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因泌尿系结核进展导致的膀胱挛缩常引起尿频、尿急、尿痛,可伴血尿或脓尿,严重者可合并对侧肾积水及肾功能不全,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药物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膀胱扩大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均取得不错的效果,近年来,机器人平台的出现为术者提供了三维立体视野、更加精细灵活的机械臂,很大程度方便了腔内游离缝合等操作。2019年4月~2019年12月共有3例患者因结核性膀胱挛缩于我中心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回肠膀胱扩大术,男2例,女1例,术前泌尿系超声提示膀胱容量分别为35 mL、78 mL、9.2 mL。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回肠膀胱扩大术,无中转开放或普通腹腔镜手术,中位手术时间240(221~273)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00(50~2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8(6~10) d。术后随访5~13个月,膀胱容量300~450 mL,膀胱顺应性良好,3例患者均经尿道自主排尿,最大尿流率15.6~19.1 mL/s,残余尿0~50 mL。随访期间无结核复发、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综上,我中心初步经验表明机器人回肠膀胱扩大术能有效增加膀胱容量,改善膀胱挛缩引起的尿频、尿急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术前积极抗结核治疗、合理选择病例和术后严格管理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回肠膀胱扩大术是治疗结核性膀胱挛缩的一种有效、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经验。方法对2002年7月至2006年10月间13例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并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噪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手术时间240~480min;术中出血量:150-1000ml,平均250ml;术后4~8d恢复饮食,3-4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4周拔除尿管;术后3个月患者白天可完全控制排尿,8例夜间偶有尿失禁。术后未发生直肠损伤,肠瘘及内疝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尿控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去带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结核性膀胱挛缩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因结核性膀胱挛缩行去带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缩短约1h,围手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每次尿量达200~372mL,无排尿困难和尿失禁;肾功能改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正常。结论去带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结核性膀胱挛缩效果满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的经验.方法 2002 年8 月至2007 年6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100例,男82例,女18例,年龄32~81岁,无远处转移.腹腔镜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全膀胱切除,前列腺切除或子宫次全切除.经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行乙状结肠去带原位新膀胱术.结果 100例腹腔镜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80~270 min(平均150 min);开放原位新膀胱术160~300 min(平均210 min).腹腔镜下操作出血量100~300 ml(平均180 ml);开放性原位新膀胱术出血量400~800 ml;术中、术后输浓缩红细胞0~400 ml(平均200 ml).术后4~8 d恢复饮食,3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4周拔除尿管.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术中操作精细、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可作为全膀胱切除手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膀胱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结肠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经验。方法2002年8月~2006年5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71例,手术包括:①腹腔镜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②经5~7cm长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取乙状结肠15~20cm,剔除对系膜的两条结肠带及其带间的环形肌层和浆肌层,构建新膀胱储尿囊;③完成储尿囊与后尿道的吻合,或关闭腹壁后腹腔镜下行储尿囊与后尿道吻合(26例)。结果71例手术时间240~390min。其中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80~270min(平均180min),开放手术时间160~240min(平均140min)。术后4~8d恢复饮食,3~4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4周拔除尿管。术后3个月平均储尿囊压力22.0cmH20(17~38cmH20),平均储尿囊容量340ml(200~410ml),残余尿量(25ml(60例(10ml),平均最大尿流率12ml/s(7.5~22ml/s)。静脉肾盂造影单侧肾积水1例,肠漏3例,储尿囊尿道吻合口狭窄2例,输尿管反流4例。15例夜间偶有尿失禁。术前39例勃起功能正常者中,术后20例恢复勃起功能。71例术后随访6~51个月,平均32个月,肿瘤复发或转移1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低顺应性膀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6例接受腹腔镜下回肠膀胱扩大术式治疗的高反射、低顺应性膀胱患者的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2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22 ~ 62岁,平均35.8岁.其中脊髓损伤15例,脊髓发育不良4例,泌尿系统结核3例.病程1 ~15年,平均8.5年.对术中、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观察评价,对术前、术后3、6、12、18、24、36个月患者的血肌酐水平、肾积水情况、肾小球滤过率及尿流动力学检查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 ~ 150 min,平均(105±17) min,术中出血量60 ~ 150 ml,平均(90±26)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5d,平均(2.5±0.7)d,术后住院时间11 ~20 d,平均(15 ±4)d,术后均未发生回肠吻合口瘘、肠梗阻、严重腹腔感染或败血症等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6 ~36个月,平均16.5个月,17例患者随访超过12个月.患者膀胱安全容量由术前的(103±38)ml增至术后末次随访的(405±46)ml (F=381.7,P=0.000),膀胱顺应性由术前的(10±3)cmH2O(1 cmH2O=0.098 kPa)增至末次随访的(38±4)cmH2O(F=678.1,P=0.000),末次随访时充盈期末膀胱内平均压力为(16±6) cmH2O,较术前的(45±16)cmH2O明显降低(F=221.5,P=0.000),血肌酐水平从术前的(184±32) μmol/L降至末次随访的(120±28)μmol/L(F=189.1,P=0.000),总肾小球滤过率从术前的(40±26)ml-1·min-1·1.73 m-2升至末次随访的(66±32)ml-1·min-1· 1.73 m-2(F=137.7,P=0.000).3例泌尿系统结核膀胱挛缩患者的最大尿流率明显增加,残余尿量有所减少,另有4例女性患者术后恢复自行排尿.结论 腹腔镜下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低顺应性膀胱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可明显改善术后膀胱功能,有效改善和保护患者的上尿路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1例,女1例。平均年龄38(12~67)岁。12例术前均有尿失禁、排尿障碍以及膀胱安全容量减小、膀胱内压力增高导致输尿管反流等症状,病因包括脊髓损伤8例,脊髓发育不良4例。12例术前均行间歇导尿。术前血肌酐(129.58±44.60)μmol/L,总肾小球滤过率(61.63±18.04)ml/(min·m2)。术前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安全容量(95.67±39.10)ml,充盈期末膀胱内压力(63.30±6.02)cmH2O(1 cmH2O=0.098 kPa),膀胱顺应性(10.24±1.14)ml/cmH2O,残余尿量(152.58±80.89)ml,尿流率(3.88±3.63)ml/s。术前膀胱造影检查可见膀胱挛缩明显。超声检查示均有不同程度肾盂积水和输尿管扩张,输尿管反流分级Ⅰ度2例,Ⅱ度4例,Ⅲ度4例,Ⅳ度2例。12例均行机器人辅助回肠膀胱扩大术,采用5点穿刺法。横向切开膀胱前壁全层。在距回盲部20~25 cm处截取回肠约30 cm。纵行剖开回肠并将其中点缝合固定于膀胱后壁中点,以固定点为起点依次将肠管向膀胱两侧缝合,最后双侧输尿管分别置入1根单J管。记录术中出血情况、截取肠管时有无损伤邻近脏器、输尿管开口有无损伤、吻合口密闭性、吻合肠管是否通畅,以及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肠梗阻、腹腔出血)、尿动力学检查参数和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术后6个月内应用托特罗定2 mg/d。结果本组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0.80±12.00)min。术中出血量(84.00±23.2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30±1.30)d。术后住院时间(12.10±3.10)d。术后盆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80±1.20)d。术后2周拔除导尿管和单J管。术后平均随访19.40(3~24)个月。术后3、12、24个月复查膀胱安全容量分别为(435.83±33.56)、(450.90±31.09)、(462.00±33.72)ml,充盈期末膀胱内压力分别为(18.60±0.92)、(15.70±1.42)、(12.96±1.34)cmH2O,血肌酐分别为(81.43±21.10)、(74.34±15.70)、(72.90±15.90)μmol/L,膀胱顺应性分别为(37.94±4.22)、(40.40±3.98)、(43.42±4.20)ml/cmH2O,总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91.52±9.49)、(102.18±5.65)、(112.41±6.50)ml/(min·m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例术后经24个月膀胱排尿训练后可基本自行排尿;3例术后以导尿管间歇导尿为主,辅以自主排尿;余8例完全依赖导尿管间歇导尿。12例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瘘、肠梗阻和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机器人辅助回肠膀胱扩大术能有效扩大膀胱容量、降低膀胱内压、改善膀胱顺应性、预防输尿管反流、保护肾功能,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微创、精准、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可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结核性膀胱挛缩膀胱扩大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对11例结核性膀胱挛缩患者行膀胱扩大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建立24 h排尿记录卡,完善常规及特殊检查,做好肠道准备;术后加强病情监护,供给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加强基础护理、引流管的护理、膀胱排尿功能的训练及出院指导.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16.5 d,术后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robot-assisted radical cystectomy with orthotopic ileal neobladder,RARC-INB)的临床应用,并进行初步总结。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至2014年11月为12例膀胱癌患者行机器人(da vinci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手术,未发生脏器损伤。手术时间330~470 min,平均(390.0±61.5)min;术中出血量90~870 ml,平均(185.0±88.3)ml。1例术中输血400 ml。术后肠道通气嘱进食时间3~6 d,平均(4.0±1.5)d。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时间14~28 d,平均(21±7)d,拔除导尿管时间18~28 d,平均(23±5)d。术后住院19~29 d,平均(24±5)d。结论:RARC-INB使手术趋于简单化,利于术者术中掌控及把握,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原性低顺应性膀胱1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原性低顺应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采用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10例神经原性低顺应性膀胱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4~32岁,平均16岁。病程4~20年。其中脊髓栓系综合征8例,脊髓损伤2例。术前均未接受过骶神经根切断和膀胱手术。有膀胱输尿管返流者同时作返流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不能自行排尿或剩余尿量>50 ml者辅以间歇性清洁导尿。结果术后随访11~57个月。术前漏尿者10例,术后仅3例仍有漏尿,但程度明显减轻。血肌酐(SCr)由(263.8±109.8)μmol/L降至(113.1±23.2)μmol/L(P< 0.01),膀胱容量由(61.9±37.7)ml增至(373.0±88.1)ml(P<0.01),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由(54.2±44.8)cm H2O(1 cm H2O=0.098 kPa)降至(17.7±10.6)cm H2O(P<0.01)。有膀胱输尿管返流者由9例17侧减少至1例1侧。需长期间歇性清洁导尿者4例,其中1例因未按时进行间歇性清洁导尿者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按时间歇性清洁导尿后治愈。菌尿10例,其中1例需抗生素治疗。结论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是治疗神经原性低顺应性膀胱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成形术治疗氯胺酮所致膀胱挛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氯胺酮所致膀胱挛缩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吸食氯胺酮导致膀胱挛缩患者2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4(19~28)岁.服用氯胺酮时间0.7~4.0年.均有严重的尿频、尿急、尿痛和(或)血尿症状.尿培养阴性.肝肾功能正常.B超检查提示双侧上尿路积水23例,集合系统分离(1.8±0.7)cm.膀胱残余尿22例,残余尿量平均80(45~150)ml.IVU检查提示肾小盏扩大呈圆形、膀胱挛缩呈球形23例.尿动力检查25例,膀胱容量(89±34)ml,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48±26)cm H2O(1 cm H2O=0.098 kPa),最大尿流率(7.8±2.3)ml/s,残余尿量(82±47)ml.膀胱镜下活检均提示为膀胱黏膜炎性改变.停用氯胺酮,系统药物治疗(抗生素、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胆碱能受体阻滞剂、戊聚硫钠和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 结果25例手术顺利.平均随访18(6~36)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排尿状况明显改善,膀胱容量增至(375±53)ml,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降至(13±9)cm H2O,最大尿流率增至(17.6±5.8)ml/s,残余尿减少至消失,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排尿通畅有力,无尿失禁、遗尿,尿频、尿痛等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IVU检查输尿管无反流现象,肾盏无扩张或肾小盏穹窿变钝.结论 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可降低膀胱内压力,增加膀胱容量及顺应性,明显改善氯胺酮所致膀胱挛缩患者肾积水状况及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全厚肌瓣技术应用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阴道瘘(VVF)修补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9月对6例复杂性VVF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修补术,术中取膀胱全厚自体肌瓣填塞固定于膀胱后壁和阴道瘘口之间,记录手术过程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6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未见脏器副损伤。VVF瘘口直径1.5~3.0cm,平均(2.1±0.6)cm。平均手术时间(82.6±11.3)min,出血量(42.8±13.5)ml。裁取的膀胱全厚肌瓣平均长度(4.1±0.8)cm,宽度(2.6±0.3)cm。术后恢复顺利,无腹、盆腔或泌尿生殖道感染,拔除尿管后无即刻膀胱阴道漏尿发生。平均随访19个月,1例不全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好转,无VVF症状复发。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VVF修补+膀胱全厚肌瓣填塞固定技术治疗复杂性VVF的可操作性强,安全性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结核性挛缩膀胱的诊治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7例晚期泌尿系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抗结核治疗2~4周后行患肾切除术,并在抗结核治疗2~6个月后行保留原膀胱的回肠膀胱扩大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住院13.6d,均能自行排尿,术后2周最大膀胱容量扩大至120~209mL,平均180mL。术后1个月膀胱最大容量扩大至310~375mL,平均354mL。健侧肾积水、肾功能损伤以及膀胱残余尿情况在术后有加重趋势,尤其在术后3个月最严重,但术后6个月上述情况均较术后3个月时明显好转(P<0.05),而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SF-36)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较术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尿频、尿急、尿失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肾功能未出现进一步恶化。结论保留原膀胱的回肠膀胱扩大术是治疗晚期肾结核挛缩膀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开放与气膀胱腹腔镜下膀胱输尿管再植术治疗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108例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开放手术组(37例)和气膀胱腹腔镜手术组(71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静脉使用抗生素时间及留置导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费用及手术费用,气膀胱腹腔镜组前后期的手术时间及后期手术时间与开放手术时间.结果 气膀胱组与开放组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6.8±1.9)、(8.9±2.9) d(P =0.002),术后保留导尿时间分别为(5.2±1.2)、(6.2±2.2)d(P =0.057),术后静脉使用抗生素时间分别为(5.0±1.3)、(5.4±1.6)h(P =0.159),总住院费用分别为(16 067.9±4 295.8)元、(15 617.7±5 486.5)元(P =0.168),手术费用分别为(9369.4±1366.6)、(7397.9±1797.3)元(P=0.083).气膀胱组前后期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6、2.8 h(P =0.286),后期与开放组时间(2.3 h)接近(P=0.234).两组均无明显术中、术后近期并发症.气膀胱组随访24例,随访时间5 ~72个月,平均22个月,38侧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MCU),3例反流复发,其中2例由3级降为1级,1例由5级降为3级.开放组随访5例,随访时间4~32个月,平均18个月,9侧MCU,发现膀胱憩室1例,1例术后6个月出现梗阻,再次手术后好转.结论 气膀胱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住院时间短、导尿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可控性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儿童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方法 神经原性膀胱患儿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5.5~1 6.0岁,平均9.6岁.临床表现为尿失禁,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显示合并<Ⅲ度膀胱输尿管反流6例,>Ⅲ度膀胱输尿管反流10例16侧.18例均采用可控性回肠全层膀胱扩大术,10例16侧同时行输尿管抗反流术,6例女童行膀胱颈悬吊,7例男童行膀胱颈紧缩,1例男童行尿道关闭.术后行间歇导尿,平均随访2.3年(6个月~4年).结果 18例患儿中尿失禁消失17例(94%),好转1例;膀胱容量由术前(1 56±85)ml增至术后(420±58)ml(P<0.01),充盈末逼尿肌压力由术前(78±1 6)cm H 2O(1 cm H2O=0.098 kPa)降至(20±11)cm H2O(P<0.01).导尿间隔时间平均5 h,2例需服用小剂量抗胆碱能药物.手术前后肠道功能无明显变化,无电解质紊乱及尿路结石.术后出现尿路感染症状2例、皮肤造瘘口狭窄1例、造瘘口黏膜外翻1例,无尿液外溢.结论可控性回肠全层膀胱扩大术可有效改善膀胱容量,降低膀胱内压,是治疗儿童神经原性膀胱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使用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组织工程材料补片行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14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男10例,女性4例.年龄14~65岁,平均29岁.脊髓发育不良8例,脊髓损伤6例.尿动力学检查: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平均为(150.1±64.2) ml,膀胱顺应性平均为(5.2±3.9)ml/cmH2O(1 cmH2O=0.098 kPa),最大逼尿肌压力平均为(44.1±29.2) cmH2O.14例均接受SIS组织工程补片膀胱扩大术,术中将补片锁边缝合至纵向剖开的膀胱浆肌层,达到扩大膀胱的目的,其中7例同期行输尿管抗反流再植术.对术后并发症、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参数、尿路核磁水成像及肾功能进行观察评价. 结果 本组1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120 min.患者术后无代谢紊乱.复查肌酐水平均正常.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术后6、12、24个月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分别为(274.9±88.7)、(322.5± 144.4)、(279.9± 157.9) m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个月最大逼尿肌压力为(20.1±9.8)、(20.2± 19.1) cmH2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膀胱顺应性为(26.1±29.4) ml/cmH2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例出现膀胱吻合口尿外渗,更换导尿管引流通畅后愈合.术后3个月,1例出现膀胱结石,行经尿道取石术后未再复发.术后12个月,4例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其中2例予膀胱逼尿肌A型肉毒素注射术,术后留置尿管3个月复查反流消失;2例保留导尿,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5 mg,2次/d)和酒石酸托特罗定(4 mg,1次/d)6个月后,1例反流消失,1例仍存在反流.结论 SIS组织工程补片用于膀胱扩大术可达到有效增加膀胱容量的目的.生物工程补片的使用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采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Ⅱ~Ⅲ级、1例鳞状细胞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加原位回肠代膀胱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手术效果。结果 16例患者膀胱根治均切除成功,手术时间240~320min。腹腔镜下失血量为100~500ml,平均为230ml。2例输浓缩红细胞2个单位。术后3d恢复肠蠕动并拔除耻骨后引流管,4d后开始进食。2周后拔除输尿管支架管。随访4~26个月,1例有排尿困难,5例术后早期出现轻微尿失禁,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均可完全控制排尿,5例男性患者有勃起功能障碍。16例均无复发。结论该术式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将成为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可能在具有一定腹腔镜手术操作基础的基层医院逐步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老年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33例行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手术老年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理护理、膀胱功能训练、新膀胱功能的观察与训练等护理。结果33例术后平均住院30d,19例可控制排尿,9例日间可控尿;随访3~20个月,均能控尿且能经尿道自主排尿。结论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老年患者的护理中,术前营养评估、心理干预并提前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术后强调新膀胱储尿、排尿、控尿功能的观察与训练,加强老年患者的出院管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尿道低温双极等离子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挛缩的疗效.方法 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挛缩患者共35例,采用等离子探针式电极和等离子袢状电切环两种设备经尿道分别置入后切除膀胱颈后唇瘢痕组织,扩大膀胱颈口.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改善,最大尿流率(18.1±3.3)ml/s和平均尿流率(8.4±1.3)ml/s,均高于术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至30个月,除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外,其余均一次治愈.结论 经尿道低温双极等离子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挛缩,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的可行性和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9年8月41例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北京朝阳医院31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例。年龄平均59(44~78)岁。体质指数平均25.3(20.1~34.7)kg/m^2。Charlson合并症指数评分平均3(2~6)分。术前检查均无尿道狭窄,无尿失禁。核素骨扫描、胸部X线片、B超等检查均未发现远处转移。所有患者行膀胱镜检查取活检或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前病理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0例(73.2%),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9例(高危或反复复发)(22.0%),原位癌2例(4.9%)。41例均在全麻下先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之后在体腔内采用邢式原位回肠新膀胱进行尿流改道。距回盲部约30 cm向近端截取末端回肠约60 cm,将已截取的回肠近端10 cm移至远端,作为右侧输入襻,之后将中间40 cm肠管去管化,U形缝合后反折缝合成球形,构建成顺蠕动双输入襻回肠新膀胱即邢式原位回肠新膀胱。记录围手术期相关资料、术后<30 d和30~90 d并发症情况、术后尿控恢复情况(日间、夜间控尿满意均定义为需要尿垫≤1个)及预后。比较手术开展的前21例和后20例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本研究4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总手术时间平均324.9(210~480)min。出血量平均177.6(50~700)ml。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时间平均105.5(60~178)min,邢氏新膀胱构建时间平均179.7(121~298)min。前21例与后20例的总手术时间[(365.1±61.7)min与(290.9±41.8)min,P<0.01]、邢氏新膀胱构建时间[(211.7±44.5)min与(170.1±29.1)min,P=0.001]和出血量[(207.1±144.3)ml与(128.0±63.2)ml,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诊断尿路上皮癌40例(2例合并原位癌),小细胞癌1例。清扫淋巴结数量中位值为19(11~58)枚。淋巴结阳性7例(17.1%)。切缘阳性3例(7.3%),分别为输尿管切缘阳性1例,膀胱切缘阳性2例。病理分期Ta^T1期16例,T2期10例,T3期13例,T4期2例。41例术后下地时间中位值为1(1~4)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中位值为3(1~18)d,术后正常饮食恢复时间中位值为7(3~18)d,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值为9(3~23)d,输尿管支架拔除时间中位值为15(13~35)d,尿管拔除时间中位值为20(6~30)d,总住院时间中位值为21(11~35)d,术后住院时间中位值为14(7~29)d。术后1例进入ICU病房。术后<30 d Clavien 1~2级并发症19例(46.3%),分别为低白蛋白血症15例、感染2例、低钾血症1例、不全肠梗阻1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lavien 3~4级并发症1例(2.4%),为空肠穿孔行手术治疗治愈。术后30~90 d Clavien 1~2级并发症2例(4.9%),分别为切口感染和低白蛋白血症各1例,对症处理后好转,无Clavien 3~4级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7.6(2~64)个月。36例(87.8%)生存,其中2例(4.9%)转移,1例(2.4%)复发;5例(12.2%)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骨转移1例、多发转移2例,心脏疾病2例。术后12个月复查血肌酐平均77.2(54.3~104.1)μmol/L;影像学检查40例无肾积水,1例出现肾积水。41例拔除尿管后均能自行排尿,无需导尿,术后12个月37例(90.2%)日间控尿满意,29例(70.7%)夜间控尿满意。结论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的构建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尿控恢复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