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管通路的首选[1],但有些患者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因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导致血液透析无法长期进行的患者,双腔带Cuff导管做为半永久血液通路应用逐渐增多,据报道[2],美国有25%的患者使用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作为长期血透通路。现对我科16例经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带Cuff导管使用情况及其并发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血液透析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据全国透析登记资料显示目前血液透析患者已超过30万人,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血液透析治疗最薄弱环节,是血液透析患者住院与死亡的重要原因。维持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分为3种,即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和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在新进入血液透析患者或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但永久血管通路出现并发症时,还经常使用不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尽管动静脉内瘘是优先考虑的第一选择,但中心静脉导管依然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临床实践中因某种原因导致原导管无法正常使用,或虽能使用但存在潜在风险而需要更换为新的导管。下面就导管更换的适应证、禁忌证、种类、方法与并发症等进行讲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化选择建立和使用维护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中心横断面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新入血液透析患者156例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通路类型,并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与长期血液透析导管患者原发病种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为临时血液透析导管的占84%,成熟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占16%,无长期血液透析导管;②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251例(占90.9%),长期血液透析导管14例(占5.1%),动静脉直接穿刺及其他11例(占4.0%),无动静脉移植血管内瘘.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血管依次为桡动脉-头静脉占96%,桡动脉-贵要静脉占2%,尺动脉-贵要静脉占2%;自体动静脉内瘘瘘管吻合方式端侧吻合占54%,端端吻合占46%,无侧侧吻合.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并发症17例,血栓12例(占并发症总例数70.6%),其余依次为缺血(占10.2%),狭窄(占10.2%),肿胀手(占0.9%).长期导管年平均感染率为0.1次/1 000导管日.结论①新入血液透析患者中,选择临时血液透析导管比例较大,预先行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准备的血液透析患者比率仍较低,但较前明显提高,需要积极专科宣教提高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认识和依存性;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与文献报道接近,但尚无移植物和人造血管内瘘病例,尚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直接选择穿刺;③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失败与年龄无关,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及反复血管穿刺是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与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探讨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肾脏内科新建立长期留置导管患者24例(导管组),新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30例(内瘘组),随访36-40个月,比较2组患者年龄、最大血流量及观察终点前1个月内射血分数(EF)、尿素清除指数(Kt/V)以及观察期间2组感染、血栓、死亡发生情况。结果导管组使用时间(30.2±7.0)个月,内瘘组使用时间(37.9±2.4)个月;导管组最大血流量、通路使用时间、Kt/V值均低于内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年龄、EF值高于内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感染率、血栓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内瘘组(P〈0.05)。结论导管组与内瘘组均可达到充分透析,虽然导管组感染率和血栓发生率较高,深静脉长期导管仍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良好替代。  相似文献   

5.
长期性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随着血液透析(HD)技术的不断完善,尿毒症患者的存活时间越来越长,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来讲,建立长期的血管通路尤为重要,但由于部分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或不能长期维持动静脉内瘘,因此近3年来我们应用长期性双腔导管建立MHD患者长期血管通路1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一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新式的动-静脉内瘘方法.方法 对前臂无法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内瘘患者,经彩超评估上臂血管情况后,采用肱动脉与头静脉或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做侧侧吻合.使用连续性缝合完成的技术要求.结果 20例患者上臂侧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手术一次性成功,无明显内瘘术后相关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患者使用情况良好.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年限不断增长,血管通路问题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众多学者的关注热点。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的出现为无法建立自体内瘘或不适合建立内瘘的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相对于移植物内瘘,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具有经济优势、失功率小等优点。所以中央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具有普遍性。最近部分学者在参考以往通过撕脱鞘置入带涤纶套中央  相似文献   

8.
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是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主要血管通路。临床上多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导管3种方式。K - DCQI等研究指南中推荐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首选,且预计目前超过66%的透析患者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然而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具备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条件或者建立内瘘后自体血管通路闭塞或者不能得到有效的血流量。Patel 等指出外科医生在推进自体血管通路的手术指征时,无意中也提高了失败率。因此,如何选择适当的术前评估指标来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个有挑战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透析导管封管液与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败血症是血液透析(HD)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大部分的败血症是由于透析使用的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CRI)引起的。虽然自身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的HD理想的血管通路,但是因造瘘失败、动脉条件差、肾衰竭发现晚等因素深静脉导管依然被广泛使用,并且相当多的患者使用超过60d。降低CRI的根本方法是减少依靠静脉导管透析患者的数量,技术上的措施则是改进导管设计、抗生素浸泡、使用带有cuff的导管、根治鼻腔细菌、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替代疗法,而动静脉内瘘目前是该类患者透析最理想的血管通路,具有流量足、易穿刺、易压迫止血等优点。但长期反复血管穿刺,加之患者自身血管情况及动静脉内瘘的维护程度不同,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长短不一,特别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内瘘使用寿命更难以长久。因此,如何保护好透析患者的血管通  相似文献   

11.
183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稳定而可靠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近5年来,我们对183例常规动静脉内瘘难以建立或因病情需要紧急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被誉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近年来,对于血管通路的研究发现:血管通路再循环,影响透析效率,降低透析充分性[1].因而血管通路再循环的测定对血液透析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葡萄糖注射法(glucose infusion test,GIT)[2]测定新型带涤纶环的长期深静脉导管及自体动静脉内瘘两种血管通路的再循环,观察透析充分性及对临床选择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64岁。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5期)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以端端吻合式行左前臂桡动脉一头静脉造瘘术,内瘘成熟前给予右侧股静脉置管,每周2次血液透析治疗。2个月后使用内瘘进行透析。4个月后内瘘血栓形成,建议溶栓或行内瘘重建术,患者拒绝。之后患者右颈内静脉临时导管进行透析。插管4个月后患者因考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而住院,要求治愈后行长期导管植入术。在术前给予右侧股静脉置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4.
建立并维持良好的血管通路,对于需长期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至关重要。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可以说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随着透析相关理论及技术的进步,患者生存周期延长,透析时间也随之延长,内瘘闭塞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患者透析治疗的进行,严重威胁着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命。因此,笔者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和诱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间歇性尿激酶封管对长期留置导管透析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血液透析通路是保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有效的重要前提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常有老年、糖尿病、长期血透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层钙化、营养不良等因素给自身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带来困难,具有涤纶环的深静脉长期透析导管已成为建立长期血管通路极好的补充形式,但该导管长期放置的并发症也较多,导管功能不良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最主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到9%~30%不等。为预防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我科自2006年1月起,积极探索最佳的封管方法,以延长导管透析功能,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终末期肾脏病(CKD)V期血液透析病人理想的血管通路应当能够为血液透析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使用时间长,而且并发症少。自体动脉一静脉内瘘是目前最理想的选择,标准内瘘的首选部位是双手腕关节处的头静脉一桡动脉内瘘,但由于患者先天自身血管发育异常,解剖变异以及同一肢体多次进行内瘘成形手术等原因占血液透析病人的8%~10%,此部分疑难血管内瘘的设计及建立,已成为血液净化领域关注的课题。我院现有长期血透患者58个,其中6人因上述情况成功地进行了尺侧动一静脉内瘘的制作并使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和透析导管对老年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微炎症状态和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2018年06月于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138例,根据患者透析血管通路的不同分为内瘘组72例和导管组66例。内瘘组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导管组采用颈静脉半永久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持续透析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透析效能、微炎症状态、贫血状态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透析后,内瘘组尿素氮下降率、尿素氮清除率以及血管通路血流量均高于导管组(P<0.05)。内瘘组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1水平均低于导管组(P<0.05)。内瘘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以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高于导管组(P<0.05)。内瘘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导管组(P<0.05)。结论:与透析导管相比,动静脉内瘘具有较好的透析充分性,能减轻老年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及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情况、并发症及干预治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血液透析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据全国透析登记资料显示目前血液透析患者已超过30万人,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血液透析治疗最薄弱环节[1-2],是血液透析患者住院与死亡的重要原因.维持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分为3种,即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和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3].在新进入血液透析患者或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但永久血管通路出现并发症时,还经常使用不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尽管动静脉内瘘是优先考虑的第一选择,但中心静脉导管依然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临床实践中因某种原因导致原导管无法正常使用,或虽能使用但存在潜在风险而需要更换为新的导管.下面就导管更换的适应证、禁忌证、种类、方法与并发症等进行讲授.  相似文献   

20.
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顺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但随着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资源逐渐耗竭,按照常规方法建立适当血液透析通路已不可能,而且近年临床工作中的高龄合并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持续增加,这些患者已经存在的血管病变给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带来了相当的困难.虽然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及人造血管内瘘等逐渐应用于临床,但其长期通畅率低,易发生感染、血栓形成及动脉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其使用寿命,而且价格昂贵也限制了这些技术的使用.王玉柱等介绍大隐静脉移植上肢血管内瘘具有建立相对容易、术后并发症少、长期通畅率高,易于护理操作,透析充分性好,总体费用低的特点.根据三峡库区经济及社会认知的实际情况,我院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对此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