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腋窝顶泌汗腺的应用解剖与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腋臭顶泌汗腺的分布范围与层次,为治疗腋臭提供应用解剖与病理学依据.方法 对2具腋臭,8具非腋臭10%甲醛固定成人尸体,进行腋窝应用解剖;对25例重度腋臭患者予以顶泌汗腺去除手术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顶泌汗腺分泌部肉眼清晰可见,呈粟粒样颗粒;尸体上呈黑褐色,活体上为粉红色;主要分布在腋毛区域内,可超过腋毛区域外,但未超过1.0 cm;以腋窝中央横皱襞处最为密集,外围呈散在分布.顶泌汗腺分泌部位于真皮网状层与腋浅筋膜之间的浅层脂肪组织内,在真皮网状层下方已移行为导管部.在靠近真皮网状层处,其被结缔组织缠绕,形成完整、坚韧、不易刮除的膜状结构;在下方与腋浅筋膜连接紧密,不易分离.真皮面上白色突起颗粒为皮脂腺毛囊复合体.结论 直视下去除真皮下粉红色粟粒样组织和腋浅筋膜,干净去除顶泌汗腺分泌部;结合紧贴真皮面剪除毛囊处理导管部,可根治腋臭.手术范围不可过宽,以腋毛区域外1.0 cm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切口修剪顶泌汗腺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对1 113例双侧腋臭患者采用腋毛后缘横切口,剪除腋毛区外1cm皮下组织及顶泌汗腺进行治疗,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固定。结果:1 113例腋部气味消除满意,明显好转1 108例(99.55%),显效5例(0.45%)。切口甲级愈合1 093例(98.20%),乙级愈合20例(1.80%)。结论:小切口修剪顶泌汗腺是治疗腋臭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腋臭症是多汗症和臭汗症的统称,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大汗腺、顶泌汗腺分泌旺盛以及其分泌液经腋部细菌分解后所产生的六碳至十碳的不饱和支链脂肪酸有关。腋部细菌中的类白喉杆菌与顶泌汗腺分泌物反应可产生腋臭味;顶泌汗腺的分泌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较为严重;与遗传有关。腋臭症是美容外科常见病。腋臭症治疗方法较多,我科自1998年4月起采用腋窝皱折平行双切口腋毛区皮下修剪结合XH—II超高频美容仪烧灼皮下汗腺、毛囊的术式治疗腋臭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腋臭症是多汗症和臭汗症的统称,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大汗腺、顶泌汗腺分泌旺盛以及其分泌液经腋部细菌分解后所产生的六碳至十碳的不饱和支链脂肪酸有关.腋部细菌中的类白喉杆菌与顶泌汗腺分泌物反应可产生腋臭味;项泌汗腺的分泌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较为严重;与遗传有关[1].腋臭症是美容外科常见病.腋臭症治疗方法较多,我科自1998年4月起采用腋窝皱折平行双切口腋毛区皮下修剪结合XH-Ⅱ超高频美容仪烧灼皮下汗腺、毛囊的术式治疗腋臭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保留蒂部真皮下血管网分支修剪法根治腋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去除腋窝顶泌汗腺时,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皮肤血供。方法:2008-09~2010-11,对115例腋臭患者予"保留蒂部真皮下血管网分支"修剪法根治:腋窝中下1/3横皱襞切口,保留蒂部真皮下血管分支,"顺行法"修剪,去除腋浅筋膜和顶泌汗腺分泌部,紧贴真皮网状层去除毛囊。结果:术后2天拆除包扎并拔除引流管,术后7天折线。10例伤口愈合不佳,经换药1~2周愈合。术后血肿7例,及时予以血肿清除术。术后7~14天内,手术区域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本组11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显效率100%,2例仍有轻度臭味,治愈率98.3%。所有病例腋部瘢痕不明显,无双上肢活动受限及皮肤坏死。真皮下血管网下方常夹有一定厚度的顶泌汗腺分泌部。修剪去除顶泌汗腺时,能否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应视部位而定。腋窝中央部位(切口两侧)区域,难以保留真皮下血管网。而在腋窝周围部位(皮瓣蒂部),顶泌汗腺分泌部呈散在分布,且真皮下血管网分支较粗大,故可保留。结论:"保留蒂部真皮下血管网分支"修剪法根治腋臭,充分利用了腋窝顶泌汗腺和真皮下血管网的解剖学基础,保证了手术确切止血和腋窝顶泌汗腺的有效去除,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皮肤血供。其效果理想,并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经小切口皮下修剪联合浅筋膜切除治疗腋臭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目的:介绍一种创伤小、效果确切的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方法:术前标记手术范围,超过腋毛分布范围1.0~1.5cm,采用局部肿胀麻醉,经腋窝顶部皱褶内长1~1.5cm的皮肤切口先后进行皮下修剪与腋窝浅筋膜的剪除,术区加压包扎。结果:在37例(74侧)采用此方法治疗的患者中,有32例(64侧)于术后6~18个月获得随访,有效率100%,治愈率98.44%,无局部皮肤坏死、腋下明显瘢痕及上肢活动受限等情况发生。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在腋窝浅筋膜层内存有大量汗腺及毛囊结构。结论:采用本方法治疗腋臭症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小、效果确切的优点并最大限度地符合了整形美容外科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应用掏除法治疗腋臭15例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目的:探讨腋臭的治疗方法。方法:用美兰在腋毛外缘画线标记,以腋窝中央皱褶线为切口线长4-5cm。麻醉采用2%利多卡因10ml+0.5%布比尔图10ml+0.5%普鲁卡因100ml+肾上腺素10滴,局麻。切开皮肤达浅筋膜层,钝性分离腋部皮瓣达标记缘,将此皮瓣翻开,剪除毛囊及汗腺使腋部的皮瓣成全厚皮片。5-0线缝合伤口后,用1-0线对称缝合8针,打包包扎,术后7天拆线。结果:本组15例,术后切口疤痕不明显,无牵拉及继发形,异味完全消除,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掏除法治疗腋臭,较传统方法效果好,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8.
改良腋臭切除术和小切口顶泌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治疗腋臭较为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轻、中度腋臭采用小切口顶泌汗腺清除术,重度采用改良腋臭切除术。结果:29例小切口顶泌汗腺清除术,术后8~15个月随访27例,25例痊愈,2例有效。改良腋臭切除术22例,术后8~15个月随访18例均痊愈。结论:小切口顶泌汗腺清除术有效、美观、安全,改良腋臭切除术治愈率高,瘢痕不显,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微创搔刮法腋臭根治术的病理学观察及术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腋臭患者腋部顶泌汗腺分布的范围和层次,探讨改良锐性腋臭搔刮术的疗效.方法 切取患者腋部皮肤及皮下组织行病理检查,采用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顶泌汗腺分布的范围和层次.自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改良微创锐性腋臭搔刮术对156例(312侧)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 出现血肿者5例(6侧,占2.0%),积液者5例(5侧,占1.6%),局部表皮坏死者14例(16侧,占5.0%),均于术后1周内发生,给予对症处理后,于术后2周内愈合;余者均Ⅰ期愈合(占91.3%).无感染、全层皮肤坏死以及因术区瘢痕或挛缩致上肢活动受限者出现,术后随访142例患者6个月以上,未见复发者.结论 改良微创锐性腋臭搔刮术可有效地去除顶泌汗腺,且未破坏真皮层,减轻了对皮肤血供的影响,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对 1 4 5例腋臭患者 ,先用麻醉液对剥离范围行皮下注射 ,再沿腋窝皱褶纹作 4~ 5cm切口行腋区毛囊及汗腺剪除术 ,术后局部加压包扎。结果示平均手术时间 45min ,手术中出血量约 4ml。术后患者腋窝形态功能良好 ,无明显切口瘢痕及增生 ,该术式简单易行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皮瓣法大汗腺切除术在小儿腋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例小儿腋臭患者采用改良皮瓣法大汗腺切除术进行治疗,去除大汗腺及毛囊后在皮瓣上用尖刀片沿皮纹戳数个长约2~3mm的微孔进行引流,皮肤切口用3-0丝线缝合后再用"8"字弹力绷带包扎压迫手术区敷料。术后7天换药,10天拆线并观察皮瓣情况,术后3~6月进行随访。结果:5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皮下血肿、皮肤坏死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全部患者腋部辛辣汗臭均消失、出汗减少,瘢痕不明显,皮肤颜色及质地均正常,腋毛基本消失、社交正常。结论:改良皮瓣法治疗小儿腋臭疗效确切并发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皱襞切口修剪加CO2激光汽化大汗腺治疗腋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皱襞切口修剪加CO2激光汽化大汗腺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对55例腋臭患者实施皱襞切口剪除皮下大汗腺,同时用CO2激光汽化凝固位于真皮深层的大汗腺。结果:55例患者术后分离区周围皮下瘀斑3例,无一例切口感染,皮瓣缺血坏死。术后随访1 ̄48个月,闻不到异味,所有患者对治疗效果均感满意。结论:采取手术修剪皮下大汗腺与CO2激光汽化真皮层内的大汗腺相结合,符合彻底去除腋窝大汗腺治疗腋臭要求,实践证明该方法疗效肯定,且设备条件要求低,操作简单,不失为一种较为彻底根治腋臭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周开华  邹晴  康道现  樊弘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2):1269-1271
目的:评估小切口皮下剥离加刮除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为腋臭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0月~2012年5月行小切口皮下剥离加刮除术治疗腋臭患者共98例,男42例,女56例。取平卧位,以腋毛生长区边缘画线确定清除范围,在腋窝行肿胀麻醉。在手术区域中央沿皮纹走向取长1cm切口,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用外科剪剪除汗腺及脂肪组织,再以刮匙刮除残存汗腺及脂肪组织。缝合切缘,弹力绷带以"8"字加压法包扎。结果:9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0~80min。其中1例术后一侧形成血肿,2例拆线后切缘缝合处轻微裂开。经处理后所有98例患者术后均满意。结论:采用小切口皮下剥离加刮除术治疗腋臭具有创伤小、术后处理简单、恢复快、治愈率高的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腋臭根治的理想术式.方法 采用顺腋皱襞小切口,翻转局部皮肤,直视下行大汗腺、毛囊摘除术,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组织及表面完整的皮肤组织.结果 本组198例患者均未出现上臂皮肤麻木及腋下皮肤紧缩感,术后均无伤口感染和皮肤坏死.术后有8例出现皮下小血肿,经清创换药后愈合.本组中治愈172例(87%);有效26例(13%).术后随访3~24个月,腋下瘢痕均不明显,无明显异味,效果满意.结论 顺腋皱襞小切口大汗腺摘除术,具有术后恢复快、效果好、复发率低、瘢痕不明显等优点,是治疗腋臭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既可以治疗腋臭,又达到腋窝手术部位外形美观,瘢痕增生不明显,且无功能影响及并发症发生的治疗腋臭的方法。方法:手术以切除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中的病理检查结果为指导,去除手术范围内一层皮下脂肪组织,翻转皮瓣剪除大汗腺、打孔引流,加压包扎。结果:本方法用于37例病例,大汗腺清除较为彻底,效果持久,并发症较少,切口美观瘢痕不明显。结论:此腋臭治疗方法,疗效肯定、腋窝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16.
规范操作减少小切口法腋臭清除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目的:减少小切口法腋臭清除术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术前戒烟酒,做好术前检查,手术采取腋部横行小切口,修剪刮除皮下汗腺组织,术中严格消毒,注意彻底止血和充分冲洗术区,术后打包固定,术后2 ̄3天打开外层敷料检视术区。术后避免剧烈运动,适当应用抗炎和止血药物。结果:小切口腋臭清除术后皮下血肿、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通过规范手术操作可以明显减少小切口腋臭清除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小切口顶泌汗腺清除手术治疗腋臭症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小切口清除顶泌汗腺治疗腋臭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的原因,以期改进手术方法,总结围手术期经验,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2004年4月~2008年3月于我科门诊治疗的315名小切口顶泌汗腺清除术病例,统计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各类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15名患者,手术后效果满意306例(97%),异味残留9例(3%),出现皮下血肿31例(10%),伤口延迟愈合12例(4%)。无皮肤坏死和上肢功能障碍,术区瘢痕轻微。结论:小切口顶泌汗腺清除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经过总结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腋臭患者和正常人腋部大汗腺进行形态学观察,探讨大汗腺分泌活动的周期。对两种人群大汗腺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和大汗腺分泌物气味结合蛋白(apocri ne secreti on odor-bi ndi ng protei n,ASOB)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二者的表达水平及其在腋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腋部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分析大汗腺不同分泌时期的形态和特点。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 mmunohi stochemi stry)和免疫印迹法(eWstern bl otti ng)检测腋臭组与对照组大汗腺组织中AR和ASOB在大汗腺以及不同分泌时期中的表达情况,使用Image-Pro Pl us 5.0和Fl uorChemFC2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大汗腺的分泌活动具有周期性,可分为活跃期和静息期;②腋臭组中AR和ASOB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③AR和ASOB在大汗腺不同分泌时期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AR和ASOB在两组人群相同分泌时期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AR和ASOB在腋臭大汗腺中的表达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AR和ASOB在腋臭患者大汗腺组织中的表达量同时增多,它们可能在腋臭发病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腋臭大汗腺分布范围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分析腋臭患者大汗腺的分布范围,探讨临床手术方法的正确性。方法:用切除修剪法治疗29名腋臭患者,将切除的标本送病理科检查,了解大汗腺的分布深度和范围。结果:大汗腺垂直分布范围集中于真皮深层、真皮脂肪交界区和脂肪浅层内,平面分布范围为毛发分布区0.5cm内。结论:对腋臭的治疗,不能盲目追求微创,应进行病理学研究,微创治疗可能残留大汗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