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78例腹腔镜脾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镜脾切除术在临床应用中充分体现腹腔镜技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成为继腹腔镜胆囊切除之后,腹腔镜器官切除手术的又一个成功典范。1994年11月至今,我院共施行各种径路腹腔镜脾切除术78例,其中包括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53例,腹腔镜辅助的脾切除术(laparoscopy-assisted selenectomy,LAS)18例以及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HALS)7例,  相似文献   

2.
自1991年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脾脏外科手术以来,腹腔镜脾脏手术得到广泛发展.我国于1994年开展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LS),到目前为止,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with peri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的报道较少.该文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07年7月间完成的5例腹腔镜脾切除加断流的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1年Delaitre完成世界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后,LS成为最常用的腹腔镜实体脏器切除术之一.LS与开腹脾切除术相比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此手术是经典的腹腔镜手术,要求腹腔镜医师掌握脾脏及周围组织的精细解剖,掌握较高的腹腔镜技术.  相似文献   

4.
1991年Delaitre[1]率先报道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目前LS的优越性已被大家肯定,手术方法也逐渐成熟.适应证由初期脾体积基本正常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等血液疾病扩至脾脏破裂、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巨脾.  相似文献   

5.
近年,对脾脏免疫功能的深入研究及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全脾切除术后出现凶险性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1-3],从而使临床外科医师对治疗良性脾脏疾病的观念由全脾切除转变为功能保留性脾部分切除术。随着微创、精准外科观念的普及、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器械的更新,近年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LPS)逐渐得到应用。但LPS术中操作难度较大、临床实践较少,目前国内外报道不多,尤其在基层医院开展更是少见报道。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我院为3例患者行LPS,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3例患者中男1例,女2例,44~69岁,均为健康体检行腹部B超时发现,无临床症状。患者术前常规行腹部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位置、大小及脾蒂血管的走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世界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 于1991 年在澳大利亚里斯本皇家医院成功实施[1].LS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和美容等优点,随着Endo-GIA、超声刀、LigaSure等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出现,腹腔镜脾脏外科已发生质的飞跃,成为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又一成熟的腹腔镜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具有造血及免疫功能。脾切除的手术指征包括:脾脏外伤、脾肿瘤、门脉高压症及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1991年澳大利亚Delaitre等[1]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国内胡三元等[2]、许红兵等[3]于1994年率先在国内开展LS。较开放脾切除术,LS具有微创、术后康复快、术野清晰开阔等优  相似文献   

8.
微创外科技术在脾脏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世纪初期,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OS)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开始应用于临床,取得一定疗效,但由于其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仅用于一些严重的、顽固性疾病患者。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腹腔镜手术在临床推广应用以来,各种腹腔镜手术的数量迅速增多,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也很快开展起来。1991年Delaitre等完成了首例LS,此后该项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同。随后国内许红兵、  相似文献   

9.
郑直  段鑫  王勇  李明杰 《腹部外科》2014,(3):176-17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并发症以及防治方法.方法 78例LS患者,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例,溶血性贫血5例,脾囊肿6例,脾血管瘤4例,外伤性脾血肿6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33例.术前行脾脏64排CT血管造影(CTA)检查,回顾性研究LS的并发症并进行总结.结果 78例LS中转开腹5例,1例进行二次剖腹探查手术,3例脾窝感染和2例胰瘘,迟发型胃瘘1例,脾组织残留1例,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LS在经过30例以上的经验积累,其并发症可以显著的减少,精细的二级脾蒂分离技术是保证手术安全的操作基础.只要经验足够,L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已成为治疗大多数脾脏疾病的标准手术方式。然而,LS由于术中空间暴露困难,且脾脏周围有多组韧带牵连,加之脾脏富含血液且质脆,术中过度牵拉暴露易造成大出血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常需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并发症达15%左右,因此LS是腹腔镜外科中高难度手术之一[1]。对于初次开展LS的医生而言有许多手术技巧需要把握,我  相似文献   

11.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4月~2009年3月,我科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钢板内外侧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7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明宇  白玉  杨萌 《中国骨伤》2009,22(8):635-636
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当远折端与近折端骨茬相对,形成“背靠背”畸形,单纯牵引手法复位常常导致失败,给复位带来一定的困难,复位后骨折端不稳定,容易错位。一些医院直接采用手术治疗。2005年8月至2008年1月我科采用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3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邱勇 《中国骨伤》2008,21(4):243-245
随着脊柱外科的迅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或正在开展各类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但由于脊柱作为人体的支柱,其解剖关系复杂,邻近有许多重要组织和器官,因此手术相关并发症并不少见,也不容忽视。如何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深入探讨。根据发生时间可将手术并发症分为术中、术后早期及术后晚期并发症。现对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的处理及预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般性骨折愈合过程分为血肿机化演进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而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分为纤维骨痂期、软骨骨痂期和骨性骨痂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组织学观察表明,纤维骨痂期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合成Ⅲ型胶原;软骨骨痂期主要是成软骨细胞合成、分泌Ⅱ型胶原;骨性骨痂期主要是随着软骨内成骨的出现和发展,Ⅱ型胶原消失,逐渐由抗张力性能较强的Ⅰ型胶原所取代。一般来说,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方式与一般性骨折愈合方式相似,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共同参与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修复过程,但以软骨内成骨为主。  相似文献   

15.
高海拔地区微创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骨折9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茂军  李秋明  邓江涛  郝明 《中国骨伤》2009,22(11):811-812
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约占全身骨折的13.7%。骨折后髓内血运受到破坏,局部软组织血运较差,胫前软组织坏死率较高,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感染、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骨髓炎的发生。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2001年3月至2007年11月我院开展微创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骨折9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梁强 《临床骨科杂志》2009,12(6):707-707
2005年7月~2008年10月,我科对7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1—65岁:根据Riseborough分型:Ⅲ型2例,Ⅳ型5例(图1A)。1例术前有尺神经损伤症状。  相似文献   

17.
半月板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半月板损伤临床常见,据美国矫形外科学会2008年的统计资料,美国每年全膝关节置换手术&gt;250000例,其中半月板损伤是骨性关节炎进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半月板仅外周1/3有血液供应,发生于此部位的损伤采用缝合治疗可以愈合;而内侧缘2/3均为无血管区,损伤后自行愈合能力较差,目前临床上针对这类损伤多采用半月板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17β-estradiol (E2), Peganum harmala extract (PHE) and caloric restriction (CR) on various testis parameters during aging. Methods: Twelve-month-old male rats were treated for 6 months with either E2 or PHE, or submitted to CR (40%). Results: Our results show that estrogens and CR are able to protect the male gonad by preventing the decrease of testosterone and E2 levels as well as the decrease of aromatase and estrogen receptor gene expressions. Indeed, E2, PHE and CR treatments induced an increase in 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ies and decreased the activity of testicular enzymes: 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lactate deshydrogenase as well as the aspartate and lactate transaminases in aged animals. In addition, the testicular catalase and gluthatione peroxidase activities were enhanced in E2, PHE and CR-treated rats compared to untreated animals at 18 months of age. Moreover,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estradiol, PHE and CR were further supported by a lower level of lipid peroxidation. Recovery of spermatogenesis was recorded in treated rats. Conclusion: Besides a low caloric diet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spermatogenesis, a protective antioxydant role of estrogens is suggested. Estrogens delay testicular cell damage, which leads to functional senescence and, therefore, estrogens are helpful in protecting the reproductive functions from the adverse effects exerted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produced in large quanti- ties in the aged testis.  相似文献   

19.
胫骨上段疲劳骨折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富军  杨东奎 《中国骨伤》2009,22(11):807-808
胫骨上段是疲劳骨折好发部位。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骨折线不明显,骨痂和骨膜增生又相当显著,颇易和炎症与肿瘤相混淆,所以必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现收集我院在2007年8月到2008年6月收治的胫骨上段疲劳骨折1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的特征是骨矿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遭到破坏而导致骨的脆性增加,使骨折的发生率增高。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测量在骨质疏松的诊断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采用了单光子吸收法(SPA)及双能X线吸收法(DXA)对实验中大鼠左下肢BMD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