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广泛普及,超声引导下行区域神经阻滞成为围手术期镇痛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该方法已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广泛应用。文章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对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iliohypogastric and ilioinguinal nerve block,IINB)及腹腔内注射局部麻醉等剖宫产术后镇痛常用的几种区域神经阻滞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旨在为临床疼痛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患儿腹股沟区手术为了快速苏醒及术后镇痛,常采用全麻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iliohypogastric/ilioinguinal nerve,IIN)阻滞。IIN在腹股沟区解剖变异较普遍,失败率高达30%[1]。应用超声引导行IIN阻滞已有报道[2,3],但患儿神经较纤细,超声定位较困难。IIN在髂嵴上方穿过腹横肌,进入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之间的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位置相对固定。在此部位行TA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与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ilioinguinal/iliohypogastric nerve block,IINB)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术中及术后早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进行单侧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80例,年龄2~4岁,ASA分级Ⅰ级.按随机数余数法分为TAPB组和IINB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于全身麻醉下行超声引导下TAPB或超声引导下IINB.分别观察与记录患儿的入室基础情绪,入室(T1)、切皮(T2)、缝皮(T3)时的HR、BP,手术时间、苏醒时间、PACU留观时间,改良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量表(modified children's hospital of eastern ontario pain scale,m-CHEOPS)评分、儿童麻醉后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PACU给药人数、术后恶心呕吐人数及患儿家长满意度. 结果 超声引导下TAPB组与IINB组在一般情况、基础情绪、局部麻醉药用量及入室的HR、BP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NB组患儿在PACU首次、10、20、30 min的m-CHEOPS评分都低于TA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PACU给药人数IINB组也低于TAPB组[IINB组6人(15%),TAPB组15人(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INB组的PAED评分明显低于TAPB组{IINB组PAED评分[中位数(四份位数间距)]3(0~14),TAPB组PAED评分6(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NB组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均低于TAP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相比于TAPB,IINB能为腹股沟区术后的小儿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镇痛,是小儿腹股沟区手术术后镇痛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对患者全身影响小和术后镇痛时间长等优点,尤其适合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麻醉和镇痛。现就其应用解剖、操作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患儿髋脱位手术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首次行单侧发育性髋脱位手术患儿40例,年龄2~6岁,随机均分为两组:F组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C组行单纯髂筋膜间隙阻滞,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记录送入PACU即刻(T0)、术后1h(T1)、2h(T2)、4h(T3)、6h(T4)的FLACC评分,手术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在PACU期间芬太尼追加例数,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0~T3时F组FLACC评分明显降低(P0.05)。F组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在PACU停留期间F组有3例(15%),C组有8例(40%)追加芬太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F组4例(20%),C组2例(10%)发生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髂筋膜间隙阻滞比较,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用于患儿髋脱位手术,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腹股沟斜疝疝囊结扎术患儿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结扎术患儿30例,年龄7月~7岁,体重8~24kg,ASAⅠ级,根据Marsh参数,靶控输注异丙酚,在效应室浓度达到4.5μg/ml时,行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记录入室时(T0)、切皮前(T1)、切皮后1、5、10min(T2-4)和术毕(T5)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苏醒时间、术后2、4h的镇痛效应及术后4h患儿家长的满意情况。结果患儿各时点HR、RR、SpO2均在正常范围;苏醒时间为30~52 min;术后2、4h时患儿镇痛有效率分别为80%和93%;术后4h时患儿家长满意率为83%。结论腹股沟斜疝疝囊结扎术患儿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时,麻醉效果安全可靠,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七氟醚麻醉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老年男性患者60例,年龄65~75岁,体重55~75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患者术中吸入七氟醚,保留自主呼吸,并行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其中D组为右美托咪定1μg/kg+0.375%罗哌卡因20ml,C组为0.375%罗哌卡因20ml。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C组[(10.6±4.3)min vs(14.4±5.1)min,P0.05],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C组[(832.7±136.6)min vs(669.8±140.1)min,P0.05]。D组术中有2例(6.7%)患者发生心动过缓。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可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术后镇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ilioinguinal/iliohypogastric nerve,IIIHN)阻滞联合生殖股神经生殖支阻滞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斜疝老年患者53例,男52例,女1例,年龄65~96岁,体重55~82 kg,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IIHN阻滞联合生殖股神经生殖支阻滞组(G组,n=27例)和IIIHN阻滞组(I组,n=26例)。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IIIHN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0.25 ml/kg。G组联合生殖股神经生殖支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10 ml。阻滞完成30 min后测试皮区感觉神经阻滞效果,记录切皮时、牵拉精索/圆韧带时、行疝囊高位结扎时的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舒芬太尼、布托啡诺使用情况和术后曲马多补救镇痛情况,记录区域阻滞效果评级以及穿刺部位血肿、腹内脏器损伤、股神经被阻滞表现、阻滞后感觉异常、局麻药中毒、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皮区感觉神经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皮时和行疝囊高位结扎时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牵拉精索/圆韧带时G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I组[(2.0±1.0)分vs(4.7±1.4)分,P<0.05]。G组术中舒芬太尼、布托啡诺使用率明显低于I组(P<0.05)。两组术后曲马多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区域阻滞效果评优者比例明显高于I组[25例(92%)vs 8例(31%),P<0.05],区域阻滞效果评良者比例明显低于I组[2例(7%)vs 18例(69%),P<0.05]。两组各有1例发生术后尿潴留,两组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生殖股神经生殖支阻滞应用于老年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效果优于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iliohypogastric/ilioinguinal nerve block,IINB)用于患儿单侧睾丸固定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首次行单侧睾丸固定术患儿69例,年龄1~6岁,体重9~24 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0.20%罗哌卡因组(R20组)、0.25%罗哌卡因组(R25组)、0.30%罗哌卡因组(R30组),每组23例。全身麻醉下行单侧睾丸固定术,术毕行患侧超声引导IINB,R20组、R25组和R30组分别注射0.20%、0.25%、0.30%罗哌卡因1 mg/kg。记录患儿进入PACU即刻(T_0)、术后1 h(T_1)、2 h(T_2)、4 h(T_3)、6 h(T_4)、8 h(T_5)和24 h (T_6)的HR、MAP、FLACC评分和Comfort评分;分别在术前、术毕、术后6和24 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P物质浓度。记录术后补救性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局麻药毒性反应、穿刺部位血肿、股四头肌肌力减退等不良反应。结果 T_1—T_6时R30组HR明显慢于R20组(P0.05),T_2、T_3、T_5时R30组HR明显慢于R25组(P0.05)。T_0—T_6时R25组和R30组MAP明显低于R20组(P0.05)。T_3、T_4时R25组和T_2—T_4时R30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R20组(P0.05)。T_4时R25组和T_0、T_3、T_4时R30组Comfort评分明显低于R20组(P0.05)。术后6和24 h R25组和R30组血清P物质浓度均明显低于R20组(P0.05)。术后24 h内R30组追加补救性镇痛药物明显少于R20组(P0.05)。三组患儿均未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穿刺部位血肿、股四头肌肌力减退等不良反应。结论与0.20%罗哌卡因比较,0.25%、0.30%罗哌卡因1 mg/kg超声引导下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用于患儿单侧睾丸固定术后镇痛更为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腔隙与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1月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0例,年龄61~75岁,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单纯髂筋膜间隙阻滞组(单纯组)和髂筋膜腔隙与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复合阻滞组(复合组).手术结束后即刻行患侧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单纯组于髂筋膜腔隙注射0.3%罗哌卡因30 ml;复合组分别于髂筋膜腔隙与髂腹下/髂腹股沟注射0.3%罗哌卡因15 ml.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术后6、12、18、24 h患者静息及运动VAS评分,超声成像时间,穿刺注药时间,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芬太尼累计用量及术后镇痛相关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静息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运动VAS评分在术后6 h [(3.8±0.9)分]和12 h[(3.6±1.3)分]时点较单纯组[(5.5±11)分和(5.3±1.0)分]降低(P<0.05);在术后18h和24 h时点,2组运动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超声成像时间和穿刺注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PCA芬太尼累计用量[(0.54±0.03) mg]较单纯组[(0.69±0.05) mg]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镇痛相关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超声引导髂筋膜腔隙与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复合阻滞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术后镇痛,显著缓解患者甲早期的运动疼痛同时减少芬太尼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以旋髂深动脉为标记的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老年斜疝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斜疝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男33例,女7例,年龄65~9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T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解剖定位方法;V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以旋髂深动脉为标记的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记录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术中、术后6h VAS评分,麻醉满意度以及尿潴留、误入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V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T组[(6.1±1.8)min vs(12.1±2.0)min,P0.05];T组术中VAS评分明显高于V组[(4.5±1.1)分vs(2.1±0.9)分,P0.05]。术后6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组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T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尿潴留,T组有1例误入血管。结论超声引导下以旋髂深动脉为标记的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能为老年斜疝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可靠的麻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儿童腹股沟疝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腹股沟疝患儿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均行腹股沟疝手术,对照组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常规全麻基础上于超声引导下行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观察2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其术中全麻药物(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留观时间、术后特殊患者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分、麻醉不良反应,并采用躁动评分(PAED)评估2组患儿躁动发生及严重程度。 结果观察组入室后(T0)HR、SBP、DBP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切皮时(T1)、术毕时(T2)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芬太尼和丙泊酚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PACU留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min、术后2、6、12和24 h 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及躁动发生率、PAE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有利于维持儿童腹股沟疝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安全便利的麻醉方法。方法:小儿腹股沟部手术40例.随机分成二组.1组20例以氯胺酮肌注后行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Ⅱ组20例以氯胺酮胍注后行骶管阻滞麻醉。监测Bp、P.R.SpO2变化,及术毕清醒时间、术中不良反应。结果:平均年龄、手术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较好地完成手术。两组生命体征.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异;切皮时Ⅱ组有4例出现肢体躁动;处理疝囊及牵拉精索时Ⅰ组中有4例出现肢体躁动;Ⅱ组有4例经多次穿刺成功.1例局部血舯。结论:作者认为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操作简单,穿刺引起的并发症及危险性少,麻醉效果与骶麻相似,可作为小儿腹股淘部手术的麻醉方法之一,特别是骶管阻滞困难时。  相似文献   

14.
王芳  岳云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10):957-958
腹股沟疝是儿童的常见疾病,一般于1岁以后在静脉全麻下行门诊手术治疗。由于术中的镇痛效应到手术结束时已经消失,而且患儿的术后呕吐又限制了口服镇痛药的使用。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联合阻滞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腹股沟区域神经阻滞方法,本文旨在评价此种方法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后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行高龄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可行性。随机选取拟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高龄患者90例,分为联合组与IINB组各45例。联合组在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时采用硬腰联合麻醉;IIN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IINB)。记录两组患者在两组麻醉前(T1)、麻醉后20 min(T2)以及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以及术后2 h、12 h和24 h休息和运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时间等情况。结果显示,联合组T2较T1MAP、HR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T2,MAP、HR的差异显著(P<0.05)。IINB组术中以及术后2h、12h和24h休息和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联合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住院费费用和术后并发症,IINB组均低于联合组(P<0.05),麻醉满意度高于联合组(P<0.05)。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能为高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提供有效、精确的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神经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三峡大学人民医院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30例。A组采用0.6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0.4%罗哌卡因20 ml进行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神经及髂腹下神经阻滞;B组采用传统方法单用0.4%罗哌卡因20 ml进行神经阻滞。观察2组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15 min(T1)、30 min(T2)及结束时(T3)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Ramsay评分;术中麻醉效果优秀率、患者整体满意率、恶心呕吐、体动、心动过缓及呼吸抑制发生率、镇痛药辅助率、利多卡因使用量、术后12、24 h静态及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与B组相比,A组T1~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降低、Ramsay评分均增加(P0.05);术中麻醉效果优秀率及患者整体满意率均升高(P0.05);术中体动发生率、镇痛药辅助率及利多卡因使用量均降低(P0.05);术后12 h时静态及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降低(P0.05)。2组术中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及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神经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可为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和术后短期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髂腹下神经(iliohypogastric nerve,IHN)、髂腹股沟神经(ilioinguinal nerve,IIN)以及生殖股神经(genitofemoralnerve,GFN)三神经切除技术目前已经成为治疗顽固性腹股沟区神经源性疼痛的金标准,总体有效率达到85%~97%~([1])。传统的三神经切除术是经开放前入路手术,在受损神经的近端进行切断~([2]),但存在诸多缺点,经后腹腔镜的三神经切除术是一种微创的一期治疗办法,可在既往手术导致的神经病损的近端进行神经干切除,国外已有开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中我们介绍3个采用了0.2%罗哌卡因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连续阻滞用于剖宫产手术后镇痛,同时口服布洛芬的病例。在超声引导下,于腹部两侧的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分别置入连续性导管。用疼痛数字量表评估手术后疼痛。疼痛评分较低,需追加阿片类药物少及无恶心、呕吐的研究结果提示: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作为剖宫产手术后多模式镇痛的一个可能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单次硬膜外阻滞(EA)、腰方肌阻滞(QLB)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ⅡNB)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初次剖宫产术的单胎产妇87例,年龄23~42岁,BMI 21~37 kg/m2,ASAⅡ级,孕期37~42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三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平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硬膜外麻醉,试验组行超声引导下TAPB联合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比较2组手术相关临床参数、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术后苏醒躁动及追加镇痛药情况,并进行患者躁动及疼痛的评估。 结果试验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从手术麻醉前至手术结束,试验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均无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HR、MAP水平在切皮前、切皮后10 min、手术结束时均高于手术麻醉前(P<0.05);试验组患者在上述时间点的HR、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苏醒躁动发生率、追加镇痛药发生率和Cravero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苏醒时,术后2、4、8 h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TAPB联合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可明显缩短苏醒时间,减少术后疼痛感,围手术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镇静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