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肾周腹膜后隙腔镜下解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肾周腹膜后晾解剖学特点,为腹腔镜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行腹腔镜肾输尿管手术241例,通过手术录像和照片分析术中所见解剖学结构及结构间相立关系。结果 腹腔镜下可清晰观察到侧锥筋膜和融合筋膜。侧锥筋膜由腰方肌筋膜向前延伸而成,被覆于肾筋膜后叶浅面,在侧腹膜返折处向前延续为腹横筋膜;融合筋膜位于肾筋膜前叶前方,向外侧延伸并消失于侧腹膜反折前方的腹膜外组织中。肾筋膜前叶与融合筋膜之间、肾筋膜后叶与侧锥筋膜之间、腰方肌与腰大肌前方均为无血管平面。结肠外缘、腹膜和融合筋膜组成结肠外侧三角,融合筋膜、肾筋膜和侧锥筋膜形成一无血管三角区。结论 通过无血管平面的解剖学入路,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出血和副损伤。建立腹腔镜下整体解剖学概念,可为手术规范的建立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后腹腔镜下肾筋膜应用解剖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下肾筋膜的应用解剖分型,为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深入开展提供活体形态学基础.方法:2000年2月~2009年2月,对453例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术中采用自制气囊扩张腹膜后间隙,建立人工气腹后,常规清理腹膜外脂肪组织,观察肾筋膜外侧延伸和附着的后腹腔镜下解剖特点,并用照片和(或)视频的方式记录解剖学特征.421例镜下肾筋膜外侧延伸和附着方式的解剖资料记录完整.结果:肾筋膜外侧延伸和附着的镜下解剖形态分为三型.Ⅰ型:肾前、后筋膜在肾外侧融合成单一的侧锥筋膜;Ⅱ型:肾后筋膜的外侧份分为前、后两层.前层于肾外侧续于肾前筋膜,后层向外侧续为侧锥筋膜,肾前筋膜和侧锥筋膜亦相延续;Ⅲ型:肾前、后筋膜分别经肾前和肾后行向外侧,观察不到侧锥筋膜结构.421例手术观察肾后筋膜外侧延伸和附着方式的后腹腔镜下分型,其中Ⅰ型93例(22%),Ⅱ型最常见,273例(65%),Ⅲ型55例(13%).本组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小样本尸体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结论:肾后筋膜外侧延伸和附着方式的后腹腔镜下分型研究有利于正确定位肾旁前间隙(肾前筋膜和后腹膜之间的间隙).根据不同的肾筋膜结构类型,选择合适的分离层面准确地解剖该间隙,可减少腹膜间位器官损伤,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局部解剖学特征和手术处理技巧.方法 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24例直肠癌行TME,从Toldt's间隙、骶前间隙和直肠前方间隙的分离,对手术的局部解剖进行观察和描述.结果 Toldt's间隙和骶前间隙是一个相互延续的筋膜间隙,在TME中,Toldt's间隙是后方解剖的正确外科平面;Toldt's线是进入后方正确外科解剖平面的标志线;Denonvillier筋膜和Gerota筋膜(肾前筋膜)是维持前后方正确外科解剖平面的标志面.结论 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直肠局部解剖特点是顺利完成TME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及其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并对镜下肾周区域相关解剖结构进行研究.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85例.肿瘤位于左肾38例,右肾47例;肿瘤直径2.5~10.5 cm,平均(5.5±1.7)cm;T1N0Mo 74例,T2:N0M0 11例.根据肾筋膜外切除原则,在"两个间隙、上下两极间"分离切除患肾,腹侧为肾旁前间隙(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背侧为腰肌前间隙(肾后筋膜与腰肌筋膜之间),上极达膈下,下方到髂窝.术中辨认重要的解剖结构:后腹膜及其返折、肾前筋膜、侧锥筋膜、肾后筋膜、腰大肌及重要血管. 结果 除1例因与周围粘连严重中转开放手术外,其余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50~165 min,中位数65 min.估计失血量25~600ml,中位数58 ml.术中腹膜破裂5例,肾蒂周围小血管损伤出血6例,无重要脏器及大血管损伤.术后平均随访10(2~25)个月,均无瘤生存,无局部复发或发生穿刺通道种植转移. 结论 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时,熟悉重要的镜下解剖结构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副损伤.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相关解剖要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根据直肠癌根治术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要求,从肿瘤根治和膀胱功能、性功能保护的角度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关键步骤的解剖学要点。方法2006年11月~2008年8月施行32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从Toldt间隙的分离、肠系膜下动脉的处理、侧腹膜的解剖、骶前间隙和骶直肠筋膜的分离、直肠侧韧带的分离及直肠前方间隙的分离6个关键性步骤对TME手术的相关解剖进行观察和描述。结果Toldt间隙和骶前间隙是一个相互延续的筋膜间隙,走行于该间隙的腹下神经与直肠固有筋膜关系密切。骶直肠筋膜是盆壁筋膜和直肠固有筋膜在盆底部的融合,是TME手术盆腔分离的重要标志。在精囊腺平面以下,直肠前方和前侧方的解剖层面最为致密,适度的牵拉暴露和锐性分离有利于寻找正确解剖间隙和保护神经丛。结论紧贴直肠固有筋膜分离并保持该筋膜的完整是直肠癌根治手术中贯彻TME概念并保护膀胱功能和性功能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腹腔内融合筋膜与癌根治性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胚胎时消化道背系膜由于肠管旋转而形成各种融合筋膜,如大网膜和网膜囊后壁、胰前筋膜和胰后筋膜、左右Toldt筋膜等.癌根治性手术的淋巴清扫要求整块切除,引流消化道的淋巴系统都位于背系膜内,而背系膜又形成许多融合筋膜,因此熟悉融合筋膜的形成过程、走行和层次,对癌根治性手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了日本癌研究会根据对融合筋膜的研究而采用的对于胃癌、结肠癌等行整块切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中间入路:回结肠血管被拉伸并且在所产生的腹膜皱褶的基部开始腹膜切开。腹膜前叶的解剖沿着SMA左边缘进行;在SMV前部行整体淋巴结清扫术,沿着肾前筋膜平面从内侧到外侧和从底部到顶部。Toldt筋膜的解剖胚胎平面被锐性分离:内测分离通常沿肝曲的结肠系膜与胰十二指肠前筋膜之间的平面解剖;外侧通过切开结肠肝曲外侧腹膜返折进入上述平面,在这个水平的结肠筋膜囊相互衔接,可以容易的分离。分离过程中确保右半结肠系膜完整性及保护腹膜后结构,如右输尿管和性腺血管。右侧腹膜返折和回盲部腹膜返折逐渐分离后使右半结肠标本完全游离。  相似文献   

8.
腹横筋膜的解剖与疝修补术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率,有必要进一步熟悉腹横筋膜的解剖.腹横筋膜(transversalis fascia)是腹内筋膜在腹前外侧壁的部分,它与腹内筋膜的膈下筋膜、肾筋膜、髂腰筋膜以及盆筋膜相延续.腹横筋膜分布于腹壁内面,紧贴于腹横肌的深面.在外侧腹横筋膜易于分离,而在内侧,即腹横肌变成腱膜处,腹横筋膜和腹横肌腱膜融合,在腹前壁的上方紧贴于腹直肌鞘后面,在半环线以下紧贴于腹直肌后面.腹横筋膜的深面隔腹膜下筋膜(腹膜外脂肪)与腹膜相邻.腹横筋膜大部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腹膜后筋膜间隙分层及其在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中的应用,探讨后腹腔镜下筋膜外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们选择肾前融合筋膜肾筋膜间隙作为肾前方的手术平面,腰肌前间隙作为肾后方的手术平面,行后腹腔镜下筋膜外解剖性肾切除术12例,对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和手术录像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0±3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0±12ml。术中未出现大出血和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平均24h下床活动,术后平均住院日6d。结论后腹腔镜下筋膜外解剖性肾切除术具有解剖层次清晰,容易游离,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和安全有效等优点。肾前融合筋膜肾筋膜间隙可作为肾前方手术平面,腰肌前间隙可作为肾后方手术平面。  相似文献   

10.
松解乙状结肠与侧腹膜间的粘连。沿直肠系膜根部内侧打开浆膜,钝、锐性向上分离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分离打开Toldt’s筋膜下间隙,解剖肠系膜下动静脉,清扫血管根部周围的淋巴脂肪组织。提起乙状结肠,向上继续分离Toldt’s间隙至结肠脾曲,向下分离结直肠后间隙至盆腔,进入盆腔脏、壁筋膜间隙直至骶前间隙,离断两侧直肠侧韧带。分离直肠前侧,沿腹膜反折打开,沿直肠系膜间隙分离完整切除直肠系膜(TME)。术中于肿瘤下方约2 cm处离断直肠。取6 cm长左旁正中切口,将游离的直肠移至腹腔外,在肿瘤上方约10 cm处离断,移去标本,残端置入吻合器抵针座后,荷包缝合固定,将肠管回纳腹腔后逐层关腹。经肛门置入28 mm吻合器,行乙状结肠-直肠端端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