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的骨骼疾病。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动,发现骨质疏松症与心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心理对人体的骨密度、骨转换指标的含量、骨细胞因子的浓度及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折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疾病可引起生活质量的改变影响到自身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与骨质疏松症是严重影响老年群体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二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开始衰老、功能逐渐退化,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各种不良因素的交互叠加,导致骨代谢紊乱,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丢失。抑郁症属于精神心理系统疾患,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总结分析近几年国内外在这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就抑郁症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性展开综述,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这两种疾病进行早期干预,对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老年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车艳军  陈亮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1):833-83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 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质量改变、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及易致骨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随着社会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诊治问题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以往骨质疏松症被视为女性疾病,一般都认为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低于绝经后女性,故对男性骨质疏松的重视程度不及女性患者,大量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近年来研究证实,尽管男性在青年时期比女性有更高的峰值量,骨量丢失开始的时间也比女性迟,但其危害性和死亡率却高于女性[1]。虽然近年来针对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标准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老年人群体中的疾病, 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骨质疏松症导致骨组织密度降低和骨质结构异常, 使得骨骼易于受到骨折和损伤。因此, 骨质疏松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了很大影响。目前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包括骨形成促进药物、骨吸收抑制药物和骨矿化促进药物, 然而这些药物存在很多不良反应和局限性, 因此, 仍需更多的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本文对骨质疏松治疗的新靶点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系统骨量、骨强度及骨微结构损害为特征常导致骨折风险增加的疾病,是绝经后妇女常见且严重的情况。骨质疏松症在骨折发生前大多是一种隐性疾病,存在着检测和治疗不足的情况。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常导致疼痛、畸形、活动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的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众所周知,雌激素是一种维持正常骨量的重要保护因素。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与骨量的迅速流失密切相关。在妇女绝经之后,骨重建增加,内在的不平衡加速了骨质流失,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骨折。最常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是椎体(脊柱)、股骨近端(髋部)及前臂远端(腕部)。其中,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往往导致重大残疾和过早死亡。鉴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特殊性及髋部骨折的严重性,系统全面地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对股骨近端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衰老是许多年龄相关疾病的最大危险因素,认为抑制衰老可延迟多种慢性病的出现或降低其严重程度,老年骨质疏松症常与这些衰老相关疾病共存。临床前研究和动物实验发现,随着衰老,骨微环境中的衰老细胞增加,衰老相关的促炎性分泌蛋白产生增多,导致骨吸收增加和骨形成减少。而消除衰老细胞或抑制促炎性分泌蛋白的产生可预防年龄相关的骨丢失。本文就细胞衰老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作分析总结,综述近年来研究进展,以期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脂代谢相关疾病和骨质疏松症作为两种常见的代谢相关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这已成为重要的公共问题。传统观点认为脂代谢异常与骨质疏松症发病是独立的,然而最近许多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不仅具有共同的影响因素,在病理生理上也密切相关。高脂血症、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脂代谢相关疾病受多种相关分子机制调控,包括Wnt、TGFβ/BMPs、Notch、Hhs/Ptch1/Smo-Gli1等主要信号通路和激活的转录因子,这些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并不是孤立的发挥作用,在特定的微环境中可以被同时激活,诱导MSCs的分化,影响脂肪和成骨细胞的分化及功能,使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的平衡失调,进一步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临床骨质疏松症患者也常并发高脂血症等脂代谢指标的异常,且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缓解,脂代谢紊乱现象会有所逆转。本文重点阐述脂代谢与骨质疏松症之间主要的信号通路及脂代谢相关疾病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这将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理念。  相似文献   

8.
常见骨质疏松诊疗问卷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加剧,这一疾病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性.为配合临床诊疗工作,各国研究人员总结平时的工作经验,相继发明了多种骨质疏松问卷,用于骨质疏松知识的传播,以及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治疗效果等.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设计的统计学要点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矿密度和骨纤维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由于骨脆性的增加 ,病人很容易在近端股骨 (髋部 )、椎体、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踝部发生非创伤性骨折。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的目的就是寻求较好的措施降低和停止骨量丢失 ,建立新的骨组织 (如果可能 ) ,最终达到减少骨折的发生与复发率。一项临床试验的成败与否 ,与其统计学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一、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的设计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是一类前瞻性研究 ,分为治疗性和预防性两种 ,分别以骨质疏松症病人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 ,比较临床治疗或预防干预措施与相应…  相似文献   

10.
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观察申洪波白云静*⒇王宗辉刘德胜骨质疏松症是以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纤维结构异常,以腰背痛,易发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多病因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者也迅速增加,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骨折及其并发症给医学和社...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恶化为特点的骨骼退化型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发病率逐年升高,其预防和治疗也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发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与普通人群相比更易发生骨量低下、骨折疏松甚至脆性骨折,同时往往伴随有较高的甲状旁腺素水平,因此提出了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假说。有证据表明醛固酮与甲状旁腺素相互影响,二者共同作用可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该文将从二者的关系及其对骨代谢的影响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达15.7%,预计到2020年,我国骨质疏松和低骨量患者将增加至2.8亿,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消化系统疾病并发骨质疏松症,其发生机制较复杂,目前仍未彻底阐明,常常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消化系统疾病有胃切除术后、慢性肝脏疾病、炎症性肠病等。研究发现,消化系统疾病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失调,而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从发病、发展及治疗等方面关系密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因此,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其与肠道菌群失衡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从肠道菌群的视角探讨消化系统疾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对于开拓该类合并症的防治思路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易骨折为特点的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当今社会,其发病率逐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导致的后遗症、副损伤给社会及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生活负担。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microRNA具有明确的抗骨质疏松作用,随着基因疗法应用的推广,microRNA在临床治疗骨质疏松起到了很好的靶向作用,同时相关文献阐释,尤其是其家族成员microRNA-21可通过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在OP等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对microRNA-21在骨质疏松中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OP靶向治疗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生存率不断提高,生活质量逐渐改善,但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作为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家庭及社会带来了较为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引起SLE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复杂,除传统研究证明的疾病自身活动因素外,药物使用、代谢因素、肾损害、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等也参与其发生。在防治过程中,原发病的规范治疗,尤其是包括糖皮质激素在内的药物的合理使用十分关键;联合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有利于骨矿化、提高骨骼中钙的含量;合理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甲状旁腺激素、狄诺塞麦等药物,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骨骼强度,减少骨折的发生;中医药作用的多靶点性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也有其独特优势。本文结合临床及新近研究进展,主要就SLE相关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治等两个方面来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作为糖尿病在骨骼系统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率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均在逐年上升,严重者可导致骨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现代医学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治疗效果不确切,不良反应多,价格昂贵。本病属于中医"消渴"合并"骨痿"的范畴,中医治疗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方面展开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疗效确切。现将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4个方面对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与高血脂症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临床上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的现象比较常见。当骨吸收增加而骨形成减少时,骨代谢失衡,就会发生OP。载脂蛋白E(ApoE)是血浆中主要的载脂蛋白之一,ApoE功能异常是引起高血脂症的关键。近年来依托ApoE基因敲除鼠模型,在ApoE调节血脂机制及高脂血症与OP的发生过程相关性的研究有了诸多新发现,拓宽了固有认知。本文主要汇总了ApoE近5年与骨相关的研究,分析其影响OP的发生过程的机制,从宏观的血脂和细胞层面到微观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层面,总结了ApoE对骨代谢的重要调节作用,以期为后续研究、新药物筛选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内分泌代谢疾病、风湿免疫疾病、慢性肝肾疾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及学习压力的增大,甲亢发病率逐年增加,尤其是青中年女性。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可导致骨矿物质代谢紊乱,加速骨量流失从而引起骨质疏松。对于甲亢性骨质疏松因无特异性表现常被忽视,病情较重可导致骨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故而探讨甲亢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及防治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主要就近5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从中医和西医两个方面综述对该病的研究进展,旨在引起人们广泛重视,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8.
骨关节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蛇床子素治疗骨关节疾病作用显著。蛇床子素可通过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进而治疗骨质疏松症;还可通过调控软骨细胞增殖及抑制炎症治疗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抑制神经节中炎症因子释放从而缓解多种骨痛。后续可制备蛇床子素衍生物以改善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并继续明确蛇床子素治疗骨关节疾病的靶点和机制。因此,本文综述了蛇床子素治疗骨关节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作为骨骼退化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近年来,肠道微生物作为被遗忘的“器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最近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和骨质疏松症有着很高的相关性。笔者对最近有关肠道微生物和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希望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靶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