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模块化清扫法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对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评估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3~12月间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31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1例、女140例,平均年龄(59.4±5.1)岁。单孔手术(单孔组)208例,男110例、女98例,平均年龄(59.2±5.3)岁;三孔手术(三孔组)103例,男61例、女42例,平均年龄(59.7±5.1)岁。所有患者进行模块化纵隔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尤其N2站淋巴结清扫效果)与术后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单孔组人均清扫淋巴结(7.3±1.0)组,共(17.5±3.0)枚,其中N2站淋巴结(4.3±0.7)组,共(8.6±1.1)枚,三孔组人均清扫淋巴结(7.2±1.0)组,共(17.7±2.7)枚,其中N2站淋巴结(4.3±0.6)组,共(8.5±1.1)枚,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对左、右两侧N2站各组淋巴结的清扫率及清扫枚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4±1.3)d和(9.2±0.9)d,均较三孔组[(5.0±1.3)d,(9.8±2.0)d]显著缩短(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纵隔淋巴结模块化清扫能够达到肺癌根治对淋巴结的清扫要求,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模式化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探讨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分析临床效果。方法 495例肺癌患者,其中腺癌320例,鳞状细胞癌147例,腺鳞状细胞癌24例,其他4例,均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并行淋巴结清扫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清扫组数、切口长度、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其临床结果。结果 495例肺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0例因淋巴结干扰或血管变异导致出血中转开胸。495例患者手术时间(141.8±30.4)min,术中出血量(80.2±20.8)ml,淋巴结清扫(12.6±2.8)枚,清扫淋巴结(5.2±1.6)组,术中发现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84例(17.0%),其中转移的淋巴结阳性淋巴结(2.4±1.4)枚,切口长度(3.2±1.2)cm,拔管时间(3.8±0.6)d,住院时间(5.2±2.2)d。术后患者预后良好,皆无肺栓塞、肺部感染、出血、肺不张等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30 d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实施肺癌根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视觉效果比其他手术方法更为美观,而且可以大大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不适。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是在临床上普遍认为复杂难以操作的手术,也是有其相应的处理方法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孔与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1月同一术者同期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79例,单孔组86例,两孔组93例。回顾性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前3天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站数、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术后第3天及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等。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增加操作孔或中转开胸病例。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住院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站数,N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站数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孔组术后第3天及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低于两孔组[术后3天(24.9±10.7)分vs.(32.9±17.6)分,t=-3.696,P=0.000;术后1个月(12.0±8.5)分vs.(17.3±12.3)分,t=-3.395,P=0.001]。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够很好地保护胸壁肌肉、肋间神经及血管,降低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减轻术后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癌根治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7—2016-04间收治的112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胸腔镜手术52例,常规2~3孔胸腔镜手术60例。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肿瘤大小、术后病理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个数、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疼痛应用止痛药用量、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个数、胸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术后非甾体止痛药用量单孔组明显小于常规组(P0.01)。随访3~18个月,平均8.9个月,2组均无复发。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可达到常规胸腔镜手术同等疗效,而且切口小、疼痛轻、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暴露"技术理念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优势,评估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胸外一科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2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0例、女145例,平均年龄(54.3±7.9)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单孔胸腔镜组(单孔组)153例,男67例、女86例;三孔胸腔镜(三孔组)102例,男43例、女5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单孔组平均手术时间与三孔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5.0±45.6)min vs.(142.0±39.5)min,P0.05];单孔组平均清扫淋巴结(6.9±1.0)组,共(14.5±3.0)枚,其中N2站淋巴结(4.1±1.7)组,共(8.0±0.9)枚,三孔组平均清扫淋巴结(7.1±1.0)组,共(15.1±1.7)枚,其中N2站淋巴结(3.9±0.8)组,共(7.8±1.1)枚,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三孔组更短[(3.5±1.8)d vs.(4.0±1.3)d,P0.05];单孔组住院时间较三孔组明显缩短[(7.2±0.9)d vs.(8.8±2.0)d,P0.05];单孔组术后皮下积气的发生率低于三孔组(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在单孔胸腔镜下运用"大暴露"技术理念,能够很好地完成肺癌根治术,达到对淋巴结的清扫要求,且在术后快速康复及减轻术后疼痛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临床对老年非小细胞癌患者实施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2组,各40例。传统组患者予以开胸肺癌根治术,微创组患者实施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及术后VAS评分、胸腔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2 a,比较2组患者2 a的生存率。结果 2组淋巴结清扫数及术后2 a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胸腔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老年非小细胞癌患者实施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较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及术后疼痛程度轻、并发症风险少,有利于术后康复。而且淋巴结清扫数及术后2 a生存率无明显减少和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向式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和可行性。方法131例肺癌患者,均采用单向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观察其临床结果,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31例肺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手术过程中6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胸;3例采用右中下肺叶切除术。131例患者手术时间(156.8±30.4)min,术中出血量(101.2±23.3)ml,清扫淋巴结(13.7±2.9)枚,淋巴结转移23例(17.6%),术后病理:腺癌97例,鳞癌31例,腺鳞癌3例,术后病理分期:Ⅰa期11例,Ⅰb期36例,Ⅱa期40例,Ⅱb期31例,Ⅲa期13例,术后拔管时间(5.1±0.7)d,住院时间(7.5±2.6)天。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术期死亡。结论单向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除术将单操作孔和单向式两种手术理念合理地结合,能将单向式VATS的优势贯彻于肺癌根治术中,安全、可行、更加微创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总结单孔胸腔镜下进行肺叶解剖性切除的手术方法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接受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解剖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左胸清扫淋巴结(10±1.3)个,右胸清扫淋巴结为(12.5±1.2)个。手术时间(180±20)min,术中出血量(180±50)m 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5±1.5)d,术后住院时间(9.5±2.5)d。结论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解剖性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效果好,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对手术细节进行充分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8-07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26例。开胸组实施开胸肺癌根治术,腔镜组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引流管放置时间、人均镇痛剂使用次数均优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胸腔镜肺及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明显差异,但胸腔镜手术的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单孔胸腔镜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胸腔镜戳孔将8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分为2组,各41例。观察组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的血清炎症因子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胸腔镜手术(3D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3D-VATS治疗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50例SPN的资料,采用3D-VATS手术模式楔形切除结节,根据快速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行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统计手术时间(去除快速冰冻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3D-VATS模式下,50例均行肺结节楔形切除,其中23例病理为恶性,继续行肺癌根治术,手术顺利。肺癌根治术手术时间(62±12)min,术中出血量(35±5)ml,清扫淋巴结(19±3)个,术后24 h引流量(120±20)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4±1)d,术后住院时间(7±2)d。并发症3例,其中术后肺炎2例,阵发性心房纤颤1例,均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2~12个月,平均6.3月。1例术后3个月脑转移,1例术后5个月肺癌复发。结论胸腔镜3D模式下治疗SPN是一种新的选择方式,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隆突下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10月我科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并在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时应用控制性降压的5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43~68(53.20±8.80)岁。另选择2016年1~8月我科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但在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时未应用控制性降压的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7例、女45例,年龄39~73(54.32±7.8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短于或少于对照组[(177.6±39.4)min vs.(194.3±47.8)min,(317.9±33.6)ml vs.(331.2±38.7)ml,P0.05];治疗组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总时间短于对照组[(10.5±4.3)min vs.(13.6±5.2)min,(37.7±7.5)min vs.(48.7±6.4)min,P0.001];治疗组术后第1、2、3 d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总量、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时行控制性降压有利于降低清扫难度,减少清扫隆突淋巴结时的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4例接受肺癌根治术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2组,每组32例。分别实施开胸(对照组)和胸腔镜(观察组)手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组间清扫淋巴结数、手术时间,以及术后3 a的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风险小,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操作方法、技术要点和适应证等。方法 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我科收治了60例周围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5岁。根据采用的手术术式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电视胸腔镜辅助(VAMT)组(n=30):行电视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及系统性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传统开胸组(n=30):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行肺叶切除及系统性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VAMT组患者切口长度(6.8±1.1cmvs.21.5±3.4cm)、术后杜冷丁用量(52.5±10.2mgvs.228.3±32.6mg)、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2±0.8dvs.5.7±1.5d)和术后住院时间(6.3±1.4dvs.8.5±1.8d)短于或少于传统开胸组(P0.05);而清扫淋巴结数、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可手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是可行的,在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方面能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的效果,并且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胸外科治疗的2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其中80例患者(机器人组)行达芬奇机器人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122例患者(胸腔镜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机器人组和胸腔镜组的淋巴结清扫数[(16.93±8.00)枚vs(13.98±8.67)枚]及淋巴结清扫组数[(4.89±1.57)组vs(4.25±1.23)组]、术后2年无进展生存率(71.2%vs 57.4%),Ⅰ期淋巴结清扫数[(16.59±8.57)枚vs(11.86±6.61)枚]、术后2年无进展生存率(84.3%vs 57.8%)及生存率(96.1%vs84.4%)比较,机器人组均优于胸腔镜组(P0.05);机器人组和胸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57±49)ml vs(211±180)ml]及术后引流量[术后1 d为(255±116)ml vs(332±175)ml、术后2 d为(259±114)ml vs(321±172)ml]比较,机器人组均少于胸腔镜组(P0.05);两组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在淋巴结清扫数量及中期术后疗效上略优于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手术中超声刀使用的技术规范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3月我院胸外科行胸腔镜下肺癌手术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行胸腔镜下肺癌楔形切除,其中34例使用超声刀[男8例、女26例,年龄(59.68±10.91)岁],23例未使用超声刀[男13例、女10例,年龄(59.13±11.21)岁];88例行胸腔镜下肺癌肺叶切除术,其中80例使用超声刀[男36例、女44例,年龄(59.68±10.91)岁],8例未使用超声刀[男5例、女3例,年龄(61.63±5.60)岁]。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结果。结果胸腔镜下使用超声刀行肺癌楔形切除3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0.09±43.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1.32±12.75)ml,平均清扫淋巴结(5.12±4.26)个,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15±1.16)d,引流量(535.00±291.69)ml,患者术后住院时间(4.56±1.40)d,所有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与未使用超声刀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胸腔镜下使用超声刀行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31.88±41.82)min,术中出血量(42.79±31.62)ml,平均清扫淋巴结(13.54±8.75)个,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47±2.30)d,引流量(872.09±585.24)ml,术后住院时间(5.81±2.26)d,围术期并发症20例;8例未使用超声刀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刀在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2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患侧第4或第5肋间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4~5 cm切口,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28例均于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54.7±45.3)min,术中出血量(126.3±58.6)ml,清扫淋巴结(12±5)枚。无二次开胸,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留置胸腔引流(3.2±1.5)d。术后疼痛轻,仅5例需服用镇痛药。术后住院时间(6.5±4.3)d,均顺利出院。p TNM分期ⅠA期6例,ⅠB期10例,ⅡA期7例,ⅡB期5例。随访时间2~15个月,(6.8±3.6)月,无复发转移。结论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行,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single utility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single utility port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采用单操作孔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162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单操作孔组),用同期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肺叶切除术221例早期肺癌患者做对照(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下床时间、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单操作孔组与小切口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62.8±75.6)ml vs.(231.4±62.8)ml、术后下床时间(2.2±0.3)d vs.(3.7±0.5)d、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3.5±0.2)d vs.(4.6±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操作孔组与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33.7±22.0)min vs.(124.9±25.7)min、淋巴结清扫数(11.7±1.9)枚vs.(12.5±2.7)枚、并发症发生率7.4%vs.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VATS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肺癌安全、可靠,较VAMT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D胸腔镜在单孔肺叶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胸腔镜单孔肺叶切除术24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3D胸腔镜组[76例,其中男52例、女24例,平均年龄(58.59±7.62)岁]和2D胸腔镜组[172例,其中男102例、女70例,平均年龄(57.75±8.59)岁]。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3D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2D胸腔镜组(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多于2D胸腔镜组(P0.05),术后第1 d胸腔引流量多于2D胸腔镜组(P0.05)。两组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心律失常、支气管胸膜瘘、喉返神经损伤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2D胸腔镜微创手术相比,应用3D胸腔镜行单孔肺叶切除术术中安全性更高、清扫淋巴结更加彻底、手术效率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两孔与三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肺癌的近期效果。方法:收集总结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比较。共收集患者275例,最后纳入统计233例,其中行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79例(A组),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154例(B组)。观察并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站数、术后前3 d引流量、拔除胸引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后3 d、1个月、6个月的疼痛评分等。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增加操作孔或中转开胸情况。两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总数量、站数、N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站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 d、1个月及6个月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两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均可有效治疗肺癌,两孔法胸腔镜手术的术后疼痛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