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 ,5 6岁。因颈部发现肿块 2个月于 2 0 0 1年 1月入院。体格检查 :甲状腺弥漫性Ⅲ度肿大 ,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术前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查提示有癌变 ;核磁共振检查显示气管旁淋巴结肿大 ,气管和食管受压 ;喉镜检查会厌、喉室无异常。手术中见甲状腺肿大上达甲状软骨上缘 ,下达胸骨柄 ,肿物约 6 0cm× 8 0cm ,质硬 ,已侵及气管 4~ 6环左侧 ,甲状腺后气管旁及左侧颈内静脉周围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行甲状腺全切除 ,颈部淋巴结清除术。术后病理学诊断 :甲状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镜下可见角化珠及细胞间桥 ,间质内有淋巴细胞侵润 ,周…  相似文献   

2.
正病人,女,53岁。因甲状腺髓样癌术后2年余,复查发现咽旁肿物1周于2017年6月15日入院。病人2年前发现甲状腺肿物,行甲状腺全切加左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双侧甲状腺)髓样癌;左侧中央区淋巴结2/5。术后2周复查:降钙素 5000 pg/ml;PET-CT检查提示双侧颈部淋巴结代谢增高,考虑为肿瘤转移。2015年1月9日行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左颈淋巴结髓样癌转移(9/16),右颈淋巴结(0/16)。2017年5月15日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5月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47例PTM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中,男9例,女38例;年龄(46.3±12.1)岁;病程(12.4±23.7)个月;均行术前超声检查,14例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经FNA确诊PTMC 11例(78.6%);13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3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对侧叶大部切除术,31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14例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15例行中央区加颈侧区淋巴结清扫。肿瘤病灶平均长径(0.68±0.23)cm;21例(44.7%)为多发病灶,其中14例(29.8%)为双侧甲状腺多发病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8.3%(14/29),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53.3%(8/1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侵犯包膜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35)。8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不全5例,切口积液1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暂时性喉上神经损伤1例。结论:甲状腺外科医生需熟悉甲状腺癌超声特点,不建议扩大FNA指征。对于术前超声已提示多发结节、术中探查可疑多发结节或存在高危因素者,手术建议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预防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结合术中冷冻病理对确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及指导术后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年轻女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连续收治的74例年轻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体检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无质硬和固定的表现。术前患者均行B超检查,其中有61例患者(82.43%)B超示多发性结节;43例行同位素检查,有41例发现甲状腺结节,其中冷、凉和温结节分别为14,18,9例;11例行细针穿刺细胞活检,2例阴性,1例提示细胞有异型,3例提示癌疑,5例提示乳头状癌。结果病理检查70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3例为滤泡状癌,1例为髓样癌,且大多数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甲状腺良性疾病;有28例(37.84%)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同期中老年女性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率16.46%(27/16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2例于术后3年内因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年轻女性甲状腺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节的质地和活动度不应作为判断其良恶性的手段;应对B超发现的结节进行细化,对直径>1.0cm的实质性结节建议行手术治疗,对直径>2.0cm的混合性结节须行同位素和细针穿刺细胞活检检查,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7年前因甲状腺结节行右叶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病检为"甲状腺乳头状癌"。4年前发现右颈部数个肿物,切除较大者,病检为"甲状腺癌伴颈淋巴结转移",后其余肿物逐渐增大,伴吞咽困难、声音改变,发育未受影响。查体:咽右后壁见广基隆起,右颈下段见一肿物,大小约4 cm×2 cm,活动性差,甲状腺未及明显结节。颈部彩超、增强MR(图1)、CT(图2)提示:右叶甲状腺术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同期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5年12月间行同期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68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68例中双侧淋巴结均阳性60例(88.2%),单侧淋巴结阳性4例(5.9%),双侧淋巴结均为炎症4例(5.9%)。单侧甲状腺癌对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双侧甲状腺癌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及峡部癌的双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0.00%(7/7);90.00%(9/10),66.67%(4/6)。术后并发症为:颜面部及皮瓣水肿7例,头痛2例,术后声嘶5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7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左侧淋巴液漏1例,一侧副神经受损3例。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单侧甲状腺癌对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双侧甲状腺癌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及峡部甲状腺癌这三种情况应属于高风险双颈转移,应行同期双侧颈清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该术式安全且无严重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手术切除的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远洋分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中20例(71.43%)双侧中央区淋巴结均发现转移,8例(28.57%)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未发现转移。13例术前伴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者,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伴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中1例发现微小癌。3例术前伴一侧多发结节者,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有3例出现暂时性声嘶,7例发生暂时性低钙血症。结论 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对伴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者,同时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但对仅峡部单发癌结节或一侧腺叶多发结节者,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或结节侧腺叶切除及对侧无结节侧腺叶次全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6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首次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648例,其中多灶病例168例.比较单灶组与多灶组及多灶组间的临床病理学差异.结果:本组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率为25.9%,其中双侧甲状腺多发病灶者117例(69.6%).多灶组在男性(P=0.004)、甲状腺癌家族史(P=0.031)、体检(P=0.000)及B超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P=0.001)、B超提示结节钙化灶(P=0.001)、颈淋巴结转移(P=0.008)及甲状腺外侵犯(P=0.001)发生率等方面叫显高于单灶患者.而单灶组在伴有良性甲状腺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多灶组(P=0.000).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男性、体检颈部淋巴结大、肿瘤位于双侧及病灶数目≥3个倾向于肿瘤较大、颈部淋巴结转移或甲状腺外侵犯的比例较高;而伴有良性甲状腺疾病的多灶性癌恶性度相对较低.本组164例(97.6%)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6.1个月(2~127个月).随访中5例死亡,1例胸部X线片怀疑肺部转移,16个月健在;6例于术后3~41个月因颈淋巴结复发再次手术;2例于术后13个月、24个月残余腺体肿瘤复发手术切除.总的1、2、5、10年生存期分别为98.2%、97.4%、96.5%、96.5%.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与预后相关(X<'2=168.832,P=0.000).结论:多发病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之一,其生物学恶性度更高.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视为标准手术方式,在外侧区出现淋巴结肿大时需加行侧方清扫.AJCC分期仍是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髓样癌(MTC)极为少见,约占甲状腺癌的5%~10%。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我院从1964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甲状腺癌105例,其中MTC 7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例,女性6例,年龄22~55岁,平均36.2岁。病程3个月至10年不等。就诊时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肿块,其中单侧6例,双侧1例;颈部肿大淋巴结2例;伴声音嘶哑2例,心慌、面部潮红2例;慢性腹泻1例。全组病例均无家系发病史。 2.诊断、治疗与结果 除1例术前诊断为甲状腺癌外,余均为甲状腺良性肿瘤。 本组病例均作甲状腺腺叶切除,加一侧或双侧颈大块清扫术。其中2例作Ⅰ期手术,5例作Ⅱ期手术即先作肿块切除,后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再作颈大块根治术。全部病例术后均未作任何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9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术前诊断、术中病理及手术治疗的特点。结果167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共发现PTC19例(11.4%);术前通过超声造影和CT检查拟诊为双侧甲状腺癌仅1例(5.3%);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确诊为双侧乳头状癌17例(89.5%)。其中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11例,行一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及对侧甲状腺次全或部分切除7例,双侧甲状腺近全切除1例。同时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5例,一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7例,一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共7例(36.8%)。结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术前超声造影结合CT检查可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符合率。PTC手术时应以全甲状腺切除为主,并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明确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可同时行一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1.
178例甲状腺癌诊治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3年期间收治的178例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甲状腺内实性或囊实性结节,其中结节内伴微钙化灶者50例(28.1%),B超检查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告值为78.1%。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162例,诊断甲状腺癌144例,阳性率为88.9%。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为34.3%(61/178),甲状腺癌局部或患侧叶切除术后行二次以上手术者30例,残癌率为43.3%(13/30)。结论声音嘶哑及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结节内微钙化灶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亦可作为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指征之一。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是确诊甲状腺癌的最佳方法。患叶+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53岁。因"甲状腺全切术后7年,双侧颈淋巴结长大4年"入院。7年前患者因甲状腺左叶结节于当地医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左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部分为滤泡变异亚型。4年前,患者复查发现双侧颈部淋巴结长大,遂于当地医院行131I治疗;1年前发现双肺转移,继续行131I治疗,共7次,总剂量810 m Ci(29.97 GBq),治疗后复查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公民体检意识增强以及B超等辅助检查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甲状腺结节的发现率普遍上升。其中,5%~15%的甲状腺结节为恶性[1]。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癌主要的治疗方法,切除术式主要包括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和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病人(尤其年龄≥45岁)复发率增高和存活率下降的危险因素[2-3]。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多首先发生于中央区[4-5]。28%~33%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在术前影像学和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多发结节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2011-04—2015-04,共手术治疗201例甲状腺多发结节,其中19例(9.45%)经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证实合并甲状腺微小癌。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术前彩超检查拟诊14例,诊断符合率为73.68%,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确诊18例,诊断符合率为94.74%。乳头状腺癌16例,滤泡状腺癌3例。术后根据甲功检查服用优甲乐片,随访1~4 a,无复发病例。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术前彩超及弹性成像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和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有效措施。若术前彩超扫查未发现患侧颈淋巴结转移者,行患侧腺叶、峡部及对侧腺部分切除即可,不需做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但术后应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服用优甲乐片等治疗。  相似文献   

15.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中结节钙化的发生率(42.5%)明显高于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16.7%)(P0.05);甲状腺单个结节癌变发生率(20.8%)显著高于一侧多个结节者(4.66%)(P0.01)。仅4例术前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4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常规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一侧全切4例,一侧全切一侧次全切除27例,双侧次全切1例,双侧全切8例。40例患者中行一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1例。术后未发生明显声嘶,3例术后出现抽搐或手足麻木。孤立性结节的癌变率显著高于多发性结节(P0.05)。结论对单侧孤立结节或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应高度警惕结节恶变可能,需积极手术治疗;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术中必须行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需按甲状腺癌的处理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9月至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2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甲状腺全切除术32例,次全切除术189例。术后病理学诊断单侧甲状腺癌202例(91.40%),双侧甲状腺癌19例(8.60%)。甲状腺的原发肿瘤直径0.2~8.0 cm,平均3.5 cm。有包膜侵犯50例;多灶性33例。每侧颈清扫淋巴结数目10~24个,平均14.3个。颈部淋巴结转移总发生率为37.56%(83/221),中央组(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3.94%(75/221),颈深组(Ⅱ+Ⅲ+Ⅳ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8.10%(40/221)。当肿瘤直径>1.0 cm、肿瘤突破甲状腺包膜、多发灶或年龄>45岁时Ⅵ区及Ⅱ+Ⅲ+Ⅳ区的同侧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为Ⅵ区淋巴结,其次为Ⅱ+Ⅲ+Ⅳ区淋巴结,初次手术应常规清扫Ⅵ区淋巴结,当肿块直径>1.0 cm、癌肿突破甲状腺包膜时或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应清扫Ⅱ+Ⅲ+Ⅳ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双侧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的双侧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因甲状腺乳头状癌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均未发现淋巴液渗漏。均于术后第4天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经胸部X线检查为双侧胸腔积液,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出乳白色乳糜液,证实为双侧乳糜胸。2例患者经禁食、奥曲肽等积极治疗后,引流量逐渐减少,复查胸部X线胸部无积液后拔除引流管。结论:双侧乳糜胸是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罕见的并发症,早期发现后给予积极的保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77岁。因发现右侧颈部包块4个月,进行性增大,伴声嘶、呛咳1个月入院。体查:甲状腺Ⅲ度肿大,于右侧甲状腺中下极可及一约3.0cm×5.0cm包块,其质硬、表面欠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的肿物,右侧颈部可及多个1.5~3cm肿大的淋巴结。B超检查示甲状腺左叶混合性肿物,以实性为主,右侧甲状腺实性占位性病变,颈部淋巴结大,以右侧明显。甲状腺、全身Ⅰ扫描示:(1)甲状腺右叶“冷节结”,左叶正常显影;(2)颈部淋巴结及全身其它部位未见明显异常浓聚灶。CT扫描示右侧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考虑肿瘤性病变,并右颈部多个淋巴结肿大。喉镜检查右侧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合并甲状腺癌(甲癌)的临床特点和外科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 -2011年1月收治的1 859例结甲中142例(7.6%)合并甲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2例均行手术治疗.112例为初次手术,30例为二次(补充)手术.男∶女=1∶3.1,临床表现以结甲表现为主.术前超声检查疑诊合并甲癌55例(38.7%),其中结节砂砾钙化21例.12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90例行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5.6% (68/90)疑有恶性病变.45例行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FNA),确诊率48.9% (22/45).138例术中冷冻切片快速病理诊断准确率96.4%,假阴性5例,无假阳性病例.甲癌83例为单发癌灶,59例为多发癌灶,病灶<2 cm者占75.3%.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75.4%).64例伴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包括:患侧腺叶+峡部全切除术;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和同侧或双侧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颈部淋巴结肿大和术中或术前怀疑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加行改良颈清扫术.142例术后均予以左旋甲状腺素治疗,101例行131 I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8例患者复发并进行2次手术治疗,1例由于甲状腺癌肺转移死亡.结论 结甲合并甲癌以乳头状癌为主,病灶以<2 cm多见.术前超声、FNA和术中冷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可提高结甲合并甲癌的检出率,有效避免漏诊误诊.对结甲患者加大跟踪随访强度可提高合并甲癌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峡部分化型腺癌(DTC)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26例甲状腺峡部DT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及同期双侧颈Ⅵ区淋巴结清扫术,16例颈深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单侧或双侧功能性/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全组无手术死亡,一侧喉上神经损伤1例,一侧喉返神经损伤2例,短暂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3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26例均获得1~12年的随访,均健康生存,7例发生颈侧区淋巴结复发转移,再次行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并经131I治愈.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联合同期双侧颈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是甲状腺峡部DTC的有效术式,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时,同时行单侧或双侧功能性/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熟悉解剖、规范精细操作是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