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生的148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48例ADR中,涉及药物67种,抗感染药的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免疫抑制剂及维生素类药物,循环系统用药等;抗感染药以头孢菌素类药物ADR发生率居首位;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首,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9例.结论:在临床药品使用过程中,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宣传,重视对临床表现隐匿的不良反应的监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临床常见问题,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出现的29例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阿托伐他汀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并提出合理用药措施。结果60岁以上老年患者出现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者较高,所占比例为69.0%;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均为药物服用后30min~3个月之内。联合用药患者中服用2~4种药物的患者有21例,所占比例为72.4%。临床不良反应以骨骼、肌肉损害最为常见,所占比例为48.3%。结论阿托伐他汀临床实际用药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血液、皮肤、肝、胆等方面的观察与监测,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问题。  相似文献   

3.
过敏反应是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其发生率高、危害性大.为了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用药史,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治疗或抢救.为了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对机体的损害,所以药物过敏反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和继发性反应等.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是严重的,常见的有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死亡,而根除幽门螺杆菌须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多为三联疗法),因此其不良反应须引起重视.本研究以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的5种抗生素为例,通过对公共蛋白质数据库和药物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构建药物和靶蛋白的互作网络,探讨多种抗生素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期使三联疗法发挥最大抗菌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后引起药物性脑病的临床特点,以指导头孢类抗生素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2年12月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36例尿毒症患者,并对其进行临床症状和用药情况的分析和统计。结果:36例患者均在2~10d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症状表现多样,所有患者均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经颅脑CT检查无急性病变。所有患者经停药、调整抗生素及继续透析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尿毒症患者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可引起药物性脑病,由于肾脏的排泄功能下降,故用药前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调整药物剂量,有条件者可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症状及时停药及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6.
何胜兰  苏晓丹 《骨科》2015,34(3):419
目的减少临床联合用药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合理用药。方法结合药师在临床5例药学服务实例,以合理用药为出发点,对临床联合用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联合用药后,患者虽不同程度发生不良反应,但经药师与临床医护人员及时沟通,药物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且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药师必须熟练掌握药物相互作用机制及代谢途径。深入临床,切实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充分考虑患者年龄、病史、用药史,及时调整给药时间及给药剂量。与临床医护人员形成优势互补,才能避免临床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药物使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01~2009-07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左氧氟沙星致24例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和全身性损害等。结论提示医师和药师要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都先后出现了多种消化道反应,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其中有18例患者出现较为剧烈的消化道症状,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一共有6例患者出现了耳鸣、失眠、烦躁、头痛头晕等症状,其中1例出现了癫痫、谵妄、幻觉等毒性反应,情况较为严重.其余5例因静脉滴注氟罗沙星或者加替沙星等药物,都在停药之后的几天内基本恢复健康.在静脉输液完之后6小时内或者输液的过程中,有16例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红斑、皮肤瘙痒,好在症状较轻,未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诸如休克或者光毒性反应等.结论: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病人体质,选择适宜的给药方式,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注意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有利于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性休克225例分析及其用药监护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张玲  李娟  冒勤  万学英 《护理学杂志》2004,19(23):37-39
目的 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类)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和预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内1990年1月至2003年6月193篇有关头孢类过敏性休克病倒报道的225例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225例休克涉及12种药物,居前6位的是头孢噻肟、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占94.2%。过敏史阳性者24.0%,无过敏史者30.2%,过敏史不清者45.8%。85.8%的休克发生于用药20min内,死亡率8.0%。结论 头孢类过敏性休克应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史阳性者做皮试是防止严重过敏事件发生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万方数据库检索2010~2013年国内文献资料报道的头孢美唑钠的不良反应,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头孢美唑做为第二代头孢类广谱抗菌药物,疗效可靠、临床应用较广,但其导致的不良反应也应引起医疗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做到用药合理、规范、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为临床用药和安全监管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的19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是抗微生物类药物,其中多为头孢菌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且60岁以上的老人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结论临床对老年患者用药时应格外谨慎;尽量避免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处理方法、临床表现和治疗,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度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28份,借助统计学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涉及药品86种,其中抗感染药物30种,占药品总数34.9%,占病例总数的44.5%;中药制剂8种,占药物品种数9.3%,占病例总数的6.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5%;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占6%。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魏宗慧 《中国科学美容》2011,(18):133-133,158
目的介绍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及预防,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内外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果综合分析了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的有关知识。结论林霉素的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也较常见,但严重不良反应很少,只要注意合理应用并采取对症措施,可避免或消除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9例,观察其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不良反应:血液性毒性3例,非血液性毒性17例,其中水钠潴留6例,胃肠道反应7例,皮疹2例,转氨酶升高2例.结论:临床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应严格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期间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常规及消化系统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时发现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做出相应的处置.  相似文献   

15.
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方法 对264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4例ADR中,涉及抗生素126例(47.73%),中药注射剂89例(33.71%),静脉给药引起的ADR 243例(92.04%);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损害及静脉炎.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高于西药注射剂(P<0.01).结论 应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及正确选择用药途径,加强对中药注射荆的质量监测,重视静脉注射全过程的护理观察,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291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占全部ADR的48.8%(142例)ADR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主,占49.1%(143例).结论:加强儿童ADR监测,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方法对264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4例ADR中,涉及抗生素126例(47.73%),中药注射剂89例(33.71%),静脉给药引起的ADR243例(92.04%);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损害及静脉炎。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高于西药注射剂(P〈0.01)。结论应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及正确选择用药途径,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重视静脉注射全过程的护理观察,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的66例住院病人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倒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及14岁以下儿童更客易发生ADR;使用药品中,抗茵药居首位,占62.1%.其次是中药,占19.7%;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占90.9%;ADR的临床表现形式呈多样性,以过敏反应比较多见.结论:必须加强ADR监测、报告、防范和处理,有效减少ADR事件,强化临床用药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减少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方法:两种药物分别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后各0.1ml混合.结果:出现浅乳白色,震荡后不消失.结论:临床土若病情需要使用这2种药物时应分开使用,不应连续输注,最好中间输注0.9%氯化钠溶液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甚至药物变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抗肿瘤药物的药理特性正确选择输液器,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选择热塑性弹性体材质的精密过滤型输液器,可预防不溶性微粒对患者血管的损害,减少药物性过敏反应的发生,降低药物的吸附,避免增塑剂和热稳定剂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使用强刺激性、弱刺激性、脂质体和易过敏的化疗药物,以及分子靶向药物时,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选择不同过滤规格的输液器;铂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选择避光输液器,避免药物产生光照反应。选择恒速输液仪和弹力输注泵,可保证药物输注时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