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正食管癌和肺癌是胸外科最常见的两大恶性肿瘤,世界各国胸外科医师对于肺癌手术清扫的标准、范围及强度渐渐趋于相同。但是对于食管癌的淋巴结清扫规范,因为各国各地区的病理类型、认知程度及手术的标准化不同,食管癌的外科手术仍然存在较多争议。在国内,尤其是对于食管癌淋巴结清扫的手术入路、清扫范围、微创技术淋巴结清扫等仍有不同的见解。随着食管癌规范化治疗和新技术的普及,在很多方面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3月,胸、腹腔镜联合行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12例,腹腔镜下游离胃并清扫腹腔淋巴结,胸腔镜下游离胸段食管,清扫胸部淋巴结,上提胃入胸腔并制作管状胃,于胸腔内行食管胃吻合。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开腹,手术时间220~320 min,平均260 min,其中腹腔镜手术时间80~150 min,胸腔镜手术时间70~170 min;术中出血量100~280 ml,平均200 ml。术后4~8 d(平均5.2 d)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胸腔引流总量480~1040 ml。清扫腹腔及胸腔淋巴结6~12枚,平均8.2枚,其中3例发现阳性淋巴结。术后住院8~11 d,平均9 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恢复顺利。12例随访3~14个月,平均12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胸、腹腔镜联合行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胸外科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7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2.0±7.6)岁。其中40例采用机器人辅助吻合器胃食管胸内吻合术,30例采用机器人胃食管手工双层吻合。结果全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08.7±60.6)min,平均出血量(190.0±95.1)ml,2例(2.9%)患者中转开胸手术。全组患者未发生院内及术后30 d内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3%,其中吻合口瘘发生率8.6%。术后中位住院时间9.0(Interquartile Range,IQR,5.0)d。肿瘤平均大小为(3.2±1.5)cm,手术R0切除率为100.0%,总淋巴结平均清扫个数(19.3±8.7)枚。结论机器人辅助Ivor Lewis术安全可行,可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为其手术入路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7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右胸入路手术. 记录各组淋巴结的清扫及转移情况,并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72例患者中,有48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66.7%;清扫淋巴结总数为1495枚,转移181枚,淋巴结转移度为12.1%,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20.8枚.在各组淋巴结中,右喉返神经旁(1R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达30.6%(22/72).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2L组、4L组和5组) 转移率为12.5%(9/72).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有关(均P<0.05),而与病变部位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为主,故其手术最佳入路应是右胸入路,淋巴结清扫则应以右、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为重点的系统纵隔、腹野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食管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仍然是可切除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方式,但传统食管癌手术为开放性手术,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为达到降低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目的,许多医学中心将各种术式的微创手术应用于食管癌手术,微创食管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在胸外科得到广泛发展。MIE已经被证实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食管癌治疗方式,与传统手术相比,MIE可减少手术失血量,做到完整规范的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获得与传统手术相当的长期生存结果。尽管如此,MIE治疗食管癌的优越性仍未得到明显体现,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就MIE治疗食管癌的手术技术、围术期结果、肿瘤切除的完整规范性、长期生存结果及应注意的问题等5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外科手术行淋巴结清扫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3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特点。结果308例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35.6±14.5)枚,197例(64%)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淋巴管及血管)侵犯(P=0.019)及肿瘤浸润深度(P〈0.001)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各站淋巴结中,胸部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率最高(25.0%)。上段食管癌腹部淋巴结转移率显著低于中段或下段食管癌(P=0.001),而各段食管癌颈胸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胸部和颈胸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6%和11.0%,而颈腹部和胸腹部则分别为3.6%和4.9%。脉管侵犯(P〈0.001)和胸部气管旁淋巴结转移(P=0.014)是食管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上、下双向和跳跃性的特点.胸部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可作为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管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肿瘤医院2015-06—2018-05间1402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淋巴结清扫包括隆突下淋巴结)。结果胸段食管癌隆突下转移发生率为8.3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等无关(P>0.05);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分化程度、TNM分期、脉管癌栓、神经侵犯及术前治疗方法等有关(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食管胸上段癌、cT1期的食管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低,可行选择性清扫;胸中下段食管癌术中仍应作为淋巴结常规清扫部位。术前行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后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发生明显降低,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推荐术前放疗或同步放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为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2016年行食管癌根治术17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5例、女52例,中位年龄64(18~86)岁。排除颈段食管癌及胃食管交接部肿瘤,分析胸段食管癌不同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病变长度的关系。结果 177例患者中,7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42.9%(76/177)。手术共清扫4 977枚淋巴结,转移361枚,淋巴结转移度为7.3%(361/4 977)。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位置、病变长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早期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我们应根据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规范、系统及有重点地进行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中下段食管癌经典Ivor-Lewis术式与改良Ivor.Lewis术式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重新评价经典Ivor—Lewis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间接受改良Ivor-Lewis手术的140例(改良组)和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接受经典Ivor-Lewis手术的112例(经典组)食管中下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转移淋巴结数量及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经典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12.0±39.5)mini含(22.0±3.4)min的重新消毒时间],稍长于改良组的(195.0±51.6)min,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3.2)枚/例比(18.6±5.5)枚/例,P〉0.05],但对于上纵隔淋巴结,经典组清扫数量明显多于改良组[(8.0±2.1)枚/例比(3.1±0.6)枚/例,P〈0.05]。经典组术后检出有淋巴结转移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改良组[41.1%(46/112)比27.9%(39/140)。P〈0.05]。结论对于中下段食管癌,经典lvor—Lewis术式在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效果及术后病理N分期的准确性方面较改良Ivor。Lewis术式更具优势,因而更符合肿瘤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一直是临床医师,特别是东西方学者争论的焦点.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地区主张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但是随着JCOG9501结果的发表[1],在日本及东亚地区,D2手术成为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术式.欧美医师一直以来普遍认为D2淋巴结清扫不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反穿刺吻合技术行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期间应用改良反穿刺吻合技术行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48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资料。手术分为三大步骤:首先用腹腔镜游离胃和腹段的食管并清扫腹腔淋巴结;其次取侧卧位,游离胸段食管,切除病变食管并清扫胸腔淋巴结;最后应用反穿刺吻合技术行胸内胃食管吻合术。 结果48例均在腔镜下完成吻合,手术过程顺利,未行胸腹部辅助切口,无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253.4±57.2)min,其中胸腔镜操作时间(175.6±64.5)min;术中出血量(107.3±87.4)ml,清扫淋巴结数目(15.2±2.5)枚。术后1例重度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出现重症肺部感染及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吻合口瘘发生率2.1%(1/48);术后3例出现吻合口狭窄,其中1例严重,行吻合口机械扩张缓解,吻合口狭窄率6.3%(3/48)。48例中47例的术后进流食时间(7.2±1.3)d,术后住院时间10~16 d、平均11 d。 结论利用改良反穿刺吻合技术行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是安全、可行的,是经济、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度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度与主要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409例食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胸上段癌58例,中段癌267例,下段癌84例。临床分期0~Ⅰ期23例,Ⅱa期199例,Ⅱb期31例,Ⅲ期139例,Ⅳ期17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及淋巴结清扫。术后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主要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全组术后病理示淋巴结转移率45.72%,总淋巴结转移度15.32%。统计分析显示随着肿瘤长径增加、浸润深度加深、分化程度降低,淋巴结转移度呈增高趋势,髓质型较其他大体类型、中下段食管癌较胸上段癌,淋巴结转移度增高。结论肿瘤长度>5cm、浸润深肌层以外、中低分化程度、髓质型病变以及中下段食管癌者,淋巴结转移度显著增高,于术前分期、手术方式选择、淋巴结清扫以及手术前后综合治疗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有关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的最佳范围仍存在很多争议,尤其是在5年生存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方面,三野淋巴结清扫是否优于二野淋巴结清扫。有证据表明在胸段食管癌治疗中三野淋巴结清扫较二野淋巴结清扫更能使患者受益,尤其是对于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但是尚缺乏大样本量随机对照研究的进一步证实。另外,挽救性颈部淋巴结清扫可能是治疗根治性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患者的主要方法,但缺少相关的前瞻性研究。该文主要对胸段食管癌治疗中淋巴结最佳清扫范围及挽救性清扫在根治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患者治疗中的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漳州市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手术治疗的328例胸段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全组328例共清扫淋巴结9937枚,平均30.3枚/例。共437枚、153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46.65%;其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18.30%,10.46%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为唯一转移部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长度、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明显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上纵隔及下颈部;胸中段食管癌颈、胸、腹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腹腔、中下纵隔转移。结论食管上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应行三野淋巴结清扫;下段食管癌清扫重点在腹腔、中下纵隔;中段鳞癌应提倡进行个体化清扫和适度清扫;分化程度差,浸润程度深的病例应适当扩大清扫范围。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高,均应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居全球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消化系统肿瘤.开放食管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治疗局限性食管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具有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而肿瘤切除、淋巴结清扫及术后病死率与开放手术相当.结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胸外科研究所的临床经验,展开讨论对MIE手术指征和禁忌证的把握,手术方式和径路的选择,手术体位的选择,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以及MIE的学习和掌握,以期有助于MIE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6.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淋巴结清扫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淋巴结清扫方式的影响。方法对接受三野淋巴结清扫的230例食管鳞癌病人的肿瘤部位、临床病理指标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每例病人的淋巴结切除11~71枚,平均(25.3±11.4)枚。其中133例病人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颈、胸和腹三区淋巴结转移率,上胸段食管癌为41.6%、19.44%和8.3%,中胸段食管癌为33.3%、34.7%和14%,下胸段食管癌为36.4%、34.1%和43.2%。上、中、下胸段食管癌颈部或胸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胸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上胸段或中胸段食管癌。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管血管浸润情况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有意义因素。结论对各胸段食管癌均应清扫颈、胸部淋巴结,上、中胸段食管癌腹部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病人的肿瘤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血管浸润与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协和医院胸外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294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及转移情况,并分析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特点。 结果294例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有88例患者有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9.93%;共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1 899枚,转移淋巴结145枚,转移度为7.64%。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脉管瘤栓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易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对于肿瘤浸润程度大、分化程度差、有脉管瘤栓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应重视左、右两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和胃肠外科收治的162例SiewertⅡ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经左胸组96例,经上腹组46例,经Ivor Lewis组2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淋巴结清扫转移情况。结果共120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74.1%,单纯胸腔淋巴结转移2例(1.7%),单纯腹腔转移98例(81.7%),胸腹均有转移20例(16.6%)。清扫淋巴结共2 898枚,平均清扫17.9枚/例,阳性淋巴结661枚,转移率为22.8%。经胸(左胸组或Ivor-Lewis组)清扫下纵隔淋巴结要优于经上腹术式。对于腹腔淋巴结,经腹清扫(上腹组或Ivor-Lewis组)要明显优于经左胸手术组。三组下纵隔淋巴结以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iewertⅡ型AEG转移以腹腔转移为主,但不能忽视胸腔淋巴结的清扫,对食管旁淋巴结、膈上淋巴结等转移率较高的淋巴结应重点予以清扫。在手术入路选择上,对SiewertⅡ型AEG采用Ivor-Lewis能更彻底清扫胸腔及腹腔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胸腹腔镜胸中下段食管癌微创手术Ivor Lewis术式与Mc Keown术式的近期疗效,探讨食管癌微创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总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VIP)公开发表的微创Ivor Lewis术式与微创Mc Keown术式的比较研究,检索时间均为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3月,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5篇文献共纳入87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其中Ivor Lewis组416例,Mc Keown组454例。Newcastle Ottawa质量评分均在7~8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较于Mc Keown组,Ivor Lewis组手术时间较短(WMD=–34.67,95%CI–53.70~–15.65,P=0.000 4),喉返神经损伤(OR=0.23,95%CI 0.12~0.44,P<0.000 01)、吻合口瘘(OR=0.24,95%CI 0.14~0.41,P<0.000 01),吻合口狭窄(OR=0.30,95%CI 0.16~0.55,P=0.000 01),肺部并发症(OR=0.25,95%CI0.15~0.43,P<0.000 01)发生率较低;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乳糜胸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c Keown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多(WMD=–1.16,95%CI–2.00~–0.31,P=0.007)。结论在胸腹腔镜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微创术式中,Ivor Lewis术式在近期疗效上较Mc Keown术式有一定优势,但Mc Keown术式清扫淋巴结数目更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胸腹腔镜胸中下段食管癌微创手术Ivor Lewis术式与Mc Keown术式的近期疗效,探讨食管癌微创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总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VIP)公开发表的微创Ivor Lewis术式与微创Mc Keown术式的比较研究,检索时间均为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3月,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5篇文献共纳入87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其中Ivor Lewis组416例,Mc Keown组454例。Newcastle Ottawa质量评分均在7~8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较于Mc Keown组,Ivor Lewis组手术时间较短(WMD=–34.67,95%CI–53.70~–15.65,P=0.000 4),喉返神经损伤(OR=0.23,95%CI 0.12~0.44,P0.000 01)、吻合口瘘(OR=0.24,95%CI 0.14~0.41,P0.000 01),吻合口狭窄(OR=0.30,95%CI 0.16~0.55,P=0.000 01),肺部并发症(OR=0.25,95%CI0.15~0.43,P0.000 01)发生率较低;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乳糜胸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c Keown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多(WMD=–1.16,95%CI–2.00~–0.31,P=0.007)。结论在胸腹腔镜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微创术式中,Ivor Lewis术式在近期疗效上较Mc Keown术式有一定优势,但Mc Keown术式清扫淋巴结数目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