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和没有Y染色体微缺失的无精子或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的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确诊Y染色体微缺失行ICSI治疗的48例56个周期,与治疗时间严格匹配的无Y染色体微缺失的其他无精子或严重少弱精子症的90例患者94个ICSI周期。比较两组患者女方年龄、不孕年限、男方年龄、精液参数、获卵数、ICSI卵子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平均移植胚胎数、移植日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活产男女比例差异。结果:Y染色体微缺失组与无精子或严重少弱精子症的对照组在女方年龄、不孕年限、男方年龄、获卵数、ICSI卵子数、平均移植胚胎数等基本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Y染色体微缺失组与无精子或严重少弱精子症的对照组相比受精率(69.0%vs73.2%)、卵裂率(96.0%vs95.3%)、优质胚胎率(53.3%vs48.7%)、胚胎种植率(24.0%vs30.3%)、生化妊娠率(41.1%vs44.7%)、临床妊娠率(37.5%vs35.1%)、早期流产率(4.8%vs6.1%)、活产率(35.7%vs29.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不影响ICSI治疗结局;男性后代将会面临生育问题,是否选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应在充分遗传咨询的情况下遵从患者夫妇意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19例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研究组)进行的23个治疗周期的胚胎和临床结局资料,与同期无Y染色体微缺失(对照组)的少弱精子症或无精子症的86个治疗周期的相应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受精率(85.0%vs89.2%)、卵裂率(96.0%vs 95.3%)、优质胚胎率(68.3%vs 66.7%)、生化妊娠率(47.8%vs 50.0%)、临床妊娠率(43.5%vs 41.6%)、胚胎种植率(22.9%vs 20.8%)、早期流产率(10.0%vs 7.5%)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对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Y染色体AZFc区完全缺失患者的精子获得率及AZFc区缺失是否影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确诊的79例AZFc区完全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精子获得率。其中行ICSI鲜胚移植的27例患者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我中心行ICSI治疗、无Y染色体微缺失的无精子症和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平均获卵数、注射MⅡ卵数、移植胚胎数、卵裂率、受精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等数据。结果 79例AZFc区完全缺失患者的精子获得率为48.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基础内分泌激素水平、男方精液浓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精率(65.05%vs.70.07%)、卵裂率(97.34%vs.96.02%)、优胚率(44.81%vs.40.88%)、可用胚胎率(79.23%vs.78.45%)、种植率(39.13%vs.43.27%)、妊娠率(51.85%vs.58.62%)、流产率(7.14%vs.5.88%)及异位妊娠率(0vs.2.9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染色体AZFc区完全缺失可能并不影响ICSI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睾丸精子冷冻复苏对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因梗阻性无精子症在本院采用睾丸精子行ICSI助孕的21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107个周期采用冷冻复苏的睾丸精子(冻精复苏组),另外107个周期采用新鲜睾丸精子(新鲜精子组)。比较两组中女方的一般资料、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以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本研究中,107个周期冻存睾丸精子复苏均获成功;冻精复苏组与新鲜精子组行ICSI助孕后的受精率[(76.91±18.24)%vs.(75.35±20.62)%]、卵裂率[(94.69±5.29)%vs.(95.37±4.48)%]、可利用胚胎数[(4.67±2.52)vs.(4.20±2.75)个]、优质胚胎率[(64.47±26.08)%vs.(60.34±27.39)%]及临床妊娠率(52.24%vs.50.63%)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睾丸精子冷冻复苏对ICSI助孕结局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液质量及其精子功能、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以及后代情况,探讨其对精液质量、精子功能、辅助生殖妊娠结局以及出生后代的影响。方法 132例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作为实验组,50例正常生育男性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精子质量、精子功能指标以及妊娠结局和出生后代指标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男、女方患者的平均年龄、不育年限、窦卵泡数、女方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精液质量、顶体酶活性、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小于对照组,DNA碎片、核蛋白组型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VF治疗者的受精率、着床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SI治疗者,两组患者的受精率、着床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对子代影响指标(诸如早产率、出生体质量、双胎妊娠率、男婴比例、出生缺陷率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F/ICSI助孕的患者中,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可伴有精子受精能力降低。对于IVF治疗结局不良的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ICSI受精可能会改善其助孕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少弱畸精子症患者结合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技术(ICSI)后的临床结局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5年5月来我中心行辅助生殖治疗的508对夫妇经ICSI助孕后的临床结局。排除染色体核型异常、Y染色体微缺失、睾丸发育异常和FSH水平异常的干扰,根据精子来源和精液不同质量参数分为3组:A组,单纯梗阻性无精子症组,即PESA组;B组,少弱畸精子症组;C组,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组。比较3组获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周期活产率等情况。结果 3组之间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周期活产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其种植率显著降低(40.5%vs 50.0%,41.6%vs 50.0%,P0.01);B组和C组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40.5%vs41.6%,P0.05)。结论少弱畸精子症及严重少弱畸精子症显著影响胚胎的种植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切开睾丸取精术(micro-TESE)应用于因继发性睾丸损伤导致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接受micro-TESE并具继发性睾丸损伤病史的121例NOA患者,分析不同睾丸损伤病因患者micro-TESE取精成功率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micro-TESE获得精子与重度少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1×106/ml)射出精子的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结局,比较两组间女方年龄、受精(2PN)率、第3天(D3)可移植胚胎率、D3优质胚胎率、D14血h CG阳性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104例患者(86.0%,104/121)成功通过micro-TESE获得精子。按其继发性睾丸损伤的病史,microTESE取精成功率分别为:睾丸炎98.4%、隐睾下降固定术后75.5%、化疗/放疗损害63.6%。micro-TESE所获得精子和重度少精子症患者射出精子ICSI助孕周期的2PN受精率(59.4%vs 69.3%)、D14血h CG阳性率(44.6%vs 57.9%)、胚胎种植率(31.8%vs 32.6%)、临床妊娠率(41.5%vs 48.7%)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D3可移植胚胎率(40.5%vs 52.2%)、D3优质胚胎率(32.5%vs 42.1%)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icro-TESE应用于继发性睾丸损伤所致的NOA患者时取精成功率较高,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但需要进一步探索改善micro-TESE获得精子后行ICSI助孕结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Y染色体多态性对精液质量、精子功能、辅助生殖妊娠结局以及出生后代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因男方因素行IVF/ICSI-ET的207例Y染色体多态性患者(包括50例46,XY,Y≥18; 51例46,XY,Y≤21;36例46,X,Yqs; 30例46,XYq-; 40例,46,XYp+)作为实验组,染色体正常组135例男性纳入对照组。对比以上两组精子质量、精子功能指标(诸如顶体酶、精子顶体完整性、精子核蛋白组检测型、精子-透明质酸结合率等)以及妊娠结局和出生后代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方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窦卵泡数,女方基础FSH和LH,HCG日E2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207例Y染色体多态性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精液质量、精子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IVF治疗周期组中,实验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小于对照组,生化妊娠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裂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SI治疗周期中,实验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早产率、出生体重、双胎妊娠率、男婴比例、出生缺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流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Y染色体多态性对男性生育以及ART妊娠结局的发育有一定影响。ICSI受精可以改善一部分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少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Y染色体微缺失情况及其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ET)妊娠结局以及后代情况,探讨AZF微缺失对辅助生殖妊娠结局以及出生后代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中488例少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将缺失携带者作为A组,将非携带患者作为B组。有正常生育能力,并有自然生育史的125例男性纳入对照组(C组)。对比A组、B组以及C组的妊娠结局和出生后代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中488例少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者共56例,均为AZFc微缺失,其中14例(25%)表现为少精子症,42例(75%)表现为严重少精子症。A组、B组和C组妊娠结局以及对子代影响的指标,3组间两两比较后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对IVF/ICSI-ET治疗周期形成的妊娠结局以及出生后代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助孕结局及睾丸组织病理分型对NOA患者的助孕结局有无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中心行TESE-ICSI助孕的无精子症病例资料,选取不孕原因为单纯男性或男性合并女方输卵管因素且女方年龄在38岁以下的NOA病例73例,共完成105个取卵周期,79个移植周期。按睾丸组织病理分型将ICSI周期分为3组:精子发生低下组、精子成熟阻滞组和唯支持细胞组,统计总体NOA患者和不同组别的男、女方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值、Gn使用支数、Gn使用天数、hCG日E2值、hCG日P值、内膜厚度、MII卵数、受精、可移植胚胎、优质胚胎、临床妊娠及流产情况。结果:NOA患者的ICSI受精率为67.03%(553/825)、受精失败发生率9.52%(10/105)、可移植胚胎率85.66%(472/551)、优质胚胎率35.03%(193/551)、平均移植胚胎2.10个,临床妊娠44例(55.70%),活婴出生率为53.16%(42/79),未发生出生缺陷。不同组间的男女方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值、Gn使用支数、Gn使用天数、hCG日E2值、HCG日P值、子宫内膜厚度、MII卵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精子发生低下组、精子成熟阻滞组、唯支持细胞组的受精率分别为68.51%、64.39%、61.45%,可移植胚胎率分别为85.05%、90.48%、83.05%,优质胚胎率分别为33.09%、41.67%、38.98%,组间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方面虽然精子发生低下组(60.00%、37.61%)与唯支持细胞组(62.50%、50.00%)要高于精子成熟阻滞组(37.50%、21.21%),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OA患者一旦获得睾丸精子,借助于ICSI助孕可以得到较好的临床结局,睾丸组织的病理分型对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