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种植体植入15年中种植体周围炎(peri-implantitis,PI)和种植体周围黏膜炎(peri-implant mucositis,PM)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口腔种植修复患者507例(共1 162颗种植体),随访12~15年,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个体及种植体水平PI、PM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3.37年,507例种植修复患者PM、PI总体发生率分别为45.0%、9.7%,1 162例种植体PM、PI发生率分别为44.1%、10.9%。发生PI的127颗种植体中,8颗(6.3%)种植失败;PI在种植修复0.5~1年内发生率较低,1~5年发生率明显升高、5~10年发生率降低、10年以上发生率持续降低,而PM在种植修复0.5~1年内发生率较高,1~5年发生率开始降低,5~10年、10年以上基本保持不变;采用Straumann种植系统PI、PM发生率最低,而Osstem系统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前牙区PI、PM发生率高于其他牙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边缘不密合者发生PI、PM概率最高,其次为基台螺丝松动、冠固位螺丝松动、基台螺丝断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种植时间、种植系统、种植牙位、修复性因素是影响PM、PI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种植体植入15年内 PM发生率偏低,PI发生率并未随修复时间增加而升高,而与种植时间、种植系统、种植牙位及后期修复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对牙列缺失患者生活质量及龈沟液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院区口腔科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53例)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2组疗效以及患者生活质量、龈沟液AST、OPN水平的差异。采用SPSS 25.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90.5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龈沟液AST、O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OHIP-14评分中,功能受限、生理性疼痛、心理不适、生理障碍、心理障碍、社会障碍、残疾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种植修复可明显改善牙列缺失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龈沟液AST和OPN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个性化愈合基台对后牙种植修复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种植体稳定性、食物嵌塞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8年6月在江苏省口腔医院接受后牙种植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愈合基台使用情况分为传统手术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实验组在传统种植牙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愈合基台。比较2组患者种植修复完成后种植牙的稳定性、食物嵌塞评分、咀嚼效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3和6个月,实验组患者种植牙稳定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3和6个月,实验组患者食物嵌塞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治疗前2组患者的咀嚼效能无差别,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均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实验组患者牙松动、牙周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个性化愈合基台对后牙种植修复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食物嵌塞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和比较微创拔牙后延期种植与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南京同仁医院2013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上、下颌单个前牙及前磨牙需要行微创拔牙后种植牙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6例)。对照组微创拔牙后进行延期种植,实验组微创拔牙后进行即刻种植。比较2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记录3个月和永久修复当天患者的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美学效果以及种植体边缘骨水平以及术后满意度。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种植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和永久修复当天的ISQ值差异不显著 (P>0.05);实验组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80);实验组总满意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44);2组修复后1年,牙龈乳头指数均在1~3级,软组织外形良好,均达到了良好的牙龈美学效果,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对照组PES得分7.65±1.32,实验组为8.25±1.19,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的近中侧骨吸收量和远中侧骨吸收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创拔牙后2种植修复方式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种植体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即刻种植的满意度更高,美学效果更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俎明杰  穆森  张瑞敏 《口腔医学》2022,42(10):956-960
氧化锆陶瓷的优良特性使其逐步成为口腔修复领域的理想材料,其应用范围和应用形式近年来发展迅速。氧化锆目前已经在种植体、基台、冠修复、全牙弓种植修复等方面应用于临床,其临床效果受到广泛关注,长期临床研究报道不断涌现。本文就近年来氧化锆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综述,所做结论均基于至少有1年以上随访的研究,重点关注氧化锆与传统材料修复体在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美观性方面的优劣,为口腔种植修复中氧化锆材料的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术对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8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4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实验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方法,实验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治疗后6个月对疗效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龈沟液中TNF-α、IL-6水平,种植牙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6个月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种植牙功能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6个月固位功能、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及美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过程中感染、刺痛感、核桩脱落、牙缺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种植修复术对牙列缺损患者龈沟液中的TNF-α、IL-6水平影响较小,种植牙功能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预成型钛网联合浓缩生长因子(CGF)膜修复前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2月就诊的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62例,依照电脑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2组均采用种植修复,对照组种植后将预成型钛网覆盖于骨缺损区,实验组种植后将预成型钛网与CGF膜覆盖于骨缺损区。随访12个月,统计2组种植成功率,比较2组牙槽嵴高度、骨增量、牙槽骨骨密度、骨厚度、红色美学指数(PES)以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12个月,2组种植成功率均为100%,无种植体松动、脱落等现象。2组术前牙槽嵴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牙槽嵴提升高度、骨增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牙槽骨骨密度与骨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牙槽骨骨密度与骨厚度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的牙槽骨骨密度均显著低于术后12个月(P<0.05),术后6个月牙槽骨骨厚度均显著高于术后12个月(P<0.05),且实验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牙槽骨骨密度与骨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P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预成型钛网联合CGF膜用于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疗效确切,可提升种植修复的美容效果,改善术后骨代谢,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氧化锆单牙种植体支持带角度螺钉通道基牙的修复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接受上颌和下颌后牙区域单牙种植的牙缺失患者76例,均于种植后3个月提供带角度螺钉通道基台;分别于植入物放置即刻(T0)、4周(T1)、1年(T2)和2年(T3)进行随访,测量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改良菌斑指数(mPLI)、牙周探诊深度(PD)、种植体边缘骨水平(MBLs)和中颊黏膜水平(MBMLs);记录随访期间种植体不良发生率、存留和崩瓷情况。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9例无完整随访记录(2颗种植体在修复前失败,2例双侧第一磨牙缺失,5例失访),67例患者共67颗植入物随访记录完整,1年随访时种植体成功率为97.01%(65/67),3个月后再次随访确定成功,初期成功率为100%。与T0时相比,T1、T2、T3时mSBI、mPLI依次显著降低(P<0.05);T0、T1、T2、T3时P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有效深度平均为1.75 mm。与T0时相比,T1时MBLs、MBMLs显著增加(P<0.05);之后T2、T3时MBLs、MBMLs变化较小,与T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1时较T0时近中和远端乳头的ISQ水平降低(P<0.05);之后T2、T3时变化较小,与T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1时共出现4例种植体维护,包括确定种植体冠、饰面瓷和氧化锆基牙断裂及美学顾虑,T2、T3时刻无种植体修复问题,螺钉完好、无松动。共发生种植体周围炎2例、种植体松动1例、基牙疼痛1例,经积极治疗均得到显著改善。67个全氧化锆修复体2例出现崩瓷(2.63%),种植体存留率为100%。结论: 全氧化锆单牙种植体支持带角度螺钉通道基牙修复显著提高了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总成功率高,且远期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美学区单颗牙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的短期红色美学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美学区单颗牙种植的患者共114例,分为即刻种植组和延期种植组。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随访1年,测量修复完成当天和1年后的红色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修复完成1年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部结构修复完成1年后114颗种植体均稳固,即刻种植组在修复完成1年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为(0.36±0.39) mm,显著小于延期种植组(0.79±0.67mm)(P<0.001);2组在修复完成当天和1年后的PE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修复对2组修复完成当天和1年后的PES得分,以及修复完成1年后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不翻瓣术修复完成当天和1年后的PES得分分别为9.58±1.67和11.58±1.57,修复完成1年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为(0.25±0.22) mm;而翻瓣术修复完成当天和1年后的PES得分分别为7.11±1.45和9.96±1.56,修复完成1年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为(0.43±0.47)mm,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A和DAE表面处理方法对PES和边缘骨吸收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植骨手术对修复完成当天和1年后的PES均有不利影响(P<0.05)。结论 美学区即刻种植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速度小于延期种植,有利于延长种植体寿命。不翻瓣术提高了修复后的美观度,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不翻瓣即刻种植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种植体支持的角度螺丝一体冠不同全瓷材料修复单冠在随访1年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13例上颌或下颌磨牙区双侧对称缺失的患者,每例患者接受两侧种植治疗。同一患者使用相同尺寸的2颗种植体。3~6个月后采用角度螺丝通道一体全瓷冠修复,每例患者的修复体分为全锆组和传统组。戴牙后即刻和12个月后进行X线检查,记录患者对修复体使用1年后的美学、功能评分及并发症。采用SAS 9.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修复后12个月的种植体成功率为100%。美学评价与功能评价在全锆组和传统组无显著差异(P>0.05)。全锆组边缘骨吸收为(-0.117±0.157)mm,传统组边缘骨吸收为(-0.141±0.15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研究范围内,磨牙区使用2种全瓷修复方式的螺丝通道一体冠临床效果良好,全锆冠与传统全瓷冠修复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Implant-borne single tooth replacement--an illustration and rational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a method for the replacement of a single missing tooth with a dental implant system that can simply and easily be incorporated into a general practice. Recent innovations in implant abutment design and impression procedures have resulted in a technique that is very similar to traditional crown and bridge procedur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step-by-step protocol for the restoration of a single missing tooth with an implant-borne, cemented crow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化微笑设计(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mile design,3D-DSD)联合双定位冠延长导板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需行上前牙美学牙冠延长术和全冠修复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实验组进行3D-DSD,3D打印双定位冠延长导板,指导美学牙冠延长术,术后3个月进行全冠修复。对照组采用传统美学牙冠延长术和全冠修复。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粉白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white esthetic score,PES/WES)评估,术后6个月、7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进行2次患者满意度评价,对2次VAS结果进行可重复性评价,并对术后6个月PES/WES评分和整体满意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PES/WE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PES、术后6个月PES和WES,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2次VAS结果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56(P<0.05);实验组牙冠长宽比例、微笑曲线、个性特征、患者参与度和整体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PES和WES评分与整体满意度均呈正相关(rS1=0.905,P<0.001;rS2=0.460,P=0.041)。结论: 3D数字化微笑设计联合双定位冠延长导板指导前牙美学牙冠延长术和修复治疗,可提高治疗后粉白美学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2种种植体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2月普陀区眼病牙病防治所收治的单颗后牙缺失且需行种植修复的患者40例,其中植入骨水平种植体10例,软组织水平种植体30例。在完成种植冠修复当天、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比较2组种植体的探诊深度,检测种植体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修复完成当天、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的探诊深度和ALP水平均显著低于骨水平种植体(P<0.05)。其中修复完成当天,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的AST显著低于骨水平种植体(P<0.05)。随着时间增加,骨水平种植体龈沟液中的AST迅速降低,最后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接近(P>0.05)。结论: 尽管骨水平种植体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均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效果,但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氧化锆全瓷修复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变化,评估氧化锆全瓷修复体长期临床效果.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78例采用氧化锆全瓷修复系统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的病例纳为研究对象,随访5年,检测修复体完整性、密合性、种植体存留情况,并检测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改良菌斑指数(mPL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氧化锆基台的应用及种植体支持的全瓷修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多键内连接种植系统φ4.0×10mm种植体植入缺牙区,上颌植入6个月、下颌植入3个月后安装自制的氧化锆基台;将基台予以磨改预留修复间隙,取印模,灌制石膏模型;应用CAD/CAM制作全瓷冠、桥;将全瓷修复体与基台粘接固位;应用MINRAY口内数字X线摄片系统和X线摄片定位仪,拍摄安装氧化锆基台时和全瓷修复体粘接后36个月时的X线片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自制的氧化锆基台能与种植体顺利装配,应用该基台和CAD/CAM制作的全瓷冠、桥修复体完成的15例患者18颗种植义齿全瓷修复的即刻效果满意,追踪30~36个月,所有患者的种植义齿使用良好,修复体和基台均无松动脱落与折裂、折断,牙周无炎症及牙槽骨吸收,部分患者的牙槽骨显示增高,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应用氧化锆基台配合CAD/CAM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体,不仅可获得满意的美学效果,还有益于种植义齿周围组织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游离端与非游离端单颗种植体的垂直骨吸收量是否有差异。方法: 选择进行种植修复的牙缺失患者50例(50颗种植体),根据牙位分为非游离端缺失组(A组)和游离端缺失组(B组)。一期植入直径4.1 mm、长度不等的种植体,术后3个月进行全瓷冠修复。应用CBCT测量修复后36个月的骨吸收量。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期间,所有种植体无松动、脱落。A组远中骨吸收量为(0.288±0.183)mm,近中骨吸收量为(0.291±0.136)mm;B组远中骨吸收量为(0.562±0.201)mm,近中骨吸收量为(0.425±0.221)mm。A组平均骨吸收量为(0.289±0.144)mm,B组平均骨吸收量为 (0.494±0.182)mm;B组远中骨吸收量显著多于近中骨吸收量(P<0.05),B组平均骨吸收量显著多于A组(P<0.05)。结论: 游离端单颗种植体远中骨吸收量显著高于非游离端,提示游离端单颗种植体存在更高的骨吸收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别应用传统涂布法和预压薄法,比较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在种植体支持的氧化锆单冠粘固修复中水门汀残留和粘接力的差别。方法 应用Sinora CEREC系统扫描Ankylos标准B型6mm种植体基台替代体,设计厚度为1mm的单冠,切割和烧结氧化锆瓷块,制作氧化锆单冠。应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分别通过传统涂布法和水门汀预压薄法,将单冠粘固在种植体基台替代体上。观察水门汀的残留情况,评价2种粘固方法的粘接效果。结果 预压薄法粘固组的氧化锆单冠和基台周围水门汀残留明显少于应用传统涂布法的粘固组。但是预压薄法组的平均粘接力(247.95N)明显小于传统涂布法组(428.79N),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预压薄法能有效减少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残留,但其粘接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