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立病区质控组长防范护理管理疏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骨干人员参与护理管理,防范病区护理管理疏漏的方法 .方法 在各病区选拔优秀护理人员担任质控组长,经过统一培训后按制定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在病区协助护士长开展质量控制.结果 设立质控组长前后病区一般护理缺陷、严重护理缺陷、意外事件及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设立质控组长是护士长病房管理的有力补充,是防范病区护理管理疏漏,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骨干人员参与护理管理,防范病区护理管理疏漏的方法。方法在各病区选拔优秀护理人员担任质控组长,经过统一培训后按制定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在病区协助护士长开展质量控制。结果设立质控组长前后病区一般护理缺陷、严重护理缺陷、意外事件及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设立质控组长是护士长病房管理的有力补充.是防范病区护理管理疏漏,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房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在优质护理临床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5月起开展并成立优质服护理示范病区,采取护士分层分组管理,设立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三个层次,分组包干制,以病人为中心,围绕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分工方式,分为两个护理小组,每组每个护士分别负责6~8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制定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岗位职责.在责任组长的负责下,通过质控检查,现场改进,保证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工作落实到位.结果:通过分层分组管理,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加强了高年资护士对年轻护士的带教和支持作用,护理人员合理应用, 工作更贴近患者需求,减少了护理缺陷和医患纠纷,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科室实际情况探讨护理组长责任制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科内分组和制定护理组长工作岗位责任制的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结果:增强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护理组长责任制在护理管理中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与式分层管理在妇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设病历书写、临床教学、消毒隔离、护士培训、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护理科研及器械保养8个护理质控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组员2名;制定每个护理小组的职责和质控要求;形成护士长、质控小组组长及组员的三层全员参与式管理,并于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实施参与式分层管理后病区管理和护士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核心期刊刊登论文数由2007年的6篇增加至2008年的11篇。结论参与式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病区管理质量,提升护士的自我价值感和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6.
参与式分层管理在妇科病区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参与式分层管理在妇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设病历书写、临床教学、消毒隔离、护士培训、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护理科研及器械保养8个护理质控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组员2名;制定每个护理小组的职责和质控要求;形成护士长、质控小组组长及组员的三层全员参与式管理,并于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实施参与式分层管理后病区管理和护士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核心期刊刊登论文数由2007年的6篇增加至2008年的11篇。结论参与式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病区管理质量,提升护士的自我价值感和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7.
医院评审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按照中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建立护理质控组织、完善护理质控体系;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理程序和操作规范,完善评价标准;强化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注重护理过程管理;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结果 2006年各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显著高于2005年(均P<0.05).结论 中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的实施可提高护理质量,强化全院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中医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麻醉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用于麻醉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麻醉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麻醉科护士长1名,岗位组长7名组成,麻醉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包括督查任务设置、护理质量控制及质控信息查询3个模块,不同岗位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权限落实护理质量管理.结果 应用麻醉护理质量控制系统6个月,记录护理质量问题120条,实施前同期仅记录48条,杜绝发生的接近差错由2019年度的4起增加至2020年度的8起.结论 麻醉护理质量控制系统提高了麻醉护理质量管理效能,促进了麻醉护理质量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9.
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效果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前移护理质量三级质控体系,即由病区质控员(一级质控)、护士长(二级质控)、护理部质量控制委员会(三级质控)前移至责任护士(一级质控)、护理组长(二级质控)、护士长(三级质控);培训护理组长,强调预防性质控,完善科室质控上报机制,充分发挥责任护士和护理组长的质控作用。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实施后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急救物品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应用于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按照中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建立护理质控组织、完善护理质控体系;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理程序和操作规范,完善评价标准;强化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注重护理过程管理;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结果2006年各项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显著高于2005年(均P〈0.05)。结论中医院护理质量评审标准的实施可提高护理质量,强化全院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中医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PICC专业护理小组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组建PICC护理小组,明确小组工作职责,制定和完善PICC置管和维护操作规程;建立PICC门诊;定期开展小组活动;进行全院PICC相关知识培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进行疑难护理病例讨论;全院会诊;院外会诊;开展护理科研等.结果:规范了PICC专业护理行为,提高了护理质量,体现了专科护士的职业价值.结论:PICC专业护理小组的建立,有效提高了PICC护理质量,有力推动了医院专科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门诊护理组长负责制的实施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的方法,以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率.方法设立门诊相关科室护理组长岗位,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评,确定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结果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前医生满意率及门诊患者满意率分别为86.0%、84.0%,实施后分别提高至97.0%、95.0%.结论门诊护理组长负责制提高了门诊的护理服务质量,促进了门诊护理质量的控制与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全员参与全程护理质量控制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全体护士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方法全体护士均参与科内一级质控,2~3人组成1个质控小组,各组承担相应的质控工作任务,每周对负责的项目进行自查自纠,每月结合科护士长及护理部质量检查反馈情况集体讨论制定整改方案并付诸实施,再进入下一轮自查自纠。结果实施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实施前,并呈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结论全员参与全程护理质量控制,促进了逐级控制效能,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张俊红  邹莺 《护理学杂志》2013,28(15):14-15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运用于护理临床实践的具体实施模式.方法 以科室为单位,整合专科护士与学组骨干力量,形成以护士长带头的循证护理小组,负责科室临床带教、科研创新工作及环节质量控制.结果 循证护理小组成立后,护理带教满意度由82.5%提高至92.4%;住院满意度由90.34%提高至98.75%;科室护理人员在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数由2篇增加到9篇;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可发挥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优势,促进循证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升护理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方法院质控委员会实行有效的护理质量监控,开展护理质量改进与控制活动,定期举办护理质量报告会。结果2006年与2005年相比,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服务意识均有显著升高。各项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全院护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改进。结论只有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并且实施有效的护理质量监控,才能全方位地推动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工作的专业技术含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建立血液净化护理支持系统,设立助理护士、文员、技术工人及生活助理等工作岗位,分流部分非技术性及事务性工作.结果 护理支持系统建立后,单次透析治疗护士护理平均时间、患者所需时间显著缩减(均P<0.01),护理缺陷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 实施护理支持系统可以减少护士的非直接护理时数,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同时实现专业人员专职化,降低了非直接护理成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重症监护室竞选组长及小组组员构建的实施,更有效的提高重症监护室的管理水平.方法:对ICU23名护士,采取小组管理制和竞选小组长上岗制以及小组组员构建的方法来激励护士.结果:提升了专业水平,提高了科研意识,优化护理队伍结构.  相似文献   

18.
规范文书管理防范护理纠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杨坚娥 《护理学杂志》2006,21(13):54-55
针对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要求,重新制订<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和<护理文书质量评价标准>,强化护理文书法律意识教育、健全质控网络、实施三级监控.结果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文书的质量,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对记录质量的重视程度也有了很大提高.提示规范文书管理可有效防范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19.
急诊科设立护理专业小组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秦红  胡彤 《护理学杂志》2008,23(13):54-55
目的 顺应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护士专科知识和技能水平.方法 设立循环、呼吸、创伤、中毒、神经急症、静脉治疗、外文学习、健康教育8个护理专业小组,学习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临床问题.结果 2年的小组活动,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每个小组均有所作为,获得了医生、患者和护理部的好评.结论 通过小组活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科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竞争氛围,促进了护士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临床工作质量的改善,同时密切了医护关系.  相似文献   

20.
层级制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在急诊科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诊科实施以层级制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根据在岗护理人员的的职称、年资、学历、实际工作能力、经验和责任心进行新老、强弱合理搭配,组建层级制护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班.连续2年后从患者投诉、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4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层级制小组排班后患者投诉、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由13例次、2起、2起减少至4例次和0,患者满意度由93.1%升至98.1%.结论 以层级制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有利于护理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