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生牙是一种牙齿数目多于人体生理牙数的牙齿发育异常,多见于上颌前牙区,而磨牙区少见。多生牙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影响美观及功能。临床上对于已萌出或埋伏的多生牙大多采取手术拔除,目前国内关于多生牙自体移植修复缺失牙的报道很少。本文介绍1例下颌磨牙区多生牙自体移植修复第二前磨牙且术后1年临床效果满意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工骨粉移植对下颌智齿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的修复及降低牙敏感发生的应用。方法:对73例存在近中牙槽间隔缺损的下颌近中低位阻生智齿采用微动力系统进行微创拔除术,对拔牙后的拔牙窝随机分为二组,植骨组38颗患牙采用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Bio-OsSC01legen骨胶原质并缝合,对照组35颗患牙采用微创拔牙后常规复位缝合,对比两组的术中并发症、术后1周愈合情况、术后1、3个月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高度、下颌第二磨牙牙本质敏感发生率。结果:术中、术后1周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1、3个月下颌第二磨牙牙本质敏感发生率在植骨组比对照组低,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别(P〈0.05);在植骨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应用微动力系统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硬组织的损伤较小。结论:人工骨粉移植与人体相容性好,且可以有效降低下颌阻生智齿术后邻牙松动、牙本质敏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下颌阻生智齿对邻牙健康的影响,并探讨智齿拔除术后邻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门诊部接受治疗的下颌阻生智齿患者185例,共227颗智齿,评估智齿拔除前邻牙健康状况及术后康复效果。结果:智齿对邻牙的健康损害程度较深,牙体、牙髓及牙周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累及,牙周累及程度轻的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早期智齿拔除是预防或减少邻牙损害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在楔缺露髓基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1颗经完善根管治疗的楔缺露髓牙(上颌45颗,下颌56颗),经纤维桩修复后患者经过3、6、12个月随访,观察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修复后3、6、12个月复查随访发现,上颌前牙11颗,前磨牙27颗,磨牙6颗,下颌前牙15颗,前磨牙33颗,磨牙8颗冠桥无脱落,桩核无脱落及折断,牙齿无折断,X线检查无根折;上颌前牙1颗,桩核脱落,牙齿无折断,X线检查根中1/3折断。修复3、6、12个月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在楔缺露髓基牙修复中的3、6、12个月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具有抗牙折性、美观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自攻型微螺钉支抗远中移动下颌牙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仅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或缺失、需要远中移动下颌牙弓的成年患者,在下颌磨牙后区或颊棚区植入自攻型微螺钉,以其为支抗远中移动下颌牙弓。通过临床评价、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下颌第一磨牙、中切牙矢状向以及牙合平面、下颌平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均达到预期效果,达到正常前牙覆牙合、覆盖及良好后牙尖窝关系。微螺钉治疗过程中均保持稳定。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下颌第一磨牙及中切牙分别平均远中移动(3.55±0.25)mm、(3.45±0.11)mm(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下颌第一磨牙远中倾斜、中切牙舌向倾斜以及牙合平面、下颌平面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攻型微螺钉能发挥强支抗作用,可有效地同步远中移动下颌牙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自体髂骨块和松质骨联合移植修复成人牙槽突裂的效果.方法 对2008年以来在我院就诊的成人牙槽突裂患者19例采用自体髂骨块和松质骨联合移植修复.将髂松质骨填充牙槽突裂间隙内,用骨块恢复梨状孔边缘形态和鼻翼基底部高度后,采用微型钛板和单皮质钛钉固定.术后1年复查进行Bergland 分级评价.结果 植入骨成活率(Ⅰ~Ⅲ级)为84.2%,临床成功率(Ⅰ、Ⅱ级)为73.7%,临床失败率(Ⅲ、Ⅳ级)为26.3%.2例患者再次出现口鼻瘘孔.结论 自体髂骨块和松质骨联合移植修复成人牙槽突裂可以有效恢复牙槽突高度,增加患侧梨状孔周围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用自体下颌角区骨质游离移植隆颏术的可行性。方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动物实验:将小型猪的下颌角截除,并用截除的下颌角骨质移植到颏部,用钛钉固定,术后用三维CT进行效果评定。第二部分,临床应用,在46例应用双侧下颌角截骨术治疗方脸畸形的同时,应用下颌角骨质进行隆颏术,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动物实验中游离移植的骨质完全被吸收。临床病人中73.9%的患者吸收率达到50%以上。结论: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观察,我们认为临床中应用下颌角截除的自体骨游离移植隆颏术需要谨慎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作为最后磨牙的第二磨牙冠修复后出现食物嵌塞病例的分析及处理,为该位置的修复提供一定的临床经验,增加修复的成功率。方法:对临床病例106例,111颗牙体大面积缺损患牙进行冠修复术,观察六个月后对出现食物嵌塞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其调牙合或重新制作修复体,观察疗效。结果:111颗患牙中28颗出现了食物嵌塞,经过调牙合、重新制作修复体后观察半年,食物嵌塞现象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第二磨牙作为最后磨牙需进行冠修复时,应消除原来的各种异常因素后进行冠修复,同时注意恢复邻接关系、咬合形态,能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治疗近中阻生学生第二或三磨牙远中龋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从沧州市各高校名册随机抽取2500名在校学生,并采用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获取学生基本信息、口腔知识掌握情况和口腔资料。根据阻生智齿牙长轴方向和口腔诊断结果,将发生近中阻生智齿且第二、三磨牙远中龋齿,以及未达到诊疗标准的学生分别纳入拔牙组、移植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常规微创拔牙手术治疗、拔除第二磨牙移植第三磨牙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分析三组干预方案的预后差异。结果:抽取的2500名大学生中共有2060名大学完成问卷调查并接受口腔检查,问卷有效率为82.40%;下颌智齿检出率为67.84%。近中阻生组发生第二、三磨牙龋齿550例,其中男248例,女302例;完成全程随访的共26名,年龄平均(21±2)岁,其中男生12名,女生14名,男女比为6:7。男生第二、三磨牙龋齿率为12.90%,低于女生的29.47%(P<0.05);不同年龄、学历的学生龋齿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知晓口腔知识学生龋齿率低于不知晓的(P<0.05)。拔牙后症状较拔牙前缓解(χ2=6.138,P<0.05);移植后症状缓解较移植前明显缓解(χ^2=55.881,P<0.01);对照组护牙知识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8,P>0.05)。不同性别学生接受牙移植术后牙位、牙稳固程度、牙周炎症、牙根吸收、叩痛感和牙功能的随访得分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女生的术后牙位、牙周炎症、牙根吸收和牙功能改善的幅度均较男生大(P<0.01)。结论:智齿知识和护牙常识知晓率偏低,拔牙法和移植法均能不同程度上解决近中阻生第二或三磨牙远中龋齿问题,其中第二磨牙龋齿应用移植法治疗的学生恢复情况较好,且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微创技术拔除下颌死髓第一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需要拔除的下颌死髓第一磨牙380例,随机采用微创技术或锤挺法进行拔除,对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与锤挺法相比,微创技术拔除下颌死髓第一磨牙的手术时间缩短(P0.05),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微创技术的应用,使下颌死髓第一磨牙的拔除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11.
对于髓底穿通磨牙这类病变患牙的治疗,以往临床医生大多采用拔除,我科对24例(25颗)符合入选标准的重度缺损底穿下颌磨牙进行完善根管和牙周基础治疗后行分根术,6周后,进行钴铬桩核联冠修复。修复效果为1颗患牙失败,其余患牙都经过年3以上的临床随访观察,均能进行正常的咀嚼功能,无明显松动及不适。由此说明分根术联合铸造桩核冠技术保存修复重度磨牙根分叉病变效果疗效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男16例,女8例)患者,共计25颗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io-Oss骨粉混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应用在阻生智齿拔除后第二磨牙远中成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颗下颌近中水平阻生智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牙槽窝放置PRF与Bio-Oss骨粉混合物,对照组术后牙槽窝空置处理。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的新生骨密度以及术后3、6个月的骨高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新生骨骨密度与同期对照组新生骨骨密度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骨高度无明显吸收,与术前骨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P0.05);对照组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骨高度吸收明显,与术前骨高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与Bio-Oss骨粉联合应用可促进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新骨形成,减缓拔牙创牙槽嵴的吸收,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微种植钉支抗技术直立近中倾斜的下颌第二磨牙以利于修复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用微种植钉支抗技术对13例共13颗近中倾斜的下颌磨牙进行矫治。共种植13颗微种植钉,均种植于近中倾斜的磨牙后垫区,种植后即刻负载,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3~6个月,13颗近中倾斜的下后磨牙均获得了有效直立。结论:对一些特殊的病例如下颌第一磨牙长期缺失导致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患者要求固定桥修复第一磨牙,又不接受第二磨牙牙髓治疗和全口固定矫治者,可尝试应用微种植钉支抗技术对其进行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安氏I类错牙合患者中,采用种植体支抗结合片段弓技术,矫治成人下颌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2例成人患者,将24枚微型种植体植于下颌第一磨牙与下颌第二前磨牙之间的颊侧牙槽骨内,Ni-Ti螺旋弹簧拉长后分别连接于种植体与下颌侧切牙远中的牵引钩,来内收下前牙关闭间隙。测量下颌中切牙的颊舌向的位置变化、压低量、近远中倾斜度以及移动的速度,并通过治疗前后的X线片对比以观察切牙牙根有无吸收,牙周膜腔的变化情况。通过测量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来衡量支抗强弱。结果:下颌中切牙向舌侧移动1.6mm,舌侧倾斜4.5°,平均压低0.5mm,无近远中倾斜,疗程3.2个月,平均向舌侧移动速度0.67mm/月;切牙牙根没有吸收,牙周膜腔宽度没有改变。下颌第一磨牙的位置没有改变。结论:所有下颌牙列的拥挤得到了解除,下颌磨牙位置没有改变,后牙咬合关系无变化。  相似文献   

15.
扩弓后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的骨移植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畸形患者扩弓后骨移植修复的效果,为唇腭裂序列治疗后期正畸和正颌外科治疗提供临床基础。方法:对23例恒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伴发牙弓狭窄的牙槽突裂畸形患者进行快速扩弓并保持半年后,采用自体髂骨松质骨颗粒移植修复进行研究,对术后随访的X线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临床应用该方法治疗23例牙槽突裂患者,术后随诊3个月以上,临床观察牙槽突裂已修复,X线片显示骨密度接近正常骨质,移植骨块清晰可见,有较好的术后愈合效果。结论:正畸扩弓技术牙槽突裂骨移植修复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矫治伴有牙槽突裂的上牙弓缩窄畸形的唇腭裂患者,应在植骨手术前行扩弓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与Bluecam扫描技术,借助Geomagic和Solidworks 2012等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不同髓腔固位冠(Endocrown)修复材料以及不同垫底材料厚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l7.0软件分析Endocrown及剩余牙体组织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为临床牙体缺损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在修复科门诊完成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的青年男性志愿者1名,完成右侧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行Endocrown修复,基牙预备后行CBCT扫描,利用CBCT扫描数据建立离体下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DO洞型并用Endocrown进行修复。选择三种不同修复材料(Emax CAD、Lava~(TM)、ULtimate、金合金)根据VOCO树脂垫底的厚度不同分为1、3、5mm组,相应冠的厚度则分别为5、3、1mm。然后分别采用轴向和45°斜向静态加载模式对模型加载300N和112.5N的力,观察Endocrown和剩余牙体组织不同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比较应力集中部位及相应部位应力峰值的差异。结果:垂直加载与舌向45°加载时,Von-mises应力和最大主应力均主要集中在Endocrown相应的加载部位;近远中颊髓线角、近远中舌髓线角、髓室底及根分叉等部位剩余的牙体组织Von-mises应力和最大主应力峰值均较低;牙颈部和洞型的远中肩台则出现应力集中趋势;垫底材料厚度为5mm时剩余牙体组织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尤其是缺损部位。结论:根管治疗后行Endocrown修复时,基牙颈部尤其是近缺损部位应力较为集中。所以保证颈周牙本质的完整,增强颈部的抗力,对于根管治疗后的患牙尤为重要。同种修复材料随垫底材料厚度的增加,剩余牙体组织更易引起应力集中;不同硬度和弹性模量的修复材料也会随垫底材料厚度的增加而更易形成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7.
自体牙移植是临床上一种治疗缺失牙的可行手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美学效果。近年来自体牙移植逐渐与正畸治疗相结合,以高效解决正畸治疗牙齿缺失的间隙问题,尤其适用于牙颌系统尚未发育完成的青少年,同时牙移植前的正畸治疗提高了自体移植牙的预后疗效。本文就自体牙移植、正畸治疗中缺牙间隙的管理与自体牙移植技术辅助正畸治疗的优势、临床适应证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牙外伤中牙齿冠折为最常见,且大多数发生在上前牙单纯冠折。上前牙折断严重影响患者咬合功能及外形,对患者发音及心理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患者要求在少磨牙、不使用麻醉等条件下恢复外形及功能,本文选择前牙冠折患者1例,采用几乎不磨牙的微创瓷贴面修复,并观察术后修复效果。戴牙当天及术后1个月复查,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叶虎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8):1225-1227
目的: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时采用微创拔牙术,观察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情况。方法:水平骨埋伏智齿122例,术前拍X线片,根据第二磨牙远中是否存在病理性阴影分为两组,术后1周及12周复诊拍X线片,对比观察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高度的恢复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拔牙前第二磨牙远中有阴影组在术后12周时其远中牙槽骨恢复高度与无阴影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水平埋伏的智齿应该早期拔除,术中应该尽量保留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第二恒磨牙错位的相关因素,为口腔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500例符合条件的正畸患者,男196例,女304例,平均年龄(21.54±3.7)岁。根据模型对第二恒磨牙错位的发病率进行调查。并从中选取120例(40例第二恒磨牙正常萌出,40例上颌第二恒磨牙错位萌出,40例下颌第二恒磨牙错位萌出)正畸患者进一步研究。对120例样本的记存模型、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研究的变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二恒磨牙错位的发病率为52%。上颌第二恒磨牙错位与上颌第一恒磨牙处牙槽弓宽度、ANB角、上颌后牙弓段拥挤度存在相关性(P0.05);下颌第二恒磨牙错位与下颌第一、二恒磨牙间牙槽弓宽度、SNB角、ANB角及下颌后牙弓段拥挤度存在相关性(P0.05)。第二恒磨牙错位与SN/MP、第二恒磨牙牙冠宽度、第三恒磨牙的存在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较窄的第一恒磨牙间牙槽弓宽度、较小的ANB角和拥挤的上颌后段牙弓是引起上颌第二恒磨牙错位的因素。较窄的下颌磨牙间牙槽弓宽度、较小的SNB角、较大的ANB角及拥挤的下颌牙弓后段是导致下颌第二恒磨牙错位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