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制新型具有诱导成骨活性的异种骨植骨材料。方法 在重组合异种骨 (RBX)基础上 ,以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 BMP- 2 )取代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牛 BMP,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 (BCB)复合 ,制成复合 rh BMP- 2的异种骨 (rh BMP- 2 / BCB) ;将 4周龄雄性 BAL B/ C小鼠 6 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于实验组小鼠左股部肌袋植入 rh BMP- 2 / BCB骨粒 ,对照组小鼠左股部肌袋植入 BCB骨粒 ,术后 7、14及 2 1天取材 ,通过组织学、骨计量学方法检测 rh BMP- 2 / BCB的诱导成骨活性。结果  1实验组术后 7天在小鼠肌袋可诱导软骨生成 ,14天形成编织骨 ,2 1天改建成板层骨并形成大量骨髓 ;对照组于术后各时间点均未见有软骨及骨形成。 2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rh BMP- 2 / BCB具有较好的骨诱导能力 ,是一种较理想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2.
作者将小牛骨松质化学处理以消除其抗原性,后作为载体结合牛BMP复合移植入小鼠股部肌袋内.结果表明:重组合过程使BMP的诱导活性大大提高,仅含0.5mgBMp的重组合异种骨即能在小鼠肌肉内诱导骨软骨组织发生,而单独植入相同剂量的BMP或松质骨载体均无此活性.认为异种骨松质用做BMP的结合载体是最佳选择,二者复合移植不仅避免了异种骨移植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而且浓缩了植骨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3.
去抗原异种松质骨移植的免疫反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罗卓荆  胡蕴玉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1):690-693,I100
异种骨作为自体骨骨移植的替代材料,因存在剧烈的免疫排斥反应,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作者采用经植入物体内致敏的淋巴细胞体外二次刺激增殖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组织学观察的方法,研究大块型及颗粒型二种去抗原处理的牛松质骨在植入BALB/c小鼠体内后的细胞、体液免疫及局部组织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未经去抗原处理的新鲜牛松质骨在植入早期即可检测到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产生,并较长时间;而  相似文献   

4.
重组合异种骨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06,自引:2,他引:104  
胡蕴玉  陆裕朴 《中华外科杂志》1993,31(12):709-713,T087
本文作者以牛BMP与同源松质骨组合研制成重组合异种骨。将36只新西兰家兔桡骨制成15mm的骨缺损。A组左侧植入重组合异种骨80mg,左侧植入单纯松质骨。B组左侧植入重组合异种骨和自体红骨髓左侧植入生物陶瓷颗粒。术后16周内,经放射学、组织学、四环素荧光双标记及免疫光检测。结果提示重组合异种骨的良好的填充修复骨缺损能力。临床应用38例,其中随防6个月以上者30例。除1例外,其余29例均获得满意的骨愈  相似文献   

5.
异种骨移植对T淋巴细胞总数及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新鲜小牛松质骨(FX),脱抗原处理的牛松质骨载体(BC)及不同复合比例的重组异种骨(RBX)植入Balb/c小鼠股部肌袋内,正常小鼠模拟手术做了对照组,术后7,14及28天,取材做组织学检查,同时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外周血及脾脏淋巴细胞中Thy1,L3T4,Lyt2及Tac阳性细胞百分数,结果示;脱抗原载体植入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FX组阳性淋巴细胞百分数均明显升高,以Tac升高显著;组织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一期植骨的新途径。材料和方法:以重组合异种骨为载体,采用庆大霉素溶液浸泡和庆大霉素———明胶包裹2种方法制成复合植骨材料,以小鼠肌袋法分别观察此复合植骨材料的成骨活性和体内药物释放特性。结果:2种复合材料的成骨活性均与单纯重组合异种骨无明显差别(P>005),均较单纯牛松质骨载体成骨活性好(P<001)。2种复合材料均于3d内骨粒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庆大霉素浓度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12h时在软组织中分别产生1656μg/ml和3045μg/ml的高浓度。结论: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有较好成骨活性和一定的抗感染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异种骨移植时T淋巴细胞总数及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鲜小牛松质骨(FX)、脱抗原处理的牛松质骨载体(BC)及不同复合比例的重组合异种骨(RBX)植入Balb/c小鼠股部肌袋内,正常小鼠模拟手术做为对照组。术后7、14及28天,取材做组织学检查,同时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外周血及脾脏淋巴细胞中Thy1、L3T4、Lyt2及Tac阳性细胞百分数。结果示:脱抗原载体植入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FX组阳性淋巴细胞百分数均明显升高,以Tac升高显著;组织学示局部免疫排斥而无骨诱导生成。RBX植入组Tac无增高,组织学见活跃的异位诱导成骨而无免疫排斥反应,但Thy1及Lyt2细胞荧光染色阳性率增高,以Lyt2增高明显,Th/Ts比值下降或倒置,为RBX中所含BMP所致。这一现象可能与机体对异种BMP及RBX不引起明显免疫排斥有关。Tac细胞阳性表达率对评价异种骨移植时免疫排斥反应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探讨块型去抗原异种松质骨载体(MBC)与bBMP复合形成的块型重组合异种骨(MRBX)[1]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MRBX的制备:依照Urist方法提取牛BMP。将新鲜牛肱骨上端松质骨制成20mm×20mm×20mm骨块,经脱脂、部分脱钙及过氧化氢浸渍处理制备MBC,将MBC与粗提bBMP按5∶1重量比复合,透析,冻干,消毒备用。2.兔桡骨干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选用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50只,造成桡骨干15mm骨骨膜节段性骨缺损,其中40…  相似文献   

9.
李建军  白伦浩  王欢  徐莘香 《中国骨伤》2005,18(10):601-603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及异种骨支架体内应用的安全性。方法:①制备去抗原牛松质骨块(BCB),植入小鼠股四头肌袋内,术后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组织学观察。②在腺病毒载体介导下将BMP-2基因导入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后,种植到BCB支架中,构建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于兔双侧桡骨中段造成15mm骨缺损,采用5种方法进行处理:BMP-2基因转染细胞+B(B(A组);未转染细胞+重组BMP-2+BCB(B组);对照基因转染细胞+BCB(C组);未转染细胞+B(B(D组);单纯BCB(E组)。术后4、8、12周行X线、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①BCB具有较低的抗原性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②A组术后4周诱导生成软骨组织并向编织骨转化,12周骨缺损修复,髓腔再通,新骨强度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BMP-2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是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带血供骨膜包裹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重组合异种骨RBX联合修复四肢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F)与去抗原牛松质骨(BCG)复合制成条状重组合异种骨(RBX),并采用兔桡骨干1.5cm缺损的动物模型,通过大体观测、X线、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比较单纯RBX移植、带血供骨膜包裹:BCG与带血供骨膜包裹RBX联合修复四肢骨缺损的疗效。结果 带血供骨膜包裹:RBX,在骨缺损修复早期,其成骨速度及成骨质与量均较优越,8周即可使骨缺损基本修复。结论 带血供骨膜包裹RBX对骨缺损修复能力最强,可大大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块形重组合异种骨修复犬桡骨骨缺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罗卓荆  王茜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6):363-366,I003
为使异种骨种移植应用于骨干节段性骨缺损治疗。作者将经去抗原处理的牛松质骨骨块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形成块形重组合异种骨,通过犬桡骨干中上段20mm,骨-骨膜缺损修复模型,综合评价MRBX修复大型动物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6只成年犬左侧桡骨节段性骨骨膜缺损处理MRBX,右侧不做修复,为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12.
异种植骨局部细胞因子表达与诱导成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征  胡蕴玉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1):686-688,I004
目的:观察异种骨移植局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基在表达对BMP诱导成骨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牛松质骨制备成不同抗原性载体,并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复合,植入小鼠股部肌袋,于术后5,10和20天取材,制备石蜡切片,采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的方法,定位定性检测植骨局部TNF-α和IL-6mRNA表达。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及组织成骨量图像分析,确定BM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不同钙含量牛松质骨载体植入局部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基因表达及载体钙盐对局部细胞免疫的作用,作者将两种经不同处理(不脱钙和部分脱钙)的牛松质骨载体植入小鼠股部肌袋内,于术后3,5,10和20天取材,制备石蜡切片,采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的方法,定性定位检测分析TNFα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不脱钙组载体植入局部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部分脱钙组;植骨术后10天,TNFαmRN  相似文献   

14.
异种骨移植材料制备及其骨诱导活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酶处理法去除猪骨组织中的主要异种抗原--α-半乳糖抗原(α-Gal),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其力学性能和骨诱导活性的影响.方法 取新鲜猪髂骨用α-半乳糖苷酶处理去除α-Gal,冷冻干燥后辐照灭菌.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猪髂骨分为:A组新鲜骨、B组去抗原骨、C组冻干去抗原骨及D组冻干辐照去抗原骨.取B组骨扫描电镜观察,Smile View软件测量骨髓腔大小;采用ELISA法检测A、B及D组骨块α-Gal含量:检测A、B、C及D组力学性能;将去抗原脱矿骨(实验组)及脱矿骨(对照组),植入Wistar大鼠股部肌袋,于术后3、4、5、6周取出植入骨行组织学观察及ALP活性检测.结果 制备的B组骨呈三维网状结构,与人松质骨类似,骨髓腔大小为150~600μm.A、B、D组α-Gal吸光度值分别为0.358±0.027、0.191±0.011和0.190±0.00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间力学性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植入3周,骨内长入的间充质细胞转变成软骨细胞并开始分泌软骨基质,4周骨内形成软骨组织,6周骨边缘成骨活跃,形成类骨质,骨内可见成熟软骨组织:对照组植入3~6周显示植入骨吸收,未见成骨迹象.实验组植入3~6周的AL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酶处理法能有效去除猪骨组织中的主要异种抗原,保留了其力学性能与骨诱导活性,有望成为一种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5.
徐虎  胡蕴玉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7):411-413,I002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8(IL-8)关异种骨移植局部的表达及定位。方法:将牛松质骨载体植入小鼠股部股肉内。于术后4、7、14和21天取材,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植骨局部IL-8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定位。结果:术后4、7、14和21天,植骨局部均有IL-8mRNA及蛋白的表达。mRNA主要定位于载体周边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部分间充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也有阳性表达。免疫组  相似文献   

16.
长管骨骨不连植骨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探讨最佳植骨方式,提高骨不连愈合时间和质量。方法:将60例长管骨骨折骨不连患者分为3组,骨折端固定后分别采取髂骨夹板武植骨+内固定、髂骨条状或粒状植骨、重组合异种骨植入,观察3种植骨方式对骨折端再生骨的生长速度及质量的影响。结果:所有病例13~18个月愈合,采取髂骨夹板式植骨+内固定组明显优于髂骨条状或粒状植骨组及重组合异种骨植入组(P〈0.01)。结论:髂骨夹板武植骨+内固定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经济的植骨方式。  相似文献   

17.
重组合异种骨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组合异种骨在脊柱外科的应用穆希胜1杜鸿章1闫乔生1重组合异种骨是骨形成蛋白(BMP)与去除抗原特性后的异种松质骨的复合物,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一项新成果。它既有BMP的高度诱导成骨作用,又有松质骨的支架作用。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对13例椎体滑脱、椎弓根...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不同钙含量牛松质骨载体植入局部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基因表达及载体钙盐对局部细胞免疫的作用,作者将两种经不同处理(不脱钙和部分脱钙)的牛松质骨载体植入小鼠股部肌袋内,于术后3、5、10和20天取材,制备石蜡切片,采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的方法,定性定位检测分析TNFα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不脱钙组载体植入局部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部分脱钙组;植骨术后10天,TNFαmRNA的阳性表达率达高峰;阳性反应细胞在载体周围呈局灶性和弥漫性分布,阳性物质主要位于单核细胞、多核巨噬细胞的胞浆内,部分位于间充质细胞、纤维母细胞和横纹肌细胞的胞浆和(或)胞核内。结果表明,牛松质骨载体钙含量对载体植入局部TNFα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提示钙盐参与局部细胞免疫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去抗原牛松质骨中利用动静脉袢诱导轴向血管化的方法及血管化效果.方法 取新鲜牛股骨采用常规方法制备去抗原牛松质骨支架,并将其加工成带环状侧槽的圆柱形.健康3~4月龄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300~350 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15).实验组于大鼠右侧股部行股静脉分离,并将其移植至对侧股动静脉残端间构建动静脉袢,将制备的去抗原牛松质骨支架插入至动静脉袢中,并将动静脉袢置于其环状凹槽内;对照组仅将股部血管结扎切断,无需吻合,同时植入去抗原牛松质骨支架.术后2、4、8周取材行大体观察、墨汁灌注组织学观察并检测微血管体积密度.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标本颜色鲜红,勒血实验显示血管双向通畅:对照组标本颜色暗红,触之略感柔韧.墨汁灌注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去抗原牛松质骨支架有明显血管化,以第8周显著,血管趋于成熟并呈网状,可见起源于动静脉袢的新生血管芽.对照组无血管化发生.术后2、4、8周实验组微血管体积密度分别为(3.59±1.84)、(16.61±10.23)、(39.04±13.46)μm3/μm3,对照组分别为(2.43±0.97)、(6.79±2.92)、(25.31±10.98)μm3/μm3.术后4、8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静脉袢诱导去抗原牛松质骨血管化模型作为一种新的预血管化策略,可能为制备功能性人工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制备重组合异种骨的基础上,加入塑型剂,探索其合适的成分比例,研究小牛脱钙骨泥的制备方法。[方法]分别制备小牛松质骨的完全脱钙颗粒和生化方法提取纯化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通过真空冻干机将松质骨和BMP充分复合后冻干,制成重组合异种骨(RBX)骨粉,按一定比例加入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塑形剂无菌分装,使用时加适量生理盐水或自体血液即制备成骨泥。电镜下观察其孔径、BMP复合情况,大体观察其塑形性。[结果]制备的小牛脱钙骨泥极易塑形,塑形后不易松散,并且具有一定的弯曲强度,一侧应力后材料不会出现裂隙。骨泥复合材料经电镜观察,载体孔隙较多,孔径多在100μm以上,BMP与载体复合良好。[结论]复合BMP小牛脱钙骨泥物理性状稳定,可塑性强,使用方便。骨泥材料经电镜扫描有良好的孔隙结构,BMP与载体复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