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理筋手法联合传统膏药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选取踝关节扭伤患者12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理膏组和膏药组各64例,膏药组给予传统膏药治疗,理膏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理筋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肿胀、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足功能评分(AOFAS)、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 d、14 d后,理膏组VAS评分分别为(1.65±0.18)分、(1.05±0.12)分,肿胀评分分别为(1.06±0.12)分、(0.62±0.08)分,膏药组VAS评分分别为(2.18±0.26)分、(1.58±0.17)分,肿胀评分分别为(1.32±0.15)分、(0.96±0.11)分,两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理膏组明显低于膏药组(P0.01);治疗7 d、14 d后,理膏组AOFAS得分分别为(75.12±7.68)分、(92.34±9.66)分,膏药组AOFAS得分分别为(68.47±7.12)分、(80.76±8.45)分,两组治疗后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理膏组明显高于膏药组(P0.001);理膏组有效率为97%,明显高于膏药组的84%(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理筋手法联合传统膏药治疗踝关节扭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肿胀和足功能,有利于提高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自体韧带缝合与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6-05诊治的63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采用自体韧带缝合(缝合组)33例,采用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重建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AOFAS评分、VAS评分、距骨前移距离(ATT)和胫骨距骨角(TTA)。结果重建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1、3个月的AOFA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重建组AOFAS评分显著高于缝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ATT和T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重建组ATT和TTA均显著小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能显著提高踝关节稳定性,近期临床效果优于自体韧带缝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关节镜下关节囊皱缩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至本院就诊的9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其中行传统第三腓骨肌重建韧带治疗距腓前韧带术患者作为对照组(n=47),行关节镜下关节囊皱缩术患者作为观察组(n=43)。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状态、视觉模拟(VAS)评分、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及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术后12周,两组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下调,AOFAS评分较术前显著上调,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及总满意度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关节镜下关节囊皱缩术治疗踝关节不稳患者,可有效增强患者术后踝关节稳定性,减轻患者疼痛,患者依从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和改良开放式Brostr9m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行ATFL修复的30例单侧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15例(关节镜组),男8例,女7例;年龄20~50岁,平均(35.1±10.8)岁。改良开放式Brostr9m锚钉修复15例(开放组),男9例,女6例;年龄18~52岁,平均(30.5±11.7)岁。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以及手术前后卡尔森踝关节功能(Karlsson ankle functional, KAF)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4±5.8)个月。两组术后均无踝关节不稳。关节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个月关节镜组AOFAS评分、KAF评分及VAS均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评分、KAF评分及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后至少1年,关节镜下和改良开放式Brostr9m修复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都有良好的疗效。较开放式Brostr9m手术,关节镜下修复ATFL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较轻,恢复更快。全关节镜下修复可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替代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自体半腱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4-12在踝关节镜联合小切口下分别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与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68例。半腱肌腱组35例,异体肌腱组3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以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OFAS评分、IKDC评分、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结果 68例均获得13~38(22.7±5.2)个月随访。半腱肌腱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异体肌腱组,但在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方面优于异体肌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OFAS评分、IKDC评分、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肌腱与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均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临床中可根据患肢膝关节健康状况、运动期望值及经济承受能力综合分析,个体化选择移植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创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0-09—2015-04采用微创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23例,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并发症、距骨倾斜角、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正常行走时VAS评分。结果 1例失访,22例获得随访12~56个月,平均32.3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足外侧皮肤麻木。2例主诉走不平的路时感觉不稳。距骨倾斜角:术前(14.02±3.66)°,术后(3.80±1.80)°;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术前(71.08±5.93)分,术后(95.12±4.91)分;正常行走时VAS评分术前(6.65±1.15)分,术后(1.76±172)分,术后距骨倾斜角(t=11.750,P0.001)、AOFAS评分(t=14.650,P0.001)、VAS评分(t=11.085,P0.001)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优20例,良2例。结论微创小切口应用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手术治疗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CLAI),创伤小、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解剖钢板内固定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52例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将本院收治的5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观察患者疗效、觉模拟量表(VAS)、足踝外科学会(AOFAS)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2%)与对照组(73.1%)相比,其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及AOF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而AOF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则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率(7.6%)与对照组(23.1%)相比,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联合带线锚钉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理筋整复手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儿童踝关节扭伤的疗效。方法:选择急诊就诊的68例儿童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双盲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绑带均匀包扎,石膏或支具制动;治疗组采用理筋整复手法结合中药外敷,石膏或支具制动;根据Mazur踝关节评分分级系统标准及踝关节肿胀评价方法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第3、7、14、21 d肿胀程度(双侧踝关节周径之差)为(25.1±1.5)mm、(18.2±0.7)mm、(13.6±1.3)mm、(7.2±2.9)mm;对照组为(27.9±2.2)mm、(23.5±1.3)mm、(20.2±1.2)mm、(16.7±1.1)mm。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治疗组优23例,良8例,可3例;对照组优10例,良9,可12例,差3例,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理筋整复手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儿童踝关节扭伤,疗效优于单纯制动治疗,在缓解关节肿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9—2019-06行改良Brostrom-Gould解剖修复术治疗的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20例术后进行常规康复锻炼(对照组),20例术后在常规康复锻炼基础上加入运动疗法(观察组)。结果 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14~18)周。观察组术后14周疼痛VAS评分为(2.65±1.18)分,低于对照组(4.55±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4周AOFAS评分为(94.70±2.08)分,高于对照组(89.05±2.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4周距骨前移距离为(3.75±1.31)mm,低于对照组(6.16±0.8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4周距骨倾斜角为(4.06±1.27)°,小于对照组(7.07±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术后在常规康复锻炼基础上加入运动疗法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更有效地减轻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功能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8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7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切开组23例采用常规切开术式重建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经皮组24例采用超声定位,经皮建立骨隧道重建ATFL和CFL。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围术期并发症、踝背伸-跖屈活动度(ROM)、AOFAS评分、VAS评分,应力位影像测量距骨前移度和倾斜度。[结果]术中切开组2例出现腓浅神经损伤。经皮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显著小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切开组术后4例切口边缘处坏死,而经皮组1例切口渗液。两组患者随访26~30个月,平均(27.39±2.51)个月。术后6个月时,经皮组ROM显著大于切开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AOFAS评分均显著增加,而VAS评分显著减少(P<0.001),但是两组相同时间点AOFAS评分和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力位X线测量方面,术后两组患者距骨前移距度和距骨倾斜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01)。但是两组相同时间点在距骨前移距度和距骨倾斜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与常规开放手术相当,但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用第三腓骨肌腱转位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联合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技术。[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5月25例(25踝)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距骨软骨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采取第三腓骨肌腱转位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记录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与踝关节评分(AOFAS HA score)评价踝关节功能,并行影像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I期愈合,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7.53±5.24)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MRI显示重建距腓前韧带良好,修复的距骨软骨均较术前影像改善,VAS由术前的(4.15±0.93)分降低至术后的(0.99±0.80)分,AOFAS HA评分由术前的(55.60±4.2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0.32±7.6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第三腓骨肌腱转位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联合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距骨骨软骨损伤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关节镜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威海市立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采用踝关节镜手术联合PRP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病例15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单纯采用踝关节镜手术治疗病例14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关节镜手术1周后开始注射高浓度PRP 2 ml,1次/周,连续3次。治疗前后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评价临床效果。评估结果VAS评分采用秩和检验分析和AOFAS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和配对t检验。 结果29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2.9±1.0)个月。治疗前两组间VAS(Z=0.089)、AOFAS评分(F=0.7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3、6、12个月的VAS(Z=2.120,P=0.034)和AOFAS评分(F=24.454、31.283、89.479、73.875,均为P <0.001)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关节镜手术联合PRP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较单纯应用踝关节镜手术治疗可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效散联合交变脉冲磁疗仪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Ⅰ、Ⅱ度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依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外敷神效散治疗,观察组应用神效散联合交变脉冲磁疗仪治疗。结果:118例获得随访,对照组治愈率51.7%、总有效率79.3%,观察组治愈率75.0%、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恢复工作平均时间(20.66±7.59)d,观察组平均(14.10±4.96)d;对照组满意度53.45%,观察组满意度86.67%(均P<0.05)。结论:神效散联合交变脉冲磁疗仪联合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具有见效快、疗程短、疗效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通督舒筋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确诊为腰椎管狭窄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53.43±5.26)岁;病程(6.9±2.3)年;给予通督舒筋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56.37±4.61)岁;病程(7.1±3.4)年;予以口服腺苷钴胺片和洛索洛芬钠片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采用腰痛疗效评价标准(JOA)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5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3.2(2.62±0.47)个月。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督舒筋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半腱肌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28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28.6岁(18~47岁)。记录围术期并发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8.2个月。围术期未出现医源性骨折及切口感染等严重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未出现踝关节不稳或踝关节活动受限,未出现膝部肌腱供区肌肉功能障碍。AOFAS评分由术前的53.1±6.8提高至术后的90.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的6.3±1.7提高至术后的0.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手术方式简便,术后恢复好,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束股薄肌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1例踝关节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双束股薄肌重建距腓前韧带。根据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术后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0±1.5)个月(12~18个月)。患者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AOFAS评分、VAS评分均优于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期间无伤口感染、韧带再次断裂、踝关节不稳复发或二次手术病例。1例患者术后3个月踝关节活动稍受限,1例术后6个月仍有踝关节疼痛,后期均恢复正常。结论应用双束股薄肌重建距腓前韧带是治疗踝关节不稳较好的术式选择,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患者术后2~4年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8月~2012年3月,38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软骨损伤患者在我所行踝关节镜检、软骨修复或清理、外侧副韧带止点重建术,男20例,女18例,年龄(31.7±10.6)岁。随访并分析术前和术后疼痛VAS评分、AOFAS评分、Tegner评分、踝关节稳定性及关节活动度等。结果随访时间28~45个月,(36.6±4.3)月,AOFAS评分优27例,良8例,中3例,优良率91.2%。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中位数4.0(0~7)vs.0(0~7),Z=-4.210,P=0.000]、AOFAS评分[74.0(30~92)vs.95.0(52~100),Z=-5.203,P=0.000]及Tegner评分[4.0(1~8)vs 5.0(1~8),Z=-2.631,P=0.009]均明显改善。术后再次扭伤11例(28.9%)。术后关节活动度受限9例(23.7%)。结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患者术后2~4年临床效果良好,疼痛和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但易出现关节活动度受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带线锚钉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强生Fastin RC带线锚钉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42例,并运用关节镜诊治关节内继发病损.结果 术后39例获随访13~27个月,平均(18.5±5.2)个月,术后所有踝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前与术后AOFAS后足评分有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带线锚钉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有效地矫正了踝关节外侧不稳,手术方法合理而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抗滑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块(A组)和空心钉固定后踝骨折块(B组)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采用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踝关节负重状态下的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48例患者骨折端均解剖复位。术后2周及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A组分别为(63.4±2.8)分、(84.5±4.3)分,B组分别为(62.9±3.1)分、(79.7±3.8)分;术后2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为(12.6±3.2)周,B组为(12.8±3.3)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踝关节负重状态下的VAS评分:A组为(1.6±0.4)分,B组为(3.2±0.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4/21),其中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9.5%(2/21);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1%(13/27),其中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37.0%(10/27);并发症发生率和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滑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块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更符合生物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不当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不稳长期存在可继发胫腓间异位骨化,本试验旨在探讨Knotless TightRope缝合器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异位骨化的发生与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 56例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合并分离,随机分为A组和B组。术前行踝关节三维CT检查。A组使用Knotless TightRope缝合器重建下胫腓联合。B组采用传统单根三皮质4.5 mm螺钉重建。术中行HOOK试验。随访24h、2周、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AOFAS评分、SF-36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术后1周、3个月、1年踝关节摄片。记录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分析,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P值为0.05。结果本组52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24h、2周的VAS评分、SF-36评分、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AOFAS评分A组为(88.2±16.4)分,B组为(76.6±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AOFAS评分和SF-36评分A组分别为(2.1±2.4)分、(88.6±21.5)分和(92.2±8.6)分,B组分别为(5.1±3.2)分、(76.2±15.6)分和(86.4±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均出现3例皮肤延迟愈合。A组4例异位骨化,B组无异位骨化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踝关节功能评分不相关,A组无再次胫腓分离发生,B组6例断钉后发生胫腓再次分离,组间卡方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传统螺钉固定,Knotless TightRope缝合器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合并下胫腓分离的短期疗效较确切,具有固定不易断裂、无需再次手术取出、可早期负重锻炼等优点,较传统螺钉固定疗效更佳。需注意弹性固定本身存在异位骨化的风险,但这并不影响手术近期疗效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