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口腔疣状癌与口腔鳞癌组织基因的差异表达,探讨口腔疣状癌(oral Verrucous carcinoma,OVC)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基因学基础。方法应用cDNA芯片技术对4例OVC和4例OSCC组织mRNA检测,通过芯片杂交、生物信息学处理,找出两者间差异表达基因。结果BioStarH-40芯片发现差异表达基因593条,差异表达基因占15.2%,其中表达增强283条(显著增强59条),表达降低310条(显著降低98条)。结论OVC与OSCC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差异可能在各自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CXCR4、P-Akt的表达与分布,了解CXCR4、P-Akt与OSCC恶性表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实验组30例OSCC组织标本和对照组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中的CXCR4、P-Akt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仪对表达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CXCR4、P-Akt在OSCC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且CXCR4、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OSCC分化程度高的癌组织CXCR4、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分化程度低的癌组织(P〈0.05),CXCR4、P-Akt蛋白表达水平在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CXCR4、P-Akt在OSCC组织中的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OSCC的病理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NOM)、口腔扁平苔藓(OLP)、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Mdm2的表达情况及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40例OLP组织、33例OSCC组织中P53、Mdm2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P53蛋白在NOM、OLP及O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明显的逐渐升高趋势。Mdm2蛋白在NOM中不表达,在OLP中呈现弱阳性表达,在OSCC不同病理分级中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各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P53蛋白、Mdm2蛋白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关系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P53、Mdm2蛋白的表达与OLP及O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ASZ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探讨CASZ1 mRNA在OSCC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ASZ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CASZ1蛋白的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CASZ1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鼠抗人Maspin单克隆抗体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OSCC、33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口腔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半定量积分法判断结果。结果在正常口腔组织、癌旁组织和OSCC组织中Masp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67%(13/15)、72.73%(24/33)和37.78%(17/45)。Maspin蛋白在OSCC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中表达逐渐增高,其中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OSCC组织和癌旁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蛋白的表达与OSCC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Maspin蛋白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检测OSCC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对淋巴结转移潜能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蛋白HERG1在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口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6例NOM、20例OLP、30例OSCC组织中HERG1的表达。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ERG1在OSCC中的表达强度高于OLP(P〈0.05),HERG1在OLP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糜烂型OLP中的表达高于非糜烂型OLP(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ERG1可能与OLP及OS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HPA、TCGA和GEPIA等多个数据库探讨LAMB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HPA数据库分析LAMB3 mRNA和蛋白在不同部位的表达。R软件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LAMB3 mRNA在OSCC和正常对照样本中的表达差异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GEPIA、TCGA数据库应用Log-rank法行预后分析。BioGRID数据库分析与LAMB3具有交互作用的基因。R软件通过TCGA数据库筛选LAMB3在OSCC中的共表达基因并行富集分析。STRING数据库筛选并构建LAMB3共表达基因的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 network)。结果 人正常样本中LAMB3 mRNA在舌部表达最高。LAMB3蛋白在2例正常口腔黏膜样本和2例OSCC样本中均为中度表达。LAMB3 mRNA在OSCC中表达上调,与临床分期、年龄和总生存率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性别不相关。OSCC中LAMB3的共表达基因中正相关145个、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asp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鼠抗人Maspin单克隆抗体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OSCC、33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口腔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半定量积分法判断结果.结果 在正常口腔组织、癌旁组织和OSCC组织中Masp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67%(13/15)、72.73%(24/33)和37.78%(17/45).Maspin蛋白在OSCC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中表达逐渐增高,其中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OSCC组织和癌旁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蛋白的表达与OSCC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 Maspin蛋白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检测OSCC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对淋巴结转移潜能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及其受体CD44v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蛋白定量表达、临床意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TM法检测正常口腔黏膜(n=12)和OSCC患者(n=59)肿瘤组织中OPN和CD44v6的表达,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统计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下OSCC肿瘤组织中OPN的表达情况以及两种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OPN在OS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P<0.05)。OPN的表达与OSCC不同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在OSCC高分化和中低分化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4v6在OSCC与正常口腔黏膜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其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关系不密切。在OSCC中,OPN与CD44v6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OPN在OSCC存在过度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D44v6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关,而且与OPN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asp1基因与蛋白质水平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asp1在3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Las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Lasp1蛋白在临床晚期、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中表达明显升高,与烟酒嗜好、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结论:Las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上调,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免疫球蛋白样多肽1(LRIG1)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抑癌作用的机制.方法:收集口腔疣状癌(n=15)、口腔鳞状细胞癌(n=30)及对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共90例,以15例外伤患者的正常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SP法)检测其中LRIG1和Bcl-2的表达,并用皮尔森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LRIG1在正常黏膜、口腔疣状癌、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下降(P<0.05)并伴随Bcl-2的表达依次升高(P<0.05);并且,LRIG1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结论:LRIG1可能通过抑制Bcl-2的表达抑制口腔疣状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3(AQP3)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7年4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保存的202例口腔黏膜组织石蜡标本。其中健康者41例(对照组)、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45例(A组)、口腔鳞癌116例(B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的表达情况,分析口腔鳞癌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5),A组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侵袭深度>5 mm、临床T4分期、颈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肿瘤侵袭深度≤5 mm、临床T2分期、无颈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患者(P<0.05)。AQP3阳性表达的口腔鳞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65.85%)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90.00%,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情况、AQP3阳性表达率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口腔鳞癌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AQP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者,AQP3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肿瘤侵袭深度及总生存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kp2与p27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15例口腔疣状癌、30例口腔鳞癌、15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Skp2和p27蛋白表达。结果:Skp2、P27在口腔疣状癌组的表达与鳞癌组无显著差异,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2.口腔疣状癌中,skp2、p27的表达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因素上无显著性差异;口腔疣状癌中Skp2,p27表达负相关(P〈0.05)。结论:Skp2和p27可能参与了口腔疣状癌的发生发展;Skp2可能通过下调p27来抑制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Ⅰ型干扰素受体1(type I interferon receptor 1,IFNAR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及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FNAR1在108例OSCC及16例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IFNAR1的表达水平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FNAR1在OSCC的表达水平比正常黏膜组织高。IFNAR1的表达水平与T分期、颈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部位、吸烟和饮酒无相关性(P>0.05)。IFNAR1表达对OSCC患者生存预后的HR=1.879 (95%CI=0.967-3.651,P=0.063)。Log-rank检验显示,IFNAR1表达高低与OSCC患者预后相关(P=0.057)。结论:IFNAR1在OSCC患者中高表达,其表达上调对OSCC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子,与OSCC患者的预后有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调控机制,通过敲低和过表达SREBP2,分析其对口腔鳞癌细胞CAL27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PCR(qRT-PCR)检测SREBP2在OSCC中的表达量。构建siRNA和过表达质粒并转染 CAL27细胞,通过细胞计数(CCK-8)实验和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划痕愈合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REBP2调控MVA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改变。数据使用Graphpad 5.0软件绘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SREBP2在50对口腔鳞癌组织和OSCC细胞系中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敲低及过表达实验表明,SREBP2表达的变化影响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并通过MVA信号通路影响OSCC的发展。结论: SREBP2在OSCC中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PTEN、PI3K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2例口腔鳞癌石蜡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PI3K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TEN在口腔鳞癌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I3K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TEN与PI3K表达与细胞分化、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TEN与PI3K阳性表达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PI3K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上调, PTEN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下调。PTEN与PI3K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1(BTG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78例口腔鳞癌组织、78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及80例颈淋巴结中BTG1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蛋白免疫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78例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TG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及Cox回归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及颈部阳性淋巴结中BTG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及阴性淋巴结,低分化口腔鳞癌中BTG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高分化鳞癌(P<0.05)。生存分析显示,BTG1低表达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体生存时间(OS)显著低于高表达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及BTG1表达均是影响口腔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BTG1在口腔鳞癌中低表达,其表达与口腔鳞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p73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p73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了解p73在口腔鳞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白斑病理标本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标本31例,另取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方法观察p73的表达。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病变组织中p73的表达率分别为65%和90.3%,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20%),且随组织恶性程度增高呈明显上升趋势,正常黏膜上皮组、白斑组与鳞状细胞癌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73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癌变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口腔白斑癌变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Dicer蛋白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OSCC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对76例OSCC、20例白斑、10例癌旁非肿瘤性口腔上皮(normal adjacent to the tumor,NAT)样本的Dicer酶表达进行评估研究。利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平均光密度值(mean optical density,MOD),SPSS 14.0软件系统分析Dicer蛋白MOD、阳性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positive cells,PP)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OSCC、白斑组织、NAT的Dicer蛋白MOD、PP依次递减,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er过度表达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相关关系。结论 Dicer蛋白表达上调可能通过影响OSCC的生长以及淋巴转移而参与OSC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