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率逐渐上升[1],由于该菌耐药机制复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的病死率高[2].本研究分析了26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期为临床感染控制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调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细菌的耐药谱 ,了解产金属 β内酰胺酶 (MBL)菌株与非产MBL菌株的药物敏感差异。  方法 回顾性总结笔者单位 1998~ 2 0 0 2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情况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 18种抗菌药物对 36株临床分离的院内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以MBL E试验法筛选MBL菌株。 结果 笔者单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 (88.9% ) ,88.2 %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 ,且 5 0 .0 %的患者曾接受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治疗。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多西环素对 3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抑菌率分别为 97.2 %、94 .4 %、91.7%、83.3% ,甲氧苄氨嘧啶 磺胺甲基异恶唑和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抑菌率分别为 6 3 9%和 5 8.3%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在 80 %以上 ;36株菌中 16株产MBL菌对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完全耐药 ,对氨曲南的敏感性高于非产MBL株。 结论 笔者单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与严重基础疾病和应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有关 ,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株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ICU患者下呼吸道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常见因素,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定植、感染及其转归。方法将笔者单位ICU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8例痰培养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长的患者进行定植或感染的初步诊断后,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在院内采取的各项措施、病情发展等,并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将敏感药物用于上述48例患者的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者32例、定植者16例。气管插管时间较长、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时间较长、合并低蛋白血症、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较高(〉15分者占87.5%)均与下呼吸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明显相关。与定植者相比,下呼吸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易发展为重症肺炎,伴发呼吸功能衰竭(感染者中有84.4%,定植者中有31.3%),且体外敏感的抗菌药物对其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对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高,分别为83.3%和75.0%;对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达80%左右。结论对ICU患者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有利于防治下呼吸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谱抗生素不断推出新的品种应用于临床,细菌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其机理越来越复杂.各种抗生素敏感性下降,临床感染的细菌也逐渐发生了变迁.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的临床分离率近年来已进入我院临床病原菌感染的前10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导致高龄、免疫功能下降及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感染.该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具有高效的耐药性,临床上治疗很困难,患者病死率较高;为了给临床有效治疗这类感染提供依据,我们对我院近2年来分离的3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本院2012~2013年血液、痰液等标本中所检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出情况,对患者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施行的各项有创操作及预后等15个相关因素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多重耐药菌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159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者中,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38.99%、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47.80%、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占49.06%、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占45.91%、大肠埃希菌感染占15.09%。ICU和神经外科是多重耐药菌导致肺部感染的主要科室,多重耐药菌是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1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0.65%;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占72.37%。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为100%;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5%。结论预防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合并多重耐药菌混合感染,应切实加强非抗菌药物策略的落实,谨慎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从而降低细菌耐药性,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变迁。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VAP病人的痰培养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中ICU中VAP发生率为19.1%。铜绿假单胞菌为最常见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年中均排在前6位。金黄色葡萄球菌在2003-2005年间逐年增加,2006年有所下降;脑膜败血黄杆菌在2005、2006年分离率明显下降;近两年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分离率增加。2004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高(均在75%以上)。4年中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超过4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占比例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非发酵菌仍为VAP主要致病菌。4年中VAP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院内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分布,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应用WHONET 5.6软件对2014年1月至12月本院临床分离的163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分布进行分析。 结果163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旋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依次为65.0%(106/163)、39.9%(65/163)、3.7%(6/163)和1.2%(2/163)。其中78.5%(128/163)的标本来源于痰液,16.0%(26/163)的标本来源于血液;41.7%(68/163)的标本来自ICU重症监护病房;21.5%(35/163)的标本来自儿内科病房。 结论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其次是血流感染。临床治疗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经验用药可选用左旋氧氟沙星或复方新诺明。  相似文献   

8.
T管胆汁细菌培养及对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临床已无感染症状病人的T管引流胆汁的细菌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2001年12月至2002年12月116例术后已无感染症状病人的T管引流胆汁的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T管胆汁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59.91%。158株微生物中包括23种细菌和3种真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尿肠球菌占胆道细菌的72.75%,24例混合感染中13例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同时发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条件致病菌感染。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在不同病人相同菌种的药敏试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提示菌株不同。结论:临床无感染症状病人的T管引流胆汁具有较高的细菌感染率,二重感染和耐药菌株的增加是一旦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时严重感染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can Walk Away 96 Plu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标本共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5株,其中50岁以上患者占60.0%(39/65);主要分离自痰液,占90.8%(59/65),其他依次为分泌物4.6%(3/65)、血液1.5%(1/65)、胸水1.5%(1/65)和尿液1.5%(1/65);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依次为61.5%(40/65)、87.7%(57/65)、7.7%(5/65)和0(0/65),敏感率依次为13.8%(9/65)、7.7%(5/65)、90.8%(59/65)和100%(65/6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及头孢他啶耐药严重,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最敏感,临床上应根据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中毒患者机械通气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和克隆传播情况。方法动态采集15例气体中毒患者机械通气后下呼吸道、呼吸机管路、医护工作人员手拭子及纤维支气管镜样本,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对分离率较高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患者下呼吸道平均分离病原菌3.86种,分离率较高的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粪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等。分离率最高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在60%以上,且来自患者的菌株与来自工作人员手拭子和纤维支气管镜的菌株PFGE分型一致。结论急性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中毒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存在较严重的多药耐药复合菌感染,且病原菌在不同患者间存在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痰菌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外科重症监护病房1995年1月-2000年12月患获得性肺炎的62例病人244株痰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4株细菌中,G^-杆菌占79.51%,G^ 球菌占20.49%,单一菌的检出率为铜绿假单胞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居G^-杆菌和G^ 球菌的首位,不动杆菌属及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的感染率有上升趋势,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细菌耐药性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分别对G^-杆菌和G^ 球菌有很高敏感性。结论:外科重症监护病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感染菌的耐药性高,通过痰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了解NP病人致病菌的流行特征,指导临床正确而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患者非发酵菌院内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ICU(SICU)分离出的非发酵菌资料,对其分布特点、检出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SICU院内感染分离出的革兰阴性菌株1 430株,包括非发酵菌774株(54.1%)。致病菌谱前三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292株,37.7%)、铜绿假单胞菌(268株,34.6%)、嗜麦芽寡食单胞菌(138株,17.8%)。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从2004年的3.8%上升至2011年的38.8%,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从2004年的1.9%上升至2010年的26.4%。非发酵菌在不同部位分布不一样,以分布于呼吸系统最为常见,占60.4%;其次为腹腔,占24.3%。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在过去8年耐药率进行性上升,直到2012年开始下降;耐药性较低的药物为阿米卡星。结论外科重症患者的非发酵菌分离率逐渐升高且耐药性强,应重视非发酵菌的感染情况并做好对其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心内直视术后肺部开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感染的诊疗水平。方法 分析1999年1-2001上12月我科痰培养证实的Sm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抗生素耐药情况。结果 共检出8例,患者一般情况差,长时间机械通气,有创操作多以及使用广谱抗生素等是易患因素。Sm感染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对许多抗生素多重耐药,并且易与其它微生物混合感染。结论 心脏外科病人是肺部Sm感染高危人群,既要关注临床征象,更应尽早送检根据药敏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14.
26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肺部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调查微生物检测确定为S.m引起的肺部感染病全,骸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6例S.m引起肺部感染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对多种抗徨素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对多种抗生素治疗不敏感的肺部,需考虑到S.m感染的可能,应及早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肺、食管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细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食管手术后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方法监测951例肺、食管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致病菌和药敏情况,以及术后气管导管端痰液和胸腔引流管端胸水培养的意义。结果食管手术感染致病菌主要是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等。肺手术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杆菌、绿脓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高。结论细菌的抗生素耐药十分普遍,气管导管端痰液和胸腔引流管端胸水培养有助于术后抗生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防控措施。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对456例肾移植受者进行监测,分析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包括基本情况、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类型。结果 456例肾移植受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8例(17.1%),术后感染时间为9(3~21)d。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泌尿系统和血流感染。感染病原体类型包括葡萄球菌13株、屎肠球菌6株、真菌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株、鲍曼不动杆菌4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表皮葡萄球菌4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大肠埃希菌1株、其他阴性菌9株。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11例(14%),死亡4例。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术后发病早、多重耐药菌感染常见且病死率高,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积极预防术后下呼吸道感染、规范实施多重耐药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肝移植受者术后胆汁培养中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表型进行分析,为肝移植术后病原菌感染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74例肝移植受者术后胆汁标本的培养结果以及病原菌的药敏试验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74例胆汁标本培养结果显示,有195例标本的病原菌检验呈阳性,阳性率71.2%.共检出病原菌269株,其中阳性球菌168株,以肠球菌(117株)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0 株)为主;阴性杆菌99株,以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检出烟曲霉菌2株.无论阳性球菌还是阴性杆菌,都具有严重的多重耐药性.结论 肝移植受者术后胆汁培养中病原菌的检出率高,耐药性强,耐药范围广.  相似文献   

18.
胆道感染病原微生物学的研究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Zhu J  Tang Y  Song X  Wang Y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5):369-371
目的 探讨胆道感染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变迁及其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应用生物梅里埃分析产品公司(API)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分离菌株,应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对470株病原微生物进行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 470株胆汁培养阳性的病原微生物中大肠埃希菌129株(27.4%),肠球菌82株(17.4%),肺炎克协伯菌76株(16.2%)。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对12种抗生素总耐药  相似文献   

19.
开放骨折感染创面细菌875株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明确开放骨折感染创面常见感染细菌种类、数量和分布持点,指导临床合理有效的应用抗生素。方法:对1990年1月一2000年12月骨科住院病人中开放骨折术后感染患创面分离出的各种细菌、真菌共30种875株进行分析。并同步比较病人所能接触的院内环境中检测的细菌。结果:感染创面中,G 球菌和G-杆菌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0.68%、52.5%,铜绿假单胞菌247株,检出率为28.2%,居第一;金黄色葡萄球菌217株,检出率为24.8%,居第二;其他如表皮葡萄球菌、施氏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等均占有一定比例。一些机会致病菌也从创面中检出,而且创面内数且较多的细菌从院内环境中均可检出。药敏结果显示:金葡菌和表葡菌对青霉素敏感度极低,先锋V、丁胺卡那露素对其较敏感。一些G 杆菌对复达欣、先锋V较敏感。结论:细菌室应重视对临床感染菌种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正确报告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同时,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有效的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因重症急性胰腺炎行引流手术且术后合并胰腺感染患者的细菌学及药敏报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感染的抗生素应用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4月间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患者腹腔引流物标本,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86例患者中共分离出276株细菌,检出率分别为阴沟肠杆菌(12.3%)、铜绿假单胞菌(10.9%)、金黄色葡萄球菌(9.4%)、其他葡萄球菌(9.4%)、D群链球菌(9.4%)、粪肠球菌(8.7%)、大肠埃希菌(8.7%)、表皮葡萄球菌(6.5%)、肺炎克雷伯菌(4.3%)、屎肠球菌(4.3%)。药敏分析及耐药试验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胰腺感染耐药严重,对于革兰阳性球菌,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尚保持了较好的抗菌活性,对于革兰阴性杆菌仅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其存在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胰腺感染患者,大部分菌株广泛耐药,临床上应依据细菌药物敏感性结果,不断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