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随着微创理念在外科临床中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外科技术及经通道外科技术越来越被更多的应用于临床。目的:探讨经皮微创与常规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均未合并其他骨折和脏器损伤、脊髓或神经根损伤。3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16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实验组);16例采用常规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椎体前缘影像学高度及后凸Cobb角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术后感染、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椎体前缘影像学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椎旁肌内血肿形成经穿刺抽吸,切口局部加压后甲级愈合。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符合微创原则,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10—2013-10对14例无神经损伤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技术进行治疗(微创组),并与同期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19例胸腰椎骨折(切开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切开组相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伤椎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相似,但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早期可康复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沙卫平  严飞  陈国兆 《骨科》2017,8(3):194-199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且无脊髓神经损伤病人44例,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22例纳入经皮微创组,行常规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22例纳入切开复位组.对比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位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66,P<0.0001;t=8.278,P<0.0001);两组病人术后1、6、12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经皮微创组和切开复位组术后1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91.68±1.94)%、(94.73±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2,P<0.0001);但两组术后6、12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及术后1、6、12个月的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皮微创组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为(2.91±0.75)分,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的(3.95±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9,P=0.001),但两组病人之间术后6、12个月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的特点,是治疗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宋红浦  陆建伟  刘宏  张春 《中国骨伤》2012,25(4):313-316
目的:探讨两种微创技术即内窥镜辅助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10年4月,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男45例,女31例;年龄21~58岁,平均为36.4岁;分别采用内窥镜辅助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组24例),Sextant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B组20例),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C组32例)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的临床及影像学各项指标。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术后1年取内固定,均未发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松动断裂。A、B两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伤口疼痛VAS评分方面均优于C组(P<0.05),但手术时间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组的后凸Cobb角、损伤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能够达到复位、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O-A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12诊治的60例AO-A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切开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微创组)。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8~17个月,平均12个月。与切开组比较,微创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3 d的VAS评分更低,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O-A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应用自制引导通道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与开放后路切开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自制引导通道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微创组,26例)和开放后路切开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开放组,26例)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切口疼痛VAS评分、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术后后凸Cobb角及复位丢失率;并比较两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两组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根损伤、术后感染及椎弓根螺钉退出、断裂等并发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切口疼痛VAS评分微创组均少于开放组(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时间均长于开放组(P0.05)。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的改善情况微创组优于开放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复位丢失率微创组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后路切开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应用自制引导通道微创器械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复位效果良好、固定牢固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42例采用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万向钉治疗(经皮单平面组),34例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传统开放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期随访时影像学指标及腰背部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0~44个月。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经皮单平面组均优于传统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术后3 d经皮单平面组较传统开放组更明显(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且创伤小。  相似文献   

8.
叶辉  陈其昕 《中国骨伤》2017,30(2):105-109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1例需手术治疗的胸腰椎单纯骨折患者,其中29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微创组),32例采用传统切开暴露椎板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开放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总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并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结果:与开放组相比,微创组手术切口总长度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伤口疼痛缓解快、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短。两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明显,后凸Cobb角明显减小,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与开放手术具有相同的内固定效果,但可减小手术切口,避免开放手术广泛剥离腰背肌,缩短术后疼痛、卧床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开放组,21例)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经皮组,21例)。对术中、术后反映手术创伤的指标进行监测,观察术前、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Cobb角,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皮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带支具离床时间均少于开放组(P<0.05),经皮组内固定破坏、腰背部疼痛的程度和发生率均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伤椎椎体恢复较开放组好。结论微创经皮置入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好。  相似文献   

10.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Chi YL  Xu HZ  Lin Y  Huang QS  Mao FM  Ni WF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1307-1311
目的介绍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MIPPSO)手术技术,并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临床疗效。方法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C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自行设计的微创经皮操作器械与中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经皮穿刺安装内固定器,选择椎管占位较重侧,作4cm切口,行半椎板切除脊髓减压,经椎弓根作骨折椎体强化。并与同期收治的50例患者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围手术期参数与影像学指标。结果MIPPSO组与传统切开组在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切口长度、椎旁肌损伤、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日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自身术前、术后影像学观察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及椎管堵塞指数等恢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术前、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IPPSO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日短等近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局部病理改变及其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方法。方法  3 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 (RASV)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 15例、室间隔缺损 (VSD) 2 6例。补片修补 3 5例 ,其中合并VSD的均以一片法修补 ,合并AI的主动脉瓣置换 (AVR) 6例 ,主动脉瓣成形 4例。手术取材作病理检查 5例。结果 本组 3 6例中手术死亡 2例 ( 5 .6% )。存活的 3 4例病人均经门诊复查或通信随访 0 .3~ 18年 ,其中 2例死亡。病理检查见RASV合并VSD的瘤壁为纤维素样坏死或玻璃样变性。结论 主动脉窦壁纤维素样或玻璃样变性可能是其形成的病理基础。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应探查其病变程度 ,酌情一期矫正 ,瓣膜损伤明显时宜行主动脉瓣置换 ,对主动脉瓣环细小的病例 ,可借修补VSD和RASV的补片扩大主动脉瓣环。  相似文献   

20.
��ͷ��������֮�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胰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术一直是治疗胰头导管腺癌的主要方法。但其手术切除率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且远期疗效又甚差。因此,多年来世界各国胰腺外科的同道们都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手术方法,以求提高胰头癌治疗的效果。因此,胰头癌的手术方法很多,名称亦多达十余种,如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extended pancreatoduodenectomy)、改良的或合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性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