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来曲唑(LE)与枸橼酸氯米芬(CC)诱导排卵的临床特征,探讨LE诱导排卵的患者雌二醇(E2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提高LE诱导排卵的妊娠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进行的141个LE周期、82个CC周期和127个自然周期组的临床背景资料、卵泡监测结果及妊娠结局。并将LE组根据扳机日E2水平分为低雌激素组(300pmol/L)和高雌激素组(≥300pmol/L),比较两组间妊娠结局。结果 LE组的卵泡发育速度与CC组相当[(10.4±2.0)d vs.(10.0±2.0)d,P0.05],LE组自然LH出峰率和单卵泡发育率均显著高于CC组(分别为21.3%vs.9.8%,92.2%vs.57.3%)(P0.05);扳机日的E2水平以及单个大卵泡的E2水平均显著低于CC组和自然周期组[分别为(644.5±274.5)pmol/L vs.(1 792.4±898.4)pmol/L vs.(901.8±404.3)pmol/L,P0.05;(610.8±260.7)pmol/L vs.(1 236.4±533.1)pmol/L vs.(896.6±409.0)pmol/L,P0.05];LE组扳机日内膜厚度与CC组类似,低于自然周期组,但无统计学差异[(8.6±1.8)mm vs.(8.4±2.0)mm vs.(9.5±2.2)mm,P0.05]。对排卵障碍者,LE组和CC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5.3%、23.3%(P0.05);而对原因不明性不孕者,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4%、19.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E组诱导排卵过程中扳机日大卵泡数及E2水平较CC组显著降低(P0.05)。LE组扳机日E2300pmol/L时,无一例妊娠者;扳机日E2≥300pmol/L时,HCG阳性率为21.0%(P0.05),临床妊娠率为17.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E组中仅排卵障碍是妊娠的相关因素。结论 LE组与CC组相比,LH出峰及单卵泡发育率更高、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过低的雌激素水平对LE诱导排卵的妊娠结局不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然月经周期卵泡、子宫内膜的发育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自然周期供精人工授精(AID)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中心接受AID助孕的1 200例妇女(共2 555个自然周期)的超声监测资料及AID临床资料,按不同因素(年龄、BMI、排卵时间、优势卵泡个数、是否扳机及宫内妊娠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卵泡和子宫内膜发育情况,利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卵泡和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自然周期AID助孕后宫内妊娠的预测因子。结果排卵时间与年龄呈线性负相关(B=-0.111,P=8.87E-9),与体重指数(BMI)呈线性正相关(B=0.050,P=0.028);排卵前最大优势卵泡直径与排卵时间呈线性负相关(B=-0.026,P=0.001),发育两枚优势卵泡者最大卵泡直径较单枚优势卵泡大0.44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与年龄呈线性负相关(B=-0.037,P=0.002),与BMI(B=0.050,P=2.41E-4)、排卵时间(B=0.098,P=2.02E-16)、最大优势卵泡直径(B=0.074,P=0.014)均呈线性正相关。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OR=1.058,P=0.019)、女方年龄(OR=0.966,P=0.020)、治疗周期数(OR=0.891,P=0.037)显著影响自然周期AID宫内妊娠率。结论年龄和BMI都影响卵泡和子宫内膜发育,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年龄及治疗周期数是自然周期AID助孕后宫内妊娠的显著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来曲唑(LE)用于Ⅱ型排卵障碍患者行冻融胚胎移植(FET)准备内膜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7年11月在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要求行FET助孕的65例Ⅱ型排卵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LE低剂量(2.5 mg)组(n=24)、LE高剂量(5.0 mg)组(n=21)和激素替代周期组(HRT组,n=20),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排卵前/黄体酮转化日外周血的雌孕激素水平、内膜厚度及分型、胚胎移植日内膜厚度,以及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等。结果 LE高剂量组的平均成熟卵泡数显著高于LE低剂量组(P0.05);LE高、低剂量组的移植日内膜厚度显著大于HRT组(P0.05);LE低剂量组的排卵前子宫内膜A型比例为41.67%,显著高于HRT组(10.00%)(P0.05)。LE低剂量组和HRT组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高于LE高剂量组(P0.05)。结论 LE低剂量方案和HRT方案用于Ⅱ型排卵障碍患者FET周期内膜准备较LE高剂量方案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且LE低剂量方案的经济效益更好,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OHSS高风险患者全胚冷冻后冻融胚胎移植(FET)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因OHSS高风险而全胚冷冻的患者共2060例。根据取卵日距第1次FET日的时间长短分为两组:时间间隔≤40 d为立即FET组,共196例;时间间隔>40 d为延迟FET组,共1864例。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体重。结果两组间女方年龄、BMI、不孕类型及不孕年限、Gn总量、优质胚胎数、扳机日雌激素水平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单胎及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出生体重发生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延迟FET对活产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调整影响妊娠结局的混杂因素,包括女方年龄、女方BMI、移植胚胎个数及移植胚胎类型后,延迟FET对活产率[OR=1.104,95%CI(0.813,1.502),P=0.536]、胚胎种植率[OR=0.907,95%CI(0.641,1.283),P=0.569]、临床妊娠率[OR=0.892,95%CI(0.634,1.275),P=0.529]、流产率[OR=0.924,95%CI(0.575,1.496),P=0.750]的影响仍不显著。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异常体重新生儿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OHSS高风险而全胚冷冻患者,取卵术后首次月经来潮即可开始准备内膜进行FET,延迟FET并不能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本部生殖与遗传中心就诊、年龄35岁、因"不明原因不孕"行IUI治疗的508对夫妇(共1 28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促排分为自然周期组(628个周期)和促排周期组(652个周期);促排周期又按促排方案不同分为:克罗米芬(CC)组153个周期,CC+尿促性腺素(HMG)组107个周期,HMG组126个周期,来曲唑(LE)组132个周期,LE+HMG组134个周期。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等指标。结果促排卵联合IUI治疗的临床妊娠率(12.73%vs.8.76%)及活产率(10.43%vs.7.48%)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组(P0.05);不同促排卵方案中,LE+HMG组、CC+HMG组及HMG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高于LE组和CC组(P0.05);其中LE+HMG组有相对更低的流产率(4.76%)、双胎率(4.76%)及宫外孕率(0%),显著低于其他方案组(P0.05)。结论 LE联合小剂量HMG促排卵后行IUI治疗,对于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而言,具有更高的临床妊娠率,较低的多胎率、流产率,是较为理想安全的IUI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直径卵泡排卵对自然周期冻胚移植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的427个周期。其中135个周期小卵泡排卵后行冻融胚胎移植,为研究组;对照组为292个周期正常大小卵泡排卵后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观察指标为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活产率。结果小卵泡排卵组与对照组的种植率(29.9%vs.29.6%,P=0.91)、临床妊娠率(44.4%vs.47.2%,P=0.78)、流产率(13.3%vs.12.3%,P=0.67)、异位妊娠率(5.0%vs.2.9%,P=0.72)及活产率(36.3%vs.40.1%,P=1.00)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行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时,与正常大小卵泡排卵组比较,小卵泡排卵组可获得相似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Ⅱ型排卵障碍患者进行不同助孕治疗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9年1~12月因Ⅱ型排卵障碍就诊的244例患者(共432个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为PCOS患者分为PCOS组和非PCOS组,其中PCOS组分为宫腔内人工授精组(IUI组,143个周期)和单纯促排卵治疗组(非IUI组,140个周期),非PCOS组均行IUI治疗(149个周期),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并分析影响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按照患者类型分析:在PCOS患者中,IUI组的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及Gn总量均显著大于非IUI组(P<0.05),IUI组继发不孕的比例显著高于非IUI组(P<0.05)。(2)按照助孕类型分析:IUI治疗方案中,PCOS组的女方年龄、基础FSH及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小于非PCOS组(P<0.05),而体重指数(BMI)、抗苗勒管激素(AMH)、基础LH、基础T、HCG日E2水平、HCG日优势卵泡数、Gn总量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非PCOS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患者类型(P=0.016)及HCG日子宫内膜厚度(P=0.004)对临床妊娠率有显著影响。结论促排卵治疗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治疗方法,PCOS患者较非PCOS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是Ⅱ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囊胚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不同囊胚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评分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科室行单囊胚FE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 647个周期。根据囊胚的内细胞团(ICM)和滋养层细胞(TE)评级进行分组,分别为A组(移植AA级囊胚)231个周期,B组(移植AB/BA级囊胚)422个周期,C组(移植BB级囊胚)885个周期,D组(移植CB/BC级囊胚)109个周期。比较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妊娠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授精方式、基础性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Gn)总量及Gn天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着ICM和TE评分的下降(从A组到D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流产率则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各组间的早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出生性别比4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自然周期及促排卵方案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促性腺激素释放素激动剂(GnRH-a)联合小剂量HCG诱发排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FET助孕的466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用药及不同药物诱发排卵分为3组:予以GnRH-a 0.1 mg联合HCG 2000 U诱发排卵为A组(n=93)、单独予以HCG 10000 U诱发排卵为B组(n=167)和未予以药物诱发而自然排卵为C组(n=206)。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活产率等。结果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胚数、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早期流产率高于B组及C组,且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活产率低于B组及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自然周期及促排卵方案FET周期中采用GnRH-a联合小剂量HCG诱发排卵可能会增加患者的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排卵障碍患者行促排卵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时不同促排卵方案、人工授精次数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提出最佳的促排卵IUI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因排卵障碍行促排卵IUI治疗的患者共437个周期,按照不同促排卵方案分为5组:A组152个周期,采用氯米芬(CC)促排卵;B组65个周期,采用来曲唑(LE)促排卵;C组130个周期,采用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D组38个周期,采用LE+HMG促排卵治疗;E组52个周期,采用HMG促排卵治疗。比较各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治疗结局,并分析行单次IUI和双次IUI治疗的患者临床结局。结果 (1)5种不同促排卵方案中,各组患者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LH、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5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以A组最低为13.82%,B组为18.46%、C组为23.85%、D组为18.42%、E组为19.23%,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C组分别发生4例、2例多胎妊娠,其余各组无多胎妊娠发生;各组均无OHSS病例发生。(3)优势卵泡为1个的患者临床妊娠率(14.49%)显著低于优势卵泡2个者(24.17%)、3个者(29.2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卵泡2个者组和3个者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势卵泡2个者组发生了5例多胎妊娠,其余各组无多胎妊娠发生。(4)单次和双次IUI的临床妊娠率(18.84%vs.17.5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不同数目优势卵泡组的单、双次IUI临床妊娠率亦无统计学差异(1个者组14.63%vs.14.08%,2个以上者组25.81%vs.24.32%)(P0.05)。结论排卵障碍患者行不同促排卵方案IUI的临床妊娠率相似,其中LE、LE+HMG方案能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且多胎妊娠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多卵泡发育能提高临床妊娠率,但是增加多胎妊娠风险;同一周期行2次IUI并不能提高临床妊娠率,不应盲目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高龄患者行IVF/ICSI过程中应用卵泡期高孕激素促排卵(PPOS)方案联合来曲唑(LE)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助孕治疗的31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PPOS方案早卵泡期应用LE进行分组,PPOS早卵泡期应用LE者为A组(n=120)和不应用LE者为B组(n=19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A组患者在诱发排卵日血清E 2水平显著低于B组[(1730.55±1570.02)pmol/L vs.(2910.56±2084.52)pmol/L,P<0.05],而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Gn用量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8.91±3.62)d vs.(7.83±2.72)d;(2245±1079)U vs.(1934±842)U,P<0.05];两组患者间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可利用胚胎数和周期取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受精率显著低于B组(58.82%vs.69.71%,P<0.05);冻融胚胎移植后两组患者的累积妊娠率(20.85%vs.27.73%)和累积分娩率(11.69%vs.16.71%)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PPOS方案促排卵时联合应用LE并不影响高龄患者IVF/ICSI的妊娠结局;应用LE导致的诱发排卵日E 2降低并不影响获卵数及可利用胚胎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行IVF-ET治疗的年龄>35岁的患者9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根据是否获得临床妊娠分为临床妊娠组(442例)及未妊娠组(526例)两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随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龄女性临床妊娠结局的因素,并分年龄层(36~40岁和≥40岁)探讨影响不同年龄层高龄女性妊娠结局的可能因素。结果临床妊娠组的男、女双方年龄、基础FSH水平显著低于未妊娠组(P均<0.01),原发不孕、行第一周期IVF治疗、女方体重指数(BMI)、基础窦卵泡(AFC)数则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均<0.05),长方案及超长方案比例、囊胚移植比例、HCG日内膜厚度亦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均<0.05),Gn总剂量、HMG剂量、HCG日LH水平显著低于未妊娠组(P均<0.05);Gn应用时间、HCG日E2水平、获卵数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均<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VF周期数(OR=0.712,P=0.036)、女方年龄(OR=0.362,P=0.000)、基础FSH(OR=0.960,P=0.030)、基础AFC(OR=1.041,P=0.028)、HCG日内膜厚度(OR=1.084,P=0.008)、获卵数(OR=1.085,P=0.001)为高龄女性不同临床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分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36~40岁女性,女方年龄(OR=0.848,P=0.029)、基础AFC(OR=1.050,P=0.005)、卵裂期胚胎/囊胚移植个数(OR=1.809,P=0.001)、是否囊胚移植(OR=1.866,P=0.001)为不同临床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40岁女性,女方年龄(OR=0.765,P=0.003)、基础FSH(OR=0.891,P=0.007)、基础AFC数(OR=1.109,P=0.006)为不同临床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龄女性若存在不孕因素,应尽早进行助孕治疗。根据不同年龄分层,可以调整促排卵方案,获得最大获卵数,选择合适子宫内膜厚度,酌情增加胚胎移植个数,尽量选择囊胚移植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中内膜准备方案(自然周期和激素替代周期)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于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单囊胚移植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90个移植周期,根据内膜准备方案不同分为自然周期组(48个周期)和激素替代周期组(42个周期)。比较两种方案组间基础资料、临床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两组基础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组早期流产率显著低于激素替代周期组(4.76%vs. 22.22%,P<0.05),而组间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晚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剖宫产率、活产率以及妊娠期并发症、分娩孕周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然周期组新生儿早产率(5.26%vs. 41.67%)及低体质量出生儿发生率(5.26%vs. 33.33%)显著低于激素替代周期组(P<0.05),而正常体质量出生儿发生率(84.21%vs. 58.33%)显著高于激素替代周期组(P<0.05);两组间新生儿畸形率、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薄型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临床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行激素替代FET治疗的191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薄型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在本中心行激素替代周期FET且内膜转化日内膜厚度8 mm的115例患者作为非薄型组。根据是否获得临床妊娠将薄型组分为妊娠组(60例)和非妊娠组(131例)两个亚组;根据不同的内膜厚度将薄型组分为En6 mm组(9例)、6 mm≤En7 mm组(46例)和7 mm≤En8 mm组(136例)3个亚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薄型组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薄型组患者继发性不孕症占比、既往妊娠次数、宫腔操作史比例、流产率显著高于非薄型组(P0.05),而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则显著低于非薄型组(P0.05);两组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指数(BMI)、移植胚胎数、分娩孕周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薄型组中妊娠组年龄、不孕年限、原发性不孕症患者占比、中重度宫腔粘连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妊娠组(P0.05);7 mm≤En8 mm组的临床妊娠率(32.35%)较6 mm≤En7 mm组(30.43%)及En6 mm组(22.22%)有增长趋势,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0.924,P=0.019)、是否中重度宫腔粘连(OR=3.188,P=0.012)、不孕类型(OR=0.292,P=0.045)为薄型内膜患者不同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方年龄增加、中重度宫腔粘连、合并原发性不孕是薄型内膜患者妊娠结局的不利因素。结论薄型子宫内膜降低了FET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但对分娩孕周无显著影响。相较于原发性不孕合并薄型子宫内膜者,继发性不孕合并薄型子宫内膜者临床妊娠率较高;女方年龄增加、中重度宫腔粘连史是薄型内膜患者妊娠结局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周期方案和促排卵方案准备内膜,对月经不规则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FET的月经不规则、年龄≤40岁、可利用冷冻胚胎≥3的192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激素替代周期组(HRT组,n=105)和促排卵方案组(OI组,n=87)。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结局以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 HRT组和OI组的活产率分别为36.19%和44.8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差异(P>0.05)。OI组的内膜厚度[10.00(9.00,11.00)mm]显著大于HRT组[8.40(8.00,9.10)mm](P<0.05)。结论 对于月经不规则患者FET周期,HRT方案与OI方案准备内膜的妊娠结局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生殖中心,采用自然周期(NC)和克罗米芬(CC)、来曲唑(LE)、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CC+HMG和LE+HMG 5种促排卵方案用于IUI共2 528周期,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LE+HMG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49%、13.74%、14.95%、15.73%、19.13%、21.80%;5个促排卵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E+HMG组临床妊娠率高于CC组、LE组、HMG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H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和LE+HMG组多胎妊娠率分别0%、4.26%、2.38%、9.88%、9.52%、1.72%;促排卵周期组总多胎妊娠率及其中HMG组、CC+HMG组多胎妊娠率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促排卵组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和LE+HMG组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可提高IUI的临床妊娠率,对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增加多胎妊娠率。LE+HMG方案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优质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中囊胚发育速度和囊胚形态学评分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影响,为临床移植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本中心实施非优质单囊胚冻融移植的3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囊胚发育速度和囊胚质量将非优质单囊胚移植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D5-AC/BC组(n=120)、D5-CA/CB组(n=21)、D6-AC/BC组(n=163)和D6-CA/CB组(n=29),比较各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相同囊胚形态下,D5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D6组(50.8%vs. 22.1%和47.6%vs. 24.1%)(P<0.05);D5-AC/BC组的活产率显著高于D6-AC/BC组(38.3%vs. 15.3%,P<0.05),D5-CA/CB组的活产率虽高于D6-CA/C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vs. 17.2%,P>0.05)。相同囊胚发育速度下,AC/BC组获得与CA/CB组相似的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P>0.05)。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出生孕周、新生儿体重、低体重儿发生率在4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优质单囊胚移植周期中,优先选择D5囊胚,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囊胚内细胞团、滋养细胞层的评分不平行时,不影响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来曲唑对排卵性不孕患者促排卵的影响。方法选择273例女性排卵性不孕患者,根据排卵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来曲唑(LE组)组137例和氯米芬(CC组)组136例。通过阴道B超定期监测卵泡的大小、数目和子宫内膜的厚度,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测血雌二醇水平,指导同房,2周及12周后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LE组的优势卵泡数及成熟卵泡数明显低于CC组(P〈0.05);两组的排卵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9〉0.05);LE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CC组(P〉0.05);LE组的正常妊娠率高于CC组(P〉0.05);多胎妊娠率低于CC组(P〉0.05);LE组HCG日的雌二醇明显低于CC组(P〈0.01);流产率LE组低于CC组(P〈0.05)。结论来曲唑可作为替代氯米芬的经济、安全、有效的一线促排卵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妊娠的诊治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IVF-ET周期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妊娠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超声表现、治疗方式及妊娠结局等。结果(1)本研究50例患者中10例(20.0%)无明显症状,16例(32.0%)表现阴道流血,13例(26.0%)出现下腹痛或腹胀,11例(22.0%)出现阴道流血伴下腹痛或腹胀。(2)治疗探查发现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2例,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壶腹部妊娠34例,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峡部妊娠4例。(3)50例患者均通过阴道超声初步诊断,异位妊娠超声表现包括1例妊娠囊、5例卵黄囊、6例胚芽、16例心管搏动、22例附件区混合性包块。(4)39例腹腔镜手术中31例宫内妊娠存活,随访妊娠结局为2例早产,24例足月活产,5例继续妊娠;8例终止妊娠(7例流产、1例畸形引产)。7例开腹手术中3例宫内妊娠足月活产,4例流产。4例介入治疗后宫内妊娠1例早产、2例足月活产、1例流产。治疗后宫内妊娠总存活率为74.0%(37/50)。随访足月及早产婴儿健康状况良好,未发现先天畸形。(5)比较不同输卵管部位(间质部组、壶腹部组、峡部组)异位妊娠治疗后的宫内妊娠结局,3组间宫内妊娠存活率、早产率、终止妊娠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除1例因胎儿畸形引产外,将剩余患者根据治疗后是否流产分为流产组(n=12)与宫内妊娠存活组(n=37),分析两组妊娠结局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超声表现、治疗时孕周与妊娠结局有统计学相关(P<0.05),而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孕次、产次、盆腔病变史、输卵管手术史、移植胚胎类型、临床症状、宫外包块平均直径、异位妊娠部位及治疗方式并不显著影响妊娠结局(P>0.05)。结论阴道超声对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妊娠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孕早期尽早检查可以排除合并的异位妊娠对宫内妊娠的影响,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助于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方案IVF/ICSI-ET助孕周期中患者年龄、获卵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生殖科首次接受黄体期长方案助孕治疗的1 7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 763个取卵周期),并根据是否获得活产将研究对象分为活产组和非活产组;根据助孕年龄不同分为25岁、25~29岁、30~34岁、≥35岁4组;根据获卵数不同分为≤5个、6~10个、11~15个、16~20个、≥21个5组。比较各组间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1)1 763个取卵周期中分娩活婴1 036个周期,累计活产率58.76%,其中新鲜移植1 438个周期,541个周期分娩活婴,新鲜移植活产率为37.62%。活产组与非活产组比较,活产组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bFSH)、Gn使用总量显著低于非活产组(P0.05);而HCG日E2水平、获卵数、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非活产组(P0.05)。(2)不同年龄组的比较:随着年龄的增加所需Gn总量也增加,25岁组的受精率最低,30~34岁组的可利用胚胎率最高;≥35岁组的bFSH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而HCG日E2水平、获卵数、优质胚胎率、新鲜移植活产率及累计活产率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均0.05)。(3)不同获卵数组间比较:获卵数≤10个两组的年龄、bFSH、Gn总量均显著高于获卵数≥16个两组,但HCG日E2水平、新鲜移植活产率、累计活产率均显著低于获卵数≥16个两组;获卵数≥21个组的新鲜移植活产率及累计活产率最高(P均0.05)。(4)不同年龄不同获卵数组间比较:各个年龄组的不同获卵数间的累计活产率均随着获卵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1)年龄是影响IVF/ICSI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年龄过小或过大均影响IVF/ICSI妊娠结局;(2)获卵数是影响IVF/ICSI妊娠结局的另一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获卵数的增加能改善妊娠结局;(3)不同年龄段获得较满意的妊娠结局所需的最适获卵数范围不同;(4)累计活产率是评价IVF/ICSI妊娠结局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