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总结胃癌术后梗阻性黄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胃癌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再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术5例,姑息性减黄术10例。结果1例行残胃切除 肝外胆道切除 胆道和消化道重建的患者术后7d死于胆瘘,其余患者黄疸平均于术后16.8(5~27)d消退。生存期平均12.9个月(7d~66个月),其中根治性切除平均24.8个月(7d~66个月),姑息性减黄手术平均7.0(2~17)个月。结论对胃癌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条件许可时施行根治性切除术可提高根治率,延长生存时间;对无法根治者施行减黄手术可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胃癌手术后梗阻性黄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8例胃癌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发现5例肝门、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1例胰头部肿物,2例肝内转移瘤压迫肝内胆管。8例均经再次手术治疗,术后死亡3例,另5例的生存期为5~14个月。资料显示胃癌术后肝门、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术后复发导致梗阻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再次手术治疗应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有望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合金胆道支架治疗不能切除的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镍钛记忆合金胆道支架治疗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价值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治疗的1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其中胆管癌8例,胆囊癌3例,胰腺癌2例,胃癌根治术后肝门转移癌2例,均置入合金胆道支架。结果 放置支架后ll~38d黄疸消退;l例放射介入方法置入支架第3天出现胆道出血,经非手术方法治愈。无手术死亡。全部病例定期随访。术后生存30~384(平均180.5)d。结论 对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置入镍钛合金胆道支架,操作较简单,痛苦较少,并发症较少,减黄效果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PECT(99mTc-EHIDA)肝胆肠道动态显像检查对婴儿梗阻性黄疸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并对婴儿梗阻性黄疸临床治疗方法 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SPECT核素对24例已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儿进行肝胆肠道延时动态显像检查,明确临床诊断,鉴别梗阻部位和性质,并经手术及临床治疗证实,同时采取相应不同的治疗.结果 8例肝胆、肠道延时核素显像为胆汁淤滞型黄疸,其中5例因黄疸加重行经套管针胆囊内置管加压冲洗治愈,3例药物治愈.16例为先天性胆道闭锁(肝外型10例、肝内型6例)延时核素检查有肝脏显像,胆囊、肠道不显像.16例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中14例(肝外型10例、肝内型4例)行Kasai手术,术后均有胆汁排出,3例肝外型因胆瘘再次手术均病死,4例肝内型术后病死,手术后存活7例(50%).另外2例肝内型未及手术死于肝衰竭.本组患儿全部行SPECT核素检查,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6.7%、准确性为100%.结论 SPECT(99mTc-EHIDA)肝胆肠道动态显像可鉴别梗阻性黄疸的性质和部位,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在适当药物治疗基础上尽早手术,术后亦应相应药物治疗.年龄小于60 d的胆汁淤滞性黄疸患儿先应以相应药物治疗2周,如胆红素升高则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CT对婴儿梗阻性黄疸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应用ECT核素对22例己诊断为梗阻部位和性质。结果:8例胆道延时,核素显像为胆汁淤滞型阻塞型黄疸。其中5例因黄疸加重行经套针胆囊内置管加压冲洗治愈,3例药物治愈。14例为先天性胆道闭锁(肝外型8例、肝内型6例),有肝胆显像,但肠道不显像。其中12例(肝外型8例、肝内型4例)行Kasai手术,术后均有胆汁排出,4例术后死亡,3例因胆瘘再次行肝门空肠吻合术均死亡,手术后存活5例(35%)。另外2例未及手术者死于肝衰竭。结论:ECT核素延迟显像可鉴别梗阻性黄疸的性质和部位。年龄小于60d的胆汁淤滞性黄疸患儿先应以药物抗感染、保肝、中药、利胆素及地塞米松适量应用治疗2周,如胆红素升高则手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应在适当药物治疗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氨酸(Arginine,Arg)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肿瘤坏死因了浕(TNF-浕)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随机分成常规治治疗组(R组)和加用精氨酸组(A组),每组30例。另取单纯性胆囊炎患者30例做对照组(C组)。R组术后给予常规营养支持,B组于术前1 d至术后7 d每日加用精氨酸20 g/d。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 d、7 d、14 d取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TNF-浕及sIL-2R。结果A组病人术后7d及14d的肝功能TB、DB、ALT、ALP水平均较R组好转(P<0.01或P<0.05);A组病人TNF-浕和sIL-2R水平较R组明显下降,7 d时二组比较P<0.05,14 d时二组比较P<0.01。结论精氨酸能够减轻梗阻性黄疸对病人肝功能的损害,降低TNF-浕和sIL-2R的水平,改善梗阻性黄疸病人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精氨酸(Arginine,Arg)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肿瘤坏死因了α(TNF-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随机分成常规治治疗组(R组)和加用精氨酸组(A组),每组30例.另取单纯性胆囊炎患者30例做对照组(C组).R组术后给予常规营养支持,B组于术前1 d至术后7 d每日加用精氨酸20 g/d.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 d、7 d、14 d取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TNF-α及sIL-2R.结果 A组病人术后7d及14d的肝功能TB、DB、ALT、ALP水平均较R组好转(P<0.01或P<0.05);A组病人TNF-α和sIL-2R水平较R组明显下降,7 d时二组比较P<0.05,14 d时二组比较P<0.01.结论 精氨酸能够减轻梗阻性黄疸对病人肝功能的损害,降低TNF-α和sIL-2R的水平,改善梗阻性黄疸病人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梗阻性黄疸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致梗阻性黄疸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其中手术治疗20例,术式均为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毕II式胃大部分切除术、旷置十二指肠,术后恢复均良好;非手术治疗5例,虽均于症状消退后出院,但随访均出现症状反复发作。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可致梗阻性黄疸,ERCP 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治疗上均应采用手术治疗,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毕II式胃大部分切除十二指肠旷置术,是简单、合理、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巨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14例。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29.4(2~63)岁。术前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逆行插管造影、CTU或磁共振水成像检查临床确诊,均采用腹腔镜巨输尿管成形术治疗。结果:1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5(109~289)min,平均出血量55(30~10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5(5~20)d。术后1例患者出现尿漏,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于7天后尿漏消失。随访6~24个月,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与术前情况对比显示,输尿管梗阻消失,肾积水未见加重或减轻,患者腰部不适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结论:腹腔镜巨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原发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内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方法1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经引流管置入铱^192,照射剂量20~35Gy。结果4例术后3~18个月内死亡;1例肝管残留癌已存活24个月,另5例已存活10~18个月。结论腔内放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是用于辅助治疗还是姑息治疗,均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局部病理改变及其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方法。方法  3 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 (RASV)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 15例、室间隔缺损 (VSD) 2 6例。补片修补 3 5例 ,其中合并VSD的均以一片法修补 ,合并AI的主动脉瓣置换 (AVR) 6例 ,主动脉瓣成形 4例。手术取材作病理检查 5例。结果 本组 3 6例中手术死亡 2例 ( 5 .6% )。存活的 3 4例病人均经门诊复查或通信随访 0 .3~ 18年 ,其中 2例死亡。病理检查见RASV合并VSD的瘤壁为纤维素样坏死或玻璃样变性。结论 主动脉窦壁纤维素样或玻璃样变性可能是其形成的病理基础。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应探查其病变程度 ,酌情一期矫正 ,瓣膜损伤明显时宜行主动脉瓣置换 ,对主动脉瓣环细小的病例 ,可借修补VSD和RASV的补片扩大主动脉瓣环。  相似文献   

20.
��ͷ��������֮�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胰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术一直是治疗胰头导管腺癌的主要方法。但其手术切除率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且远期疗效又甚差。因此,多年来世界各国胰腺外科的同道们都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手术方法,以求提高胰头癌治疗的效果。因此,胰头癌的手术方法很多,名称亦多达十余种,如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extended pancreatoduodenectomy)、改良的或合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性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