(69±7)分高于药物治疗组(62±5)分、(58±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59,t=2.569,t=4.466,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中药塌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