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术后远端疝囊积液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364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并行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为35~90 min,平均(47±12)min。术后出现阴囊肿胀97例,彩超证实疝囊残端积液7例,均经抬高阴囊、局部热敷、积液穿刺、手术剥离等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1~24个月,未再发生积液。结论病程长、高腹压及疝囊残端大是腹股沟斜疝术后疝囊残端积液发生的高危因素,正确处理疝囊残端可明显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囊部分横断治疗腹股沟复发斜疝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为12例复发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部分横断疝囊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其中原手术行传统巴西尼术8例(男6例,女2例),使用无张力修补术4例(男3例,女1例)。结果:12例复发腹股沟斜疝患者均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术中采用部分横断疝囊后完全剥除疝囊的方法,效果良好。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70.0±11.5)min,术后3~5 d出院,平均(4±1)d;术后随访6~24个月,发生阴囊水肿2例,均吸收;1例术后疼痛,经理疗及止痛治疗约1周好转痊愈。目前患者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部分横断疝囊治疗复发腹股沟斜疝在完全剥除疝囊方面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缝合腹膜时无张力、复发率低等优势,且手术安全性高,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进入阴囊的较大腹股沟斜疝远端囊壁不同的处置方式在术后阴囊并发症上的差异。方法选取240例疝囊进入阴囊的斜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旷置组远端疝囊实施旷置+开窗术,剥离组远端疝囊实施完全剥离术。两组患者均采用Lichtenstein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阴囊肿胀并发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旷置组125例患者术后阴囊肿胀11例(8.80%),其中阴囊水肿8例(6.40%),阴囊积液3例(2.40%),无阴囊血肿和睾丸肿胀。剥离组115例术后阴囊肿胀8例(6.96%),其中阴囊水肿5例(4.35%),阴囊血肿1例(0.87%),阴囊积液1例(0.87%),睾丸肿胀1例(0.87%)。比较两组术后阴囊肿胀发生情况,(P0.05),两组之间差异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端疝囊旷置+开窗手术,术后阴囊肿胀发生率与剥离组相近,手术创伤小,损伤精索机会低,是一种更为合适的远端疝囊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股沟直疝疝囊进入阴囊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例疝囊进入阴囊的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腹股沟直疝疝囊进入阴囊的发生机制.结果 20例患者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1±5) min,平均住院时间(3.4±0.6)d;术后无慢性疼痛、阴囊水肿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至10年,未见复发.结论 高龄患者组织退行性变,加之病程长、腹内压增高等因素,导致逐渐增大的腹股沟直疝疝囊不断挤压并突破外环口而进入阴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横行微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4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横形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15~25 min,手术出血量为0.8~3.2 m L。术后约5 h可普通饮食。10~28 h可下床。2~6 d均痊愈出院。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仅1例(1.56%)患儿见阴囊肿胀,给予保守治疗后痊愈。随访1a,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微创切口行疝高位疝囊结扎手术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完整剥离疝囊和横断疝囊在单侧腹股沟斜疝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中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85例行TAPP的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横断组(43例)和剥离组(42例),其中横断组术中横断疝囊,剥离组完整剥离疝囊。比较2组一般手术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氧化应激指标中生长激素、胰岛素、血糖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免疫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横断组手术时间、腹股沟区积液、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剥离组(P<0.05);横断组术后1 d、3 d和1周VAS评分显著低于剥离组(P<0.05);横断组生长激素、胰岛素和T-AOC水平均显著高于剥离组(P<0.05),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剥离组(P<0.05);2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TIMP-2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2组术后血清免疫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清肿、神经感觉异常和尿潴留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完全剥离和横断疝囊在治疗单侧腹股沟斜疝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横断疝囊方式在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及应激反应,加快康复方面具有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弹琵琶”手法在小儿男性腹股沟斜疝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小儿男性腹股沟斜疝术中寻找疝囊的简便技巧。方法男性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患儿129例(144侧),应用“弹琵琶”手法寻找疝囊,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找到疝囊,行高位结扎疝囊144侧;切口平均长度为1.0 cm,术中寻找疝囊时间平均2.5 min,平均手术时间12.7 mim;术后近期阴囊轻度水肿12例,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平均随访21月,2例单侧巨大型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复发;5例术后出现对侧腹股沟斜疝。结论在小儿男性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中,应用“弹琵琶”手法寻找疝囊,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可达到操作简便、微创、快速、安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斜疝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96例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下疝囊高位结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总结手术体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9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15)min。术后第1天可进普食并下床活动。42例使用1次镇静剂,均未给予止痛药物。未发生阴囊水肿、积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3~5 d,顺利出院。出院后82例患者获1~2 a随访,无手术部位牵涉疼痛感及复发病例。结论局麻下疝囊高位结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方法简单、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轻微、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复合疝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technique,TEP)治疗腹股沟复合疝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7月~2008年6月应用TEP治疗42例腹股沟复合疝,其中双侧斜疝18例,单侧直疝、斜疝8例,一侧斜疝、另侧直疝5例,双侧直疝4例,双侧斜疝、一侧直疝3例,双侧直疝、一侧斜疝2例,同侧斜疝、股疝1例,双侧直疝、斜疝1例。脐下15mm切口达腹白线,切开10mm,镜头进入腹膜外间隙进行分离。直视下脐下5cm旁开5cm置入2个5mm trocar。建立腹膜外气腹,下达耻骨后间隙,外至髂前上棘,还纳复合疝各疝囊,使精索壁化。聚丙烯平片覆盖患侧肌耻骨孔、直疝三角,疝螺旋修补钉固定补片。结果42例均完成TEP,手术时间85~165min,平均107.3min;术中出血量10~20ml。术中均有阴囊气肿,术后自行吸收。术后2d内恢复饮食。住院时间7~9d,平均7.6d。42例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15.3月,2例直疝复发,5例出现下腹壁轻微感觉异常,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TEP治疗腹股沟复合疝,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疝囊高位结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体会。方法对56例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分层局部浸润麻醉下疝囊高位结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5~75 min,术后8~14 h下床活动,均未使用止痛药物。住院时间4~6 d。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阴囊积液、补片排异反应等并发症。全部患者均获1~3年随访,尚未发现无复发病例。结论对成人患者,采用疝囊高位结扎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特别适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免输精管分离腹股沟疝平片修补法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52例男性腹股沟疝患者(其中单侧直疝75例,单侧斜疝162例,双侧斜疝67例,双侧直疝27例,单侧斜疝+直疝18例,单侧股疝3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免输精管分离腹股沟疝平片修补。统计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观察局部血肿、血清肿、疼痛、住院时间、复发及射精等指标。 结果35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手术,共修补446例次,单侧发病手术时间为(105.2±12.6)min,双侧发病手术时间为(155.7±23.4)min,所有术中关闭腹膜切口时间为(12.5±2.3)min。术中出血量(2.3±0.57)ml,术后局部腹股沟区酸胀34例(9.66%),疝囊积液26例(7.39%),阴囊皮下气肿12例(3.41%),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3.23±1.23)d,近期随访无复发,亦未出现射精异常病例。 结论腹腔镜免输精管分离腹股沟疝修补法免除了输精管及疝囊的分离,简化了腹膜前间隙的分离操作,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更重要的是有效避免了术中、术后对输精管的损伤和侵扰。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总结改良单孔法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1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行改良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斜疝95例,双侧斜疝5例。手术特点主要通过一个改良的腹壁穿刺针进行穿刺、疝囊高位结扎,完成手术。结果〓100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单侧疝10~35 min,双侧疝25~45 min,术后平均1~2 d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和复发病例。结论〓改良单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同期处理对侧隐匿性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13.
Direct inguinal hernias occur in newborn babies, both term and premature. Five cases are reported to illustrate three types of direct hernia. The first is a direct weakness without associated significant indirect hernial sac; the second, a sliding direct hernia. The third might be called a 'secondary' direct weakness resulting from a primarily indirect hernia which assumes such large size and develops such a wide neck at the internal ring that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inguinal canal is stretched and weakened. This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in very low birthweight babies, who develop giant inguinoscrotal hernias. Full exploration and repair of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inguinal canal should be performed in such babies with huge indirect hernial sacs and in all babies where the size of the processus vaginalis identified at the internal ring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hernial swelling identified clinically. Repair should be performed in conventional manner with non-absorbable sutures reinforcing the transversalis fascia. Overlying Bassini repair with or without Tanner's slide can be performed. The repair should be carried out before the baby leaves a high dependency area.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7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72例共84侧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42例,单侧腹股沟直疝18例,双侧腹股沟疝12例;初发疝64例,复发疝8例.结果 72例患者共行84次TEP术,3例中转行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手术时间35~155 min,平均73 min,住院时间3~8 d,平均5.5 d.术后并发症5例(侧),占6.9%,均为腹股沟区或阴囊的血肿或血清肿,随访3~63个月,无复发.结论 TEP手术安全可靠,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且费用相对较低、易被患者接受,同其他腹腔镜疝修补术相比优势明显,应成为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单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74例腹股沟疝婴幼儿行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中单侧斜疝68例,双侧斜疝6例。结果:74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单侧疝15min,双侧疝25min,术后平均15d出院,无并发症和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单孔法更加微创,但须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应用硬膜外穿刺针联合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安徽阜阳疝病专科医院利用硬膜外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下治疗腹股沟疝682例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682例患儿手术均在单孔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精索血管或输精管损伤。手术时间:单侧5~12 min,平均8.5 min;双侧10~24 min,平均17 min。术中发现并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斜疝75例(13.09%)。术中出血量为0.5~2 ml,平均1 ml。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恢复饮食,并可下床活动。所有患儿均在术后次日上午办理出院。术后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并发症及复发病例。 结论应用硬膜外穿刺针行单孔法腹腔镜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斜疝初步结果显示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而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留瘢痕等优点,值得临床开展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输尿管镜在儿童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河北省滦县人民医院应用输尿管镜经脐单孔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20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单侧疝手术时间5-15 min,平均10 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0-20 min,平均15 min。术中出血2-4 ml,切口无需缝合。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31例(15.0)%。术后1-2 d出院。结论输尿管镜下经脐单孔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安全,切口小,疼痛轻微,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缝合过程中疝囊可获得输尿管镜钳的夹持固定,疝囊高位完全腹膜外结扎确切,输尿管镜对于儿童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对腹股沟疝患者的影像鉴别与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黄山路院区)收治的86例成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排螺旋CT图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进行价值分析。观察腹股沟疝的发生侧别及类型;分析多排螺旋CT对腹股沟疝的诊断价值,观察腹股沟疝的影像学征象。 结果86例患者共有104个疝囊。多排螺旋CT诊断斜疝的灵敏度为95.35%、特异度为94.12%;直疝的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95.35%。斜疝82个(95.34%)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且腹股沟管内环扩大;所有疝囊均无股三角填塞,且位于腹股沟韧带前方,无侧新月征。直疝疝囊均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且腹股沟管内环正常,无股三角填塞,位于腹股沟韧带前方;14个(82.35%)有侧新月征。股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后下方,腹股沟管内环正常,股三角填塞,位于腹股沟韧带后方,无侧新月征。 结论多排螺旋CT可显示腹股沟区解剖细节,可提高斜疝、直疝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在体格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基础上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对斜疝和直疝的鉴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